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织因子及其抑制剂-1、2与肿瘤转移及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段朝霞 刘锋 +1 位作者 冯云 杨林花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0年第4期228-230,234,共4页
目的探讨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抑制剂(TFPI)一1、2在肿瘤转移和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92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和组织标本,以130位门诊体检人员作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浆TF、TFPI一1和TFPI.2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TF、... 目的探讨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抑制剂(TFPI)一1、2在肿瘤转移和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92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和组织标本,以130位门诊体检人员作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浆TF、TFPI一1和TFPI.2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TF、TFPI一1和TFPI一2的表达。结果各肿瘤组TF以及TFPI一1血浆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肺癌组TF和TFPI一1血浆浓度分别为(3.34±1.12)U/L、(156.13±57.12)μg/L,高于其他类型肿瘤组;各组TFPI一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肿瘤组TF组织表达均较瘤旁组织增高(P〈0.05);TF在肺癌组织表达显著高于其他肿瘤组织(P〈0.05)。肿瘤合并血栓形成组与无血栓形成组TF、TFPI-1血浆浓度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TF在血栓形成组较无血栓形成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多种肿瘤高表达TF,不同肿瘤类型表达部位不同,类型不同的肿瘤表达强度不尽相同。血循环中TFPI—1和TF的失衡状态可能与肿瘤的高凝状态有关,促进了肿瘤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致活酶 血液凝固因子抑制剂 血栓形成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史旭波 胡大一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1749-1751,共3页
关键词 栓塞和血栓形成 肝素 低分子量 血液凝固因子抑制剂
下载PDF
人凝血因子Ⅷ抑制物 被引量:1
3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205-208,共4页
2016年3月4—5日在意大利米兰举行了首次血友病A抑制物的国际会议,会议议题包括人凝血因子Ⅷ(human coagulation factorⅧ,FⅧ)抑制物(FⅧ inhibitor,iFⅧ)的产生机制、治疗和清除。未经治疗的患儿在使用市售FⅧ产品后有30%~3... 2016年3月4—5日在意大利米兰举行了首次血友病A抑制物的国际会议,会议议题包括人凝血因子Ⅷ(human coagulation factorⅧ,FⅧ)抑制物(FⅧ inhibitor,iFⅧ)的产生机制、治疗和清除。未经治疗的患儿在使用市售FⅧ产品后有30%~35%会产生iF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 血友病A 血液凝固因子抑制剂
原文传递
利伐沙班预防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林金矿 李毅中 +2 位作者 俞海明 姚学东 庄华烽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9期885-887,共3页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预防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陛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09年7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65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利伐沙班组(A组)33例,男14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72.6...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预防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陛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09年7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65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利伐沙班组(A组)33例,男14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72.6岁;达肝素钠注射液组(B组)32例,男15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73.4岁。A组术后12h开始每日口服10mg利伐沙班片,至术后2周。B组术后12h开始每日皮下注射达肝素钠注射液5000U,至术后2周。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D-二聚体变化值。术后复查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确定有无血栓形成。结果65例患者共有8例发生DVT,总发生率为12.3%。A组3例发生无症状性DVT;B组5例发生DVT(其中症状性DVT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642,P=0.422)。两组患者出院后共有5例发生DVT。两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较术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以及两组患者之间血小板计数、PT、APTT、D.二聚体变化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1例术后发生伤口局部血肿。结论口服利伐沙班片可以有效预防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DVT,服用方便且不增加术后出血风险,出院后仍有相当比例的DVT发生,术后使用2周的抗凝时限仍不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静脉血栓形成 肝素 低分子量 血液凝固因子抑制剂
原文传递
妊娠期凝血功能特点 被引量:16
5
作者 周莉 范玲 《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 2014年第2期5-9,共5页
正常女性在妊娠期凝血因子增加、抗凝成分减少、纤溶性降低,导致妊娠晚期血液处于生理性高凝状态,或血栓前状态。在病理情况时,这些生理变化的反应将被促进演化成妊娠期某些出血——血栓形成性疾病。
关键词 妊娠期 血液流变学 血液凝固因子 血液凝固因子抑制剂
原文传递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36例抗栓治疗现状分析
6
作者 徐玉琴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2年第11期1620-1623,共4页
目的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不同抗栓方案的治疗现状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永康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3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无抗栓组(32例)、利伐沙班组(41例)、华法林组(42... 目的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不同抗栓方案的治疗现状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永康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3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无抗栓组(32例)、利伐沙班组(41例)、华法林组(42例)、阿司匹林组(21例)。在治疗原发病和合并症的同时,无抗栓组不用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利伐沙班组给予利伐沙班10 mg/d治疗;华法林组给予华法林2.5 mg/d治疗;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0.1 g/d治疗;观察比较各组1年内血栓栓塞及出血事件发生率、全因死亡率、再入院率等。结果各组患者年龄、房颤类型及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各组患者性别、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合并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年内,无抗栓组、利伐沙班组、华法林组、阿司匹林组总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1.87%(7/32)、7.32%(3/41)、2.38%(1/42)、19.05%(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8,P<0.05),各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8.75%(6/32)、29.27%(12/41)、4.76%(2/42)、4.76%(6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7,P<0.05);1年内,<65岁、65~75岁、>75岁各年龄段患者总血栓栓塞事件、总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因死亡、再入院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6、7.56,均P<0.05)。结论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早期抗栓治疗非常重要,治疗方案应遵循个体化,患者年龄增加死亡风险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脏瓣膜疾病 血栓形成倾向 血液凝固因子抑制剂 华法林 阿司匹林 预后 治疗方案 个体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