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第4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化学发光试剂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
1
作者 陈明军 张燕 +2 位作者 金新莉 吕永磊 方建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3期4281-4284,共4页
目的通过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对比,探讨国产第4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化学发光(CLIA)试剂的检测性能及其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使用国产第3代ELISA试剂、进口第4代ELISA试剂、国产第3代和第4代CLIA试剂对330份... 目的通过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对比,探讨国产第4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化学发光(CLIA)试剂的检测性能及其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使用国产第3代ELISA试剂、进口第4代ELISA试剂、国产第3代和第4代CLIA试剂对330份血清盘标本进行HIV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LISA试剂的批内精密度较好,而批间精密度不如CLIA试剂,第4代CLIA试剂的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均好于第3代。2种第4代试剂的阳性符合率最高(98.68%),但阴性符合率最低(92.11%)。第4代CLIA试剂与其他3种试剂均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0.8),且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ELISA试剂和第4代CLIA试剂均能检测出2个1∶800的强阳性稀释样本。所有试剂中第4代CLIA试剂的评价指标总体最好,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100%、97.44%和99.12%。结论国产第4代CLIA试剂与其他3种试剂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且检测性能更加优秀,值得在血液筛查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血清盘 化学发光 检测性能 血液筛查
下载PDF
血清白介素-17A、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人类免疫 缺陷病毒合并丙型肝炎病毒共感患者直接抗病毒 治疗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卢婷 宋玉霞 《中国性科学》 2022年第3期141-145,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白介素-17A(IL-17A)、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共感患者直接抗病毒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51例HIV合并HCV共... 目的探究血清白介素-17A(IL-17A)、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共感患者直接抗病毒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51例HIV合并HCV共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记录患者治疗前血清IL-17A、FGF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IL-17A、FGF与HIV合并HCV共感患者直接抗病毒治疗预后的关系,并分析血清IL-17A、FGF对患者预后不良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51例HIV合并HCV共感患者中,共有12例预后不良,39例预后良好;预后不良组治疗前IL-17A、FGF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V合并HCV共感患者直接抗病毒治疗前血清IL-17A、FGF水平异常表达与治疗预后有关(OR>1,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HIV合并HCV共感患者直接抗病毒治疗前血清IL-17A、FGF水平单项及联合预测预后不良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80,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HIV合并HCV共感患者经直接抗病毒治疗后预后不良风险较高,其与治疗前血清IL-17A、FGF表达下调有关,可将治疗前血清IL-17A、FGF水平作为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白介素-17A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病毒 预后
下载PDF
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活性小分子生物效应机制的研究
3
作者 庞瑞芳 郝美荣 杨铭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3年第5期374-377,共4页
目的 研究小分子化合物大环多胺类MP A、MP B和MP C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1的生物活性机制。方法 通过核酸Tm测定及圆二色 (CD)光谱法观察大环多胺类化合物对聚腺尿苷酸PolyA∶PolyU构象的影响 ;核酸断裂实验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 目的 研究小分子化合物大环多胺类MP A、MP B和MP C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1的生物活性机制。方法 通过核酸Tm测定及圆二色 (CD)光谱法观察大环多胺类化合物对聚腺尿苷酸PolyA∶PolyU构象的影响 ;核酸断裂实验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流式细胞计数法研究其对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 ;计算机分子模型Docking计算从理论上判断其与TARRNA结合的可能性。 结果 ①MP A、MP B和MP C不仅可引起PolyA∶PolyU构象的变化使其发生断裂 ,而且可抑制Tat RNA相互结合。②MP A、MP B和MP C可影响细胞亚二倍体的含量。③分子模型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大环多胺MP A、MP B和MP C可能通过与病毒基因组RNA的作用抑制HIV 1RNA与Tat蛋白的结合而发挥抗HIV 1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活性 生物效应 小分子化合物 大环多胺类 MP-A MP-B MP-C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核酸扩增荧光检测试剂盒在血液筛查中的敏感性 被引量:2
4
作者 朱文斯 张克强 +1 位作者 罗光弼 高小博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83-184,共2页
目的 评价深圳匹基公司开发的HCV和HIV核酸扩增(PCR)荧光检测试剂盒在血液筛查中的灵敏度和检测极限。方法 以阴性血浆梯度稀释WHO的HCV及HIV标准品,病毒稀释液滴度分别为200、100、50、25和0 IU/ml,每个满度平行做24个重复,利用该试剂... 目的 评价深圳匹基公司开发的HCV和HIV核酸扩增(PCR)荧光检测试剂盒在血液筛查中的灵敏度和检测极限。方法 以阴性血浆梯度稀释WHO的HCV及HIV标准品,病毒稀释液滴度分别为200、100、50、25和0 IU/ml,每个满度平行做24个重复,利用该试剂盒及检测方案测定各滴度的 HCV和 HIV的24个重复的检出例数和阳性率(检测阳性例数/总重复数)。结果 滴度≥50IU/ml的HCV检出率为100%(24/24),而25IU/ml为75%(18/24)。滴度≥100IU/ml的HIV检出率为100%(24/24),50IU/ml为92%(22/24)。结论 匹基公司开发的HCV和HIV核酸扩增荧光检测试剂盒在特异性和灵敏度方面已经达到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NAT)的要求,基本达到国际同类试剂的检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核酸扩增 荧光检测试剂盒 血液筛查
下载PDF
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的治疗研究
5
作者 冯姝 《医学综述》 2004年第9期566-568,共3页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治疗 逆转录病毒疗法
下载PDF
探索降低血液抗-HIV筛查假阳性率的有效途径 被引量:2
6
作者 卓雪芽 吕微风 庄健海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4期205-206,共2页
目的研究无偿献血者血液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筛查中出现假阳性情况的影响因素,并探索降低血液抗-HIV筛查假阳性率的有效途径。方法80例无偿献血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IA法)组... 目的研究无偿献血者血液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筛查中出现假阳性情况的影响因素,并探索降低血液抗-HIV筛查假阳性率的有效途径。方法80例无偿献血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IA法)组、胶体金法组与胶体硒法组,各20例。四组分别采用ELISA法、CIA法、胶体金法、胶体硒法进行筛查,初筛阳性者再使用蛋白免疫印迹(WB)法进行确证试验。分析比较四组筛查假阳性率。结果ELISA法组、CIA法组、胶体金法组、胶体硒法组的初筛阳性例数分别为9、8、12、10例,确证试验阳性例数分别为6、6、7、5例,假阳性率分别为15.0%、10.0%、25.0%、25.0%,四组假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低血液抗-HIV筛查假阳性率,需要合理选择恰当的检测方法,优化HIV检测流程,保证HIV检测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筛查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假阳性
下载PDF
吕梁市无偿献血者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薛冬平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4年第2期153-154,共2页
自从《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大力推进无偿献血,从根本上保证血液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血液传播作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传播的三个途径之一,受到各界广泛关注。为了了解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及变... 自从《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大力推进无偿献血,从根本上保证血液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血液传播作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传播的三个途径之一,受到各界广泛关注。为了了解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及变化,我们对1998年10月至2012年12月间本站抗-HIV筛查和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及太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的确证结果进行了整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无偿献血者 检测结果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血液传播疾病 HIV筛查 吕梁 无偿献血人群
下载PDF
血β_2-微球蛋白在25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疗效判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董婕 孙洪清 韩蓉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了解血β2-微球蛋白(β2-MG)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疗效判断中的作用。方法25例AIDS患者接受HAART 1年。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第1、3、6、9和12个月底检测CD4+细胞计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RN... 目的了解血β2-微球蛋白(β2-MG)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疗效判断中的作用。方法25例AIDS患者接受HAART 1年。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第1、3、6、9和12个月底检测CD4+细胞计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RNA载量和血β2-MG。对治疗前、后的数据进行配对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第1、3、6、9和12个月时CD4+细胞计数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值均< 0.01),HIV-RNA载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值均<0.01)。治疗第3、9和12个月时血β2-MG较治疗前亦显著下降(P<0.05或0.01)。血β2-MG与CD4+细胞计数和HIV-RNA的Pe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203和0.224(P<0.05)。结论血β2-MG在HAART疗效判断中有一定的监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Β2-微球蛋白 CD4^+细胞计数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RNA载量 高效逆转录病毒治疗
下载PDF
单人份核酸检测在降低输血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残余风险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莉华 王素玲 马印图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分析单人份核酸检测技术(individual donor-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ID-NAT)对窗口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标本的检出能力,探讨ID-NAT对降低输血感染HIV残余风险的作用。方法采用Procleix Tigris单人份核酸检测系统... 目的分析单人份核酸检测技术(individual donor-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ID-NAT)对窗口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标本的检出能力,探讨ID-NAT对降低输血感染HIV残余风险的作用。方法采用Procleix Tigris单人份核酸检测系统和两种不同厂家的ELISA试剂对采集的血液标本进行平行检测,对ELISA检测阴性IDNAT检测阳性标本进行HIV鉴别试验,并对HIV鉴别阳性的献血者进行追踪检测。结果采集血液标本196 900份,检出ELISA阴性ID-NAT联检阳性标本256例,HIV鉴别实验阳性标本2例。第1例HIV阳性献血者献血后29 d免疫印迹确证试验为HIV-1抗体阳性,且HIV(1+2)抗体及HIV-1 P24抗原ELISA双试剂检测均呈阳性反应。第2例HIV阳性献血者,献血后第0、4、7 d血液标本病毒载量呈上升趋势,第4天仅单试剂ELISA检测呈阳性反应,第7天和第14天时,双试剂ELISA检测已均呈阳性反应,且第30天确证试验为HIV-1抗体阳性。结论 ID-NAT应用于血液筛查可缩短HIV检测窗口期,降低输血感染HIV残余风险,从而有效提高血液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血液筛查 单人份核酸检测 窗口期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0
作者 吕传臣 马雪梅 曾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年第4期421-423,共3页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检测技术 HIV感染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免疫缺陷性疾病 预防控制工作 预防性疫苗 艾滋病 治疗方法 血液筛查
下载PDF
2016-2020年重庆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筛查结果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巧琳 韩凤娇 +3 位作者 王娟 魏兰 杨冬燕 王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1244-1247,1254,共5页
目的 分析重庆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血液筛查结果,为临床招募及固定献血者队伍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方法 收集2016-2020年于重庆市血液中心捐赠单采血小板的18473例献血者的临床资料,共计捐献68755次,对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 目的 分析重庆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血液筛查结果,为临床招募及固定献血者队伍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方法 收集2016-2020年于重庆市血液中心捐赠单采血小板的18473例献血者的临床资料,共计捐献68755次,对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梅毒螺旋体(TP)血清学和核酸筛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性别、年龄、是否是重复献血者等不同分组的筛查不合格项目情况。结果 2016-2020年重庆市血液中心ALT项目及血液筛查四项(HBV、HCV、HIV和TP)年度总不合格率分别为0.70%、1.28%、0.96%、0.95%、0.83%;单项结果中ALT的不合格率最高,为0.307%,有逐年降低的趋势;抗-TP不合格率为0.079%;HBsAg/HBV-DNA不合格率为0.238%;抗-HCV/HCV-RNA不合格率为0.103%;抗-HIV/HIV-RNA不合格率为0.096%,并检出HIV血清学窗口期1例;首次献血者中HBV-DNA、抗-TP不合格率高于重复献血者(χ^(2)=11.580、3.311,P<0.05),首次和重复献血者中HCV-RNA和HIV-RNA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5岁的献血者HBV-DNA不合格率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献血者(χ^(2)=58.120,P<0.05),HCV-RNA和HIV-RNA不合格率在不同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HIV-RNA、抗-TP不合格率高于女性(χ^(2)=8.645、8.066,P<0.05)。结论 重庆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不同筛查项目的不合格率不同;献血前加强生活史的征询,可降低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血液筛查 无偿献血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下载PDF
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病毒筛查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周丽君 姚华 +1 位作者 王丽鸿 李旭 《新疆医学》 2013年第8期1-6,共6页
为避免经输血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世界各国采供血机构都对献血者进行了严格的病毒抗原或抗体检测,在阻断输血相关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血清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 为避免经输血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世界各国采供血机构都对献血者进行了严格的病毒抗原或抗体检测,在阻断输血相关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血清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技术作为我国卫生部规定的血液筛查标准方法,但ELISA技术本身的固有缺陷却成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用血安全的障碍,现有的血清学检测技术存在“窗口期”、病毒变异、免疫沉默等原因造成的漏检,在目前使用的ELISA检测试剂的条件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检测技术 血液筛查 血液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乙型肝炎表面 经输血传播 ELISA
下载PDF
国产抗-HIV酶免双抗原夹心法试剂在血液检测中质量分析
13
作者 杨晨曦 李宗生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4-275,共2页
关键词 -HIV酶免双原夹心法 试剂 血液检测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质控血清
下载PDF
IFN-λ在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丽楠 金兰 +2 位作者 马旭知远 王松 丁剑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9-212,共4页
干扰素(IFN)是建立多方面抗病毒反应的关键因子,基于其受体、结构特性和生物活性公认有三种不同的类型的IFN(1型、2型和3型)。IFN-λ是一个新近发现的在体外和体内都能引发抗病毒反应的细胞因子,与受体结合可以诱导受体异二聚体化,导致J... 干扰素(IFN)是建立多方面抗病毒反应的关键因子,基于其受体、结构特性和生物活性公认有三种不同的类型的IFN(1型、2型和3型)。IFN-λ是一个新近发现的在体外和体内都能引发抗病毒反应的细胞因子,与受体结合可以诱导受体异二聚体化,导致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发挥与1型干扰素相似的抗病毒生物学效应,如调节Th1、Th2及疾病治疗等。在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人类疱疹病毒-6B(HHV-6B)等治疗上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其副作用比1型干扰素低,为IFN-λ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一入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人类疱疹病毒-6B 病毒
下载PDF
化学发光法检测HIV抗体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9
15
作者 赵菲 王新明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964-967,共4页
目的评估化学发光法(CLIA)测HIV抗体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化学发光法(CLIA)及核酸检测(NAT)分别检测献血员HIV12558例,阳性样本送省CDC进行免疫印迹法(WB)确证,统计分析两种方法学检测HIV抗体结果... 目的评估化学发光法(CLIA)测HIV抗体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化学发光法(CLIA)及核酸检测(NAT)分别检测献血员HIV12558例,阳性样本送省CDC进行免疫印迹法(WB)确证,统计分析两种方法学检测HIV抗体结果的差异。结果12558例献血样本,有1例样本经确证为真阳性,有16例样本CLIA与ELISA检测结果不一致,NAT均为阴性,WB结果有3例为不确定,13例为阴性。其中有2例样本ELISA1单独有反应性,NAT及WB均为阴性;有2例样本ELISA2和CLIA均有反应性,NAT均为阴性,WB结果1例为阴性,1例为不确定;有3例样本ELISA2单独有反应性,NAT及WB均为阴性;有9例样本CLIA单独有反应性,NAT均为阴性,WB结果4例为不确定,5例为阴性。结论12558例样本的评估结果显示,化学发光试剂表现出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以在血液筛查中加以推广,并且化学发光试剂配套的全自动仪器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出结果快,操作简便等优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放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减少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的异常检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法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血液筛查
下载PDF
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中IP-10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范伟光 苏苗苗 +2 位作者 孟娟 石鹏辉 张珍 《检验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221-225,共5页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干扰素诱生蛋白10(IP-10)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AIDS患者200例(AIDS组),根据疗效分为HIV-1抑制组和HIV-1未抑制组,检测所有患者治...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干扰素诱生蛋白10(IP-10)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AIDS患者200例(AIDS组),根据疗效分为HIV-1抑制组和HIV-1未抑制组,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的CD4^(+)T细胞百分比、CD8^(+)T细胞百分比、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载量和IP-10水平。以健康体检者10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IP-10与其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IDS组治疗前HIV-1 RNA水平为(4.62±0.73)lg拷贝/mL。AIDS组CD4^(+)T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IP-10水平和CD8^(+)T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AIDS患者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CD4^(+)T细胞百分比逐渐升高(P<0.01),CD8^(+)T细胞百分比及IP-10、HIV-1 RNA水平逐渐降低(P<0.01),HIV-1复制受抑制的患者比例逐渐升高(P<0.01)。治疗3、6、12和18个月时,HIV-1抑制组CD4^(+)T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HIV-1未抑制组(P<0.01),CD8^(+)T细胞百分比和IP-10水平均低于HIV-1未抑制组(P<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IDS患者治疗前IP-10与CD4^(+)T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r=-0.763,P<0.05),与CD8^(+)T细胞百分比和HIV-1 RNA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01、0.823,P<0.05)。结论AIDS患者IP-10水平与CD4^(+)T细胞、CD8^(+)T细胞及HIV-1 RNA水平有关,是潜在的AIDS病情和疗效评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诱生蛋白-1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高效逆转录病毒治疗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下载PDF
抗-HIV阳性献血者伴其他病毒感染6例情况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顾莉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年第9期146-146,共1页
关键词 -HIV阳性 病毒感染 阳性献血者 乙型肝炎病毒(HB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母婴垂直传播 丙型肝炎病毒 血液制品
下载PDF
持续抗病毒治疗5年以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代谢特征研究
18
作者 阿力亚·阿迪力努尔 徐冰钰 +2 位作者 李月飞 何倩 倪明健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67-273,共7页
目的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持续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后体内代谢物变化,分析长期接受ART的HIV感染者的代谢特征,为改善和优化ART提供数据支持。方法2022年7月在新疆... 目的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持续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后体内代谢物变化,分析长期接受ART的HIV感染者的代谢特征,为改善和优化ART提供数据支持。方法2022年7月在新疆伊宁市招募持续接受ART 5年以上的HIV感染者23例(治疗组)、从未接受ART的HIV感染者20例(未治疗组)及健康对照组24例。收集3组人群外周静脉血样本,进行CD4+T淋巴细胞(CD4+T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viral load,VL)检测,通过液质联用技术对血浆样本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筛选差异代谢物,比较3组人群间代谢物的差异。结果在治疗组、未治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浆样本中共鉴定代谢物1028种,按照投影重要度(variable importance for the projection,VIP)>1.0,差异倍数(fold change,FC)>1.2或FC<0.833且P<0.05的标准筛选差异代谢物,发现126种代谢物显著改变并参与HIV感染者代谢的病理生理过程。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甘氨鹅脱氧胆酸等42种代谢物表达上调,褪黑素、雌三醇、前列腺素E2等84种代谢物表达下调,涉及多不饱和脂肪酸代谢等多种代谢通路的改变;未治疗组37种代谢物显著上调,73种代谢物显著下调,并在初级胆汁酸代谢通路富集,提示可能存在胆汁酸累积造成的肝毒性。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比较,细辛醛等11种代谢物显著上调,犬尿喹啉酸等19种代谢物显著下调,表明色氨酸代谢通路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长期ART引起的褪黑素、前列腺素E2等代谢物的改变提示持续ART有助于维持HIV感染者的免疫重建。因此,密切关注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代谢特征变化,及时调整其用药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艾滋病 反转录病毒治疗 非靶向代谢组学 代谢物 治疗
原文传递
核酸检测技术在唐山地区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9
作者 曹晓 曹庆宝 +2 位作者 李杰 张国强 常在娟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5期634-635,637,共3页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NAT)技术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过程中的必要性。方法采用上海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罗氏血筛核酸检测系统,对2010年12月15日至2013年6月20日唐山市中心血站常规ELISA检测合格的献血者190 175份标本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NAT)技术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过程中的必要性。方法采用上海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罗氏血筛核酸检测系统,对2010年12月15日至2013年6月20日唐山市中心血站常规ELISA检测合格的献血者190 175份标本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3项联合筛查,并对NAT筛查阳性的标本做确证试验。结果 190 175份血清学全部合格的血液标本中,经过核酸检测为阳性的血液共77份,阳性检出率为0.40‰(77/190 175)。其中,57例HBV-DNA阳性标本,15例HBV-DNA阴性标本,检出1例HIV-RNA阳性标本,未检出HCV-RNA阳性标本,确证试验中阳性检出率为79.45%(58/73)。结论 NAT系统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有助于提高血液及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检测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血液筛查
下载PDF
第3代和第4代HIV检测试剂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6
20
作者 朱绍汶 王庆敏 +2 位作者 陈妍 蒋昵真 黄成垠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82-482,共1页
第4代HIV检测试剂是将HIV抗原和抗HIV p24抗体同时包被在载体上,同时检测抗HIV-1/2抗体和p24抗原。我单位自2009年4月采用第3代和第4代HIV检测试剂对血液进行平行检测,至今已完成了68 650例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血液筛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