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病合并感染及中西医结合疗效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帆 刘宝文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年第1期6-8,共3页
[主要目的]分析血液科患者感染临床特征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情况。[资料来源]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2011年6月~2013年6月住院血液病合并感染463例患者。发放血液病合并感染多因素调查表。[选择文献量及依据]①研究类型:临... [主要目的]分析血液科患者感染临床特征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情况。[资料来源]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2011年6月~2013年6月住院血液病合并感染463例患者。发放血液病合并感染多因素调查表。[选择文献量及依据]①研究类型:临床观察。②研究对象:入院后确诊为血液病合并感染;同一患者反复入院时重复纳入。③诊断分型:血液病诊断标准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感染诊断标准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④评价指标:血常规、病原学检测结果。[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制定“血液科合并感染特点调查表”。查阅血液科合并感染患者病历及化验单.填写“血液科合并感染特点调查表”。使用Microsoft Excel2013建立数据库.分析感染与原发病、感染部位。[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①各类恶性血液病患者感染比例最高:②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比例最高:③阳性病原茵检测中以大肠埃希菌感染比例最高;④患者感染因素中以中性粒细胞计数在0.5×10^9/L以下感染率最高.⑤中西医结合抗炎疗效优于单纯抗生素抗炎。[未来展望]血液病患者易发生感染,未来应加强防范措施.降低感染发病率:治疗过程中应提高病原学检测水平.应用敏感抗生素:中西医联合抗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合并感染 中西医结合 原发 感染部位 问卷调查 回顾性研究 循证医学 系统综述
下载PDF
rhG-CSF联合伊曲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
2
作者 郭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第6期76-78,共3页
目的:观察rhG-CSF联合伊曲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伊曲康唑治... 目的:观察rhG-CSF联合伊曲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伊曲康唑治疗,实验组采用rhG-CSF联合伊曲康唑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76.00%,高于对照组的4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与对照组的0.00%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均经对症处理后消失。结论:采用rhG-CSF联合伊曲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可提高疗效,提高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 RHG-CSF 伊曲康唑
下载PDF
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检测在血液病合并细菌感染中的诊断效果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卢晓敏 何贵霞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期218-219,共2页
目的研究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在检测血液病合并细菌感染中的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9年6月期间选择我院80例血液病患者,合并细菌感染与非感染各40例,对两组分别采用CRP、PCT进行检测,研究此次检测的准确性、敏感性、特... 目的研究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在检测血液病合并细菌感染中的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9年6月期间选择我院80例血液病患者,合并细菌感染与非感染各40例,对两组分别采用CRP、PCT进行检测,研究此次检测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结果经治疗后,PCT在血液病患者中的检测诊断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均较CRP高,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CT和CRP对血液病合并细菌感染的检测均有一定成效,但PCT的诊断效果更好,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血液合并细菌感染 诊断效果
下载PDF
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4
作者 孙永城 赖斌斌 +1 位作者 张艳丽 朱慧玲 《中国地方病防治》 2014年第B08期394-394,共1页
目的 对使用伏立康唑治行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 从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茼感染患者中随机抽取㈤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 目的 对使用伏立康唑治行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 从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茼感染患者中随机抽取㈤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伊曲康唑进行治疗.观察组则使用伏立康唑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对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同时.观察组的感染控制和持续用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3%,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伏立康唑对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血液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恶性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应用卡泊芬净联合伏立康唑治疗分析
5
作者 张梅珍 康丽群 罗婵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第19期91-93,共3页
目的 观察应用卡泊芬净联合伏立康唑对恶性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疗效分析.方法 选择于娄底市中心医院血液科治疗的恶性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200例,治疗时间为2019年1月-2022年1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100例患者为探究组,给予卡泊... 目的 观察应用卡泊芬净联合伏立康唑对恶性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疗效分析.方法 选择于娄底市中心医院血液科治疗的恶性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200例,治疗时间为2019年1月-2022年1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100例患者为探究组,给予卡泊芬净联合伏立康唑治疗,另外100例患者为参照组,给予伏立康唑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0周.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血液白细胞(WBC)计数水平,给予真菌检验,观察念珠菌、隐球菌、曲霉菌、其他真菌感染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探究组患者TNF-α、sVCAM-1、IFN-γ、WBC水平较参照组低(P<0.05),探究组患者念珠菌、隐球菌、曲霉菌、其他真菌感染水平较参照组低(P<0.05),探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参照组总有效率为83.00%,探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卡泊芬净联合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可抑制患者炎症,减少真菌感染,提升临床疗效,无不良反应增加,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泊芬净 伏立康唑 恶性血液合并真菌感染 炎症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Significance of blood analysis in hemophiliacs co-infected with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nd hepatitis viruses 被引量:1
6
作者 Fang Shen Qin Huang +1 位作者 Hong-Qing Sun Reena Ghildyal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1862-1866,共5页
AIM: To study the effect of hepatitis virus infection on cirrhosis and liver function markers in HIV-infected hemophiliacs.METHODS: We have analyzed the immunological, liver function and cirrhosis markers in a cohort ... AIM: To study the effect of hepatitis virus infection on cirrhosis and liver function markers in HIV-infected hemophiliacs.METHODS: We have analyzed the immunological, liver function and cirrhosis markers in a cohort of hemophiliacs co-infected with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and hepatitis viruses.RESULT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immunological markers among co-infected patients and patients infected with HIV only and those co-infected with one or more hepatitis virus. Although liver function and cirrhosis markers remained within a normal range, there was a worsening trend in all patients co-infected with hepatitis virus C (HCV), which was further exacerbated in the presence of additional infection with hepatitis virus B (HBV).CONCLUSION: Co-infection with HIV, HBV and HCV leads to worsening of hyaluronic acid and liver function markers. Increases in serum hyaluronic acid may be suggestive of a predisposition to liver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Liver function markers Liver cirrhosis marker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