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断肢再植术后的血液监测指标 被引量:2
1
作者 林伟 荣墨克 +2 位作者 邵兵 褚光 韦亚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57-658,共2页
目的 :研究断肢再植血液监测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39例断肢再植术后病人的血管灌注指标、多器官衰竭指标及感染指标。结果 :断肢再植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病人早期血液监测指标均明显增高 ( P<0 .0 1 ) ,辅助活化部分... 目的 :研究断肢再植血液监测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39例断肢再植术后病人的血管灌注指标、多器官衰竭指标及感染指标。结果 :断肢再植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病人早期血液监测指标均明显增高 ( P<0 .0 1 ) ,辅助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APTT)、凝血酶原时间 ( PT)测定有助于了解血管灌注情况 ,血液监测指标正常者手术的成功率高。结论 :断肢再植血液监测指标对监测再植肢体成活、功能恢复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行之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肢再植术 血液监测指标 手术后
下载PDF
智能血液监测器的设计及其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光利 李昔华 代小红 《微电子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2-404,共3页
阐述了血液监测器原理,并对其结构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一种应用于血液净化设备的血液监测传感器,临床中检测患者上机与下机过程中血液体外循环管路内血液和生理盐水的变化情况,并及时发出警告,提示医护人员及时处置,以有效增强... 阐述了血液监测器原理,并对其结构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一种应用于血液净化设备的血液监测传感器,临床中检测患者上机与下机过程中血液体外循环管路内血液和生理盐水的变化情况,并及时发出警告,提示医护人员及时处置,以有效增强治疗安全;采用红外传感器发射、接收组件进行非接触式检测,并借助单片机技术进行数据采集与状态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监测 红外传感器 智能传感器 数据采集 单片机
下载PDF
换瓣病人必须在合理的血液监测下长期抗栓治疗
3
作者 许俊堂 胡大一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3年第9期2-3,共2页
关键词 心脏换瓣手术 脑栓塞 脑出血 抗凝药物 血栓栓塞 血液监测
下载PDF
法国血液监测网:组织和分析1994年-1998年间输血事故报道
4
作者 叶兵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3年第3期284-284,共1页
背景 已有几个国家建立了血液监测网,以提高输血相关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掌握程度。这里列举了血液监测网1994年到1999年三月总的组织情况以运作结果。设计和方法 血液监测网依靠输血中心和医院所提供的信息,分析一些意外的和棘手的输血相... 背景 已有几个国家建立了血液监测网,以提高输血相关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掌握程度。这里列举了血液监测网1994年到1999年三月总的组织情况以运作结果。设计和方法 血液监测网依靠输血中心和医院所提供的信息,分析一些意外的和棘手的输血相关事故,并发相关输血误差报告到国家数据库(输血事故报告电子数据管理部门)。结果 到1999年3月1日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 血液监测 输血事故 1994年—1998年 分析
下载PDF
法国血液监测和输血安全 被引量:2
5
作者 Ph.Rouger F.Noizat—Pirenne +4 位作者 P—Y.LePennec 赵凤绵 牛宏伟 王鸿捷 季阳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3年第4期355-356,共2页
导言 血液监测系统间接地介绍了3种类型的信息:总体上比较准确的事故和风险记录;有关信息的收集方式的改进,甚至在6年后,这些信息收集方式对确认新的目标和信息收集程序也相当重要;对导致临床事故重大差错原因的鉴定,要求监测系统各个... 导言 血液监测系统间接地介绍了3种类型的信息:总体上比较准确的事故和风险记录;有关信息的收集方式的改进,甚至在6年后,这些信息收集方式对确认新的目标和信息收集程序也相当重要;对导致临床事故重大差错原因的鉴定,要求监测系统各个环节详细记述失败的可能性和各个程序的关键点。对血液监测资料的分析已经归纳出许多重要结论,尤其是临床医生要知晓输血有风险;可靠的过程细节、用于专业人员培训和病人资料的获取详实可靠的记录和文字记录的工具;正确的和预防性措施的实施,尤其要减少由于免疫学的不相容性导致的事故。同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监测 法国 输血安全 输血污染
下载PDF
通过血液监测合理使用营养补剂有效调控训练过程 被引量:1
6
作者 董学智 于远莲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49-53,共5页
通过定期对血红蛋白、血睾酮等血液指标监测,及时了解运动员训练负荷及身体机能状况,有效地调控训练过程;合理使用营养补剂,促进训练后恢复,保证训练和比赛对营养物质的需求。
关键词 血液监测 营养补剂 恢复 训练负荷
下载PDF
输血的重大危险调查计划(SHOT)在启动:英国血液监测的方法 被引量:4
7
作者 赵风绵 张爱红 牛宏伟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3年第2期175-176,182,共3页
前言 在英国(UK)和爱尔兰,输血被广泛用于医院的日常治疗,每年3百多万的血液成分发放于临床。在上世纪90年代初,英国的输血专家、血液学学者和其他临床医生,对输血中心的血液成分制备到临床输血整个过程的安全知识从知之甚少到逐渐提高... 前言 在英国(UK)和爱尔兰,输血被广泛用于医院的日常治疗,每年3百多万的血液成分发放于临床。在上世纪90年代初,英国的输血专家、血液学学者和其他临床医生,对输血中心的血液成分制备到临床输血整个过程的安全知识从知之甚少到逐渐提高,他们认为必须制定出重大的决策和临床指导方针,但是缺乏可靠的流行病学和统计学信息做基础。作为治疗性产品供应者,英国输血机构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危险调查计划 输血 英国 血液监测
下载PDF
忻州市无偿献血者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及血液监测
8
作者 樊秀利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3年第3期327-328,共2页
输血是临床救治疾病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梅毒、巨细胞病毒和疟疾等可通过输血途径传播。为防止输血传播疾病.从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加强血液监控,提高血液质量,对献血者进行抗-HIV、HBsAg、抗.HCV、梅... 输血是临床救治疾病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梅毒、巨细胞病毒和疟疾等可通过输血途径传播。为防止输血传播疾病.从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加强血液监控,提高血液质量,对献血者进行抗-HIV、HBsAg、抗.HCV、梅毒抗体检测是有效的防范措施之一。笔者于2012年1月至11月对16431名无偿献血者HIV相关行为、态度、知识进行了调查,并对其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监测,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相关知识 无偿献血者 血液监测 问卷调查 忻州市 输血传播疾病 抗-HIV 输血途径
下载PDF
国内外血液安全监测报告若干数据指标的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谢东甫 黄霞 +3 位作者 杨俊鸿 孙洁 张晰 何涛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3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通过对国内外血液安全监测(haemovigilance,HV)报告中若干指标性数据进行比较分析,阐述各HV系统的特点和当前血液安全基本状况,探讨国内HV工作的发展方向。方法国际HV报告来自英国、法国、荷兰、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和美国等HV系统... 目的通过对国内外血液安全监测(haemovigilance,HV)报告中若干指标性数据进行比较分析,阐述各HV系统的特点和当前血液安全基本状况,探讨国内HV工作的发展方向。方法国际HV报告来自英国、法国、荷兰、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和美国等HV系统的2020年度报告,国内HV报告来自中国输血协会血液安全监测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20年度血液安全监测报告。从上述HV报告中选择若干指标型数据予以分析,包括献血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传播感染、输血相关死亡和输血相关肺部并发症。结果各国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0.0022%(英国),最高为3.2550%(澳大利亚);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0.0141%(德国),最高为0.3580%(法国);输血传播感染发生率最低为百万分之0.72(英国),最高为百万分之14.33(澳大利亚);输血相关死亡发生率最低为百万分之0.77(澳大利亚),最高为百万分之11.47(英国)。结论在已建立了成熟有效的HV系统的国家或地区,输血是高度安全的。各HV系统监测范围和判定标准的不同使得相关数据呈现极大差异。相较于国际HV系统,国内HV数据尚不全面,较复杂输血不良反应如肺部并发症的报告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安全监测 献血不良反应 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传播感染
下载PDF
英国输血延误和美国血液紧缺监测概况与启示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鸿捷 郭永建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171-1176,共6页
英国输血严重伤害监测系统(serious hazard of transfusion,SHOT)开展输血延误监测已有十余年,美国血液安全监测系统也于2022年将“没有血液”(血液紧缺)纳入报告范围。本文介绍了SHOT输血延误和美国血液紧缺监测概况,提出了在卫生行业... 英国输血严重伤害监测系统(serious hazard of transfusion,SHOT)开展输血延误监测已有十余年,美国血液安全监测系统也于2022年将“没有血液”(血液紧缺)纳入报告范围。本文介绍了SHOT输血延误和美国血液紧缺监测概况,提出了在卫生行业标准《输血反应分类》或其他血液安全监测文件中增设输血延误或血液紧缺所致输血不足的类目,组织开展专项全国性抽样调查研究,将其列入输血不良反应和血液安全监测范围,以获得输血延误或血液紧缺所致输血不足的真实世界证据,为进一步决策提供证据支持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延误 血液紧缺 血液安全监测 英国 美国
下载PDF
血液安全监测选择与未来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霞 杨俊鸿 何涛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3年第1期10-15,共6页
世界卫生组织(WHO)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促进各个国家血液安全监测体系的建立,国际血液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实践为建立国家层面的血液安全监测体系提供了多种可以选择和组合的组织模式。中国输血协会于2017年成立了“血液安全监测专业委员会”... 世界卫生组织(WHO)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促进各个国家血液安全监测体系的建立,国际血液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实践为建立国家层面的血液安全监测体系提供了多种可以选择和组合的组织模式。中国输血协会于2017年成立了“血液安全监测专业委员会”,并开始在国内逐步推进血液安全监测工作,从2019年起开展全国层面的血液安全监测哨点实践工作。本文通过对国际实践经验进行介绍,并对我国开展全国层面的血液安全监测哨点实践工作的经验进行初步总结,提出目前我国血液安全监测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机遇,以及面临的选择和未来发展的方向,为我国血液安全监测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安全监测 体系建设 哨点 选择 未来发展
下载PDF
某血液中心开展献血不良反应监测实践及效果评价
12
作者 杨俊鸿 胡文杰 +3 位作者 杨培 邓莉 黄霞 徐永柱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3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建立血站献血不良反应监测流程并评价其运行效果。方法本中心在2018年1月~2021年12月分3个阶段建立献血不良反应监测流程,系统性地开展献血不良反应监测。第1阶段(2018年1~12月)根据卫生行业标准《献血不良反应分类指南》(WS/T551-2... 目的建立血站献血不良反应监测流程并评价其运行效果。方法本中心在2018年1月~2021年12月分3个阶段建立献血不良反应监测流程,系统性地开展献血不良反应监测。第1阶段(2018年1~12月)根据卫生行业标准《献血不良反应分类指南》(WS/T551-2017)设计献血不良反应登记表,采用纸质方式记录和每月报告献血不良反应监测情况;第2阶段(2019年1月~2020年6月)采用电子版记录表(1.0版)监测献血不良反应;第3阶段(2020年7月~2021年12月)采用电子版记录表(2.0版)监测献血不良反应,明确报告范围、途径和职责,并纳入每月质量目标进行管理。本文回顾性分析建立献血不良反应监测流程的3个阶段采取的监测和管理措施。通过分析监测标准适用性、报告途径适用性和监测效果,评价血站监测流程运行的有效性。结果第1阶段报告3类献血不良反应194例,其中即发型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DRVR)187例,血肿1例,枸橼酸盐反应6例;第1阶段报告发生率为1.36‰(194/142616)。第2阶段报告4类献血不良反应1726例,其中即发型DRVR1673例,迟发型DRVR10例,血肿38例,枸橼酸盐反应5例;报告发生率为7.87‰(1726/219419)。第3阶段报告5类献血不良反应3456例,其中即发型DRVR3348例,迟发型DRVR29例,血肿34例,神经刺激8例,枸橼酸盐反应37例;报告发生率为12.91‰(3456/267740)。3个阶段报告发生率逐步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χ^(2)=1484.10)。结论通过3个阶段的发展,基本建立了本中心献血不良反应监测流程。采用电子版记录表、明确献血不良反应报告范围、途径和职责,并将不良反应报告情况纳入每月质量目标进行管理有利于献血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不良反应 流程管理 效果分析 血液安全监测
下载PDF
基于《血液安全监测指南》开展临床输血不良事件监测的探索 被引量:6
13
作者 程志祥 任林 +4 位作者 曹红荣 张玉 王珊珊 张国庆 黄霞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3年第1期48-55,共8页
目的分析我院开展临床输血不良事件监测的数据,探讨哨点单位开展临床输血不良事件监测体系的建立和效果评价。方法2020~2021年依据《血液安全监测指南(T/CSBT001-2019)》对输血链中临床输血不良事件开展监测实践,收集两年监测数据并进... 目的分析我院开展临床输血不良事件监测的数据,探讨哨点单位开展临床输血不良事件监测体系的建立和效果评价。方法2020~2021年依据《血液安全监测指南(T/CSBT001-2019)》对输血链中临床输血不良事件开展监测实践,收集两年监测数据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析对比近两年临床输血不良事件在各环节中报告例数及报告率显示,2021年新增输血不良事件9类,减少输血不良事件8类,其中报告率增加以TS-B01(χ^(2)=5.49,P=0.02)、TS-B 05(χ^(2)=8.46,P<0.01)及TS-F04(χ^(2)=9.8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报告率减少以TS-D12(χ^(2)=4.80,P=0.03)及TSI 06(χ^(2)=15.0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年内,不良事件发生环节均主要集中在“输血前评估及输血申请T S-B”环节(152例,46.63%)。而其他发生环节的占比在两年间有所变化,其中“实验室检测”比例从17.42%下降到6.70%(χ^(2)=9.20,P<0.01),“支持保障”比例从15.91%下降到2.58%(χ^(2)=19.02,P<0.01),而“血液输注”从0.76%增加到9.79%(χ^(2)=11.14,P<0.01),“输血后处置与评价”从3.03%增加到11.86%(χ^(2)=8.05,P<0.01)。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部门为外科系统(129例,39.57%),且呈现增长趋势(从25.76%上升到48.97%,χ^(2)=17.70,P<0.01),其次为输血科(73例,22.39%),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从33.33%下降到14.95%,χ^(2)=15.28,P<0.01)。不良事件主要原因是人员问题,其中与医师有关的人员问题占首位(196例,60.12%),其次为与输血科技师有关的人员问题(49例,15.03%),但呈现下降趋势(从18.18%下降至7.73%,χ^(2)=8.15,P<0.01)。将两年不良事件以输注的血液成分不同而进行分类发现,发生在输注红细胞成分的不良事件报告率最高,分别为2.35%和3.28%。结论利用《指南》建立临床输血不良事件监测体系并有效开展监测活动,可以提高输血不良事件的识别能力和处理能力,及时发现偏差并进行针对性改进,实现输血质量与安全的持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安全监测 不良事件 临床输血 血液安全
下载PDF
激光多普勒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血运监测中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李雪栋 陶明振 +1 位作者 朱鹏飞 郑世军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应用激光多普勒监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血流灌注情况,探索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术后血流灌注规律,并研究其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坏死预测中的可行性。方法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创面患者资料56例,术后... 目的应用激光多普勒监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血流灌注情况,探索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术后血流灌注规律,并研究其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坏死预测中的可行性。方法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创面患者资料56例,术后均采用激光多普勒监测法监测皮瓣血流灌注情况。激光多普勒监测指标为术中供区皮瓣切取前、术后即刻、术后第1天、3天、5天、7天、9天的皮瓣血液灌注。结果术后第9天,56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在术后4 h发生动脉危象,探查后危象解除;8例发生静脉危象,处理后危象解除,皮瓣顺利成活。与皮瓣断蒂前相比,术后即刻及术后1~5 d血液灌注明显加快(P<0.01),血液灌注在术后第5天达到高峰,随后呈现下降趋势。结论激光多普勒能较早发现游离皮瓣血管危象,临床医生可更加了解皮瓣情况。游离皮瓣灌注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为临床用药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灌注监测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 激光多普勒
下载PDF
多家血液中心献血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开展情况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任爱民 居兵 +16 位作者 刘媛媛 王林 李芹 袁晓华 侯玲 刘文 刘洪华 张志安 韩海波 赵贵起 李娟 祁涛 孙钰峰 李涛 司天宁 张旸 李恒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365-368,共4页
目的调查多中心血液安全监测系统(HV)建立和献血不良反应(ADR)监测现状,为献血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愿填报问卷的方式调查HV运行情况,对19家血液中心2014~2018年的献血总人次数(包括机采)和其中发生的ADR例数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目的调查多中心血液安全监测系统(HV)建立和献血不良反应(ADR)监测现状,为献血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愿填报问卷的方式调查HV运行情况,对19家血液中心2014~2018年的献血总人次数(包括机采)和其中发生的ADR例数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完成调查的24家血液中心中只有9家运行了HV,参与数据填报的19家血液中心每年发生的ADR发生率在(0.003~1.151)%,ADR例数和发生率变化趋势呈现波动状况。结论血液中心HV覆盖率尚未达到100%;ADR发生率范围跨度大,呈现波动变化趋势;利用HV加强ADR管理有待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供血机构 献血不良反应 血液监测系统 指标比对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监测在儿童体外膜肺氧合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16
作者 王丽 彭卫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5-600,共6页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作为针对循环、呼吸功能衰竭的有效支持技术,近年来在儿童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使用ECMO支持的患儿脑、肾、胃肠、肢体等组织损伤的发生率仍然较高。ECMO治疗期间,各种传统血流...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作为针对循环、呼吸功能衰竭的有效支持技术,近年来在儿童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使用ECMO支持的患儿脑、肾、胃肠、肢体等组织损伤的发生率仍然较高。ECMO治疗期间,各种传统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受到一定限制。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技术作为一种无创、实时、连续的监测方法,可以监测局部组织氧饱和度(regional oxygen saturation,rSO_(2))的变化,进而评估组织灌注、代谢及氧供需平衡,成为潜在组织损伤的早期监测指标。本文就NIRS技术在儿童ECMO治疗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通过NIRS技术监测ECMO治疗患儿早期病情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学 近红外线 体外膜氧合作用 血液动力学监测 病人病情 儿童
下载PDF
疟疾的监测方法及防控措施
17
作者 师艳侠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64-67,共4页
疟疾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流行最广的寄生虫病,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有效防控疟疾疫情,必须建立科学、规范的疟疾监测方法。当前监测疟疾疫情的技术主要包括病原学监测、血液学监测、临床监测和蚊虫监测。病原学监测通过检... 疟疾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流行最广的寄生虫病,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有效防控疟疾疫情,必须建立科学、规范的疟疾监测方法。当前监测疟疾疫情的技术主要包括病原学监测、血液学监测、临床监测和蚊虫监测。病原学监测通过检测患者血液制品,了解疟原虫的种类、数量和抗药性。血液学监测主要采用快速诊断试验,评估疟疾患病情况。临床监测则记录报告疟疾病例数,以评估疫情趋势。而蚊虫监测是通过监测蚊虫密度、感染率等指标,预测疟疾传播风险。结合多种监测手段,可以实现疟疾疫情的精准掌控。疟疾防控重点在于落实杀虫消毒、使用防蚊网和遮盖布、实施病例管理等措施,切断疟疾传播途径。同时,还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疟知识。建立科学规范的疟疾监测与防控体系,是降低疟疾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监测 病原学监测 血液监测 临床监测 蚊虫监测 防控
下载PDF
41例新生儿窒息后引发的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液监测报告
18
作者 蒋晓蓉 戈建军 《新生儿科杂志》 1998年第6期266-267,共2页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缺氧缺血性脑病 血液监测
原文传递
远程血液冷链运输监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6
19
作者 谭洋 郭晓金 程力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16,共6页
为了解决血液冷链运输的安全问题,设计了一套放置在车厢内的远程血液冷链运输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ZigBee网络实时采集车厢内的环境数据并发送到STM32微控制器,然后对采集到的运动状态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处理。STM32微控制器接入了GPS/... 为了解决血液冷链运输的安全问题,设计了一套放置在车厢内的远程血液冷链运输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ZigBee网络实时采集车厢内的环境数据并发送到STM32微控制器,然后对采集到的运动状态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处理。STM32微控制器接入了GPS/BDS双定位模块和GPRS无线通信模块,其中GPS/BDS双定位模块可以对当前车辆的地理位置进行定位。车厢内的环境数据、车辆地理位置数据和报警信息通过GPRS模块传送到远程后台监控中心的上位机存储并实时显示。系统功能测试表明该系统具有准确性、高可靠性和高适用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监测系统 冷链运输 远程监测 系统设计 数据分析 功能测试
下载PDF
采供血不良事件监测模式探索——《血液安全监测指南》团标修订之解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小红 黄霞 +4 位作者 谢东甫 杨俊鸿 骆展鹏 胡雪 何涛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1063-1065,共3页
目的探索适用于我国的采供血不良事件监测模式,以融入团体标准,推进我国血液安全监测网络的建立。方法依托重庆市血液中心采供血不良事件的报告处理流程,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探索采供血不良事件监测模式;将建立的模式接受同行专家的理... 目的探索适用于我国的采供血不良事件监测模式,以融入团体标准,推进我国血液安全监测网络的建立。方法依托重庆市血液中心采供血不良事件的报告处理流程,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探索采供血不良事件监测模式;将建立的模式接受同行专家的理论检验和重庆市血液中心及重庆其他采供血机构的应用实践检验。结果初步建立了适用于我国的采供血不良事件监测模式,并融入团体标准《血液安全监测指南》。结论采供血不良事件监测是血液安全监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薄弱环节。只有建立适合我国采供血工作的不良事件监测模式,才能推动我国血液安全监测工作的全面发展,促进采供血工作改进和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安全监测 血液安全监测指南》 采供血 不良事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