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小剂量血浆置换治疗严重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1
作者 刘绘青 曲艳晓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024-0027,共4页
分析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小剂量血浆置换治疗在严重肝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严重肝衰竭患者进行选择,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出8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应用的是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方法,观察组40例... 分析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小剂量血浆置换治疗在严重肝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严重肝衰竭患者进行选择,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出8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应用的是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方法,观察组40例患者则是使用小剂量血浆置换+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结果 在不同治疗方案中,对比两组生化指标以及其他指标、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在对比中可显著发现两组之间的差异性,所以可发现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结论 对患者应用联合治疗(小剂量血浆置换+血浆胆红素吸附)措施,可有效将严重肝衰竭患者病症进行抑制,改善生化指标,将症状进行控制,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可将该种联合治疗方案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胆红素吸附 小剂量血浆置换 严重肝衰竭
下载PDF
人工肝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2
作者 郭建英 陈泠忻 +3 位作者 杨蕊西 阮军 刘茗心 寇国先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对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感染科住院的重症乙肝行人工肝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肝硬化...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对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感染科住院的重症乙肝行人工肝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肝硬化组68例,非肝硬化组52例.收集患者行人工肝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比较重症乙肝非肝硬化组与肝硬化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汁酸(TBA)水平及下降率的差异.结果人工肝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后患者ALT、AST、ALP、LDH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ALT(U/L):138.8±26.2比993.4±185.2,AST(U/L):121.7±119.9比798.7±226.8,ALP(U/L):129.7±8.1比178.9±14.1,LDH(μmol/L·s^-1·L^-1):4.50±0.32比8.15±1.75,均P<0.05〕;PTA较治疗前明显升高〔(43.2±25.6)%比(30.0±16.1)%,P<0.05〕.治疗后非肝硬化组患者ALP、TBil、TBA下降率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ALP:34.20%比17.80%,TBil:39.10%比18.10%,TBA:30.70%比5.00%,P<0.05),PTA升高率也明显高于肝硬化组(52.50%比25.10%,P<0.05).结论人工肝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重症乙肝特别是早期非肝硬化患者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 血浆胆红素吸附 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 丙氨酸转氨酶 胆红素
下载PDF
血浆置换联合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瑾瑜 唐业莹 覃宗蕙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490-494,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联合血浆胆红素吸附(PBA)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PE组、PBA组和P...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联合血浆胆红素吸附(PBA)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PE组、PBA组和PE联合PBA(PE+PBA)组,每组25例。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性(PTA)、肌酐(SCr)及血氨水平进行比较,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血清ALT、TBIL、ALB及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TBIL及SCr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E组和PE+PBA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B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PBA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B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3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TBIL及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组和PE+PBA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B水平显著高于PBA组(P<0.05),PE组与PE+PBA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PT、PTA及血氨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PT显著缩短,PTA显著升高,血氨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与PBA组比较,PE组、PE+PBA组患者PT显著缩短,PTA显著升高,血氨水平显著降低(P<0.05);PE组与PE+PBA组患者PT、PTA及血氨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组和PE+PBA组患者血浆用量分别为(2 908.11±287.91)、(1 107.24±213.67)m L,PE+PBA组患者血浆用量显著少于PE组(t=23.782,P<0.05)。PE组、PBA组和PE+PBA组患者治疗时间分别为(2.90±0.87)、(3.02±0.77)、(3.22±0.69)h,3组患者治疗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881,P>0.05)。PE组、PBA组和PE+PB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4.0%(16/25)、56.0%(14/25)、64.0%(16/25),3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281,P>0.05)。PE组患者皮疹、畏寒寒战、麻木抽搐、静脉穿刺部位感染及渗血发生率分别为32.0%(8/25)、28.0%(7/25)、16.0%(4/25)、8.0%(2/25)、8.0%(2/25),PBA组患者皮疹、畏寒寒战、麻木抽搐、静脉穿刺部位感染及渗血发生率分别为16.0%(4/25)、16.0%(4/25)、12.0%(3/25)、4.0%(1/25)、4.0%(1/25),PE+PBA组患者皮疹、畏寒寒战、麻木抽搐、静脉穿刺部位感染及渗血发生率分别为20.0%(5/25)、20.0%(5/25)、12.0%(3/25)、4.0%(1/25)、4.0%(1/25);PBA组和PE+PBA组患者皮疹、畏寒寒战、麻木抽搐、静脉穿刺部位感染及渗血发生率显著低于PE组(P<0.05);PBA组与PE+PBA组患者皮疹、畏寒寒战、麻木抽搐、静脉穿刺部位感染及渗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联合PBA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疗效肯定,安全可行,且可以减少血浆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人工肝 血浆置换 血浆胆红素吸附
下载PDF
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患者不良反应及处理 被引量:2
4
作者 陈芳 王颖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5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选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2年3月至2014年8月316例行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患者.其中男性241例,女性75例;年龄15-71岁.平均年龄40.5岁。分... 目的探讨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选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2年3月至2014年8月316例行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患者.其中男性241例,女性75例;年龄15-71岁.平均年龄40.5岁。分析其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及处理措施。对低血压患者,通过补液、减慢血流速度、必要时暂停治疗:对过敏患者.通过静脉输入10%葡萄糖酸钙溶液、必要时肌内注射异丙嗪或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等预防:对易发生股静脉堵管的患者,治疗前充分肝素化、治疗过程中视情况静脉泵入肝素钠稀释液;对低血钾患者,密切监测血钾情况.视情况补充10%氯化钾溶液。结果316例患者共进行人工肝治疗1260例次,平均4例次/人。共发生不良反应182例次。发生率为14.4%,其中低血压出现例次最多,达lOO例次(54.9%),过敏反应43例次(23.6%);低血钾30例次(16.5%);腹胀、呕吐5例次(2.7%);体外循环管路堵塞4例次(2.2%)。通过对不良反应的积极处理,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治疗。结论在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不良反应的护理,对保证人工肝治疗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胆红素吸附 血浆置换 不良反应 治疗方法
下载PDF
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在肝移植围手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峪 刘懿禾 +2 位作者 于立新 冯宝兰 沈中阳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7年第3期346-348,共3页
目的:评价血浆胆红素吸附(BSA)治疗在肝移植围手术期(肝移植术前至术后1月)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符合治疗标准的重症肝病患者15例实施BSA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测定全血细胞计数、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氨、乳酸、血气分析... 目的:评价血浆胆红素吸附(BSA)治疗在肝移植围手术期(肝移植术前至术后1月)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符合治疗标准的重症肝病患者15例实施BSA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测定全血细胞计数、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氨、乳酸、血气分析;并与本中心既往接受常规治疗的108例重症肝病患者等待肝移植手术时间比较。结果:15位患者进行62次BSA治疗,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值为(699.34±134.27)μmol/Lvs(453.28±105.85)μmol/L(P<0.05),胆汁酸值为(308.41±71.24)μmol/Lvs(168.27±58.69)μmol/L(P<0.05);与本中心既往接受常规治疗的108例重症肝病患者等待肝移植手术时间比较分别为13.5dvs7.8d(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高胆红素血症为主征的重症肝病患者在肝移植围手术期进行BSA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在血源紧张和供体资源日益短缺的条件下,BSA治疗能够成为肝移植手术的过渡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 肝移植 围手术期
下载PDF
血浆胆红素吸附串联血浆灌流治疗重型肝炎的护理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敏 孙静 +1 位作者 陈月美 刘小丽 《护理与康复》 2006年第6期426-427,共2页
总结了20例血浆胆红素吸附串联血浆灌流治疗重型肝炎的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密切观察血路及各压力指标的变化;确保机器运转良好;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处理治疗中的不良反应,防止并发症。经治疗和护理,1例治愈、7例... 总结了20例血浆胆红素吸附串联血浆灌流治疗重型肝炎的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密切观察血路及各压力指标的变化;确保机器运转良好;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处理治疗中的不良反应,防止并发症。经治疗和护理,1例治愈、7例好转、1例进行了肝移植、11例自动出院,治愈好转率达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血浆胆红素吸附串联血浆灌流 护理
下载PDF
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药物性重症肝炎10例护理 被引量:3
7
作者 鲁桂兰 《河北医药》 CAS 2006年第12期1211-1212,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药物性重症肝炎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对10例药物性重症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并在治疗前后测定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氨及血糖的改变。护理措施包括治疗...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药物性重症肝炎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对10例药物性重症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并在治疗前后测定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氨及血糖的改变。护理措施包括治疗前做好相关健康教育,治疗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预防并发症发生,治疗后做好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结果经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后高胆红素血症得到明显缓解,血液中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有明显下降,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食欲增加,精神好转,肝性脑病缓解。结论对药物性重症肝炎患者应用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效果明显,而完善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重症肝炎 血浆胆红素吸附 护理
下载PDF
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并发肝衰竭1例
8
作者 陈芳 许艳 王颖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7年第3期303-304,共2页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又称为Wilson’s 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肝硬化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是其主要特点。全球发病率为1/3万-1/10万,致病基因携带者约为1/90。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肝衰竭 人工肝治疗 血浆胆红素吸附
下载PDF
血浆胆红素吸附联合小剂量血浆置换治疗严重肝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程小彬 田萍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22期3196-319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胆红素吸附(PBA)联合小剂量血浆置换(PE)治疗严重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该院ICU收治的100例严重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PE治疗组和联合组,每组各50例,检测两组总胆红素(TB... 目的探讨血浆胆红素吸附(PBA)联合小剂量血浆置换(PE)治疗严重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该院ICU收治的100例严重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PE治疗组和联合组,每组各50例,检测两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清蛋白(ALB)、总胆固醇(TC)、C反应蛋白(CRP)和血氨(NH3)水平,观察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后联合组ALT、AST、TBIL和NH3水平明显下降,PT明显缩短,ALB、PTA、TC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有效15例,有效率为30.0%;PE组中治疗有效6例,有效率为12.0%;联合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PE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出现1例低血压、1例低烧,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PE组治疗后出现5例低血压、6例不同程度出血、8例发热、7例寒战,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2.0%;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A联合小剂量PE治疗严重肝衰竭时血浆用量少且安全可靠,有效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胆红素吸附 小剂量血浆置换 严重肝衰竭
下载PDF
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HBV-ACLF的疗效及其对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雄飞 陈艳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0年第1期100-104,共5页
目的研究人工肝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机体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湖北省汉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HBV-ACLF患者,随机分为PE组和联合组,各32例。PE组患... 目的研究人工肝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机体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湖北省汉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HBV-ACLF患者,随机分为PE组和联合组,各32例。PE组患者给予血浆置换,联合组患者给予人工肝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治疗1周后好转率)与远期疗效(治疗后3个月生存率)、治疗1周后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胆汁酸(TBA)、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小板(PLT)、白细胞(WBC)、电解质(Na^+、K^+)及内质网应激指标包括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GRP94、CCAAT/增强子结婚蛋白同源蛋白(CHOP)、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mRNA等的变化。结果联合组治疗后1周好转率为75.00%,明显高于PE组的50.00%(P<0.05)。联合组治疗后3个月生存率(75.86%)与PE组(66.6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1周后AST、ALT、TBIL、TBA低于PE组(P<0.05);两组治疗1周后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PTA、PLT、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联合组Na^+水平高于PE组(P<0.05);两组治疗1周后K^+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1周后GRP78、GRP94、CHOP、Caspase-12mRNA低于PE组,CyclinD1 mRNA高于PE组(P<0.05)。结论人工肝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HBV-ACLF,可改善肝功能,提高TBIL、TBA清除率,纠正低钠现象,抑制内质网应激,近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血浆胆红素吸附 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临床疗效 内质网应激
下载PDF
探讨血浆置换(PE)联合血浆胆红素吸附(PBA)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彭晓云 《中外医疗》 2019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观察对于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患者而言,采取血浆置换(PE)联合血浆胆红素吸附(PBA)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方便选取在该院就诊,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以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为诊断的患者74例,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 目的观察对于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患者而言,采取血浆置换(PE)联合血浆胆红素吸附(PBA)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方便选取在该院就诊,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以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为诊断的患者74例,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肝损伤酶水平,临床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对照解析。结果联合组不良反应率为43.24%,对照组为81.08%,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肝损伤酶水平均有所下降,但联合组下降更价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51 3,P<0.001)。结论采用PE联合PBA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肝损伤酶水平,减少血浆应用节约资源,不良反应率更少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血浆胆红素吸附 乙型病毒性肝炎 肝衰竭
下载PDF
血浆置换联合血浆胆红素吸附术治疗1例肝肾综合征的临床护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铁舒 周平风 帅建芳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6年第3期123-124,共2页
血浆置换联合血浆胆红素吸附术是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膜式血浆分离器分离后再通过血浆胆红素吸附器的吸附方法,即将患者的血浆从全血中分离出来后经过血浆胆红素吸附器吸附后再回输给患者。同时补充新鲜的血浆及人血白蛋白等置换... 血浆置换联合血浆胆红素吸附术是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膜式血浆分离器分离后再通过血浆胆红素吸附器的吸附方法,即将患者的血浆从全血中分离出来后经过血浆胆红素吸附器吸附后再回输给患者。同时补充新鲜的血浆及人血白蛋白等置换液,这样就可以清除患者体内的各种代谢毒素和致病因子,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血浆胆红素吸附 肝肾综合征 护理
下载PDF
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杨杰 王惠明 +3 位作者 杨聚荣 任姜汶 王云燕 何娅妮 《中国血液净化》 2010年第11期624-62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5例肝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吸附组(13例)采用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置换组(12例)采用血浆置换治疗,血浆置换量(2500±500)ml/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胆红素、血...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5例肝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吸附组(13例)采用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置换组(12例)采用血浆置换治疗,血浆置换量(2500±500)ml/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胆红素、血浆白蛋白、凝血因子Χ、凝血功能、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a)、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的浓度变化,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同时观察治疗后不良反应及存活率。结果吸附组及置换组治疗后,胆红素、TNF-a和IL-1-均明显降低(均P<0.01),吸附组血浆白蛋白、凝血因子Χ轻度下降,置换组凝血因子Χ无降低。吸附组无一例发生出血、休克、过敏等严重并发症,置换组1例患者出现过敏性皮疹,1例发热,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血浆胆红素吸附能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肝衰竭患者预后,与血浆置换比较,血浆胆红素吸附无明显不良反应,不受血浆用量限制,无输血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血浆胆红素吸附 肝衰竭 疗效
下载PDF
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甲亢合并肝功能衰竭 被引量:1
14
作者 孟桂霞 王立蓉 杨毅军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6-218,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胆红素吸附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肝功能衰竭(肝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对5例甲亢合并肝衰竭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并在治疗前后测定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氨及血糖...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胆红素吸附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肝功能衰竭(肝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对5例甲亢合并肝衰竭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并在治疗前后测定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氨及血糖等测定。结果经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后高胆红素血症得到明显缓解,总胆红素(TBil)平均下降161.62μmol/L,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5例患者4例存活,转入外院内分泌科续治疗甲亢,1例死于肝衰竭。结论对甲亢合并肝衰竭患者应用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 肝功能衰竭 人工肝血浆胆红素吸附
原文传递
枸橼酸抗凝在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患者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中的作用及护理 被引量:3
15
作者 伍丽婵 易慧琳 方雅琳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7年第16期2170-2174,共5页
目的 探讨枸橼酸抗凝在妊娠合并肝炎患者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该院25例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患者用枸橼酸抗凝行血浆胆红素吸附串联血浆灌流进行治疗.结果 25例患者经治疗与护理85次,除1例治疗1 h后出现过1次滤器Ⅲ度凝血需... 目的 探讨枸橼酸抗凝在妊娠合并肝炎患者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该院25例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患者用枸橼酸抗凝行血浆胆红素吸附串联血浆灌流进行治疗.结果 25例患者经治疗与护理85次,除1例治疗1 h后出现过1次滤器Ⅲ度凝血需更换血路管及灌流器,其余84次均顺利完成.全部患者痊愈或好转出院,其中17例肾功能恢复正常,15例产前发病的患者中2例围生儿死亡,5例早产儿预后良好.结论 应用枸橼酸抗凝行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与血液灌流治疗相互结合后,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橼酸 抗凝 血浆胆红素吸附 妊娠 重型肝炎
原文传递
血透机行胆红素血浆吸附的效果观察
16
作者 郑淑全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5年第3期90-91,共2页
目的 探讨血透机行胆红素血浆吸附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2013年1月-2014年4月到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采用普通血透机行胆红素血浆吸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结... 目的 探讨血透机行胆红素血浆吸附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2013年1月-2014年4月到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采用普通血透机行胆红素血浆吸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 普通血透机行胆红素血浆吸附治疗方便、简单,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胆红素吸附 血透机 护理
下载PDF
组合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浆滤过-胆红素吸附治疗肝衰竭患者的疗效与护理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墨奇 寿玉立 +5 位作者 蒲林娟 王琴 柏晓鑫 张月莎 黄唯麟 王代红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611-614,共4页
目的探讨组合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浆滤过-胆红素吸附治疗肝衰竭患者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通过组合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浆滤过-胆红素吸附(n=32)和序贯血浆吸附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n=44)肝衰竭患者,比较两种治疗方式在治疗效... 目的探讨组合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浆滤过-胆红素吸附治疗肝衰竭患者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通过组合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浆滤过-胆红素吸附(n=32)和序贯血浆吸附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n=44)肝衰竭患者,比较两种治疗方式在治疗效果、治疗时间、治疗费用、护理工作量、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在治疗7 d时,组合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浆滤过-胆红素吸附治疗组总胆红素为(161.1±45.1)μmol/L,胆汁酸为(135.0±60.5)μmol/L,谷草转氨酶为(152.4±96.3)IU/L,谷丙转氨酶为(147.2±72.6)IU/L,INR为(1.6±0.4),显著优于序贯血浆吸附联合CRRT治疗组患者[总胆红素(218.9±58.5)μmol/L,胆汁酸(198.6±49.6)μmol/L,谷草转氨酶(252.4±169.1)IU/L,谷丙转氨酶(220.1±110.3)IU/L,INR(2.0±0.5),P<0.05];在护理工作量方面,组合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浆滤过-胆红素吸附治疗准备时间为(1.0±0.1)h,治疗时间(7.2±0.5)h,治疗费用为(1.1±0.1)万元,显著优于序贯血浆吸附联合CRRT治疗组[分别为(1.3±0.1)h、(11.1±0.7)h和(1.3±0.1)万元,P<0.05];两种治疗方法并发症的发生率相似。结论组合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浆滤过-胆红素吸附治疗肝衰竭患者的疗效优于序贯血浆吸附联合CRRT治疗,能有效降低护理工作量和治疗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组合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浆滤过-胆红素吸附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疗效
下载PDF
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效果研究
18
作者 谷斌 宁峰 +3 位作者 吕海艳 廖荔婵 史曹彦 白凤霞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6期865-868,共4页
目的 对比血浆置换(PE)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ACLF患者9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PE联合... 目的 对比血浆置换(PE)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ACLF患者9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PE联合血浆胆红素吸附(PBA)治疗,观察组采用PE联合DPMAS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不同时间点肝功能指标[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炎性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0(IL-10)、降钙素原(PCT)]水平、安全性及治疗结局。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12周后,两组肝功能指标ALT、TBIL、DBIL、炎性指标TNF-α、CRP、IL-10、PCT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联合PBA与PE联合DPMAS治疗ACLF效果相当,具有较高安全性,对改善治疗结局有积极作用,但PE联合DPMAS清除炎症介质优势明显,能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肝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血浆置换 血浆胆红素吸附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下载PDF
一次性使用胆红素血浆吸附器注册技术文件重点介绍
19
作者 骆庆峰 王永清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19年第8期582-584,共3页
近年来,我国日益重视血液净化疗法对肝炎等疾病的防治,一次性使用胆红素血浆吸附器的申报数量不断增多.为便于监管部门对其上市前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准确评价,本文总结近期技术审评经验,参考相关法规、技术标准,编写了注册技术资料重... 近年来,我国日益重视血液净化疗法对肝炎等疾病的防治,一次性使用胆红素血浆吸附器的申报数量不断增多.为便于监管部门对其上市前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准确评价,本文总结近期技术审评经验,参考相关法规、技术标准,编写了注册技术资料重点介绍,以供生产、技术审评等单位部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血浆吸附 注册 文件
下载PDF
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胆红素吸附治疗重型肝炎31例
20
作者 王菁 聂琼 李忠 《内蒙古中医药》 2009年第12X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胆红素吸附治疗重型肝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重型肝炎的临床资料。结果:87%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明显下降(P<0.01),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上升(P...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胆红素吸附治疗重型肝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重型肝炎的临床资料。结果:87%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明显下降(P<0.01),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上升(P<0.01),总有效率为90.32%(28/31)。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胆红素吸附治疗重型肝炎近期疗效肯定、安全,无严重副作用和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血浆灌流胆红素吸附 重型肝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