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易血液凝集仪检测凝血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勇刚 《广西医学》 CAS 2001年第3期628-630,共3页
关键词 血液凝集试验 凝血因子 验证研究
下载PDF
幼犬肠炎型细小病毒病病理模型的试验 被引量:2
2
作者 路卫星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5-47,共3页
为了研究肠炎型细小病毒病病理模型,作者选择了16只3月龄本地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了点眼、滴鼻、口服和皮下注射犬细小病毒的方法,在实验室隔离的情况下,进行了临床症状观测、剖检观察、血常规检测和血液凝集试验以及CPV快速抗原试纸诊... 为了研究肠炎型细小病毒病病理模型,作者选择了16只3月龄本地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了点眼、滴鼻、口服和皮下注射犬细小病毒的方法,在实验室隔离的情况下,进行了临床症状观测、剖检观察、血常规检测和血液凝集试验以及CPV快速抗原试纸诊断等试验。结果9只犬检测阳性,病犬白细胞显著减少(P<0.05),血蛋白含量减少(P<0.05),并出现呕吐、血性腹泻。结果说明,3月龄的幼犬可以作为复制肠炎型细小病毒病病理模型的研究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细小病毒病 病理模型 血液凝集试验
下载PDF
一例犬脾脏血管肉瘤的诊疗
3
作者 吴明 陈露 裴增杨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3-116,241,242,共6页
血管肉瘤也称为血管内皮瘤,是一种起源于血管内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老年动物[1]。犬血管肉瘤最常见的原发部位是脾脏,约占血管肉瘤的50%[2]。2017年1月份,杭州派希德动物医院收治了一例呈急性贫血、精神萎靡症状的金毛猎犬,
关键词 臂头静脉 参考值 血液生化 指标检查 动物医院 血管肉瘤 血液凝集试验 金毛猎犬
下载PDF
幼犬细小病毒病的病理模型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庞志明 招松芳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03年第5期42-45,共4页
为了探讨幼犬细小病毒病的临床特征及病理变化规律,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对8只断奶14天龄的幼犬分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复制,进行了临床症状观测、血液凝集试验、血液常规检测、解剖观察以及PCR检测等试验。结果3只犬检测阳性,病犬白细胞显... 为了探讨幼犬细小病毒病的临床特征及病理变化规律,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对8只断奶14天龄的幼犬分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复制,进行了临床症状观测、血液凝集试验、血液常规检测、解剖观察以及PCR检测等试验。结果3只犬检测阳性,病犬白细胞显著减少,血蛋白含量减少,并出现呕吐、血性腹泻。结果表明实验感染犬和自然发病犬有相同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犬 细小病毒病 病理模型 人工接种 临床症状 血液凝集试验 血液常规检测 解剖观察 PCR检测
下载PDF
左旋咪唑增强鸡新城疫疫苗免疫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乔彦良 付兴伦 +6 位作者 初晓翠 盛英霞 张妍 杨汉春 郭玉璞 李翠梅 孙爱玉 《河北畜牧兽医》 2002年第3期16-17,共2页
本文报道了左旋咪唑对鸡新城疫病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进行了两个实验:每个实验分为10毫克/千克,左旋咪唑给药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一观察对鸡ND疫苗初次免疫的影响:疫苗免疫前用药,5日龄时给药,连用3天,7日龄滴鼻给予ND—Lasota系疫苗... 本文报道了左旋咪唑对鸡新城疫病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进行了两个实验:每个实验分为10毫克/千克,左旋咪唑给药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一观察对鸡ND疫苗初次免疫的影响:疫苗免疫前用药,5日龄时给药,连用3天,7日龄滴鼻给予ND—Lasota系疫苗;疫苗免疫后用药,7日龄时滴鼻给予ND—Lasota系活疫苗,13日龄时给药,连用3天。实验二观察对鸡ND疫苗二次免疫的影响:7日龄时饮水给予ND+IBD二联活疫苗,40日龄时给药,连用3天,42日龄时肌肉注射ND—Lasota系疫苗。实验一结果显示,免疫前用药,10mg/kg左旋咪唑用药组,首次免疫后7~21d,抗体滴度与未用药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别,但28d抗体滴度明显高于未用药对照组;免疫后用药,用药后21d,10mg/kg左旋咪唑用药组,抗体滴度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实验二结果显示10mg/kg左旋咪唑用药组,疫苗二次免疫后7~28d,抗体滴度明显高于未用药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效果 新城疫病疫苗 免疫调节剂 血液凝集抑制试验 左旋咪唑
下载PDF
ORAL TRANSMUCOSAL BACK PERMEATION OF ALFENTANIL IN DOGS──A NOVEL METHOD TO DETERMINE BLOOD ALFENTANIL CONCENTRATION
6
作者 牛苏毅 张洁 黄宇光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1994年第4期233-236,共4页
This study explores a novel noninvasive method for monitoring blood alfentanil concentrations using a dog model. Alfentanil which 'back', permeated across the oral mucosa from the systemic circulation was coll... This study explores a novel noninvasive method for monitoring blood alfentanil concentrations using a dog model. Alfentanil which 'back', permeated across the oral mucosa from the systemic circulation was collected from the oral mucosal surface and quantitated. The levels of the 'back' permeated alfentanil were found to closely reflect real time serum alfentanil concentrations. With further work, this finding may lead to a novel noninvasive method for monitoring real time serum alfentanil concentrations in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FENTANIL oral mucosa noninvasive monitori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