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与血液接触材料表面活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景凤娟 黄楠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F09期187-190,共4页
与血液接触材料的表面活化是对材料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并粘附生长有利于抗凝血性的蛋白和细胞等,进而发展具有表面生物活性的材料,通过生物识别途径,更好地提高其抗凝血性。从表面结构、抗凝活化层表面、表面内皮细胞化、表面磷脂化等方... 与血液接触材料的表面活化是对材料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并粘附生长有利于抗凝血性的蛋白和细胞等,进而发展具有表面生物活性的材料,通过生物识别途径,更好地提高其抗凝血性。从表面结构、抗凝活化层表面、表面内皮细胞化、表面磷脂化等方面概述了与血液接触材料表面活化的近期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接触材料 表面活化 抗凝血性 生物活性 生物识别
下载PDF
涂层改性策略在血液接触材料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2
作者 任星蓉 余涛 王云兵 《表面技术》 EI CAS 2024年第23期46-60,共15页
从生物学角度出发,分析探讨了导致血液接触材料失效的凝血与炎症机制,着重介绍了生物惰性涂层、生物活性涂层和仿生内皮化涂层的研究策略,并探讨了其临床应用前景。研究表明,生物惰性涂层可以通过抑制蛋白吸附和减少免疫排斥反应来延长... 从生物学角度出发,分析探讨了导致血液接触材料失效的凝血与炎症机制,着重介绍了生物惰性涂层、生物活性涂层和仿生内皮化涂层的研究策略,并探讨了其临床应用前景。研究表明,生物惰性涂层可以通过抑制蛋白吸附和减少免疫排斥反应来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生物活性涂层则通过引入抗凝、抗炎及促内皮化等活性分子提升血液相容性;仿生内皮化涂层能够模仿天然内皮细胞及细胞微环境功能,促进材料表面内皮化并减少血栓形成。尽管这些涂层策略已取得显著进展,但涂层的稳定性及功能持久性仍存在挑战。未来的研究需进一步优化涂层设计方案,以实现多功能涂层在临床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接触材料 表面改性涂层 凝血 炎症 仿生内皮化 血液相容性
下载PDF
让昨天告诉今天:医用聚氨酯材料在生物支架工程上的应用
3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1期10026-10027,共2页
1937年,德国拜耳(Bayer)(聚氨酯工业奠基人)教授发明了聚氨酯树脂,至今已有70年历史。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英国从德国获得了聚氨酯制造技术。美国在20-A-纪50年代初率先合成了由环氧丙烷与环氧乙烷共聚醚与TDI构成的聚... 1937年,德国拜耳(Bayer)(聚氨酯工业奠基人)教授发明了聚氨酯树脂,至今已有70年历史。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英国从德国获得了聚氨酯制造技术。美国在20-A-纪50年代初率先合成了由环氧丙烷与环氧乙烷共聚醚与TDI构成的聚氨酯软泡塑料,这是聚氨酯工业发展中一个重大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人工心脏 人工血管 血液接触材料
下载PDF
血液相容性改善策略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缪翠娥 李鹏飞 +2 位作者 王丽娟 袁江 沈健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2,共12页
血液接触类医疗器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治居人类病死率首位的心血管病。血液相容性是血液接触类生物材料最为重要的评价指标。改善和提高血液相容性仍是血液接触类生物材料研发的主要任务和中心内容,对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人类健康... 血液接触类医疗器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治居人类病死率首位的心血管病。血液相容性是血液接触类生物材料最为重要的评价指标。改善和提高血液相容性仍是血液接触类生物材料研发的主要任务和中心内容,对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人类健康意义重大。本文系统综述了血液相容性研究的理论基础,重点阐述了血液相容性的改善策略(生物仿生、生物惰性和生物活性策略)和血液接触类生物材料的制备技术,扼要展望了血液相容性研究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相容性 血液接触材料 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