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与脑膜炎奈瑟菌血清交叉的落菲不动杆菌的鉴定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曲文 陈爱平 +1 位作者 谢芳钦 林震宇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6年第3期402-403,共2页
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归于奈瑟菌科,不动杆菌属为一群不发酵糖类、氧化酶阴性、硝酸盐还原阴性、不能运动的革兰阴性杆菌。菌体多为球杆状,常成双排列,看似双球菌。有时临床易于脑膜炎奈瑟菌混淆。本文对一株与脑膜炎奈瑟菌有血... 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归于奈瑟菌科,不动杆菌属为一群不发酵糖类、氧化酶阴性、硝酸盐还原阴性、不能运动的革兰阴性杆菌。菌体多为球杆状,常成双排列,看似双球菌。有时临床易于脑膜炎奈瑟菌混淆。本文对一株与脑膜炎奈瑟菌有血清交叉的洛菲不动杆菌的鉴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奈瑟菌 洛菲不动杆菌 血清交叉
下载PDF
一株与大肠杆菌O_(157)单克隆抗体及H_7血清交叉凝集的布氏枸橼酸杆菌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毓环 郑友限 陈宏靖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450-450,共1页
关键词 大肠杆菌 O157:H H7血清交叉凝集 单克隆抗体 布氏枸橼酸杆菌
下载PDF
两株与沙门B群及F群诊断血清交叉凝集的弗劳地枸橼酸杆菌 被引量:8
3
作者 周旭 吴晓莉 +1 位作者 娄美秀 潘黎正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207-207,共1页
关键词 沙门B群 F群 诊断 血清交叉凝集 弗劳地枸橼酸杆菌
下载PDF
禽流感H9亚型毒株HI血清交叉及HA基因同源性研究
4
作者 杨沛沛 晋春霞 +3 位作者 肖亚朋 王洋洋 赵坤坤 刘守川 《中国动物保健》 2020年第7期69-70,80,共3页
近年来,我国养禽业经常出现H9亚型流感病毒疫苗免疫失败现象,笔者为此对近年来临床流行的H9亚型毒株变异情况进行研究。本试验主要是通过对近两年临床分离到的H9亚型毒株HI血清交叉试验和HA基因同源性进行分析研究,为国内生物制品企业... 近年来,我国养禽业经常出现H9亚型流感病毒疫苗免疫失败现象,笔者为此对近年来临床流行的H9亚型毒株变异情况进行研究。本试验主要是通过对近两年临床分离到的H9亚型毒株HI血清交叉试验和HA基因同源性进行分析研究,为国内生物制品企业和科研单位疫苗的研制提供依据,对科学防控H9亚型禽流感病毒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同一基因分支的同一毒株血清不同分离株HI交叉性相差甚大,即血清型与基因型之间没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亚型 HI血清交叉 同源性
下载PDF
10株与肠道病原菌诊断血清交叉凝集的肠道杆菌分离与鉴定
5
作者 陈建辉 陈爱平 +2 位作者 杨劲松 徐海滨 林杰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1年第11期2804-2804,2806,共2页
肠杆菌科细菌是一大群生物学性状近似的革兰阴性杆菌,各菌属的抗原结构相似,用血清学凝集时,常出现交叉凝集现象,这使从事细菌检验的人员,极易得出错误的鉴定结果。本文在肠道病原菌检测中,分别从服务行业人员健康体检、腹泻病人粪便及... 肠杆菌科细菌是一大群生物学性状近似的革兰阴性杆菌,各菌属的抗原结构相似,用血清学凝集时,常出现交叉凝集现象,这使从事细菌检验的人员,极易得出错误的鉴定结果。本文在肠道病原菌检测中,分别从服务行业人员健康体检、腹泻病人粪便及食品中,分离出10株与肠道病原菌诊断血清呈交叉凝集反应的菌株,现将系统鉴定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杆菌 血清交叉 系统生化
原文传递
1株与宋内氏志贺氏菌血清发生交叉凝集的类志贺邻单胞菌
6
作者 陈丽 史英 +1 位作者 赖先志 徐红 《中外医疗》 2009年第29期6-7,共2页
目的对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为疫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取腹泻患者水样便直接划线平皿上获纯培养菌、血清学试验、系统生化鉴定的方法。结果分离到一株与宋内氏志贺氏菌诊断血清发生强凝集的类志贺邻单胞菌。结论在细... 目的对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为疫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取腹泻患者水样便直接划线平皿上获纯培养菌、血清学试验、系统生化鉴定的方法。结果分离到一株与宋内氏志贺氏菌诊断血清发生强凝集的类志贺邻单胞菌。结论在细菌的分离鉴定中,如果仅仅以血清学反应做出判定,容易产生错误的结论,还必须做系统的生化鉴定,以保证细菌鉴定的准确性,为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正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志贺邻单胞菌 宋内氏志贺氏菌 血清交叉凝集 生化鉴定
下载PDF
奶牛乳房炎3种主要病原菌血清学交叉免疫试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郁杰 李宏胜 +3 位作者 罗金印 李新圃 徐继英 张礼华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共4页
对我国部分地区奶牛场临床型乳房炎病乳中分离鉴定出的24株无乳链球菌、7株停乳链球菌和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3种菌株之间及同种异地各菌株间血清学交叉反应试验.结果表明: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种菌株之间无免疫... 对我国部分地区奶牛场临床型乳房炎病乳中分离鉴定出的24株无乳链球菌、7株停乳链球菌和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3种菌株之间及同种异地各菌株间血清学交叉反应试验.结果表明: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种菌株之间无免疫交叉反应,但我国各地同种异地间各菌株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清学交叉反应,而且菌株之间交叉反应程度有明显差异,表明该方法可作为制苗菌株抗原性筛选的一项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 停乳链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血清交叉反应
下载PDF
湖北地区汉滩病毒与普马拉病毒及多布拉伐病毒的血清学交叉反应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晴 罗凡 杨占秋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8-441,共4页
目的研究湖北地区汉滩病毒(hantaan virus,HTNV)与普马拉病毒(Puumala virus,PUUV)、多布拉伐病毒(Dobrava virus,DOBV)血清学交叉反应。方法以酵母菌表达的PUUV、DOBV、HTNV重组核衣壳蛋白(recombinant nucleocapsid protein,rNP)为包... 目的研究湖北地区汉滩病毒(hantaan virus,HTNV)与普马拉病毒(Puumala virus,PUUV)、多布拉伐病毒(Dobrava virus,DOBV)血清学交叉反应。方法以酵母菌表达的PUUV、DOBV、HTNV重组核衣壳蛋白(recombinant nucleocapsid protein,rNP)为包被抗原,ELISA法定性、定量分析湖北地区HTN型急性/恢复期血清中IgA、IgG、IgM抗体,比较疾病早晚期血清学交叉反应变化。结果DOB-rNP与HTN型血清中IgA、IgG、IgM抗体交叉反应性较高,PUU-rNp对HTN型血清交叉反应很低;IgA、IgG抗体交叉反应在恢复期血清中均增高,且IgA抗体交叉反应更多更强。结论湖北地区HTN型血清与DOBV存在广泛交叉反应,与PUUV交叉反应少。各交叉反应在恢复期增高对汉滩病毒血清学研究具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滩病毒 普马拉病毒 多布拉伐病毒 ELISA 血清交叉反应
下载PDF
布鲁氏杆菌与0∶9型耶尔森氏菌血清学交叉反应观察及其可疑病例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3
9
作者 孙养信 张福利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77-477,共1页
关键词 布鲁菌病 耶尔森氏菌 血清交叉反应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布氏菌与其他菌属的血清学交叉凝集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爱梅 郝宗宇 +5 位作者 吕家锐 付玉生 徐宗环 李修富 宋振清 邓文斌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1997年第5期284-285,共2页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 血清交叉凝集
下载PDF
淄防9010菌和Ye 0:9及布氏菌之间的血清学交叉反应初步试验报告
11
作者 曹温年 徐永光 +4 位作者 时德友 唐作栋 李先江 徐同武 金凯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1998年第5期297-298,共2页
本站1990年在羊的血培养中检出1株与布氏菌有交叉反应的迟缓爱德华氏菌(代号9010)为了解9010,Ye0:9布氏菌之间的交叉反应情况,用以上三种菌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进行了交叉凝集和互相吸收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供试菌株 901... 本站1990年在羊的血培养中检出1株与布氏菌有交叉反应的迟缓爱德华氏菌(代号9010)为了解9010,Ye0:9布氏菌之间的交叉反应情况,用以上三种菌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进行了交叉凝集和互相吸收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供试菌株 9010本细菌保存,S_2免疫用菌苗,Ye0:9购自北京生物制品鉴定所菌种库1.2 实验动物 由淄博市制药厂质检科提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布氏杆菌 血清交叉反应
下载PDF
种蛋中内源性禽白血病病毒的检测和鉴定 被引量:19
12
作者 徐海鹏 孟凡峰 +2 位作者 董宣 赵鹏 崔治中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17-1323,共7页
某祖代种鸡群临床表现正常,在开产后用商品化禽白血病抗体检测试剂盒(ALV-Ab)和禽白血病抗原检测试剂盒检测发现血清抗体阳性率及蛋清抗原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水平,但对种蛋中抗原阳性的23只种鸡分别接种DF1细胞和SPF鸡胚来源的成纤维... 某祖代种鸡群临床表现正常,在开产后用商品化禽白血病抗体检测试剂盒(ALV-Ab)和禽白血病抗原检测试剂盒检测发现血清抗体阳性率及蛋清抗原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水平,但对种蛋中抗原阳性的23只种鸡分别接种DF1细胞和SPF鸡胚来源的成纤维细胞(CEF)后均未分离到病毒。为探明该鸡群是否存在内源性禽白血病病毒(ALV—E)以及能否干扰商品化抗体检测试剂盒的结果判定,将23只种鸡所产种蛋分别孵化后逐一制备成CEF培养,盲传3代后检测到其中1只鸡的细胞培养上清抗原检测为阳性。从该细胞培养上清液提取RNA,RTPCR扩增其gp85基因,序列分析证明该检出病毒为E亚群ALV。将该E亚群ALV接种SPF鸡胚来源CEF后又可检出p27抗原,显示该内源性ALV具备传染性。同时,对该病毒gp85基因进行了原核表达,表达产物免疫鸡后部分鸡血清经ALV—Ab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为阳性。本研究分离到1株对CEF具备传染性的内源性ALV-E,并证明其诱导产生的抗体能够干扰对外源性ALV的鉴别诊断,提示在进行临床类似情况的判定时要结合鸡群实际表现做全面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鸡 E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GP85基因 血清交叉反应 P27抗原
下载PDF
四川省鸭瘟病原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4
13
作者 彭广能 郭万柱 程安春 《四川畜牧兽医》 2000年第6期18-20,共3页
用 9~ 1 0日龄鸭胚和血清交叉中和试验从四川省七个疑似鸭瘟发病片区分离鉴定了七株鸭瘟病毒。经测定 ,这七个毒株与鸭瘟标准强毒AV12 2 1F16代的血清型、抗原性一致 ,没有血凝特性 ,对氯仿敏感 ,属于DNA病毒 ;鸭胚半数致死量DELD50 为... 用 9~ 1 0日龄鸭胚和血清交叉中和试验从四川省七个疑似鸭瘟发病片区分离鉴定了七株鸭瘟病毒。经测定 ,这七个毒株与鸭瘟标准强毒AV12 2 1F16代的血清型、抗原性一致 ,没有血凝特性 ,对氯仿敏感 ,属于DNA病毒 ;鸭胚半数致死量DELD50 为 1 0 -4 .59~ 1 0 -5.92 / 0 .2mL ;本动物回归使四川麻鸭在 3~ 7天死亡 ;电镜下观察成熟病毒粒子呈球形或近似球形 ,带有囊膜 ,直径 1 5 0~ 1 6 0nm ,具有疱疹病毒的典型形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瘟 鸭瘟病毒 分离 鉴定 毒力测定 血清交叉中和试验 病理组织学
下载PDF
FP1株番鸭源禽Ⅰ型副粘病毒抗原性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彭春香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27-30,共4页
为明确FP1株番鸭源禽I型副粘病毒强毒与鸡新城疫强毒标准株F48E9之间的抗原性差异,本研究通过交互血凝抑制试验、血清交叉中和试验及雏番鸭免疫攻毒保护试验比较了FP1株番鸭源禽I型副粘病毒强毒与鸡新城疫强毒标准株F48E9之间的抗原性... 为明确FP1株番鸭源禽I型副粘病毒强毒与鸡新城疫强毒标准株F48E9之间的抗原性差异,本研究通过交互血凝抑制试验、血清交叉中和试验及雏番鸭免疫攻毒保护试验比较了FP1株番鸭源禽I型副粘病毒强毒与鸡新城疫强毒标准株F48E9之间的抗原性。结果显示同源阳性血清对病毒的血凝抑制效价比异源阳性血清对病毒的血凝抑制效价高2.66~4个滴度;两者之间的抗原相关值R为0.35;对于5日龄经肌注途径免疫接种1羽份量La Sota弱毒疫苗14 d后的雏番鸭,以FP1株番鸭源禽1型副粘病毒强毒、鸡新城疫强毒标准株F48E9分别攻击后,其保护指数分别为54.5、92.9。以上结果表明,FP1株番鸭源禽1型副粘病毒与鸡新城疫强毒标准株F48E9存在较明显的抗原性差异,为鸭副粘病毒病疫苗的研制和该病的防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P1株番鸭源禽I型副粘病毒 交互血凝抑制试验 血清交叉中和试验 攻毒保护试验 抗原性差异分析
下载PDF
Express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Type-specific Antigen of FMDV of Serotype C 被引量:4
15
作者 高闪电 独军政 +5 位作者 常惠芸 丛国正 邵军军 林彤 宋帅 谢庆阁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09年第5期79-81,95,共4页
[Objective]The aim wa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preparation of polyclonal antibodies and monoclonal antibody that of type specificity, as well as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FMDV) typing.[Method] The rec... [Objective]The aim wa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preparation of polyclonal antibodies and monoclonal antibody that of type specificity, as well as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FMDV) typing.[Method]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GEM-CP1 that contained VPI gene of FMDV of serotype C was used as template for the VP1 and its C terminus coding fragments of FMDV of serotypes C amplification. The coding fragments of VP1 and its C terminus were respectively cloned into pro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for prokaryotic expression and the reactionogenicity was detected. The purified fusion protein of FMDV VP1 and its C terminus of serotype C were used to construct the indirect ELISA method to detect positive sera of four serotypes A, O, C and Asia 1 of guinea pig and determine the cross reactivity of FMDV antibody of VP1 and its C terminus of serotype C with other three serotypes. [ Result] The recombinant prokaryotic expression plasmids of PPRO-CVP1 and pPRO-CVPlc were constructed, FMDV VP1 and its C terminus of serotype C were expressed in high level, and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arget proteins was 33 kD and 20 kD respectively. Western blot result showed that the fusion protein of VP1 and its C terminus could react with the positive sera of guinea pig of the same serotype. ELISA results revealed that VP1 and its C terminus of serotype C are type-specific and no cross-reactivities were shown between guinea pig positive sera of FMDV of serotype C with the other three serotypes, and the C terminus showed better type-specificity. [ Conclusion] FMDV specific antigen of serotype C was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of serotype C SEROLOGY Cross reactivity SEROTYPING
下载PDF
电子配血系统临床应用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赴平 叶长钦 +2 位作者 吴远军 何子毅 韩忠朝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68-1271,共4页
目的评估自行开发的电子配血系统临床应用效果,为下一步推广电子配血提供试验数据。方法设计《电子配血调查表》,将自行开发的电子配血系统安装到2家医院,使用前对医院输血科相关人员做电子配血系统的操作培训;在为期1个月的试用期里,... 目的评估自行开发的电子配血系统临床应用效果,为下一步推广电子配血提供试验数据。方法设计《电子配血调查表》,将自行开发的电子配血系统安装到2家医院,使用前对医院输血科相关人员做电子配血系统的操作培训;在为期1个月的试用期里,输血科按照所制定的电子配血标准操作规程执行:对采用电子配血"出库"的血液,再作血清学交叉配血试验,根据血清学试验结果发放血液到临床。结果试用电子配血系统1个月,2家医院共有112名受血者接受了258次电子配血和血清学交叉配血试验,2种配血方法结果一致,均未导致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采用电子配血明显降低血液出库时间,C/T率从1.6降低到1.3。结论该自行开发的电子配血系统模拟临床应用效果安全,不仅可以缩短血液出库时间,还可因减少血清学交叉配血而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配血 血清交叉配血 临床输血 输血反应 溶血性 血液安全
下载PDF
中国人群HLA-A和-B位点CREG表位频率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戴宇东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0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调查中国人群HLA-A和B位点CREG表位频率,探讨中国人群随机输血后因CREG不同产生相关抗体的风险。方法采集2005~2008年公开发表文献中的中国人群HLA-A和-B抗原的分布频率数据,计算CREG抗原频率。结果 (1)100101名中国人群中共检出51... 目的调查中国人群HLA-A和B位点CREG表位频率,探讨中国人群随机输血后因CREG不同产生相关抗体的风险。方法采集2005~2008年公开发表文献中的中国人群HLA-A和-B抗原的分布频率数据,计算CREG抗原频率。结果 (1)100101名中国人群中共检出510887个"特异性"CREG表位和229511个4C和/或6C表位;人均携带5.10个"特异性"CREG表位,其中与HLA-A抗原关联的CREG表位2.59个,与HLA-B抗原关联的CREG表位2.52个;同时携带2.29个"宽特异性"CREG表位。(2)中国人群1C、2C、5C、7C、12C和10C具有较高的表型频率;中国人群频率较高的CREG基因型有HLA-A位点的1C/1C、2C/2C和HLA-B位点的5C/5C、7C/12C;中国人群中CREG基因频率较高的有HLA-A位点的1C、2C和HLA-B位点的5C、7C。(3)HLA-A抗原CREG表位发生的1C与2C不配合的概率最高(0.3038),HLA-B抗原CREG表位发生的7C与5C不配合的概率最高(0.1892),4C与6C的不配合概率为0.4090。结论中国人群CREG不匹配风险主要集中于1C、2C、10C、5C、7C、12C、4C和6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 血清交叉反应组 频率
下载PDF
分离出一株与福氏Ⅳ型诊断血清呈交叉凝集的蜂房哈夫尼亚菌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远忠 魏庆利 董海东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1994年第E05期154-155,共2页
本文报告了从健康人粪便中分离出一株在克氏双糖铁培养基上H_2S阴性,不发酵乳糖而发酵葡萄糖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福氏Ⅳ型血清凝集(++++);但肠杆菌科七种诊断噬菌体均不裂解;生化反应结果排除志贺氏菌属,而确定为蜂房哈夫尼亚菌。
关键词 血清交叉凝集 蜂房哈夫尼亚菌 健康人 粪便 福氏Ⅳ型诊断血清 噬菌体
全文增补中
氨基酸线基配型—组织配型的前沿技术
19
作者 李哲先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1年第5期1-2,共2页
目的:对组织配型的前沿技术-氨基酸残基配型进行一般性介绍。方法:对血清学、分子生物学和蛋白质三维空间结构中的有关资料进行系统性性的回顾与分析。结果:总结得到运用这项新技术于组织配型中的方法。结论:这一方法的运用将对器... 目的:对组织配型的前沿技术-氨基酸残基配型进行一般性介绍。方法:对血清学、分子生物学和蛋白质三维空间结构中的有关资料进行系统性性的回顾与分析。结果:总结得到运用这项新技术于组织配型中的方法。结论:这一方法的运用将对器官移植物的近、远期存活带来巨大的好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交叉反应组 PCR-DNA分型 氨基酸残基配型 器官移植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及初步应用
20
作者 王蓉 田拥军 +5 位作者 张振华 李新宇 张春燕 卢银平 游上游 杨东亮 《中国医学文摘(检验与临床)》 2006年第1期1-4,共4页
单克隆抗体是由识别一种抗原表位的B细胞产生的同源性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纯度高、效价高、无或少血清学交叉反应等优点,在临床和科研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对乙型肝炎病毒的相关发病机制还在进一步探索,特别是在建立动物模型方面... 单克隆抗体是由识别一种抗原表位的B细胞产生的同源性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纯度高、效价高、无或少血清学交叉反应等优点,在临床和科研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对乙型肝炎病毒的相关发病机制还在进一步探索,特别是在建立动物模型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土拨鼠肝炎病毒核心抗原是否与人源型的核心抗原存在交叉反应等等都需要尽快弄清楚。我们将原核表达截短型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144)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制备出了抗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的两株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特异性、亲和力、抗原表位等性质进行了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 单克隆抗体 制备 鉴定 血清交叉反应 BALB/C小鼠 土拨鼠肝炎病毒 初步 抗原表位 发病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