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过血液动力学表型指导降压治疗方案的可行性探讨
1
作者 肖文琦 黄慧贤 +4 位作者 韩萍 宋丽萍 杨静文 周淋 孙宁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0-715,共6页
目的:探讨通过血液动力学表型指导降压治疗方案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市海淀医院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00例。采用诊室和家庭血压测量进行血压评价,并进行阻抗心动图(ICG)检测,经过特有的智能高血压分... 目的:探讨通过血液动力学表型指导降压治疗方案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市海淀医院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00例。采用诊室和家庭血压测量进行血压评价,并进行阻抗心动图(ICG)检测,经过特有的智能高血压分型系统将患者分为四种血液动力学表型,包括高动力型(心率升高)使用β受体阻滞剂、大血管高阻力型(大动脉阻力指数升高)使用钙拮抗剂、外周血管阻力升高型(外周血管阻力指数升高)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和高容量型(血容量饱和度升高)使用利尿剂。将患者随机分为ICG组(n=50,依据ICG测定的血液动力学表型,针对血压升高的不同机制选药治疗)和对照组(n=50,依据高血压防治指南及临床经验进行治疗)。随访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降幅和达标率。结果:两组间基线资料如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液动力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基线用药的种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后用药种类增加,但两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室血压:研究结束后ICG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基线的降幅分别比对照组增大(8.38±27.78)mmHg(P<0.05,1 mmHg=0.133 kPa)和(3.94±18.15)mmHg(P>0.05);ICG组的血压达标率(<140/90 mmHg)高于对照组(66.0%vs.42.0%,P<0.05)。家庭血压:研究结束后ICG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基线的降幅分别比对照组增大(8.22±21.31)mmHg(P<0.01)和(4.76±13.88)mmHg(P<0.05);ICG组的血压达标率(<135/85 mmHg)高于对照组(70.0%vs.48.0%,P<0.05)。两组不同降压药物使用前后相应血液动力学参数的变化:与对照组比,ICG组心率、大动脉阻力指数降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结束后,ICG组心率、大动脉阻力指数、外周血管阻力指数、血容量饱和度较基线均明显下降(P均<0.05);对照组外周血管阻力指数较基线有明显下降(P<0.05),心率、大动脉阻力指数和血容量饱和度较基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通过ICG判断血液动力学表型,针对血压升高的不同机制,精准指导降压药物的选择,可以更有效地降低血压,提高血压达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液动力学表型 诊室血压 家庭血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