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患者输血前进行血液病毒标志物检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卫才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31期134-135,共2页
目的探讨患者输血前进行血液病毒标志物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接诊的864例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输血前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液病毒标志物检测,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目的探讨患者输血前进行血液病毒标志物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接诊的864例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输血前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液病毒标志物检测,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抗-HIV阳性检出率为0.00%,HBsAg阳性检出率为10.19%,抗-TP阳性检出率为0.81%,抗-HCV阳性检出率为0.93%,血液病毒标志物总阳性检出率为11.92%;男性患者抗-TP阳性、抗-HCV阳性检出率与女性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男性患者HBsAg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P<0.05)。结论在患者输血前对其进行血液病毒标志物检测,能及时掌握患者血液情况,降低传染性疾病传播风险,为患者生命健康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前 血液病毒标志物 临床价值
下载PDF
两次检测模式检测血液病毒标志物初探
2
作者 伍建宁 夏传友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4年第12期135-136,共2页
目的 了解血液病毒标志物两次检测的意义和作用。方法 调查我站2002年1月~2003年12月常规血液检测的结果,并追踪随访2次检测结果不一致的献血者,采集其6个月后的血标本复检,对可疑标本用NAT作进一步的检测。结果 2次检测不一致率为1... 目的 了解血液病毒标志物两次检测的意义和作用。方法 调查我站2002年1月~2003年12月常规血液检测的结果,并追踪随访2次检测结果不一致的献血者,采集其6个月后的血标本复检,对可疑标本用NAT作进一步的检测。结果 2次检测不一致率为1.37%,绝大部分两次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标本为假阳性。结论 两次检测并不能显著提高血液质量。应通过提高试剂总体质量和实施NAT检测来进一步提高输血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毒标志物 输血安全 检测
下载PDF
第4讲 全血及其血液成分的合理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乐爱平 《江西医药》 CAS 2010年第3期277-279,282,共4页
临床输血安全的三大战略是挑选健康的献血者、严格进行血液病毒标志物的筛选检测和临床医疗机构合理用血和成分输血。合理用血与对不该输血的患者避免用血都是以病人为中心,关爱生命,因此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更新陈旧的输血观念,... 临床输血安全的三大战略是挑选健康的献血者、严格进行血液病毒标志物的筛选检测和临床医疗机构合理用血和成分输血。合理用血与对不该输血的患者避免用血都是以病人为中心,关爱生命,因此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更新陈旧的输血观念,树立输血风险意识,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理应用 血液成分 临床医疗机构 血液病毒标志物 输血安全 全血 合理用血 病人为中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