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7篇文章
< 1 2 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枢复宁预防血液恶性病化疗中胃肠道反应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陈银霞 柏春梅 何爱丽 《白血病》 1999年第1期47-48,共2页
枢复宁(ondansetron)是一种新型的止吐药物,为一种强效的高选择性5-HT3受体拮抗剂。我们于1994年6月-1997年12月间观察了其对血液恶性病患者化疗时胃肠道反应的预防作用,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 枢复宁(ondansetron)是一种新型的止吐药物,为一种强效的高选择性5-HT3受体拮抗剂。我们于1994年6月-1997年12月间观察了其对血液恶性病患者化疗时胃肠道反应的预防作用,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枢复宁组:35例(58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复宁 预防 血液恶性病 化疗 胃肠道反应
下载PDF
枢复宁预防血液恶性病化疗中胃肠道反应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王树岐 陈玉林 高鹏 《中国社区医师》 2002年第1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枢复宁 血液恶性病 化疗 胃肠道反应
下载PDF
层流床对恶性血液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患者干预性治疗的影响
3
作者 刘舒婷 李彦珊 +2 位作者 许玄 高玉茜 周静然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5期77-79,共3页
目的探究层流床在恶性血液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11月医院收治的80例恶性血液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患者,根据使用病床不同分为对照组(普通病床)与试验组(层流床),每组40例。比较两组感染情况、发热时... 目的探究层流床在恶性血液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11月医院收治的80例恶性血液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患者,根据使用病床不同分为对照组(普通病床)与试验组(层流床),每组40例。比较两组感染情况、发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期间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结果试验组感染率、发热持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SAS评分、SDS评分、住院总时间及总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使用层流床可有效预防感染,减少发热时间和抗生素药物的使用时间,并能显著减少住院费用。另外相对独立封闭的环境有效减少患者焦虑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流床 恶性血液 骨髓抑制期 感染率 经济价值
下载PDF
血清IL-6、PCT、hs-CRP在恶性血液病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郑永青 赵海涛 +1 位作者 王瑞芳 孙明东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9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究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恶性血液病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滨州市人民医院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40例恶性血液病重度感染患者作为试验A组,另选取40例恶性血液病轻度感... 目的:探究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恶性血液病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滨州市人民医院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40例恶性血液病重度感染患者作为试验A组,另选取40例恶性血液病轻度感染患者作为试验B组,再选取40例恶性血液病无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的血清IL-6、PCT、hs-CRP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A组血清IL-6、PCT、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试验B组、对照组(P<0.05);试验B组血清IL-6、PCT、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IL-6、PCT、hs-CRP均可作为临床诊断恶性血液病感染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白细胞介素-6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恶性血液感染 诊断
下载PDF
含血常规和凝血四项指标的风险模型对恶性血液病继发脓毒症的预测价值及临床效用
5
作者 陈超华 孙立涛 +1 位作者 陶毅森 许春江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4期2031-2036,共6页
目的构建含血常规和凝血四项指标预测恶性血液病继发脓毒症的风险模型,并分析其预测价值及临床效用,为临床工作提供有利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10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2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 目的构建含血常规和凝血四项指标预测恶性血液病继发脓毒症的风险模型,并分析其预测价值及临床效用,为临床工作提供有利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10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2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继发脓毒症分为继发组150例和未继发组17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血常规和凝血四项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恶性血液病继发脓毒症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含与不含血常规和凝血四项指标的风险模型的预测价值,采用"rmda"软件包绘制决策(DCA)曲线分析含与不含血常规和凝血四项指标的风险模型对恶性血液病继发脓毒症的预测价值及临床效用。结果继发组患者的机械通气占比、总胆红素、肌酐、血清白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表面分子CD64(CD64)、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高于未继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组患者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分别为(88.06±18.40)×10^(9)/L、(2.82±0.83)g/L、(2.15±0.28)g/L,明显低于未继发组的(117.52±23.81)×10^(9)/L、(3.96±0.88)g/L、(3.73±0.35)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组患者的PT、APTT、TT水平分别为(15.24±2.52)s、(41.47±9.42)s、(21.51±2.47)s,明显高于未继发组的(11.64±1.43)s、(28.84±7.81)s、(12.43±1.16)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BC、Hb、PT、APTT、TT、FIB、机械通气、IL-6、CD64、hs-CRP均为恶性血液病继发脓毒症的危险因素(P<0.05);经ROC分析结果显示,含与不含血常规和凝血四项指标的风险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948(95%CI:0.911~0.973)、0.869(95%CI:0.818~0.910);经DCA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与不含血常规和凝血四项指标曲线相比,含血常规和凝血四项指标的复合风险模型具有较高的净获益率。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RBC、Hb、PT、APTT、TT、FIB与继发脓毒症有关,建立含上述血常规和凝血四项指标的风险模型对继发脓毒症有较高预测价值及临床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 继发脓毒症 血常规 凝血四项 预测价值
下载PDF
以照护者为中心的赋能教育对恶性血液病儿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质量的影响
6
作者 张才芹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22期90-93,共4页
目的分析以照护者为中心的赋能教育对恶性血液病儿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60例恶性血液病患儿,采用信封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 目的分析以照护者为中心的赋能教育对恶性血液病儿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60例恶性血液病患儿,采用信封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血液科护理,观察组实施以照护者为中心的赋能教育,比较两组PICC维护质量。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PICC维护依从性评分(更换接头、冲封管、更换贴膜)与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照护者为中心的赋能教育能够提升恶性血液病儿童PICC维护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照护者 赋能教育 生活质量 并发症
下载PDF
CD34^(+)细胞数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影响
7
作者 彭英楠 边志磊 +3 位作者 张素平 李丽 曹伟杰 万鼎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背景: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与较高的植入功能不良相关,因此经常要求更高的CD34^(+)细胞数量,但现有研究关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CD34+细胞剂量和研究终点关系的结论是有争议的。目的:探究CD34^(+)细胞数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 背景: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与较高的植入功能不良相关,因此经常要求更高的CD34^(+)细胞数量,但现有研究关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CD34+细胞剂量和研究终点关系的结论是有争议的。目的:探究CD34^(+)细胞数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疾病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总计135例。结合既往研究结果及移植中心经验,以CD34+细胞数5.0×10^(6)/kg为截止点,将队列分为2组。评估两组的移植物植入情况、复发率及非复发死亡率、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等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与结论:①CD34+细胞剂量与血小板的植入相关,高剂量组血小板的植入时间早于低剂量组(14 d vs.16 d,P=0.013)。②两组患者3年总生存期无显著差异(67.5%vs.53.8%,P=0.257);两组间的无进展生存期也无显著性差异(65.6%vs.44.2%,P=0.106),但根据疾病风险指数(DRI)进行分层分析后发现低危患者高剂量组的3年无进展生存期较低剂量组升高(72.0%vs.49.3%,P=0.036)。③高剂量组3年累积复发率小于低剂量组(16.0%vs.33.5%,P=0.05)。④两组100 d内非复发死亡率高剂量组大于低剂量组,但无显著差异(17.3%vs.6.7%,P=0.070);进行分层分析发现,高危患者中高剂量组100 d内非复发死亡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20.0%vs.3.3%,P=0.046)。⑤综上所述,输注>5.0×10^(6)/kg的CD34^(+)细胞可促进血小板早期植入,可改善移植中低危风险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期,并且降低移植后累积复发率;但在高危患者中,高剂量CD34+细胞导致移植后100 d内的非复发死亡率增高,考虑可能与移植后早期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增多相关,因此考虑对回输高剂量CD34+细胞的患者应加强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细胞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恶性血液 总生存 无进展生存 复发 非复发死亡
下载PDF
基于自噬和阴阳的微观联系探索恶性血液病的防治
8
作者 王文儒 丁晓庆 唐旭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8,共4页
目的探索恶性血液病中阴阳理论与自噬的微观联系,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查询和分析相关文献,从生理、病理、诊治多方面分析恶性血液病中阴阳与自噬之间的联系。结果恶性血液病发病、进展和转变过程中阴阳失调是自噬功能异常所致... 目的探索恶性血液病中阴阳理论与自噬的微观联系,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查询和分析相关文献,从生理、病理、诊治多方面分析恶性血液病中阴阳与自噬之间的联系。结果恶性血液病发病、进展和转变过程中阴阳失调是自噬功能异常所致,西医能通过上调自噬诱发II性程序性死亡达到治疗效果,即“重阳必阴”,但同时也诱发机体产生耐药。结论中医治疗恶性血液病注重改善异常自噬状态,诱导机体恢复“阴阳平衡”,配合西药能有效提高疗效、避免耐药、缓解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学说 自噬 恶性血液 微观机制
下载PDF
中医药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研究概况
9
作者 李宗宏 崔思远 +3 位作者 殷学伟 吕纯懿 王敬毅 徐瑞荣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6-610,共5页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被认为是唯一有可能根治恶性血液病的方法,然而由于植入不良、移植相关并发症多、较高的复发率等不良事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命质量,现在西医并不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总结归纳中医药干预HSCT的相关文献,...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被认为是唯一有可能根治恶性血液病的方法,然而由于植入不良、移植相关并发症多、较高的复发率等不良事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命质量,现在西医并不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总结归纳中医药干预HSCT的相关文献,认识到中医药在HSCT的多个环节起到协同增效、优势互补的作用。中医药联合HSCT可以调理移植前患者体质,提升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质量,助力移植预处理并促进造血重建,同时还可以有效防治并发症和防止复发。因此,中医药联合HSCT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造血干细胞移植 恶性血液 干细胞动员 移植预处理 造血重建 移植物抗宿主 移植并发症
下载PDF
降钙素原在恶性血液病患者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10
作者 刘梅 唐亦舒 +5 位作者 肖玉莲 颜灵妍 谢林芝 龙心怡 于燕 李昕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1-729,共9页
目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极高,且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精准的早期感染生物标志物对指导恶性血液病患者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既往研究显示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可作为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早期诊断的指标,本... 目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极高,且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精准的早期感染生物标志物对指导恶性血液病患者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既往研究显示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可作为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早期诊断的指标,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病原体感染、恶性血液病病种、感染部位及严重程度的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PCT水平的差异,并评价PCT在恶性血液病患者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8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恶性血液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不同病原体感染、恶性血液病病种、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患者之间的血清PCT水平;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血清PCT水平诊断血流感染与非血流感染、严重感染与非严重感染的截断值和诊断价值;比较抗感染治疗4~7 d后,PCT上升组、PCT下降组、PCT无下降组之间病死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恶性血液病患者526例次。感染的病原体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272例次,51.7%),其次为革兰氏阳性菌(120例次,22.8%)、真菌(65例次,12.4%)、病毒(23例次,4.4%)、混合病原体(46例次,8.7%)。恶性血液病主要为急性髓系白血病(216例次,41.1%)、急性淋系白血病(107例次,20.3%)、淋巴瘤(93例次,17.7%)。高达68.3%(359例次)的患者感染时伴粒细胞缺乏,严重感染患者占24.1%(127例次)。不同病原体感染患者的血清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患者最高。不同恶性血液病种类患者的血清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淋巴瘤患者最高。全身性感染、严重感染患者的血清PCT水平分别显著高于局部感染、非严重感染患者(均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CT诊断血流感染、严重感染的截断值分别为0.22、0.28 ng/mL,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0、0.673。抗感染治疗4~7 d后,PCT下降组、PCT无下降组、PCT上升组病死率分别为11.9%、21.2%、35.7%,3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CT可作为早期识别恶性血液病合并感染患者感染病原体的种类、感染部位及严重程度的辅助指标,经验性地采用抗生素治疗后,动态监测PCT水平变化对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 降钙素原 感染 诊断价值 原体
下载PDF
基于Donabedian三维质量理论构建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恶性血液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袁玖莲 钱韦韦 +3 位作者 胡亭钰 冯媛媛 赵娇 桑威 《护理管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55-60,共6页
目的构建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临床系统且科学地管理护理工作及评价其护理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以Donabedian三维质量理论模式为框架,通过文献法、访谈法及专家论证法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初稿,采... 目的构建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临床系统且科学地管理护理工作及评价其护理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以Donabedian三维质量理论模式为框架,通过文献法、访谈法及专家论证法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初稿,采用Delphi专家函询法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及权重。结果两轮Delphi专家函询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6.15%和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62和0.901,Kendall's和谐系数为0.345和0.201。最终确立一个包含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及54个三级指标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基于多种研究方法构建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恶性血液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及可靠性,能较为全面地衡量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恶性血液病护理质量,为评价、改善其护理质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恶性血液 护理质量 Donabedian三维质量 DELPHI 专家函询
下载PDF
骨髓染色体联合FISH技术在恶性血液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付广 张晓静 +4 位作者 谢小雷 汤素环 唐江 吴爱娟 尹卫国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3期292-297,共6页
目的探究联合改良骨髓染色体制备方法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分析其在恶性血液病特别是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来清远市人民医院就诊的35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抽取16... 目的探究联合改良骨髓染色体制备方法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分析其在恶性血液病特别是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来清远市人民医院就诊的35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抽取16例患者的骨髓细胞对骨髓染色体制备的接种浓度、秋水仙碱浓度、时间和低渗等进行改良,优化后对培养时间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按照不同培育时间(16 h、20 h、24 h和28 h)将每例平均分成A、B、C和D 4组;最后用改良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同时利用FISH技术对CML患者进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并对异常染色体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4组染色体分裂相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20 h)显著高于D组(P<0.05);B组的培养成功率同样显著高于D组(P<0.05)。35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均一性培养成功率为96.6%(343/355),异常染色体检出率为40.3%(143/355)。CML患者骨髓染色体和FISH阳性检出率一致,在加速期和急变期检出额外异常染色体。结论改良后的骨髓染色体短期培养法成功率高、稳定性好、异常染色体检出率高,培养在16~24 h之间为宜,20 h最为理想,不宜超过28 h;Ph染色体和额外异常染色体与CML病程密切相关,异常染色体核型的检出为临床对白血病的诊断分型、后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染色体 荧光原位杂交 异常染色体核型 恶性血液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患者照顾者负担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王浙佳 谢洪琼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4年第8期6-10,共5页
本文对恶性血液病患者照顾者负担的概念、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减轻恶性血液病患者照顾者负担和提高患者的照顾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 恶性血液 照顾者负担 研究进展 护理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生口腔黏膜炎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14
作者 吴捷 应秀华 +1 位作者 褚红 韩世钰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4年第6期144-149,共6页
目的调查恶性血液病患者口腔状况及口腔黏膜炎发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口腔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本院血液科2020年9月—2022年2月收治的29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 目的调查恶性血液病患者口腔状况及口腔黏膜炎发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口腔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本院血液科2020年9月—2022年2月收治的29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WHO化疗相关口腔炎分级标准和疼痛数字等级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分析,分析口腔黏膜炎的影响因素。结果29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53例(18.28%)患者发生口腔黏膜炎,其中5例(9.43%)为2级口腔黏膜炎,4例(7.55%)为3级口腔黏膜炎,3例(5.66%)为4级口腔黏膜炎。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疾病分型、白细胞计数、有无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是恶性血液病发生口腔黏膜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生口腔黏膜炎较常见,受疾病分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工作中护士应为患者提供预见性护理,运用合适的评估工具评估口腔黏膜炎发生状况,在不同时期采取相应的早期干预措施,并加强患者的口腔自我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 口腔黏膜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内经》理论对“阴虚内热”型恶性血液病症状群的中医护理及探讨
15
作者 陈颖颖 张飞彦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4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 观察基于《内经》“阴虚内热”理论的中医辨证施护对该型恶性血液病患者症状群管理的效果,并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症状群管理研究的启示。方法 将80例阴虚内热型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 目的 观察基于《内经》“阴虚内热”理论的中医辨证施护对该型恶性血液病患者症状群管理的效果,并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症状群管理研究的启示。方法 将80例阴虚内热型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中医辨证施护。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进行症状群计分,计算两组患者症状群的缓解率及平均缓解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症状群均分为(36.33±11.99)分,观察组患者症状群均分为(35.79±11.87)(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症状群的平均缓解率(程度)为(12.65%±3.2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12%±2.76%)(P<0.001)。结论 中医辨证施护对阴虚内热型恶性血液病的症状群管理具有明显优势,在症状群管理研究亟待深入的现状下,中医辨证施护或能在症状群的机制研究、症状群干预研究、干预手段与方法研究、症状群辨识度研究等方面,为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群管理 中医辨证施护 阴虚内热 恶性血液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饮食干预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陈明锐 周晓霞 李碧香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9期165-167,共3页
恶性血液病患者代谢率高,营养物质消耗高,化疗不良反应易影响患者食欲,从而出现营养不良,不利于患者康复。合理的饮食干预可改善恶性血液病患者营养状况。该文围绕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饮食干预的影响因素、干预策略等进行综述,旨在为临... 恶性血液病患者代谢率高,营养物质消耗高,化疗不良反应易影响患者食欲,从而出现营养不良,不利于患者康复。合理的饮食干预可改善恶性血液病患者营养状况。该文围绕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饮食干预的影响因素、干预策略等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科学开展恶性血液病患者饮食的干预、改善患者结局转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 饮食干预 化疗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初始经验性抗菌治疗进展
17
作者 崔玉青 冯四洲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3-619,共7页
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是恶性血液病(HM)患者接受化/放疗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最重要的死亡原因,约有80%以上的HM患者化/放疗后出现粒缺伴发热。这类患者中约有11%~38%发生血流感染(BSI)[1];死亡率可高达12%~42%[2]。HM患者粒缺期发... 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是恶性血液病(HM)患者接受化/放疗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最重要的死亡原因,约有80%以上的HM患者化/放疗后出现粒缺伴发热。这类患者中约有11%~38%发生血流感染(BSI)[1];死亡率可高达12%~42%[2]。HM患者粒缺期发生感染时的临床表现较为隐匿,通常只表现为发热。早期对粒缺伴发热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并且及时进行经验性抗菌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本文拟就粒缺伴发热HM患者发生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耐药菌感染及不良预后风险评估、如何选择初始经验治疗方案以及不明原因发热的粒缺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时长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 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风险评估 初始经验性治疗 治疗持续时间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恶性血液病患者心理弹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18
作者 周小娅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9期69-73,共5页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恶性血液病患者心理弹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7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恶性血液病患者心理弹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7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心理弹性、生活质量、心理状况、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护理后心理弹性评分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护理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总依从性及总满意度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恶性血液病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能够提升其心理弹性,改善生活质量,并提高依从性及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恶性血液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心理弹性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发生脓毒症休克危险因素分析
19
作者 高陆 彭志元 +4 位作者 任娜娜 杨春秀 赵凌苇 任明强 冯永怀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54-261,共8页
目的 分析我院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BSI)病原菌分布及发生脓毒症休克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纳入研究的2016年1月至2023年8月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治疗的223例恶性血病患者BSI病例资料,根据血流感染后是否并发脓毒症休克,... 目的 分析我院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BSI)病原菌分布及发生脓毒症休克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纳入研究的2016年1月至2023年8月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治疗的223例恶性血病患者BSI病例资料,根据血流感染后是否并发脓毒症休克,分为脓毒症休克和非脓毒症休克组。收集病例的原发病类型,临床表现,病原菌及药敏结果、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是否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否为多重耐药、是否有使用广谱抗生素史等相关指标进行相关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对恶性血液病患者BSI并发脓毒症休克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223例血流感染患者血培养出238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142株(59.70%),其中肺炎克雷伯菌25株、大肠埃希菌75株;革兰阳性菌93株(39%),其中人葡萄球菌28株、表皮葡萄球菌2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真菌3株(1.30%),其中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各1株。223例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病例中,发生脓毒症休克25例,死亡16例(6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休克和非脓毒症休克组在粒细胞缺乏期(P<0.001)、合理使用抗生素(P=0.007)、多重耐药(P=0.017)、合并心功能不全(P=0.018)、肾功能不全(P<0.001)中存在差异。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粒细胞缺乏时间≥7 d(OR=3.306,P=0.008)、不合理使用抗生素(OR=2.612,P=0.004)、心功能不全(OR=6.291,P=0.008)、急性肾功能不全(OR=8.419,P=0.002)是恶性血液病BSI发生感染性休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恶性血液病合并BSI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降低恶性血液病血流感染患者发生脓毒症休克的措施,包括缩短粒缺期、尽早合理使用抗菌药、纠正心脏及肾功能不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 血流感染 原菌分布 脓毒症休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疾病感知与生活质量关系:希望的中介作用
20
作者 李亚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2817-2824,共8页
目的:探讨希望在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疾病感知与生活质量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5月于山东济南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科住院的22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化版疾病感知问卷... 目的:探讨希望在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疾病感知与生活质量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5月于山东济南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科住院的22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化版疾病感知问卷、Herth希望量表和生活质量量表对病人进行调查。结果: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疾病感知得分为50.44 ± 8.22,患者希望水平得分为35.41 ± 5.04,生活质量得分为59.95 ± 14.06。疾病感知与希望、生活质量得分呈负相关(r = −0.676, P < 0.05;r = −0.750, P < 0.05),希望与生活质量得分呈正相关(r = 0.671, P < 0.05)。希望在疾病感知与生活质量间存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9.7%。结论:疾病感知可直接影响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也可通过希望水平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医护人员应加强健康教育改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疾病感知,加强积极心态的培养,提高患者希望水平,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 感知 希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