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9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和肝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辛建 张巍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4357-4362,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LSR)和肝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肝胆外科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00例肝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ROC曲线确定LSR的最佳临界值为0.903...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LSR)和肝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肝胆外科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00例肝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ROC曲线确定LSR的最佳临界值为0.903,以术前LSR是否大于0.903分为低LSR组、高LSR组。术后随访3年,观察生存情况,同时对于患者的临床病理相关性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单因素生存分析选择log rank检验和Kaplan-Meier法,多因素生存分析选择Cox回归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构建列线图,进行内部验证。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T分期、Edmondson分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年龄、AFP、HBsAg、白蛋白、微血管侵犯、早期复发、肿瘤直径、CTP分级、CS分期、BCLC分期、病理类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进行3年随访,共有57例存活,生存率为57%,43例死亡,死亡率为43%。低LSR组和高LSR组患者的肿瘤进展率分别为88%(44/50)、92%(46/50),早期复发率分别为60%(30/50)、72%(36/50),中位OS分别为29.5个月、23个月,中位PFS分别为24.5个月、16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FP、HBsAg、微血管侵犯、早期复发、CS分期、BCLC分期、LSR≤0.903是影响患者OS的因素(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SR≤0.903是影响肿瘤进展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0),同时CS分期、BCLC分期对于肝癌的进展也有一定的影响(P=0.049,P=0.004)。LSR的升高可显著降低肝癌患者的OS和PFS。在内部验证中,列线图C-指数为0.751(95%CI为0.685~0.818)。结论:术前LSR是肝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且与临床病理特征具有相关性,在评估肝癌患者的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因此,在术前综合管理阶段,应尽可能恢复和改善肝功能,以获得更好的肝癌预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 预后 列线图 早期复发
下载PDF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与纤维化-4指数对肝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李曹杰 李嘉浚 +5 位作者 徐叶 陈茂培 罗剑锋 任正刚 杨欣荣 陈荣新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2期186-191,共6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血液生化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纤维化-4指数(FIB-4)对肝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5年2月至2017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肝癌根治性切除30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目的探讨肝硬化血液生化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纤维化-4指数(FIB-4)对肝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5年2月至2017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肝癌根治性切除30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肝癌复发和生存情况,分析APRI、FIB-4与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生存的关系,应用ROC曲线评价APRI、FIB-4对肝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300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61个月。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APRI、FIB-4、血管侵犯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期(DFS)、总生存期(OS)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血管侵犯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DFS(HR=1.518,95%CI 1.024~2.252,P=0.038)、OS(HR=2.301,95%CI 1.270~4.167,P=0.006)的独立危险因素。时间依赖ROC(time-ROC)结果显示,APRI、FIB-4预测术后1年、3年和5年DF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555~0.596,预测术后1年、3年和5年OS的AUC为0.600~0.679。结论基于血液生化检测的肝硬化指标APRI与FIB-4对肝癌患者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预后 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 纤维化-4指数
下载PDF
老年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2型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小琦 刘新会 +2 位作者 张微 李长风 严亚琼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9期3645-3649,3656,共6页
背景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是常见的肝酶指标,但目前对于肝酶指标和2型糖尿病(T2DM)及代谢综合征(MS)患病间的关系研究较少。目的探讨血清ALT、AST/ALT与T2DM、MS在社区体检老年人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 背景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是常见的肝酶指标,但目前对于肝酶指标和2型糖尿病(T2DM)及代谢综合征(MS)患病间的关系研究较少。目的探讨血清ALT、AST/ALT与T2DM、MS在社区体检老年人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在武汉市6个区共1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免费体检的≥65岁30060例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收集受试者的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既往病史、体格检查、生化检测资料。根据ALT四分位数将受试者分为4组,即Q1组(ALT≤11 U/L,n=8116)、Q2组(11 U/L<ALT≤14 U/L,n=7008)、Q3组(14 U/L<ALT≤19 U/L,n=7438)、Q4组(ALT>19 U/L,n=7498);又根据AST/ALT四分位数将受试者分为4组,即q1组(AST/ALT≤1.06,n=7386)、q2组(1.06<AST/ALT≤1.31,n=7698)、q3组(1.31<AST/ALT≤1.62,n=7529)、q4组(AST/ALT>1.62,n=7447)。采用趋势χ^(2)检验比较T2DM、MS、腹型肥胖、高血糖、高血压、三酰甘油(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患病率随ALT和AST/ALT变化的趋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究不同ALT和AST/ALT水平与T2DM和MS的相关性。结果30060例受试者年龄65~99岁,平均年龄(71.7±5.6)岁,其中男13381例,女16679例;T2DM患病率为18.26%(5488/30060),MS患病率为29.73%(8938/30060)。T2DM受试者经常锻炼比例、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ALT、TG、空腹血糖(FPG)高于非T2DM受试者,吸烟、饮酒比例、AST、AST/ALT、总胆固醇(TC)、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于非T2DM受试者(P<0.01)。MS受试者经常锻炼比例、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ALT、TC、TG、FPG高于非MS受试者,男性、吸烟、饮酒比例、AST/ALT、HDL-C、LDL-C低于非MS受试者(P<0.01)。T2DM、MS、腹型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血糖、TG升高、HDL-C降低患病率随ALT水平升高而升高,随AST/ALT水平升高而降低(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Q1组相比,Q2~Q4组患T2DM、MS的风险均增加(P<0.01);与q1组相比,q2~q4组患T2DM、MS的风险均降低(P<0.01)。结论血清ALT和AST/ALT水平与T2DM和MS均存在相关性,ALT的升高和AST/ALT的降低可能增加T2DM和MS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代谢综合征 氨基转移 氨基转移 老年人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与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许志华 曾晓聪 +2 位作者 梁广锋 陈明 韦才绿 《微创医学》 2023年第3期294-299,共6页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AAR)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MIMIC-Ⅲ数据库中于2001~2012年入住ICU的HFpEF患者进行分析,共入组1228例HFpEF患者,通过X-t...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AAR)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MIMIC-Ⅲ数据库中于2001~2012年入住ICU的HFpEF患者进行分析,共入组1228例HFpEF患者,通过X-tile软件,以AAR最佳截断值分为高AAR组(AAR≥1.42)和低AAR组(AAR<1.4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入住ICU后1年全因死亡为终点事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HFpEF患者AAR与入住ICU后1年全因死亡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高AAR组患者的年龄,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房颤/房扑的比例及血清肌酐水平高于低AAR组,体重、BMI、收缩压、血红蛋白水平、使用利尿剂的比例低于低AA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高AAR组HFpEF患者的生存率低于AA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AR、年龄、BMI、收缩压、使用利尿剂是HFpEF患者入住ICU之日起1年内全因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临床应根据HFpEF患者入住ICU后1年内全因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干预,以降低患者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转移 氨基转移 AAR 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 死亡率 MIMIC-III数据库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联合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评估老年失代偿期肝硬化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白少华 朱小明 陈干涛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7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联合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值对老年失代偿期肝硬化短期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135例老年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记录患者入院时的AST/ALT比值与MELD,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联合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值对老年失代偿期肝硬化短期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135例老年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记录患者入院时的AST/ALT比值与MELD,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死亡组(住院期间因肝硬化死亡患者,32例)和存活组(出院时存活患者,103例)。观察两组AST/ALT比值、MELD评分,并计算两者单独及联合预测患者预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死亡组AST/ALT比值为(1.7±0.9),而存活组为(1.3±0.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MELD评分为(26.5±9.5)分,而存活组为(13.6±5.8)分,死亡组MELD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ELD评分以18分为界,MELD评分≥18分对死亡危险性预测的敏感性为86.07%、特异性为59.18%;而AST/ALT比值以1.6为界,AST/ALT比值≥1.6的敏感性为83.78%、特异性为67.21%;二者联合的敏感性为87.27%、特异性为67.7%,显著性高于单纯性MELD评分和单纯性AST/ALT比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LD评分联合血清AST/ALT比值能更好地预测老年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失代偿期肝硬化 终末期肝病模型 预后 血清氨基转移 氨基转移
下载PDF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儿童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施晓琦 罗南都 +5 位作者 黄娇娇 杜作晨 黄佩 曹秀丽 陈艳 何志旭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0期3801-3808,共8页
背景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近年来评估急危重症预后的新指标。目前AST/ALT仅报道可用于评估成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的预后,而儿童HLH尚未见相关研究。目的探讨HLH患儿AST/ALT与临床特征的关... 背景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近年来评估急危重症预后的新指标。目前AST/ALT仅报道可用于评估成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的预后,而儿童HLH尚未见相关研究。目的探讨HLH患儿AST/ALT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及预后意义,为临床早期识别并诊断儿童HLH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22年5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HLH的128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儿的基线资料。将患儿按AST/ALT三分位数分为3组:T1组(AST/ALT≤1.57,n=43),T2组(1.57<AST/ALT<3.22,n=42),T3组(AST/ALT≥3.22,n=43)。采取门诊复查和电话随访形式对患儿进行随访。随访开始时间为患儿出院时间,每6个月随访1次,随访截至2022-06-01,终止事件为患儿死亡或失访。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AST/ALT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绘制实验室指标预测HLH患儿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并计算最佳截断值。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不同AST/ALT分组对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并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HLH患儿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3组患儿性别、进入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情况、治疗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呼吸衰竭、休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组患儿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血清铁蛋白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高于T1、T2组,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T1、T2组(P<0.05);T2、T3组Na^(+)水平低于T1组,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T1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ST/ALT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r_(s)=0.182,P=0.040)、C反应蛋白(r_(s)=0.419,P<0.001)、总胆红素(r_(s)=0.182,P=0.040)、肌酸激酶同工酶(r_(s)=0.310,P<0.001)、乳酸脱氢酶(r_(s)=0.474,P<0.00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r_(s)=0.316,P<0.001)、血清铁蛋白(r_(s)=0.311,P<0.001)呈正相关,与白蛋白(r_(s)=-0.352,P<0.001)、纤维蛋白原(r_(s)=-0.179,P=0.043)、Ca^(2+)(r_(s)=-0.259,P=0.003)、Na^(+)(r_(s)=-0.244,P=0.006)呈负相关。ROC曲线结果显示,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清铁蛋白、纤维蛋白原预测患儿死亡的AUC分别为0.560〔95%C(I 0.451,0.669)〕、0.666〔95%C(I 0.560,0.772)〕、0.605〔95%CI(0.499,0.710)〕、0.724〔95%CI(0.626,0.822)〕、0.648〔95%CI(0.551,0.745)〕、0.715〔95%CI(0.624,0.807)〕,最佳截断值分别为82.08 mg/L、40.5 U/L、927.5 U/L、53.95 s、1897μg/L、1.45 g/L。随访过程中T1、T2、T3组患儿死亡率分别为14.0%(6/43)、33.3%(14/42)、44.2%(1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18,P=0.009)。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生休克〔HR=4.24,95%CI(2.09,8.61),P<0.00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53.95 s〔HR=2.44,95%CI(1.24,4.81),P=0.010〕、血清铁蛋白≥1897μg/L〔HR=3.05,95%CI(1.02,9.09),P=0.046〕是HLH患儿死亡的影响因素。结论HLH患儿的AST/ALT更高,其预后不良的发生率更高,且其总生存期更短,患儿预后更差,早期关注AST/ALT变化对HLH患儿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 噬血细胞性 肝功能不全 儿童 氨基转移 预后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昆明地区健康成人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参考区间调查 被引量:2
7
作者 尹利民 贾蔚 +1 位作者 饶迪 胡大春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2年第8期911-912,914,共3页
目的建立昆明地区健康成人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生物参考区间。方法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C28-A2文件推荐的间接抽样法,选取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5月至2011年3月的健康体检者共9 89... 目的建立昆明地区健康成人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生物参考区间。方法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C28-A2文件推荐的间接抽样法,选取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5月至2011年3月的健康体检者共9 890例,用奥林巴斯AU542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ALT和AST进行检测,用Stata 11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项指标的参考区间(≤P95)如下:男性ALT≤51U/L,女性ALT≤34U/L;男性AST≤40U/L,女性AST≤35U/L。ALT和AST水平随年龄增长大体呈升高趋势,在男性组中,30~40岁组的ALT水平最高。结论昆明地区ALT和AST的参考区间明显不同于参考书或其他地区的参考区间,因此建立本实验室ALT和AST的生物参考区间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转移 氨基转移 参考区间
下载PDF
术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韩帮岭 汪亦民 薛英威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5-70,共6页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LSR)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对预测患者生存期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LSR)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对预测患者生存期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行胃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及随访资料完整的891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术前明确诊断为胃癌,排除残胃癌及胃其他肿瘤;(2)术前未行新辅助治疗;(3)不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如急性冠心病、肝硬化、慢性肾衰等;(4)行胃癌根治术,排除姑息治疗或开腹探查病例;(5)术后病理资料完全,随访信息完整;(6)死亡原因与胃癌相关。取患者入院时采血结果,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别对LSR、血红蛋白、淋巴结转移率、肿瘤最大直径、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和乳酸脱氢酶取最佳截点。根据LSR截点分组,分析LSR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不同LSR组别进行总体生存率的比较。并将相关临床因素和LSR纳入单因素和多因素Cox生存分析。结果LSR的ROC曲线最佳截点为1.43,LSR<1.43组682例,LSR≥1.43例209例。血红蛋白、淋巴结转移率、肿瘤长径、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和乳酸脱氢酶的ROC曲线最佳截点分别为130.2 g/L、18.0%、4.75 cm、68.1 U/L、16.55 U/L、5.58μmol/L和135.8 U/L。LSR<1.43组与LSR≥1.43组患者比较,年龄(χ^2=4.412,P=0.036)、肿瘤浸润深度(χ^2=64.306,P<0.001)、组织学类型(χ^2=8.026,P=0.005)、碱性磷酸酶(χ^2=8.217,P=0.004)、谷氨酰转肽酶(χ^2=33.207,P<0.001)、总胆红素(χ^2=14.012,P<0.001)和乳酸脱氢酶(χ^2=63.630,P<0.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SR<1.43组和LSR≥1.43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8%、31.3%、25.0%和64.9%、24.4%、1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40,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血红蛋白水平、肿瘤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率、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肿瘤长径、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和LSR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TNM分期(HR=1.605,95%CI:1.332~1.936,P<0.001)、肿瘤浸润深度(HR=1.299,95%CI:1.168~1.445,P<0.001)、淋巴结转移率(HR=2.400,95%CI:1.873~3.076,P<0.001)、淋巴结转移(HR=1.263,95%CI:1.106~1.478,P=0.007)、肿瘤长径(HR=1.375,95%CI:1.134~1.669,P=0.001)和LSR(HR=1.427,95%CI:1.190~1.711,P<0.001)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SR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检测简单易行,是胃癌预后的潜在标志物。因此,在术前综合治理阶段,应尽可能恢复和提高肝功能状态有助于改善胃癌患者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肝功能 氨基转移 氨基转移 预后
原文传递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总蛋白对非心源性栓塞卒中患者功能结局的预测价值分析
9
作者 王利伟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总蛋白对非心源性栓塞卒中患者功能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非心源性栓塞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mRS≤2组(预后较好,n=43)和mRS>2组(预后较差,n=43)。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影...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总蛋白对非心源性栓塞卒中患者功能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非心源性栓塞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mRS≤2组(预后较好,n=43)和mRS>2组(预后较差,n=43)。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卒中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TP和AST与卒中预后不良相关。结论:肝功能指标可能作为卒中患者独立生物标志物,AST的增加与1年随访时患者的不良功能结局正相关。作为一种神经保护性预后生物标志物,TP水平较低可能与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转移 总蛋白 卒中
下载PDF
健康人群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参考区间初步调查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杨宏云 李海霞 +1 位作者 王学晶 徐国宾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61-764,共4页
目的建立含5′-磷酸吡哆醛(PLP)的试剂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催化活性浓度的参考区间,并与不含PLP试剂方法的参考区间作比较。方法采用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推荐方法测定3 249名健康人血清ALT和... 目的建立含5′-磷酸吡哆醛(PLP)的试剂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催化活性浓度的参考区间,并与不含PLP试剂方法的参考区间作比较。方法采用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推荐方法测定3 249名健康人血清ALT和AST,试剂采用罗氏公司试剂,分别用罗氏公司cfas定标液中加PLP及不加PLP的标准液进行定标。结果加入PLP的试剂测定健康人血清ALT、AST的结果与不加PLP试剂的测定结果有明显差异(P<0.000 1)。健康人群血清ALT、AST测定值男、女性之间有明显差异(P<0.000 1)。如以含PLP试剂检测值的95%分位作为参考值上限时,ALT为男性55 IU/L、女性36 IU/L;AST为男性42 IU/L、女性33 IU/L。如以不含PLP试剂检测值的95%分位作为参考值上限时,ALT为男性50 IU/L、女性32 IU/L;AST为男性35 IU/L、女性28 IU/L。二者均有随年龄升高的趋势。结论含PLP的ALT和AST试剂测定健康人ALT和AST活性升高。PLP能有效地激活ALT和AST活性,用含PLP的试剂测定ALT、AST活性可准确反映患者血液中ALT、AST的实际含量。推荐临床用含PLP的试剂作为测定ALT、AST的常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转移 氨基转移 5′-磷吡哆醛 参考区间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汉族健康人群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参考区间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萍丽 张峰波 朱有森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808-808,810,共2页
目的建立乌鲁木齐市汉族健康人群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催化活性浓度的参考区间。方法对8244例汉族健康体检者ALT、AST活性在不同性别、年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LT、AST活性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 目的建立乌鲁木齐市汉族健康人群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催化活性浓度的参考区间。方法对8244例汉族健康体检者ALT、AST活性在不同性别、年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LT、AST活性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ALT参考区间上限为:男性为51U/L,女性为36U/L。男性血清ALT活性在30~<40岁最高,ALT参考区间上限为:≤30岁为56U/L,30~<40岁为59U/L,40~<50岁为53U/L,50~<60岁为47U/L,≥60岁为41U/L。女性血清ALT活性在50岁以后最高,ALT参考区间上限为:≤30岁为30U/L,30~<40岁为32U/L,40~<50岁为38U/L,50岁以上为45U/L。AST参考区间上限为:男性为35U/L,女性为30U/L。不同年龄男性AST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T区间上限为35U/L,女性血清AST活性在50岁以后最高,AST参考区间上限为:≤40岁为33U/L,40~<50岁为35U/L,≥50岁为39U/L。结论 ALT、AST活性在不同性别、年龄有明显差异,各实验室应按不同性别、年龄建立本地区、本实验室血清ALT、AST参考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转移 参考值
下载PDF
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与并发肝功能异常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玲 王红群 何国华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2年第9期1567-1572,共6页
目的 以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探究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比值与并发肝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进行治疗的呼吸道感染患儿(25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是否有肝功能异常,... 目的 以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探究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比值与并发肝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进行治疗的呼吸道感染患儿(25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是否有肝功能异常,将患儿分为肝功能异常组(250例)和肝功能正常组(2330例)。收集所有患儿的病原检测结果以及临床资料,通过对比法以及双变量Pearson进行分析。结果 病原体检测结果显示,TORCH检查主要为巨细胞病毒感染(90株,71.43%);呼吸道九项检查主要为副流感病毒(10株,7.94%)、流感病毒A型(9株,7.14%)、流感病毒B型(7株,5.56%)感染。呼吸道感染患儿肝功能异常的发生概率为9.69%(250/2580)。ALT/AST值与TBIL以及R-GT均呈负相关性(P<0.05),即ALT/AST比值越小患儿的肝功能越差。通过ROC曲线评价结果表明,AUC为0.806,灵敏度为95.53%,特异度为64.82%,表明诊断价值尚可。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个月~6岁、有肺外表现、有被动吸烟史、重度感染、联合用药、抗菌药物使用≥1周、ALT/AST降低、TBIL升高以及R-GT升高均是肝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以及内部数据验证结果显示,模型的AUC为0.818,灵敏度为0.957,特异度为0.692。表明该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度良好。结论 呼吸道感染患儿易发生巨细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感染。肝功能异常患儿的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肺外表现为主。肝功能异常患儿的TBIL以及R-GT均与ALT/AST比值呈负相关,即ALT/AST比值越小患儿的肝功能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儿童 氨基转移 氨基转移 肝功能
原文传递
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检测对酒精性肝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3
作者 荆成宝 赵斌 +1 位作者 沈锋 程晓军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5年第6期990-991,共2页
关键词 氨基转移 线粒体同工 酒精性肝病 同工检测 诊断价值 氨基转移(ALT) 血清 r-谷酰基转移 M-AST 免疫抑制法
下载PDF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可作为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预后指标 被引量:3
14
作者 苏子剑 张剑华 +2 位作者 潘群雄 王聪仁 费洪江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16-322,共7页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与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的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88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TACE术前外周血APRI水平分为低APRI组(APRI<1.30,237例)和高APRI组(APRI≥1.30,...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与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的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88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TACE术前外周血APRI水平分为低APRI组(APRI<1.30,237例)和高APRI组(APRI≥1.30,151例),比较2组患者的1年及3年生存率。结果高APRI组的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25.5%和2.6%,低APRI组为71.2%和30.0%,2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白蛋白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Child-Pugh分级、肿瘤大小、脉管癌栓、APRI、TACE次数是肝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经ROC曲线分析比较显示,APRI较其他临床预后因素有更大的ROC曲线下面积。结论 APRI可作为判断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预后有价值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氨基转移 血小板 化学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血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艳红 邱红 +3 位作者 门光国 毛壬萍 王晓珺 吕勤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13期1415-1419,共5页
目的探讨血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APRI)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VLBWI/ELBWI)肠外营养(PN)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NICU住院的PN支持治疗超过14 d的VLBWI/EL... 目的探讨血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APRI)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VLBWI/ELBWI)肠外营养(PN)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NICU住院的PN支持治疗超过14 d的VLBWI/ELBWI 147例的临床资料,按照住院期间患儿有无发生PNAC,分为PNAC组56例和非PNAC组91例。比较两组患儿营养支持情况、住院治疗情况、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出生后不同时间患儿血生化指标和APRI。结果PNAC组患儿PN使用时间、达足量肠内喂养时间、脂肪乳剂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非PNAC组,住院期间败血症和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均高于非PN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NAC组患儿出生后60 d或出院前ALT高于非PNAC组,生后30、60 d或出院前AST、TBil、DBil、TBA均高于非PNAC组,生后14、30、60 d或出院前APRI均高于非PN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VLBWI/ELBWI发生PNAC时APRI在出生后14 d即有明显升高,APRI可作为VLBWI/ELBWI发生PNAC的早期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 胆汁淤积 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 肠外营养
下载PDF
大学生高血压、肥胖与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翟文海 张琼 《巴楚医学》 2022年第3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高血压、肥胖与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异常的相关性。方法:测量7515例大学生的血压、身高和体重,并检测血清AST,Logistic回归分析大学生高血压、肥胖对AST异常的影响。结果:大学生AST异常率为5.66%,其中男生9.80%... 目的:探讨大学生高血压、肥胖与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异常的相关性。方法:测量7515例大学生的血压、身高和体重,并检测血清AST,Logistic回归分析大学生高血压、肥胖对AST异常的影响。结果:大学生AST异常率为5.66%,其中男生9.80%,女生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学生AST异常率均随着血压水平和体重指数的升高而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超重、肥胖大学生AST异常患病风险分别是体重正常者的2.27倍和6.48倍(均P<0.01);男、女肥胖大学生分别是各自体重正常者的5.76倍、7.78倍(均P<0.01);高血压和正常高值血压大学生AST异常患病风险相对正常血压者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舒张压升高是AST异常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大学生高血压、超重、肥胖与血清AST异常呈明显正相关,控制血压(主要是舒张压)和体重有助于预防AST异常相关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转移 超重 肥胖 高血压 大学生
下载PDF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的意义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于晓静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第24期14-14,共1页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AST/ALT)在诊断肝炎患者肝组织损坏程度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不同病性的病毒性肝炎患者120例,检测患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实验室比值并进行分组比较。结果急性...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AST/ALT)在诊断肝炎患者肝组织损坏程度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不同病性的病毒性肝炎患者120例,检测患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实验室比值并进行分组比较。结果急性乙肝患者组、慢性乙肝患者组、肝硬化患者组、原发性肝癌患者组这四组之间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实验室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病患者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与疾病发展程度具有密切关性,比值越高,疾病发展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转移 氨基转移 肝炎
下载PDF
术前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对肝细胞癌切除术预后的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昭光 任辉 +2 位作者 张佳斌 李志杰 王洪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14-1818,共5页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APRI)与肝细胞癌(HCC)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228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ROC曲线获得APRI值最佳截点为1.62,将患者分为低APRI组(APRI<1.62)和高APRI组(APR...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APRI)与肝细胞癌(HCC)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228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ROC曲线获得APRI值最佳截点为1.62,将患者分为低APRI组(APRI<1.62)和高APRI组(APRI≥1.62),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及预后。结果:术前APRI值同术前AST、PLT、HBsAg阳性率、肝脏纤维化、门脉癌栓密切相关。低APRI组患者术后总生存率(50%)显著高于高APRI组(31%)的患者(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APRI值、肿瘤最大横径、肿瘤数目、门静脉癌栓、肿瘤的TNM分期及分化程度均是影响HCC患者术后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术前外周血APRI值同接受根治性手术的HCC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是其独立的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血小板 氨基转移 肝切除术 预后
下载PDF
甲硝唑对龈沟液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东 吴正林 黄英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5-56,共2页
目的 探讨甲硝唑对成人牙周炎龈沟液 (GCF)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成人牙周炎患者 18例 ,共 10 8个牙位 ,随机分成甲乙两组 ,甲组口服甲硝唑 ,乙组进行牙周基础治疗 (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 ) ,分别测量GCF -AS... 目的 探讨甲硝唑对成人牙周炎龈沟液 (GCF)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成人牙周炎患者 18例 ,共 10 8个牙位 ,随机分成甲乙两组 ,甲组口服甲硝唑 ,乙组进行牙周基础治疗 (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 ) ,分别测量GCF -AST水平 ,比较两组的GCF -AST水平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GCF -AST水平均明显下降 (P<0 0 0 1) ,而治疗前后两组间的GCF -AST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甲硝唑能够使GCF -AST水平明显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甲硝唑 龈沟液 氨基转移 GCF AST
下载PDF
不同血清学模式乙型肝炎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裴元元 魏凤香 张旋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8期2445-2446,共2页
目的检测不同血清学模式乙型肝炎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探讨各组患者的肝功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收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按乙型肝炎的病毒标志物将患者分为不同的血清学模式,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利用统计学软... 目的检测不同血清学模式乙型肝炎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探讨各组患者的肝功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收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按乙型肝炎的病毒标志物将患者分为不同的血清学模式,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0.0计算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各组,该模式患者的肝功受损最严重;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变化不大,该模式患者的肝功受影响程度较小。结论不同血清学模式乙型肝炎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存在差异,即肝功损害严重程度存在差异,一旦检出"+-+-+"血清学模式,应及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了解肝功能,以便及早治疗,预防肝脏恶性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病毒血清标志物 氨基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