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警惕! 高水平纤维蛋白原或是心血管病的前兆
1
作者 王萍 马敏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4年第7期26-26,共1页
在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CVD)一直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心肌梗死和中风等。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各种生物标志物,以预测和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在这些生物标志物中,纤维蛋白原因其在... 在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CVD)一直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心肌梗死和中风等。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各种生物标志物,以预测和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在这些生物标志物中,纤维蛋白原因其在血液凝固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而受到特别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血管病 血液凝固 生物标志物 纤维蛋白 心肌梗死 诊断心血管 全球范围
下载PDF
糖尿病高凝状态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谷春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7期3969-3970,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 Ⅱ型/病理生理学 糖尿病 Ⅱ型/血液 血小板蛋白类/分析 纤维蛋白/分析
下载PDF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胶原膜修复颅顶骨缺损 被引量:9
3
作者 谢静 吴倩倩 +2 位作者 孙嵩 孙勇 赵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0期4837-4842,共6页
背景:目前有部分关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胶原膜应用于引导骨再生技术中促进骨缺损修复的研究,但将二者联合使用与单纯使用胶原膜或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修复骨缺损的对比研究尚未被报道。目的:比较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胶原复合膜、单纯富... 背景:目前有部分关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胶原膜应用于引导骨再生技术中促进骨缺损修复的研究,但将二者联合使用与单纯使用胶原膜或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修复骨缺损的对比研究尚未被报道。目的:比较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胶原复合膜、单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单纯胶原膜3种膜的引导骨再生能力。方法:取日本大耳兔24只,在颅顶骨建立3个骨缺损区,分别植入复合膜(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与胶原膜)、单纯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及单纯胶原膜,植入后2,4,8,12周,进行颅顶骨缺损区X射线及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①X射线观察:植入后2周:复合膜组缺损区见边缘模糊的密度增高影;胶原膜组见极少量密度增高影像;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组边缘区出现密度增高影像。植入后12周,复合膜组整个缺损区与周围正常骨密度接近;胶原膜组环形密度增高影像区域较植入后8周扩大,但中心的密度较周边正常骨组织密度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组缺损区可见个别部位的密度低于周围正常骨;②组织学观察:植入后2周,复合膜组见缺损区周围出现纤维结缔组织、新生毛细血管;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膜组、胶原膜组纤维结缔组织和新生血管均少于复合膜组。植入后12周,复合膜组缺损区出现大量骨细胞,排列整齐,有骨小梁变粗变大,可见成熟骨组织形成,骨质较好;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组可见骨细胞,骨小梁数目增多,但骨形成量较复合膜组少;胶原膜组可见少量新骨形成,有成骨细胞、破骨细胞,有明显骨陷凹;③结果表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胶原复合膜具有更好的成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 复合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屏障 生长因子 骨再生 引导骨再生 诱导骨再生
下载PDF
肌原纤维蛋白-壳聚糖可食性膜的制备工艺优化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琛 靖函之 +3 位作者 黄渊 熊善柏 刘茹 杜红英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6-263,共8页
为开发可生物降解的食品包装材料,以草鱼肌原纤维蛋白与壳聚糖为成膜原料制备可食性膜。以干燥温度、甘油含量、肌原纤维蛋白与壳聚糖体积配比为单因素,分别探究其对可食性膜厚度、机械性能(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性、溶解... 为开发可生物降解的食品包装材料,以草鱼肌原纤维蛋白与壳聚糖为成膜原料制备可食性膜。以干燥温度、甘油含量、肌原纤维蛋白与壳聚糖体积配比为单因素,分别探究其对可食性膜厚度、机械性能(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性、溶解度以及色度的影响。在单因素优化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Box-Benhnken进行试验设计,研究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显示:3个因素均可对复合膜综合性能产生影响;肌原纤维蛋白/壳聚糖可食性膜的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干燥温度55℃、甘油质量分数1.6%、成膜材料(肌原纤维蛋白∶壳聚糖)体积配比4.3∶3.7,优化后的复合膜抗拉强度为6.21 MPa,断裂伸长率为68.67%,水蒸气透过性为1.43×10^(-11)g/(m·s·Pa)。通过水接触角测定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与扫描电镜对可食膜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肌原纤维蛋白与壳聚糖分子相容性良好并克服了单一组分机械强度差及亲水性高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纤维蛋白 壳聚糖 可食性 复合蛋白 结构表征 水蒸气透过性 生物聚合物 生物降解
下载PDF
白蛋白原位复合的生物医用功能材料的研究(Ⅱ)──白蛋白的选择性吸附和血液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计剑 封麟先 沈家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369-2374,共6页
采用 1 2 5I放射标记技术研究了血浆白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接枝 -十八烷基聚氧乙烯( PMMA-g-SPEO)、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接枝 -乙基聚氧乙烯 ( PMMA-g-EPEO)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共聚物 ( PMMA-co-SMA... 采用 1 2 5I放射标记技术研究了血浆白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接枝 -十八烷基聚氧乙烯( PMMA-g-SPEO)、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接枝 -乙基聚氧乙烯 ( PMMA-g-EPEO)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共聚物 ( PMMA-co-SMA)表面的竞争吸附行为 .结果表明 ,十八烷基聚氧乙烯复合修饰的PMMA-g-SPEO可高选择性地形成白蛋白可逆吸附层 ,有效地阻抗血小板的粘附 ,延长材料的凝血时间 ,是一种理想的白蛋白原位复合的生物医用功能材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复合 生物医用功能材料 选择性吸附 血液相容性 位表面修饰 蛋白 纤维蛋白
下载PDF
胶原蛋白-葡甘聚糖-软骨素(CKCs)共混膜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碧 王坤余 +1 位作者 但卫华 张廷有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25-27,30,共4页
通过内皮细胞-膜复合物的培养、组织学观察和MTT法对细胞增殖的测定以及动态凝血试验、溶血试验和复钙试验,考察了胶原蛋白-葡甘聚糖-软骨素(CKCs)共混膜的细胞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为共混膜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蛋白-葡甘聚糖-软骨素其混 细胞相容性 血液相容性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表皮葡萄球菌纤维蛋白原结合基因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旭 朱德妹 张婴元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4年第2期89-92,共4页
目的 :研究不同来源的表皮葡萄球菌 (表葡菌 )以及其他葡萄球菌中纤维蛋白原结合基因 (fbe基因 )的分布情况。 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检测表葡菌临床分离株或健康人群寄植株以及其他类型葡萄球菌的 fbe基因 ,并对fbe全基因... 目的 :研究不同来源的表皮葡萄球菌 (表葡菌 )以及其他葡萄球菌中纤维蛋白原结合基因 (fbe基因 )的分布情况。 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检测表葡菌临床分离株或健康人群寄植株以及其他类型葡萄球菌的 fbe基因 ,并对fbe全基因序列进行了测序。结果 :临床分离的表葡菌中 fbe基因阳性率达到 84 .2 % ,健康人群来源的表葡菌中 fbe基因阳性率达92 .6 % ,而其他类型葡萄球菌中均未扩增出fbe基因 ;表葡菌 337# fbe基因全长序列为 345 7bp ,与国外文献报道对比有95 %同源性。结论 :fbe基因在表葡菌中广泛存在 ,fbe全基因序列与国外报道的结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葡萄球菌 纤维蛋白结合基因 生物
下载PDF
基于静电纺织技术构建血液生物膜的初探及生物相容性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孙宇 邹强 +6 位作者 李轩泽 吴展羽 杨龙 王建吉 刘琴 马敏先 叶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01-905,共5页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纤维蛋白原可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若将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提纯再利用,可制作出无免疫原性、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支架材料。目的:探索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血液生物膜的方法,评价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新鲜猪血液经分离...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纤维蛋白原可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若将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提纯再利用,可制作出无免疫原性、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支架材料。目的:探索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血液生物膜的方法,评价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新鲜猪血液经分离、离心、纯化等步骤提纯出纤维蛋白原,分别经真空冷冻干燥机(A组)、低温喷雾干燥机(B组)、56℃烘箱干燥(C组)处理,采用静电纺织技术制作成纤维薄膜支架材料,检测3组支架材料的接触角,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支架材料的三维结构。将3组电纺支架材料分别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培养7 d后,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培养1-4 d,Alamar Blue试剂盒检测B组支架材料表面细胞增殖。结果与结论:(1)扫描电镜显示,A组可见纤维结构,纤维粗细不均并有大量液滴状结构;B组可见排列有序的多层纤维结构,纤维直径、孔径大小接近一致,仅见少量液滴状结构;C组未见纤维结构,为大小不等的液滴状结构;(2)A-C组支架材料的接触角分别为(82±3)°、(67±5)°、(80±3)°,3组材料接触角都<90°,表明亲水性良好;(3)共培养7 d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可黏附于3组支架材料上,其中B组材料表面的细胞分布较为均匀,细胞黏附生长于纤维表面,细胞核形态相对规则;A、C组可见少量细胞黏附生长于支架上,C组细胞量最少,细胞核形态不规则,两组均未见明显纤维结构;(4)Alamar Blue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B组支架材料表面的细胞呈增殖趋势,生长状态良好;(5)结果表明,采用静电纺织技术可制备出血液纤维蛋白原生物膜,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 血液生物 静电纺织 细胞增殖趋势 血液纤维蛋白原生物膜 生物 血液 组织工程
下载PDF
纤维蛋白封闭剂在食管癌手术中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慧娟 魏春梅 柳华 《社区医学杂志》 2005年第11期77-77,共1页
关键词 纤维蛋白封闭剂 手术中应用 食管癌 医用生物材料 组织愈合 纤维蛋白 临床工作 动物血液 凝血机制 模拟人体
下载PDF
自制纤维蛋白胶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评价
10
作者 范毓东 《陕西医学杂志》 CAS 1994年第11期678-681,共4页
尽管现代外科技术的发展和术中止血技术有很大的改进,然而,人们仍在继续探索更加理想的止血剂。理想的组织粘合剂须具备以下四种特性:即有效性、组织相容性、安全性和易使用性。而纤维蛋白胶(Fibrin Glue简称FG)则具有上述的许多性能,... 尽管现代外科技术的发展和术中止血技术有很大的改进,然而,人们仍在继续探索更加理想的止血剂。理想的组织粘合剂须具备以下四种特性:即有效性、组织相容性、安全性和易使用性。而纤维蛋白胶(Fibrin Glue简称FG)则具有上述的许多性能,它优于其它类型组织粘合剂的主要特性包括:组织相容性、可生物降解性和有效性。FG的应用是近代外科领域里的一个很大进步。它首先起源于奥地利,现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应用。商业FG,如Tisseel(奥地利IMMUNO公司生产)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括高浓度的纤维蛋白原、ⅪⅡ因子和抑肽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 血液 生物制品 纤维蛋白 制备
下载PDF
生物流变学与临床血液流变学会议概况
11
作者 吴云鹏 蔡绍皙 吴泽志 《国际学术动态》 1999年第6期61-63,共3页
1999年7月17~29日,重庆大学以吴云鹏为首的3人小组如期前往匈牙利Pecs市参加第10届国际生物流变学大会(ICB)暨第3届国际临床血液流变学大会(ICCH)并代表重庆市申办下一届ICB和ICCH联合大会。本届大会有32个国家的340余名代表参加,大会... 1999年7月17~29日,重庆大学以吴云鹏为首的3人小组如期前往匈牙利Pecs市参加第10届国际生物流变学大会(ICB)暨第3届国际临床血液流变学大会(ICCH)并代表重庆市申办下一届ICB和ICCH联合大会。本届大会有32个国家的340余名代表参加,大会共收到377篇论文。此外,还有来自欧洲、北美和亚洲的10余家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实体参展。与会的中国代表10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流变学 临床血液流变学 血流变学 重庆大学 纤维蛋白 信号转导 微循环 生物医学工程 大会 整合蛋白
下载PDF
掺杂Ta^(5+)的氧化钛膜的血液相容性研究
12
作者 奚廷斐 黄楠 +1 位作者 田文华 杨萍 《透析与人工器官》 1999年第4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血液相容性 纤维蛋白 氧化钛 氧化钛薄 血小板粘附试验 血栓形成 血凝时间 类金刚石薄 人工心脏瓣 粘附
下载PDF
静电纺纳米纤维PLCL/纤维蛋白原人工韧带的生物相容性评价
13
作者 郭佳花 张羽 +3 位作者 陈丽媛 徐丽明 莫秀梅 陈亮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44-550,560,共8页
本研究旨在评价聚乳酸-己内酯(PLCL)/纤维蛋白原纳米纤维膜(P/F-Ns)的安全性和功能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撑。通过扫描电镜、材料测试机、接触角测量仪和酶标仪分别研究P/F-Ns的表面形态、力学性能、亲水性和纤维蛋白原含量。通过CCK-... 本研究旨在评价聚乳酸-己内酯(PLCL)/纤维蛋白原纳米纤维膜(P/F-Ns)的安全性和功能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撑。通过扫描电镜、材料测试机、接触角测量仪和酶标仪分别研究P/F-Ns的表面形态、力学性能、亲水性和纤维蛋白原含量。通过CCK-8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评价Hig-82细胞在P/F-Ns上的黏附、增殖及韧带修复相关基因表达。结果显示,随着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P/F-Ns表面纤维孔隙增大,力学性能下降,亲水性增强,其中P/F-N-2最有利于细胞黏附和增殖。以不含纤维蛋白原的P/F-N-0为对照,含纤维蛋白原的P/F-N-1、P/F-N-2和P/F-N-3上细胞韧带修复相关基因在第3天和第7天表达均上调。与P/F-N-0相比,含纤维蛋白原的P/F-Ns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有效应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相容性 静电纺丝 PLCL/纤维蛋白纳米纤维 韧带重建
原文传递
神经科血液净化过程中肝素化程度的探讨
14
作者 田英然 杜芳 +2 位作者 李晓宁 朱晴 宋爱霞 《护理研究》 2005年第4期622-622,共1页
关键词 净化过程 肝素化 神经科 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血液净化疗法 免疫系统疾病 人工合成材料 2002年 纤维蛋白 透析清除率 免疫吸附 血浆分离 血脂清除 血液总量 体外循环 治疗过程 生物相容 凝血因子 血液透析 出血倾向 透析器
下载PDF
正电和中性磷脂对纤维蛋白原的吸附比较
15
作者 崔昕燕 肖才德 +3 位作者 隋森芳 公衍道 张秀芳 赵南明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9-62,共4页
常用纤维蛋白原的吸附特性来比较和研究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将自行合成的正电磷脂DPPEL膜铺展在金膜表面,测量了膜表面的接触角及对纤维蛋白原的动态吸附特性,并与裸金膜、中性磷脂DSPC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DSPC膜、... 常用纤维蛋白原的吸附特性来比较和研究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将自行合成的正电磷脂DPPEL膜铺展在金膜表面,测量了膜表面的接触角及对纤维蛋白原的动态吸附特性,并与裸金膜、中性磷脂DSPC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DSPC膜、DPPEL膜和裸金膜的接触角分别为38°05′,57°20′和78°24′。在相同的纤维蛋白原溶液浓度条件下,裸金膜表面吸附纤维蛋白原的速率最快,饱和吸附量最大(3.50ng/mm2);磷脂DSPC膜表面吸附纤维蛋白原的速度最低,饱和吸附量也最小(1.00ng/mm2);磷脂DPPEL膜吸附速率也较快,饱和吸附量为1.75ng/mm2。表明纤维蛋白原在界面上的吸附特性与材料表面疏水性质和带电特性相关。PC头良好的亲水性和电中性,是其能改善生物医用材料血液相容性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 纤维蛋白 表面吸附 生物传感器 血液
原文传递
蝮蛇抗栓酶、维脑路通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建一 高杰臣 +1 位作者 高立华 孙殿山 《交通医学》 1990年第2期21-22,共2页
蝮蛇抗栓酶、维脑路通作为治疗血栓的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通过对用“生物数据处理专用微机”筛选出来的血液粘度增高、血液流变学异常的患者分别给于蝮蛇抗栓酶和维脑路通治疗,並进行血液流变学监测和对比研究。发现两组药物在... 蝮蛇抗栓酶、维脑路通作为治疗血栓的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通过对用“生物数据处理专用微机”筛选出来的血液粘度增高、血液流变学异常的患者分别给于蝮蛇抗栓酶和维脑路通治疗,並进行血液流变学监测和对比研究。发现两组药物在某些作用环节上各有不同,对血液粘度的综合治疗效果也不尽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脑路通 蝮蛇抗栓酶 血液流变学 作用环节 血粘度 全血低切 血浆纤维蛋白 生物数据 血液粘度 综合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东菱克栓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彦兵 宋春杰 《中国乡村医药》 2009年第12期11-12,共2页
东菱克栓酶是由生物合成的一种高纯度类凝血酶样物质,能通过降解血中纤维蛋白原,增强纤溶系统活性,抑制血栓形成。我院于2006年9月至2008年1月应用东菱克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患者 东菱克栓酶 血液流变学 纤溶系统活性 纤维蛋白 类凝血酶 生物合成 血栓形成
下载PDF
青岛市健康中老年血液流变学12项指标正常值的调查
18
作者 卫青 刘湘云 栾琳 《青岛医药卫生》 1995年第8期43-,10,共2页
血液流变学是近年来随着流变学向生物学(包括医学)渗透与交叉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科学。液体的流动和变形的特性,即流变性一般是通过粘度这一最常用的物理量来反映和量度的。因此,测定血液的流动性和粘滞性,了解这些物理性质的... 血液流变学是近年来随着流变学向生物学(包括医学)渗透与交叉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科学。液体的流动和变形的特性,即流变性一般是通过粘度这一最常用的物理量来反映和量度的。因此,测定血液的流动性和粘滞性,了解这些物理性质的生理意义及病理作用,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防治和病因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流变学指标 正常值 病因学研究 纤维蛋白 生理意义 病理作用 流变性 物理性质 生物 流动性
下载PDF
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在表皮葡萄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混合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小燕 陈颖 +5 位作者 黄云超 周友全 赵光强 叶联华 雷玉洁 汤琦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探讨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胞间黏附素A(intercellular adhesion A,ica A)基因、纤维蛋白原结合蛋白(fibrinogen binding protein,fbe)基因、聚集相关蛋白(accumulation-associated protein,aap)基因在表皮葡萄球菌和... 目的探讨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胞间黏附素A(intercellular adhesion A,ica A)基因、纤维蛋白原结合蛋白(fibrinogen binding protein,fbe)基因、聚集相关蛋白(accumulation-associated protein,aap)基因在表皮葡萄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混合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3组,用表皮葡萄球菌标准株ATCC35984(表葡组)及白假丝酵母菌标准株ATCC10231(白念组)分别培养及混合培养(混合组),建立表皮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及二者混合生长的体外生物膜模型。于培养2、4、6、8、12、24、48、72 h,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检测生物膜形成能力,二甲氧唑黄[(2,3 bis(2-methoxy-4-nitro-5-sulfophenyl)5〔(phenylamino)Carbonyl〕2H-tetrazolium hydroxide assay,XTT]比色法评价生物膜体外生长动力学;24、72 h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膜超微结构。荧光定量PCR分析培养72 h表葡组及混合组ica A、fbe、aap基因表达情况。结果结晶紫染色法生物膜半定量检测示,混合组和表葡组均在培养12 h生物膜明显增厚,72 h混合组超过表葡组,组间比较除72 h外,其余各时间点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念组12 h出现生物膜的生长,在整个培养周期白念组生物膜厚度均低于混合组(P<0.05)。XTT比色法生长动力学检测示,混合组整体生长速度快于白念组,且48 h后超过表葡组;混合组与表葡组除1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组培养2、4 h时A值低于白念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h后各时间点A值均显著高于白念组(P<0.05)。扫描电镜观察示,随培养时间延长各组均形成结构复杂、成熟的生物膜。培养72 h荧光定量PCR检测示,与表葡组相比,混合组fbe、ica A、aap基因表达量分别增高1.93、1.52、1.46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皮葡萄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混合生长能形成比单一微生物结构更复杂的混合生物膜;混合生物膜较单一微生物生物膜更厚,可能与表皮葡萄球菌ica A、aap、fbe基因表达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葡萄球菌 白假丝酵母菌 混合生物 胞间黏附素基因A 纤维蛋白结合蛋白基因 聚集相关蛋白基因
原文传递
炎症因子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后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纪求尚 张运 +4 位作者 杨晓静 张梅 王荣 李贵双 朱媛媛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7期635-638,共4页
为探讨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和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因子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中的作用,连续观察了7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入院时上述指标的变化,随访7~12个月,记录住院期间和出院后新发生的心血管事件。结果发现,随访... 为探讨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和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因子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中的作用,连续观察了7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入院时上述指标的变化,随访7~12个月,记录住院期间和出院后新发生的心血管事件。结果发现,随访期内发生心血管事件者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浓度高于未发生者,而肿瘤坏死因子α在对照组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浓度无差别;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表明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是判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短期预后的有用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对判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无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炎症因子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后的影响 血液生物化学检验 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