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RPINC1基因变异所致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家系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分析
1
作者 陈迎迎 姚雅婷 +7 位作者 李婷 舒旷怡 杨啸 李姗姗 王晓欧 王锦院 张婷 江明华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12-316,共5页
目的分析1个遗传性抗凝血酶(AT)缺陷症家系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因反复多部位形成静脉血栓"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1对AT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用STA-R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 目的分析1个遗传性抗凝血酶(AT)缺陷症家系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因反复多部位形成静脉血栓"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1对AT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用STA-R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用发色底物法和免疫散色比浊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血浆AT活性(AT:A)和AT抗原(AT:Ag)。用PCR扩增先证者及家系成员抗凝血酶基因SERPINC1的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序列,测序并寻找变异位点;采用生物信息学预测软件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和蛋白质构象的改变进行分析。结果先证者(Ⅱ2、Ⅱ10)及其兄弟(Ⅱ5)和儿子(Ⅲ1、Ⅲ8)的PT、APTT、FIB及TT均在正常范围,而AT:A和AT:Ag明显下降,分别为34%、57%、56%、48%、53%和13.51、13.44、18.39、17.36、17.71 mg/dL,其余家系成员均在正常范围。先证者及家系成员测序结果显示均携带SERPINC1基因第5外显子c.851T>C(p.Met284Thr)杂合错义变异;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提示该变异可导致c.851位点编码氨基酸的氢键改变,影响蛋白质的结构。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变异评级标准指南,该变异评级为致病性变异(PS1+PM1+PM5+PP1+PP4)。结论先证者及其他患者家系成员被确诊为Ⅰ型遗传性AT缺陷症患者,SERPINC1基因c.851T>C(p.Met284Thr)变异是其遗传学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凝集障碍 遗传性 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 SERPINC1基因 基因变异
原文传递
三个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家系临床表型和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吴瑛婷 许冠群 +5 位作者 张利伟 戴菁 丁秋兰 奚晓东 王学锋 王鸿利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57-1261,共5页
目的探讨遗传性抗凝血酶(AT)缺陷症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AT活性(AT:A)、AT抗原含量(AT:Ag)及基因型在引起遗传性AT缺陷症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3例AT缺陷症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血浆标本,采用发色底物法和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 目的探讨遗传性抗凝血酶(AT)缺陷症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AT活性(AT:A)、AT抗原含量(AT:Ag)及基因型在引起遗传性AT缺陷症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3例AT缺陷症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血浆标本,采用发色底物法和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血浆AT:A和AT:Ag,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用PCR法扩增AT基因的全部7个外显子及侧翼序列,通过直接测序分析异常的突变基因。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血浆中AT含量的变化,用凝血酶生成试验检测患者体内的凝血状态。结果3例先证者AT:A和AT:Ag均降低到正常值的50%左右,分别在AT基因外显子4区的第7386位核苷酸发生杂合性G〉C突变,导致W(Trp)225C(Cys)错义突变;2号外显子区第2591位核苷酸发生C〉G突变,导致S(Ser)36X(stop)无义突变;5号外显子区第9819位核苷酸发生C〉T杂合突变,导致R(Arg)359X(stop)无义突变。部分家系成员表型和基因型检测结果与先证者一致。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血浆中的AT含量较正常混合血浆明显减少,凝血酶生成实验显示先证者体内呈现明显的高凝状态。结论Ⅰ型遗传性AT缺陷症中,W225C、S36X、R359X引起血浆中AT含量下降,是导致遗传胜AT缺陷症的分子致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凝集障碍遗传性 系谱 纤维蛋白 突变 基因型 血栓栓塞
原文传递
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家系的F7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金艳慧 王莹宇 +6 位作者 郝秀萍 杨丽红 谢海啸 朱丽青 余方友 杨小丽 王明山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2-225,共4页
目的对1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Ⅶ(coagulation factorⅦ,FⅦ)缺陷症家系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并探讨F7基因突变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共16名成员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 目的对1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Ⅶ(coagulation factorⅦ,FⅦ)缺陷症家系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并探讨F7基因突变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共16名成员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浆FⅦ活性(FⅦ activity,FⅦ:C)等指标以明确诊断;用DNA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7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侧翼序列、5’和3’非翻译区及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结果先证者及其弟的PT、FⅦ:C明显异常,分别为39.0s、2%和30.1 s、3%;先证者祖母、外祖母、二姑、父亲、母亲、舅舅和二姨的FⅦ:C分别为68%、54%、71%、73%、62%、72%和59%,均稍低于正常对照水平(80%~108%);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其他凝血表型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其弟的F7基因第8外显子发生了g.11349G>A和g.11482T〉G复合杂合突变,分别导致p.Arg304Gln和p.His348Gln错义突变;先证者外祖母、母亲、舅和二姨4名母系成员均存在F7基因第8外显子g.11349G>A杂合突变,先证者祖母、父亲和二姑3名父系成员均存在F7基因第8外显子g.11482T〉G杂合突变,家系其他成员F7基因均为正常野生型。结论该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家系先证者的F7基因存在g.11349G>A(p.Arg304Gln)和g.11482T>G(p.His348Gln)复合杂合突变,且分别遗传自其母系家族和父系家族。F7基因g.11349G>A(p.Arg304Gln)和g.11482T>G(p.His348Gln)杂合错义突变与该家系的FⅦ活性水平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Ⅶ缺乏症 遗传性血液凝集障碍 突变 家系
原文传递
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Ⅷ缺陷症家系的基因诊断 被引量:1
4
作者 许冠群 梁茜 +4 位作者 张利伟 沈韵 丁秋兰 王学锋 王鸿利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44-848,共5页
目的:对1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Ⅷ(FⅧ)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诊断、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并进行文献回顾。方法用尿素溶解法以及REA-chrom FⅧ试剂盒检测患者及其家系成员血浆FⅧ活性(FⅧ∶C),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FⅧ抗原(FⅧ∶Ag),采... 目的:对1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Ⅷ(FⅧ)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诊断、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并进行文献回顾。方法用尿素溶解法以及REA-chrom FⅧ试剂盒检测患者及其家系成员血浆FⅧ活性(FⅧ∶C),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FⅧ抗原(FⅧ∶Ag),采用血栓弹力图(TEG)对先证者凝血功能进行评估。PCR扩增F13A1基因的15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并对家系成员F13A1基因相应的突变序列进行检测。结果先证者FⅧ尿素溶解试验阳性,FⅧ∶Ag<1%,FⅧ∶C低于检测下限(<3%)。基因检测发现先证者F13A1基因14号外显子存在双杂合突变(p.Arg662*和p.Trp665*),先证者母亲及父亲均存在相应位点的单杂合突变,胎儿携带与先证者相同的双杂合突变。结论加强对FⅧ结构与功能的了解,开展相关实验室诊断和基因诊断,可使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凝集障碍 遗传性 因子Ⅷ 基因检测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FIO基因Va1298Met纯合突变导致的重型遗传性凝血因子X缺陷症家系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金艳慧 郝秀萍 +5 位作者 程晓丽 杨丽红 陈怡 谢海啸 王莹宇 王明山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6-299,共4页
目的对1个姑表近亲婚配的遗传性凝血因子X(coagulation factor X,FX)缺陷症家系进行基因突变检测,探讨F10基因突变与表型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FX抗原(FX antigen,FX:Ag),一期凝固法检测其凝血酶原时... 目的对1个姑表近亲婚配的遗传性凝血因子X(coagulation factor X,FX)缺陷症家系进行基因突变检测,探讨F10基因突变与表型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FX抗原(FX antigen,FX:Ag),一期凝固法检测其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浆FX活性(FX activity,FX:C)等指标以明确诊断;用DNA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10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侧翼序列、5’和3’非翻译区及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用CLC Genomics Workbench 7.5软件分析基因突变位点的物种保守性和蛋白质二级结构改变。结果先证者PT、APTT、FX:C和FX:Ag均明显异常,分别为67.2s、102.9s、1%、8%;先证者父亲、母亲和弟弟PT稍延长,分别为14.5s、14.4s和14.4s,其FX:C(54%、48%和56%)和FX:Ag(52%、54%和54%)均较正常对照水平降低;其他家系成员的凝血表型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先证者F/0基因第8外显子的g.27881G〉A纯合突变导致p.Va1298Met,其父亲、母亲和弟弟均为g.27881G〉A杂合子,先证者的g.27881G〉A纯合突变分别遗传自近亲婚配的父母,先证者妹妹F10基因为正常野生型。蛋白质生物学特性分析发现,p.Va1298Met导致FX蛋白二级结构发生改变。结论该遗传性FX缺陷症家系先证者的F10基因存在g.27881G〉A(p.Va1298Met)纯合错义突变,且与该家系FX水平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亲结婚 因子X缺乏症 遗传性血液凝集障碍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遗传性凝血因子Ⅺ缺乏症患者的基因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昱秀 陈通 +4 位作者 蒋超然 朱焕玲 潘凌 常红 刘霆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53-159,共7页
目的探讨遗传性凝血因子FⅪ缺乏症患者的基因突变、临床特点,以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20年8月10日及2020年10月30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例遗传性FⅪ缺乏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将2例患者分别编号为患者1... 目的探讨遗传性凝血因子FⅪ缺乏症患者的基因突变、临床特点,以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20年8月10日及2020年10月30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例遗传性FⅪ缺乏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将2例患者分别编号为患者1和2。根据2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检查,以及F11基因测序结果等,对患者进行诊断;根据其临床出血症状和程度,给予临床观察或者对症治疗。通过对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单核苷酸多态性数据库(dbSNP)及PubMed数据库进行检索,确认基因测序分析检出基因突变是否为新发现基因突变。采用Mutation Taster、Polyphen-2及PROVEAN在线软件,对新发现的错义突变位点进行致病性预测。对患者的随访截至2021年2月28日。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诊治过程进行分析。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服务知识平台、PubMed数据库中与本研究患者F11基因突变相同或者相似的病例报道文献。文献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2月28日。总结与本研究遗传性FⅪ缺乏症患者相关的基因突变类型及出血表现。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且获得患者知情同意,与患者签订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病史采集:患者1,男性,24岁,因"左大腿软组织外伤后血肿,术前检查发现凝血功能异常"就诊。患者自诉无明显不适。患者2,女性,32岁,因"孕前体检发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就诊。患者诉平素偶有皮肤淤斑。②实验室检查结果:患者1的APTT、凝血酶原时间(PT)、FⅪ活性(FⅪ∶C)分别为97.9 s、11.9 s、0.6%;患者2的上述3项指标分别为95.4 s、12.5 s和1.2%。③基因测序:患者1伴F1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包括杂合错义突变c.149G>T(p.Cys50Phe)与杂合无义突变c.1204C>T(p.Gln402Ter);患者2伴F11基因纯合缺失突变c.1058delA(p.Asn353ThrfsTer18)。④F11基因错义突变c.149G>T(p.Cys50Phe)及缺失突变c.1058delA(p.Asn353ThrfsTer18)均为新突变,并且具有致病性。⑤治疗及随访结果:2例患者均仅接受临床观察,截至随访结束,患者一般情况良好。⑥文献复习结果:筛选出的6篇相关文献报道的10例该病患者中,发生F11基因杂合无义突变c.1204C>T(p.Gln402Ter)及该突变相邻位置无义突变c.1202C>T(p.Trp401Ter)、错义突变c.149G>T(p.Cys50Phe)邻近位置的错义突变致病者分别为1、3、6例。结论本研究发现遗传性FⅪ缺乏症患者2种F11基因新突变,包括错义突变c.149G>T(p.Cys50Phe)及缺失突变c.1058delA(p.Asn353ThrfsTer18),均导致患者FⅪ活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Ⅺ缺乏 因子Ⅺ 突变 血液凝集障碍 遗传性 分子诊断技术 F11基因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关节腔内注射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治疗血友病性关节病
7
作者 熊春锦 华宝来 夏炳兰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02-205,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关节腔内注射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治疗血友病性关节病(HA)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接受超声引导下穿刺关节腔注射益赛普的HA患者,对比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血友病关节健康评分(HJ...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关节腔内注射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治疗血友病性关节病(HA)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接受超声引导下穿刺关节腔注射益赛普的HA患者,对比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血友病关节健康评分(HJHS)、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超声所示目标关节增生滑膜厚度、血流信号、Melchiorre及中国早期血友病性关节病超声检测(HEAD-US-C)评分,评估其治疗价值。结果对32例均成功完成超声引导下穿刺关节腔及腔内注射益赛普,共对18例膝关节、7例肘关节及7例踝关节进行治疗。术后未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治疗后1个月,目标关节HJHS、VAS、Melchiorre评分、HEAD-US-C评分及增生滑膜最大厚度、平均厚度、血流信号均低于治疗前(P均<0.01)。结论超声引导下关节腔内注射益赛普治疗HA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凝集障碍 遗传性 关节疾病 肿瘤坏死因子 超声检查 介入性
下载PDF
近亲婚配家系中凝血因子Ⅶ与Ⅹ联合缺陷症的表型分析和突变鉴定 被引量:2
8
作者 金艳慧 王明山 +6 位作者 王莹宇 杨小丽 杨丽红 谢耀盛 谢海啸 朱丽青 余方友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对1个近亲婚配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Ⅶ(coagulation factorⅦ,FⅦ)与因子X(factorX,FX)联合缺陷症家系进行基因突变检测,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共6名成员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 目的对1个近亲婚配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Ⅶ(coagulation factorⅦ,FⅦ)与因子X(factorX,FX)联合缺陷症家系进行基因突变检测,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共6名成员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 tin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浆FⅦ活性(FⅦ activity,FⅦ:C)、FX活性(FX activity,FX:C)及FⅦ抗原(FⅦantigen,FⅦ:Ag)、FX抗原(FXantigen,FX:Ag);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7、F10基因的全部外显子、侧翼、5′和3′非翻译区及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用反向测序证实所发生的突变。结果先证者PT(76.4s)和APTT(60.2s)明显延长,FⅦ:C(4%)、FⅦ:Ag(6%)和FX:C(6%)、FX:Ag(33%)明显降低;先证者外祖母、父亲、母亲和女儿的PT(分别为16.4s、15.8s、16.9s、16.5s)和APTT(分别为44.0s、42.1s、41.1s、43.5s)稍延长,FⅦ:C(分别为34%、39%、31%、40%)、FX:C(分别为50%、58%、47%、42%)和FX:Ag(分别为51%、54%、58%、47%)稍降低,其FⅦ:Ag及弟弟的凝血表型指标均在正常参考范围。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F7基因第8外显子发生了g.11267C〉T纯合突变,导致Arg277Cys,F10基因第8外显子存在g.28139G〉T纯合突变,导致Val384Phe;先证者外祖母、父亲、母亲和女儿均存在F7基因第8外显子g.11267C〉T和F10基因第8外显子g.28139G〉T杂合突变;先证者弟弟F7与F10基因为正常野生型。结论该遗传性凝血因子Ⅶ与X联合缺陷症家系先证者的F7和F/0基因分别存在g.11267C〉T(Arg277Cys)、g.28139G〉T(Val384Phe)纯合突变,且遗传自近亲结婚的父母。F7基因g.11267C〉T(Arg277Cys)和F10基因g.28139G?〉T(Val384Phe)与该遗传性凝血因子Ⅶ与X联合缺陷症家系的FⅦ和FX水平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亲结婚 因子Ⅶ缺乏症 因子X缺乏症 遗传性血液凝集障碍 突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