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对“血浊病”易发人群的临床干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占程燕 唐凌 +3 位作者 成颜琦 李少滨 方泓 陈铁光 《江西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2期39-41,44,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理念对“血浊病”易发人群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6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科调治的“血浊病”易发人群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生活方式科普宣教,观...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理念对“血浊病”易发人群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6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科调治的“血浊病”易发人群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生活方式科普宣教,观察组在科普宣教基础上,给予中药调理方及耳穴贴压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病例的血脂、中医体质类型、体重指数、血糖、尿酸等指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在血脂水平、血糖、尿酸等方面无明显变化,但观察组在中医体质类型的症候积分方面发生了明显改变,身体沉重、痰多、口中黏腻、大便黏滞不爽等症状得以改善,并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对于“血浊病”易发人群的临床干预存在一定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治未 血浊病 易发人群
下载PDF
浊病病机探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振中 郭蕾 +1 位作者 董振华 南征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第1期19-20,共2页
浊邪蓄积脉道和浊毒与痰瘀浊杂物沉积于机体组织器官导致的各种疾病之间有着共同的生理病理基础,临床表现各异,这一典型的"异病同证"的所有疾病均属"浊病"范畴[1]。
关键词 血浊病 组织器官 机深析
下载PDF
浊病病机探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季长春 郭蕾 +2 位作者 董振华 南征 董大华 《光明中医》 2011年第1期9-10,共2页
依据近代名医祝谌予教授的"气虚浊留","瘀血阻络,痰浊不化"科学理论,提出浊病病机为:脾气虚弱,运化失司,饮食精微不能正常转输布散滞留蓄积脉道而为浊。浊在脉道蓄积过量,由营养物质转变为有害的多余产物,而成为浊... 依据近代名医祝谌予教授的"气虚浊留","瘀血阻络,痰浊不化"科学理论,提出浊病病机为:脾气虚弱,运化失司,饮食精微不能正常转输布散滞留蓄积脉道而为浊。浊在脉道蓄积过量,由营养物质转变为有害的多余产物,而成为浊邪。浊邪导致的疾病而为血浊病。在浊邪的基础上,痰和瘀血进一步生成和演化,浊邪在脉道蓄积过多,不能及时有效地减少和排出,浊邪则转化为浊毒,加之痰和瘀血的加重,浊毒与痰瘀聚集形成浊毒痰瘀混杂复合物。血为载体,浊毒痰瘀混杂复合物,可以随血液运行过程中不断的异位沉积于全身各组织器官,形成组织器官浊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浊病 组织器官
下载PDF
试论浊病病机 被引量:12
4
作者 董志 王述文 《光明中医》 2011年第3期420-421,共2页
依据近代名医祝谌予教授的"气虚浊留","瘀血阻络,痰浊不化"科学理论,提出浊病病机为:脾气虚弱,运化失司,饮食精微不能正常转输布散,滞留蓄积脉道而为浊(糖浊、脂浊、蛋白浊、微量元素浊)。浊在脉道蓄积过量,由营养... 依据近代名医祝谌予教授的"气虚浊留","瘀血阻络,痰浊不化"科学理论,提出浊病病机为:脾气虚弱,运化失司,饮食精微不能正常转输布散,滞留蓄积脉道而为浊(糖浊、脂浊、蛋白浊、微量元素浊)。浊在脉道蓄积过量,由营养物质转变为有害的多余产物,而成为浊邪。浊邪导致的疾病而为浊病(血浊病)。在浊邪的基础上,痰和瘀血进一步生成和演化,浊邪在脉道蓄积过多,不能及时有效的减少和排除,浊邪则转化为浊毒,加之痰和瘀血的加重,浊毒与痰瘀聚集形成浊毒痰瘀混杂复合物。血为载体,浊毒痰瘀混杂复合物,可以随血液运行过程中不断的异位沉积于全身各组织器官,形成组织器官浊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浊病
下载PDF
从中医学“血浊”理论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被引量:7
5
作者 段赟 李雪松 夏小军 《中医研究》 2011年第4期8-10,共3页
目前,中医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认识及治疗尚处于探索阶段。中医学"血浊"理论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病理学存在一定的契合关系,本文试从"血浊"理论入手,探讨中医学对该病的认识及治疗思路,以期为中医认识和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 目前,中医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认识及治疗尚处于探索阶段。中医学"血浊"理论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病理学存在一定的契合关系,本文试从"血浊"理论入手,探讨中医学对该病的认识及治疗思路,以期为中医认识和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小板增多症/中医 /中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季长春 郭万良 +2 位作者 董成功 崔立俊 郭俊杰 《光明中医》 2011年第5期874-876,共3页
依据近代名医祝谌予教授的"气虚浊留","瘀血阻络,痰浊不化"学说,提出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机为:脾气虚弱,健运失司,无力运化饮食精微(脂质)各归其所,精微蓄积而为浊(脂浊)。脂浊在脉道蓄积过量,由营养物质转为有害多余... 依据近代名医祝谌予教授的"气虚浊留","瘀血阻络,痰浊不化"学说,提出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机为:脾气虚弱,健运失司,无力运化饮食精微(脂质)各归其所,精微蓄积而为浊(脂浊)。脂浊在脉道蓄积过量,由营养物质转为有害多余的产物而为浊邪,浊邪所致的病而为浊病(血浊病——高脂血症)。浊邪是高脂血症最基本病理产物,在浊邪的基础上,痰和瘀血进一步生成和演化。浊邪在体内蓄积过多,不能及时有效的减少和排出,浊邪则转化为浊毒,加之痰和瘀血的加重,浊毒与痰瘀混杂复合物在心络壁沉积,形成斑块状脉络"癥积",致心络管腔狭窄,心络阻塞而致心络(动脉)粥样硬化。浊毒与痰瘀聚集郁而化热,热邪积聚于局部而致心络壁溃烂和糜烂,致使心络平滑肌细胞凋亡,斑块纤维帽衰竭,纤维帽厚度变小而致斑块溃疡,致使稳定斑块变为易损斑块,斑块破裂合并血栓形成,心络腔闭塞,而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防治大法为益气,袪浊化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浊病、组织器官 急性冠脉综合征 邪、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季春林 郭万良 崔立俊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6期40-42,共3页
依据近代名医祝谌予教授的“气虚浊留”,“瘀血阻络,痰浊不化”学说,提出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机为:脾气虚弱,健运失司,无力运化饮食精微(脂质),精微蓄积而为浊(脂浊)。脂浊在脉道蓄积过量,由营养物质转为有害多余的产物而为浊... 依据近代名医祝谌予教授的“气虚浊留”,“瘀血阻络,痰浊不化”学说,提出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机为:脾气虚弱,健运失司,无力运化饮食精微(脂质),精微蓄积而为浊(脂浊)。脂浊在脉道蓄积过量,由营养物质转为有害多余的产物而为浊邪,浊邪所致的疾病而为浊病(血浊病——高脂血症)。浊邪是高脂血症最基本最重要的病理产物,在浊邪的基础上,痰和瘀血进一步生成和演化。浊邪在体内蓄积过多,不能及时有效的减少和排除,浊邪则转化为浊毒,加之痰和瘀血的加重,浊毒与痰瘀混杂复合物在心络壁沉积,形成斑块状脉络“症积”,致心络管腔狭窄,心络阻塞而致心络(动脉)粥样硬化。浊毒与痰瘀聚集积郁日久化热,热邪积聚于局部而致心络壁溃烂和糜烂,致使心络壁平滑肌细肌凋亡,斑块纤维帽厚度变小,形成斑块溃疡,致使稳定斑块变为易损斑块。斑块破裂合并血栓形成,心络腔闭塞,而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防治大法为益气(健脾补气),祛浊化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浊病 组织器官(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下载PDF
试论急性冠脉综合征
8
作者 张玉栋 《光明中医》 2012年第2期217-219,共3页
依据近代名医祝谌予教授的"气虚浊留","瘀血阻络,痰浊不化"学说,提出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机为:脾气虚弱,健运失司,无力运化饮食精微(脂质),精微蓄积而为浊(脂浊)。脂浊在脉道蓄积过量,由营养物质转为有害多余的产物而... 依据近代名医祝谌予教授的"气虚浊留","瘀血阻络,痰浊不化"学说,提出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机为:脾气虚弱,健运失司,无力运化饮食精微(脂质),精微蓄积而为浊(脂浊)。脂浊在脉道蓄积过量,由营养物质转为有害多余的产物而为浊邪,浊邪所致的疾病而为浊病(血浊病——高脂血症)。浊邪是浊病最基本最重要的病理产物,在浊邪的基础上,痰和瘀血进一步生成和演化。浊邪蕴积体内过多可转化为浊毒,加之痰和瘀血的加重,浊毒与痰瘀混杂复合物沉积于破损的经脉壁上,浊毒与痰瘀聚集积郁日久化热,邪热与"浊毒与痰瘀聚集物"演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脉络症积)的形成。郁热致使AS斑块局部温度升高和斑块破裂,若病变部位在心脏血管(心络),导致血栓形成,心络(冠状动脉)腔闭塞,而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防治大法为益气(健脾补气),祛浊化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浊病 组织器官 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下载PDF
蓝荷明颗粒剂治疗Ⅱ型高血脂病的疗效评价
9
作者 朱志宏 谢艳 +2 位作者 萍龚 纲要 王利 《长沙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以血脂宁颗粒剂为对照,初步评价蓝荷明颗粒剂治疗Ⅱ型高血脂病(阴虚热盛痰浊挟血瘀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平行对照、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方法。本研究总共入组724例阴虚热盛痰浊挟血瘀证的Ⅱ型高血脂... 目的:以血脂宁颗粒剂为对照,初步评价蓝荷明颗粒剂治疗Ⅱ型高血脂病(阴虚热盛痰浊挟血瘀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平行对照、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方法。本研究总共入组724例阴虚热盛痰浊挟血瘀证的Ⅱ型高血脂病患者,随机分入2个治疗组:蓝荷明颗粒剂组和血脂宁颗粒剂组,两组均采用口服给药,每次1袋,每日3次,疗程为8周。结果:蓝荷明颗粒剂组有优于血脂宁颗粒剂组的趋势。CMH检验结果表明两组ITT人群有效率差值的95%可信区间为:(1.97,30.00)蓝荷明颗粒剂组优于血脂宁颗粒剂组。中医证候总分下降情况,蓝荷明颗粒剂组疗效优于血脂宁颗粒剂组。CMH检验结果表明两组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效率差值的95%可信区间为:PP人群(1.03,22.82),显示蓝荷明颗粒剂组疗效优于血脂宁颗粒剂组。两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在血脂宁颗粒剂组为2.19%,蓝荷明颗粒剂组为1.66%。结论:蓝荷明颗粒剂治疗Ⅱ型高血脂病(阴虚热盛痰浊挟血瘀型)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荷明颗粒剂 脂宁颗粒剂 Ⅱ型高(阴虚热盛痰瘀型) 疗效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