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制备信息电子一体化的探讨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建民 张雯 +6 位作者 戚海 何路军 沈莉 纪英姿 李玉秋 时卉丽 贾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5-337,共3页
目的实现血液制备信息电子一体化的目的,满足血液制备过程可追溯的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要求。方法通过设备软硬件相结合形式把血液制备中涉及的人、机、料、法、环等内容以电子信息方式记录保存。结果将血液制备过程中生成的涉及人、机、... 目的实现血液制备信息电子一体化的目的,满足血液制备过程可追溯的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要求。方法通过设备软硬件相结合形式把血液制备中涉及的人、机、料、法、环等内容以电子信息方式记录保存。结果将血液制备过程中生成的涉及人、机、料、法、环等内容的电子信息进行记录,这些电子记录在制备时间、相关参数、真实性等上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结论血液制备信息电子一体化的实现对保证血液成分质量及其相关联的事宜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制备 信息 记录 追溯
下载PDF
过滤后血液制备冰冻红细胞的质量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沈莉 李建民 +4 位作者 梁晓虎 王丽红 孙晓红 赵晓霞 田会 《河北医药》 CAS 2008年第12期2001-2002,共2页
关键词 白细胞过滤器 冰冻红细胞 血液制备 质量探讨 巨细胞病毒感染 同种免疫反应 红细胞制品 浓缩红细胞
下载PDF
血液制备环节报废原因分析及改进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显 郭东辉 +1 位作者 黄成垠 李苗苗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0年第3期399-401,共3页
目的:通过对血液制备环节报废原因进行分析并改进,从而减少该环节血液报废率,提高血液制备的合格率。方法:分析2016年血液制备环节中血液报废原因,采取对应措施,减少血液报废所造成的血液资源浪费,同时保证血液质量。结果:针对不同报废... 目的:通过对血液制备环节报废原因进行分析并改进,从而减少该环节血液报废率,提高血液制备的合格率。方法:分析2016年血液制备环节中血液报废原因,采取对应措施,减少血液报废所造成的血液资源浪费,同时保证血液质量。结果:针对不同报废情况,采取对应改进措施后,再统计2017年度及2018年度部分月份在血液制备环节的报废率,较之2016年,中重度脂血、血袋破损、颜色异常三个方面均有所降低。结论:该措施可促使工作高效化、流程合理化,最终有效降低血液报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制备 血液报废 中重度脂血 血袋破损 颜色异常
下载PDF
有效利用不足量血液制备血液成分的可行性 被引量:4
4
作者 郭志丽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08年第11期987-987,共1页
关键词 血液成分 血液制备 足量 添加液红细胞 《献血法》 采集量 标示量 血液采集
下载PDF
不同储存时间血液制备的洗涤红细胞质量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军娥 周丽 招淑文 《当代医学》 2021年第25期177-178,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储存时间血液制备的洗涤红细胞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本院采集CPDA-1保养液剂量全血为400 mL的血液,制备成2 U去白悬浮红细胞60袋放置于储血专用冰箱中,取存储期第1、2、3、4、5周的去白悬浮红细胞各12袋,制... 目的研究不同储存时间血液制备的洗涤红细胞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本院采集CPDA-1保养液剂量全血为400 mL的血液,制备成2 U去白悬浮红细胞60袋放置于储血专用冰箱中,取存储期第1、2、3、4、5周的去白悬浮红细胞各12袋,制备成洗涤红细胞,于制备后1 h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上清蛋白质和血红蛋白含量,并计算溶血率,同时检测不同储存时间的原料血溶血率。结果第5周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低于第1、2、4周(P<0.05),其他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第3周和第4周的上清蛋白质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周与第2周溶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周、第2周与其他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周、第4周和第5周溶血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第5周出现1例洗涤红细胞,溶血率为0.85%,超出质量控制要求;第1周原料血溶血率与第2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周、第2周与其他各时间点原料血溶血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不同储存时间对制备洗涤红细胞的质量有较大影响,随着血液储存时间延长,制备洗涤红细胞的溶血率、上清蛋白质含量也随之增加,若使用保存期较长的血液制备剂,溶血率可能无法达到标准,因此,建议使用保存期在2周内的血液制备洗涤红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储存时间 血液制备 洗涤红细胞 上清蛋白质 血红蛋白
下载PDF
血液制备过程中对血液成分质量的控制 被引量:4
6
作者 雷智 李志坚 《实用医技杂志》 2012年第8期842-843,共2页
根据《血站质量管理规范》“15:血液制备”的要求,建立和执行血液制备的质量体系,确保血液安全有效。该条款虽然对制备环境、关键设备、使用耗材以及包装标识都有要求,但没有明确全过程控制的具体实施步骤,在日常工作中各单位由于... 根据《血站质量管理规范》“15:血液制备”的要求,建立和执行血液制备的质量体系,确保血液安全有效。该条款虽然对制备环境、关键设备、使用耗材以及包装标识都有要求,但没有明确全过程控制的具体实施步骤,在日常工作中各单位由于理解与认识程度不同,存在着差异。我中心根据工作实际及对规范的理解,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方法,以保证血液满足特定的需求及质量标准。现将我中心血液制备过程关键点控制的实施方法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管理规范 血液成分 制备过程 血液制备 全过程控制 质量体系 血液安全 包装标识
下载PDF
血液制备过程精细化管理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黄辉 邹丽敏 李建民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817-818,共2页
血液质量是血站的生命,而成分制备过程环节多、工序复杂,制备过程人、机、料、法、环等各个环节可变因素的控制尤为重要。因此,成分制备过程实施精细化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不断完善血站全面质量管理,确保成分血的质量安全是我们成分制... 血液质量是血站的生命,而成分制备过程环节多、工序复杂,制备过程人、机、料、法、环等各个环节可变因素的控制尤为重要。因此,成分制备过程实施精细化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不断完善血站全面质量管理,确保成分血的质量安全是我们成分制备的目的。通过硬件设备和软件设施的利用,达到血液制备过程精细化管理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制备 软件硬件 精细化管理
下载PDF
血液制备关键控制点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军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1年第3期274-275,共2页
血液制备的关键控制点是指在血液制备程序运行过程中,对血液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的关键步骤和关键环节。血液质量的保障依靠的是过程控制,而不是结果监控。因此,过程控制中设置和监控质量控制点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对本血站血液制备过程... 血液制备的关键控制点是指在血液制备程序运行过程中,对血液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的关键步骤和关键环节。血液质量的保障依靠的是过程控制,而不是结果监控。因此,过程控制中设置和监控质量控制点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对本血站血液制备过程的质量管理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1血液制备管理体系的关键要求《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要求血站必须建立和实施血液制备的质量体系,对血液制备的人员、设备、物料、环境和方法加以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制备 关键控制点 血液安全
下载PDF
浅析血液制备过程中质量控制与管理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骆玉芹 《中外医疗》 2011年第36期115-115,共1页
随着社会和现代医学的发展,输血已成为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方法。血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输血效果和患者安全,分析影响血液制备的因素,加强血液制备质量控制和管理,对规范和指导医疗机构合理用血、有效提高对患者救治效果、避免医疗事故... 随着社会和现代医学的发展,输血已成为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方法。血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输血效果和患者安全,分析影响血液制备的因素,加强血液制备质量控制和管理,对规范和指导医疗机构合理用血、有效提高对患者救治效果、避免医疗事故减少医疗纠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制备 质量控制 管理
下载PDF
关于两种全血溶血液制备方式检测HbA1c的探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景良 《大理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66-68,共3页
目的:通过两种全血溶血液制备方式检测HbA1c的结果比对,进一步证实在进行HbA1c检测前作全血溶血液制备时是否有必要擦拭吸头外壁余血的必要性。方法:选取某日到昆钢医院行HbA1c检测的健康体检者37例,将连续检测3次的均值作统计学分析。... 目的:通过两种全血溶血液制备方式检测HbA1c的结果比对,进一步证实在进行HbA1c检测前作全血溶血液制备时是否有必要擦拭吸头外壁余血的必要性。方法:选取某日到昆钢医院行HbA1c检测的健康体检者37例,将连续检测3次的均值作统计学分析。结果:Hb均值、HbA1c均值分别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bA1c%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A1c检测前作全血溶血液制备时没有必要擦拭吸头外壁余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溶血液制备 两种方式 HbA1c检测 结果比对
下载PDF
血液制备记录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军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1年第3期258-260,共3页
记录是血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血液制备记录的设计应符合《血站管理办法》和《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以血液制备关键控制点为中心,完整体现制备过程所涉及的人、机、料、法、环等详细信息,使其具有可追溯性,并证实... 记录是血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血液制备记录的设计应符合《血站管理办法》和《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以血液制备关键控制点为中心,完整体现制备过程所涉及的人、机、料、法、环等详细信息,使其具有可追溯性,并证实血液制备满足特定的质量标准,质量体系运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制备记录 可追溯性
下载PDF
不同储存时间血液制备洗涤红细胞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春柳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第17期123-124,共2页
目的分析血液制备过程中,储存时间对洗涤红细胞制备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1月惠州市中心血站采用ACD-B方保养液采集的全血制备的400 mL悬浮红细胞血液样本为研究对象,将保存时间<7 d的样本设为甲组、7~14 d的设为乙组、15~2... 目的分析血液制备过程中,储存时间对洗涤红细胞制备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1月惠州市中心血站采用ACD-B方保养液采集的全血制备的400 mL悬浮红细胞血液样本为研究对象,将保存时间<7 d的样本设为甲组、7~14 d的设为乙组、15~21 d的设为丙组,在每组样本中随机选取35例,对其洗涤红细胞制备效果、溶血率以及红细胞变形指数进行比较。结果甲、乙组白细胞清除率高于丙组,溶血率低于丙组(P<0.05);3组血浆蛋白清除率、洗涤红细胞回收率、洗涤红细胞容量、血红蛋白及上清蛋白质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变形能力随保存时间延长而降低,甲、乙两组洗涤前后的红细胞变形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洗涤后红细胞变形指数低于洗涤前(P<0.05);3组洗涤前红细胞变形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洗涤后红细胞变形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制备洗涤红细胞效果受保存时间的影响,建议使用储存时间<14 d的库存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制备 洗涤红细胞 储存时间
下载PDF
不同储存时间血液制备洗涤红细胞的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2
13
作者 卢晓楠 《临床研究》 2018年第12期142-143,共2页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储存时间(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以及第5周)血液制备洗涤红细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在本站成分科制备的400mL ACD-B保养液处方全血制备的115袋2单位去白悬浮红细胞。结果第2周的原料血溶血...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储存时间(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以及第5周)血液制备洗涤红细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在本站成分科制备的400mL ACD-B保养液处方全血制备的115袋2单位去白悬浮红细胞。结果第2周的原料血溶血率明显高于第1周(P <0.05),上清蛋白质明显高于第1周(P <0.05);第3周的原料血溶血率、以及上清蛋白质明显高于第1周和第2周(P <0.05);第4周的原料血溶血率明显高于第1周、第2周和第3周(P <0.05),溶血率以及上清蛋白质明显高于第1周和第2周(P <0.05);第5周的原料血溶血率以及上清蛋白质明显高于第1周、第2周、第3周和第4周(P <0.05),溶血率明显高于第1周和第2周(P <0.05)。结论洗涤红细胞的溶血率以及上清蛋白质含量会随着原料血储存时间的增加而明显升高,所以我们推荐对储存时间在2周以内的原料血进行洗涤红细胞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制备 储存时间 洗涤红细胞 原料血溶血率
下载PDF
血液制备与检测新技术学术研讨会在厦门成功举行
14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932-932,共1页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血液制备 厦门 检测 采供血机构 血液中心 中心血站 国内外
下载PDF
血液制备记录的设计原理与应用
15
作者 徐辉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1年第11期96-97,共2页
记录是血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血液制备记录的设计应符合《血站管理办法》和《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以血液制备关键控制点为中心,完整体现制备过程所涉及的人、机、料、法、环等详细信息,使其具有可追溯性,并证... 记录是血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血液制备记录的设计应符合《血站管理办法》和《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以血液制备关键控制点为中心,完整体现制备过程所涉及的人、机、料、法、环等详细信息,使其具有可追溯性,并证实血液制备满足特定的质量标准,质量体系运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制备记录 可追溯性
下载PDF
血站血液成分制备中实施质量控制管理的方法及效果分析
16
作者 李普林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2期81-83,87,共4页
目的血站血液成分制备中实施质量控制管理的方法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丹阳市血站质量管理科的20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0名。于2021年9月—2022年9月实施常规管理的设为常规管理组,于2022年10月—... 目的血站血液成分制备中实施质量控制管理的方法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丹阳市血站质量管理科的20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0名。于2021年9月—2022年9月实施常规管理的设为常规管理组,于2022年10月—2023年9月实施血站血液成分制备质量控制管理的设为质量控制管理组,并以实施管控办法前后的各100份血液制备样本为研究对象,对两组工作人员质控管理评分、血样报废情况、差错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质量控制管理组的血源管控、采集管理、制备管控、质检管理、血液运输、储备管理及使用管理积分均高于常规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质量控制管理组的血液报废率显著低于常规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将质量控制管理应用于血站血液成分制备中,可有效提高血液成分制备质量,降低出现报废样本概率,减少出现应用改错次数,有较高的安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 质量控制管理 血液成分制备
下载PDF
不同储存时间血液制备的洗涤红细胞质量分析
17
作者 付少平 罗贤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0049-0051,共3页
分析血液制备期间,不同储存时间对洗涤红细胞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本血采用CPDA-1保养液采集的全血400mL血液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保存时间的不同进行小组划分,将保存时间低于7d的样本分入A组、7d至14d保存时间的样... 分析血液制备期间,不同储存时间对洗涤红细胞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本血采用CPDA-1保养液采集的全血400mL血液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保存时间的不同进行小组划分,将保存时间低于7d的样本分入A组、7d至14d保存时间的样本分入B组、15d至21d保存时间的样本分入C组。每组样本40例,分析三组样本洗涤红细胞的制备效果,并比较红细胞变形指数和溶血率。结果 C组溶血率高于A组和B组,C组白细胞清除率低于A组和B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相比,无论是洗涤红细胞容量,还是血红蛋白含量和上清蛋白含量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洗涤前后红细胞变形指数差异不大,P>0.05;C组红细胞变形指数洗涤前高于洗涤后,存在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洗涤前比较三组红细胞变形指数无差异,(P>0.05);洗涤后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库存血储存时间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洗涤红细胞质量,当储存时间延长后,洗涤红细胞各方面性能无疑会降低,应用于输血治疗中,发生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和溶血率升高的现象就会增高,因此,为确保输血治疗效果最大化发挥出来,提高患者输血安全性,应尽量选择储存时间在14天以内的血液作为制备洗涤红细胞的原料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制备 储存时间 洗涤红细胞 质量分析
下载PDF
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引起血液报废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1
18
作者 钟志梅 王姣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1期1954-1957,共4页
目的 了解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情况以及报废原因,为采供血机构成分制备工作持续改进、减少血液成分报废、提高血液成分利用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统计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2018—2022年制备的全血及成分血,并对此期间成分制备过程引... 目的 了解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情况以及报废原因,为采供血机构成分制备工作持续改进、减少血液成分报废、提高血液成分利用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统计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2018—2022年制备的全血及成分血,并对此期间成分制备过程引起报废的全血及成分血,按照不同年份、血液成分种类、报废原因(袋体破裂、近端开放、砂眼、溶血)进行分类统计,计算成分制备报废率,以及各种血液成分和报废原因构成比,了解不同种类血液成分报废情况及报废原因。结果 2018—2022年制备量分别为387 927、407 113、360 668、435 346、354 581袋,5 a血液总报废率为0.034 3%,年报废率最高为0.048 0%,最低为0.025 0%;红细胞类5 a总报废率为0.037 8%,年报废率最高为0.055 9%,最低为0.027 9%;血浆类5 a总报废率为0.030 8%,年报废率最高为0.041 5%,最低为0.016 9%。血液制备过程中报废总量为667袋,其中全血报废289袋,占总报废量的43.33%;红细胞报废80袋,占报废总量的11.99%;血浆报废298袋,占报废总量的44.68%;报废原因主要有袋体破裂、砂眼、近端开放和溶血。其中近端开放所占比最高为46.18%;其次为袋体破裂和砂眼,分别占36.13%和16.79%;溶血所占比最低(0.90%)。结论 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人、机、料、法、环等各环节均可能引起血液报废,通过加强成分制备各环节管理,有利于降低血液成分制备引起的报废率,减少血液浪费,充分利用血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成分制备 血液报废 原因
下载PDF
一款血液成分制备信息管理软件的研发与应用
19
作者 董恩 余森雨 +5 位作者 朱蓉蓉 秦明明 彭生英 吴威 孙龙凤 刘格非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159-1162,共4页
目的针对血液管理过程中的沟通、人员调度与工作安排等问题,开发了名为“成分小助手”的手机软件并检验其性能。方法基于日常工作需求和流程,通过Java等计算机语言开发本软件。软件采用前后台分离等技术,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数据支持。结... 目的针对血液管理过程中的沟通、人员调度与工作安排等问题,开发了名为“成分小助手”的手机软件并检验其性能。方法基于日常工作需求和流程,通过Java等计算机语言开发本软件。软件采用前后台分离等技术,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数据支持。结果实际工作验证结果表明,通过该软件,成分制备管理者实现了实时掌握采血情况、回血详情,管理成品库存基数、进行制备汇总与制备详情等功能。使用前后对比,员工月均备血量(198袋,x/M)/工作量提高(3.5个,x/M),日闲置时间缩短(1 h,x/M)。结论该软件的创新点在于为成分制备业务工作量与人员匹配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满足血液成分制备管理的需求,有效提升了成分制备管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成分制备管理 信息管理软件 JAVA语言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成分制备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
作者 张旭芬 李姗丹 +2 位作者 王振兴 揭小梅 陈庆恺 《医药前沿》 2023年第35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成分制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9年1—12月(持续质量改进前)以及2020年1—12月(持续质量改进后)与血液制品质量分析报告为研究对象,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前后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能力、血液制品质量抽检情...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成分制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9年1—12月(持续质量改进前)以及2020年1—12月(持续质量改进后)与血液制品质量分析报告为研究对象,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前后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能力、血液制品质量抽检情况及血液非正常报废率。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后,工作人员相关理论知识得分为(93.83±2.37)分、操作技能得分为(94.17±2.21)分,高于持续质量改进前的相关理论知识得分(84.58±5.85)分、操作技能得分(83.25±4.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制品质量抽检合格率为98.15%,与持续质量改进前的血液制品质量抽检合格率96.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非正常报废率为0.11‰,低于持续质量改进前的血液非正常报废率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能明显提升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能力,最大程度避免血液制备各环节可能出现的差错与隐患,降低血液非正常报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血液成分制备 抽检合格率 血液非正常报废率 专业技术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