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7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联合握力和血清前白蛋白在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彭顺仙 陶花 +2 位作者 陈晓锋 彭纪芳 蒋书娣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7期15-19,26,共6页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联合握力和血清前白蛋白对食管癌患者生存期及营养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12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和治疗前CAR、握力、血清前白蛋白检测结果,评估患者营养不良情...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联合握力和血清前白蛋白对食管癌患者生存期及营养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12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和治疗前CAR、握力、血清前白蛋白检测结果,评估患者营养不良情况并随访总生存期。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治疗前CAR、握力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对患者营养不良的预测价值,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Cox回归模型分析治疗前CAR、握力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对患者生存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握力预测食管癌患者营养不良的曲线下面积(0.625)最大,其后依次为血清前白蛋白、CAR(分别为0.604、0.594);根据约登指数确定CAR、握力、血清前白蛋白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732、23.1 kg、0.190 g/L,三者联合预测营养不良的灵敏度高达80.7%。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AR增高(≥0.732)、握力降低(<23.1 kg)、血清前白蛋白水平降低(<0.190 g/L)患者的总生存期分别短于CAR<0.732、握力≥23.1 kg、血清前白蛋白水平≥0.190 g/L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CAR增高(≥0.732)、握力降低(<23.1 kg)、血清前白蛋白水平降低(<0.190 g/L)是食管癌患者生存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治疗前CAR、握力和血清前白蛋白是评估食管癌患者营养状态和生存预后的重要指标,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营养不良的早期诊断与及时干预,或可改善食管癌患者的生存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C反应蛋白蛋白比值 握力 血清前白蛋白 营养状态 预后
下载PDF
相位角及血清前白蛋白在脓毒症患者营养状况评估中的价值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缺缺 杜晓敏 魏鹏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926-930,共5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相位角及血清前白蛋白在营养状况评估中的价值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邢台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脓毒症患者进行研究,参照Kyle标准、《外科学》标准分别将患者分为正常相位角组(n=...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相位角及血清前白蛋白在营养状况评估中的价值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邢台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脓毒症患者进行研究,参照Kyle标准、《外科学》标准分别将患者分为正常相位角组(n=38)、低相位角组(n=72)和正常前白蛋白组(n=40)和低前白蛋白组(n=70),另根据患者的短期预后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n=82)和死亡组(n=28)。比较正常相位角组与低相位角组和正常前白蛋白组与低前白蛋白组的一般资料、疾病相关评分和常规营养指标;建立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营养状态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相位角、血清前白蛋白水平;采用双变量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相位角、前白蛋白与营养不良和不良预后的相关性,并计算其预测价值。结果与正常相位角组、正常前白蛋白组比较,低相位角组、低前白蛋白组的血红蛋白、白蛋白、上臂围度、上臂肌肉维度、骨骼肌量、体细胞量、去脂体重、肌肉量均较低,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分≥3分、患者主观整体评估量表(PG-SGA)评分(4~8分、≥9分)的患者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血红蛋白、白蛋白、NRS2002评分、PG-SGA评分、上臂围度、上臂肌肉维度、骨骼肌量、体细胞量、去脂体重、肌肉量、相位角、前白蛋白均是影响脓毒症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因素(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相位角值、前白蛋白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位角、前白蛋白与营养不良、不良预后均呈负相关(P<0.05)。相位角、前白蛋白、相位角+前白蛋白对脓毒症营养不良、不良预后预测的AUC值均>0.75,预测价值较高,相位角+前白蛋白预测价值最高。结论相位角值和前白蛋白水平越低,脓毒症患者营养风险和不良预后风险越高,监测相位角和前白蛋白有利于判断脓毒症患者的营养状态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相位角 血清前白蛋白 营养状况 临床预后
下载PDF
血清前白蛋白和甲胎蛋白对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发生肝功能不全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张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6期2815-2818,共4页
目的:探究血清前白蛋白和甲胎蛋白(AFP)对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发生肝功能不全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108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年,根据是否发生肝功能不全分为肝功能不全组(33例)、无肝功... 目的:探究血清前白蛋白和甲胎蛋白(AFP)对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发生肝功能不全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108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年,根据是否发生肝功能不全分为肝功能不全组(33例)、无肝功能不全组(7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实验室结果;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前白蛋白预测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的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FP、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水平较高为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发生肝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前白蛋白和AFP联合检测对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发生肝功能不全具有较高预测价值,灵敏度为97.3%,特异度为93.9%。结论:血清前白蛋白、AFP水平与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存在相关性,术后应定期监测血清前白蛋白及AFP水平以降低肝功能不全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肝功能不全 血清前白蛋白 甲胎蛋白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围手术期血清前白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7
4
作者 晏建军 严以群 +2 位作者 黄亮 周飞国 吴孟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6-39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检测在原发性肝癌围手术期肝储备功能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20例接受左半肝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PA水平与常规肝功能、肝硬化程度及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关系。结果:肝癌患者术前血...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检测在原发性肝癌围手术期肝储备功能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20例接受左半肝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PA水平与常规肝功能、肝硬化程度及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关系。结果:肝癌患者术前血清PA平均水平为(1 72±30)mg/L,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血清PA值异常的发生率较Alb、TBIL的高(P<0.01),血清PA值降低程度与肝功能Child分级和肝硬化程度一致。与Alb比较,术后血清PA值降低时间早且降低幅度明显,出现肝功能衰竭者术后第5天血清PA值为(67±13)mg/L,与未出现肝功能衰竭者[(118±15)mg/L]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血清PA值可以较敏感而准确地反映围手术期肝脏储备能力和肝功能的损害程度,术后动态观察血清PA值的变化能及时发现肝功能衰竭,并对判断预后提供了较准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围手术期 血清前白蛋白 检测 临床价值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在老年患者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江志兰 卢国为 +2 位作者 张小青 钟瑞雪 卢伟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8-359,共2页
目的 评价C 反应蛋白 (CRP)和血清前白蛋白 (PA)在区分老年患者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应用价值。方法 检测 1 6 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期老年患者及 5 0名健康老年人血清CRP和PA的含量。结果 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对照组相比较 ,PA... 目的 评价C 反应蛋白 (CRP)和血清前白蛋白 (PA)在区分老年患者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应用价值。方法 检测 1 6 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期老年患者及 5 0名健康老年人血清CRP和PA的含量。结果 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对照组相比较 ,PA明显降低 ,CRP则明显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支气管炎和肺炎患者血清CR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细菌感染组治疗前后CRP和PA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在老年患者急性呼吸道感染时 ,血清中CRP和PA的含量呈不同程度的变化有助于疾病的早期鉴别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血清前白蛋白 老年人 PA CRP 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支气管炎
下载PDF
血清前白蛋白与青年型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8
6
作者 孔令恩 周谦武 +2 位作者 蔡春生 邱金华 李才明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28-1729,共2页
目的观察青年型脑梗死患者中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收治的107例急性青年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8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两组空腹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并在脑梗死组入院时应用Barthel指数(BI)进... 目的观察青年型脑梗死患者中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收治的107例急性青年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8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两组空腹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并在脑梗死组入院时应用Barthel指数(BI)进行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分析青年型脑梗死患者中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BI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性脑梗死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非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脑梗死组BI呈正相关(r=0.426,P=0.006)。结论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青年型脑梗死发病密切相关,前白蛋白水平升高可能是青年型脑梗死发病的一种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前白蛋白 青年型脑梗死 相关性
下载PDF
血清前白蛋白对肝功能评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7
作者 韦丽娅 翟永贞 冯国和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387-1393,共7页
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主要由肝脏合成,可反映肝脏合成及储备能力及营养状况,具有检测方便、准确、干扰因素少等优点.长期以来由于一直把血清PA以独立因素作为肝脏功能状态的评价指标,缺乏以一种系统、关联、前瞻的临床思维方法... 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主要由肝脏合成,可反映肝脏合成及储备能力及营养状况,具有检测方便、准确、干扰因素少等优点.长期以来由于一直把血清PA以独立因素作为肝脏功能状态的评价指标,缺乏以一种系统、关联、前瞻的临床思维方法去分析血清PA,虽然临床应用由来已久,但是广大临床医生在肝病的诊治过程中仍不足以重视血清PA的变化特点,作者结合近年来对血清PA生化特性、结构、功能新变化以及与血清白蛋白、胆固醇、胆碱酯酶、总胆汁酸、凝血酶原时间、肝功能评分及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系统等指标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前白蛋白 肝功能评估 肝功能Child—Turcotte—Pugh 终末期肝病模型
下载PDF
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视黄醇结合蛋白在危重病人应用肠外营养支持中的意义 被引量:13
8
作者 郑雪莲 李玉珍 朱刚 《海南医学》 CAS 2009年第S3期278-279,共2页
目的评价血清前白蛋白(PRE)、转铁蛋白(TRF)、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测定在ICU危重病人应用肠外营养支持中的意义。方法测定38例ICU危重病人应用肠外营养支持前后的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水平。结果ICU危重病人应用肠... 目的评价血清前白蛋白(PRE)、转铁蛋白(TRF)、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测定在ICU危重病人应用肠外营养支持中的意义。方法测定38例ICU危重病人应用肠外营养支持前后的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水平。结果ICU危重病人应用肠外营养支持后,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均呈不同程度升高,其中血清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升高最明显(P<0.01),血清转铁蛋白升高次之(P<0.05)。结论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可敏感地反映危重病人应用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营养 危重病人 血清前白蛋白 转铁蛋白 视黄醇结合蛋白
下载PDF
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在重型肝炎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戡 谢新生 邹洪兴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512-512,共1页
关键词 血清前白蛋白 重型肝炎 预后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脊柱结核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翠娴 叶祖明 +3 位作者 宁华英 余铭 田咏 田露 《天津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1期1426-1429,共4页
[目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脊柱结核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天津市海河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 [目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脊柱结核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天津市海河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统计患者医嘱遵从率及满意度,动态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手术前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变化,以及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营养方案依从性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73.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于住院期间的护理满意度为97.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的平均血清前白蛋白值均高于入院时,但观察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的SGA评分均高于入院时,但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结核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和营养状况评分,对减少脊柱结核患者术后并发症具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脊柱结核 营养 血清前白蛋白
下载PDF
脓毒性休克患者血脂及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林化 马春林 王荣辉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36期47-49,共3页
目的观察脓毒性休克患者血脂及血清前白蛋白(PAB)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2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检测其血脂及血清PAB水平,评估APACHEⅡ评分,分析血脂及血清PAB水平与APACHEⅡ的相关性。按照APACHEⅡ评分值将患者分为2组(A组&... 目的观察脓毒性休克患者血脂及血清前白蛋白(PAB)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2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检测其血脂及血清PAB水平,评估APACHEⅡ评分,分析血脂及血清PAB水平与APACHEⅡ的相关性。按照APACHEⅡ评分值将患者分为2组(A组<20分、B组≥20分),并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TC、TG、HDL-C、LDL-C、载脂蛋白A1(Apo A1)及PAB水平。结果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TC、HDL-C、Apo A1及PAB水平与APACHEⅡ均呈显著负相关(P均<0.05),TG、LDL-C与APACHEⅡ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B组TC、HDL-C、Apo A1及PAB均低于A组(P均<0.05),死亡组指标TC、HDL-C、Apo A1及PAB水平均低于存活组(P均<0.05)。结论随着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加重,其部分血脂指标及血清PAB水平降低;二者对于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血脂 血清前白蛋白 预后
下载PDF
气腹压和气腹时间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武永生 武朝霞 +2 位作者 王俐红 董万斌 苏心镜 《疑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35-136,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气腹压和不同气腹时间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60例,按气腹压力和气腹时间分为4组。Ⅰ组为常规气腹压(10~14 mmHg)、气腹时间<1h;Ⅱ组为常规气腹压、气腹时间... 目的观察不同气腹压和不同气腹时间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60例,按气腹压力和气腹时间分为4组。Ⅰ组为常规气腹压(10~14 mmHg)、气腹时间<1h;Ⅱ组为常规气腹压、气腹时间>1 h;Ⅲ组为高气腹压(15~17 mmHg)、气腹时间<1h;Ⅳ组为高气腹压、气腹时间>1 h。4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 d抽血检测血清PA含量。结果Ⅰ组、Ⅱ组、Ⅲ组术后1、3 d血清PA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与其他3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气腹压、长时间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明显降低,可快速地反映肝细胞损害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气腹压 时间 血清前白蛋白
下载PDF
血清前白蛋白与总胆红素比值、ALBI评分、MELD评分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9
13
作者 李艳艳 徐龙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417-41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与总胆红素(TBil)比值(PA/TB)、白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HBV-ACLF患者132例,随访3个月,分为生...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与总胆红素(TBil)比值(PA/TB)、白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HBV-ACLF患者132例,随访3个月,分为生存组(82例)和死亡/移植组(50例)。入院后常规检测血清PA、白蛋白(Alb)、总胆红素、肌酐、INR,比较2组患者PA/TBil、ALBI评分及MELD评分,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计算其对HBV-ACLF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分析PA/TBil、ALBI评分、MELD评分与HBV-ACLF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移植组患者血清PA/TBil为0.09±0.04,显著低于生存组(0.16±0.08,P<0.05)。死亡/移植组患者ALBI评分为-0.64±0.22,显著高于生存组(-0.83±0.27,P<0.05),死亡/移植组患者MELD评分为28.15±4.14,显著高于生存组(23.07±3.6,P<0.05)。PA/TBil、ALBI评分、MELD评分、PA/TBil联合MELD评分预测HBV-ACLF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747(95%CI:0.661~0.834)、0.716(95%CI:0.624~0.808)、0.845(95%CI:0.776~0.914)、0.861(95%CI:0.795~0.927)。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PA/TBil、ALBI评分、MELD评分与预后(生存)的相关值为0.421、-0.352、-0.549。结论:血清PA/TBil、ALBI评分、MELD评分均能预测HBV-ACLF患者的预后,血清PA/TBil越高,ALBI评分、MELD评分越低,预后越好;应用PA/TBil联合MELD评分对患者的预后预测效果显著高于MELD评分或者ALBI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血清前白蛋白 总胆红素 ALBI评分 MELD评分
下载PDF
C-反应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清降钙素原联合检测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4
作者 官永海 陈福刚 《河北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降钙素原(PCI)联合检测在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至2016年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108例,分为病毒感染组43例与细菌感染组65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健康...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降钙素原(PCI)联合检测在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至2016年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108例,分为病毒感染组43例与细菌感染组65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细菌感染组患者的CRP、PCI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PA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病毒感染组CRP、PC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PA无明显差异(P>0.05)。分别以PCT>5ng/m L、CRP>50mg/L、PA<180mg/L为标准统计阳性率,细菌感染组患者阳性率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清PCT、CRP与PA指标均可以用于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可以作为感染病原菌的区分,但联合检测方法的准确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血清前白蛋白 血清降钙素原 感染性疾病
下载PDF
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联合应用C-反应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及血常规检验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陶晶 谢田刚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3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联合应用C-反应蛋白(CRP)、血清前白蛋白(PA)及血常规检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60例为细菌感染组,同时选取病毒性感染患儿60例为病毒感染组,健康体检小儿6... 目的:探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联合应用C-反应蛋白(CRP)、血清前白蛋白(PA)及血常规检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60例为细菌感染组,同时选取病毒性感染患儿60例为病毒感染组,健康体检小儿60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CRP、PA以及血常规中的白细胞(WBC)计数水平,比较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患儿CRP、PA以及WBC的阳性率。结果:细菌感染组CRP、WBC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病毒感染组,PA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和病毒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CRP、PA、WBC阳性率分别为96.67%、90.00%、91.67%,均高于病毒感染组的6.67%、10.00%、5.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PA以及血常规联合检验对于小儿细菌性感染疾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能够为患儿的治疗提供参考,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C-反应蛋白 细胞计数 血清前白蛋白 检验
下载PDF
血清前白蛋白的测定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马方 于康 陈伟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3年第3期227-227,231,共2页
关键词 血清前白蛋白 测定 临床应用 营养支持 血清转铁蛋白
下载PDF
高龄老人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赵擎 蔡昌豪 +1 位作者 王刚石 吴本俨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1年第4期292-294,共3页
目的观察高龄老人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疾病的关系。方法≥90岁高龄老人59例,根据所患疾病分为带瘤组(16例)、感染组(26例)和慢性病组(17例)3组,检测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结果带瘤组血清白蛋白水平[(32.38±3.42)g... 目的观察高龄老人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疾病的关系。方法≥90岁高龄老人59例,根据所患疾病分为带瘤组(16例)、感染组(26例)和慢性病组(17例)3组,检测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结果带瘤组血清白蛋白水平[(32.38±3.42)g/L]低于感染组[(35.42±4.51)g/L]和慢性病组[(36.85±4.11)g/L],带瘤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12.88±3.72)g/L]低于感染组[(22.12±4.78)g/L]和慢性病组[(22.79±3.67)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龄老人分解代谢增强,合成代谢减弱,容易发生负氮平衡;肿瘤的长期慢性消耗、营养摄入不足导致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蛋白 血清前白蛋白 肿瘤 感染 慢性疾病 高龄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TACE前后血清前白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晏建军 黄亮 +5 位作者 周飞国 孙冰 严以群 程红岩 徐爱民 陈栋 《肝胆外科杂志》 2004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肝癌插管化疗栓塞 (TACE)治疗前后血清前白蛋白 (PA )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5 0例接受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PA的变化并与常规肝功能比较。结果 本组 TACE后肝功能不全 2 6例 (1 7.33...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肝癌插管化疗栓塞 (TACE)治疗前后血清前白蛋白 (PA )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5 0例接受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PA的变化并与常规肝功能比较。结果 本组 TACE后肝功能不全 2 6例 (1 7.33% ) ,死于肝功能衰竭 3例 (2 .0 % )。 PA在 TACE后第 1 d即有明显下降 ,术后 1周左右降至最低 (8.6± 3.5mg/dl) ,以后逐渐升高 ,于术后 4周左右恢复至 TACE前水平。 TACE 3次者术前及术后 1周 PA水平分别为 1 3.2± 3.0 mg/dl,6 .9± 3.3m g/dl,与 TACE 1次或 2次比较差异显著 ;常规栓塞术后 1周 PA水平 (6 .7± 2 .4 mg/dl)较肝段栓塞低 (1 0 .7±3.4 m g/dl) (P>0 .0 1 ) ;碘油用量低于 1 5 m l者术后 1周 PA水平 (9.1± 3.7m g/dl)与碘油用量超过 1 5 m l者 (7.0± 2 .3mg/dl)比较差异显著 (P<0 .0 1 ) ;有门静脉癌栓者术前及术后 1周 PA分别为 1 2 .4± 2 .1 m g/dl,5 .8± 1 .9m g/dl,无癌栓者术前及术后 1周 PA分别为 1 6 .7± 3.3mg/dl,9.2± 3.5 mg/dl,两两比较差异显著 (P<0 .0 1 )。结论  TACE对肝功能的损害随着治疗次数和碘油用量的增加而加重 ,有门静脉癌栓者肝功能的损害更加明显 ,肝段栓塞可以减轻肝功能的损害。血清 PA可以敏感地反映 TACE各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前白蛋白 原发性肝癌 TACE 肝功能
下载PDF
血清前白蛋白、INR及MELD评分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艳艳 欧阳兵 徐龙 《江西医药》 CAS 2019年第3期228-23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国际标准比率(INR)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住院的肝衰竭患者101例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存活组(57例)及死亡组(44例)。研究对象入院后常...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国际标准比率(INR)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住院的肝衰竭患者101例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存活组(57例)及死亡组(44例)。研究对象入院后常规检测血清PA、INR,计算MELD评分。结果血清PA死亡组为(23.5±9.6)mg/L,显著低于存活组(38.8±12.8)mg/L,P<0.05。INR死亡组为3.7±2.0,显著高于存活组(2.3±0.5,P<0.05),MELD评分死亡组为30.5±6.2,显著高于存活组(23.5±2.5,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前白蛋白、INR、MELD评分与预后(死亡)的相关值为-0.879,0.856,0.610。结论血清前白蛋白、INR、MELD评分可作为判断肝衰竭预后的指标,血清前白蛋白越低,INR、MELD评分越高,肝衰竭预后越差,反之则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前白蛋白 INR MELD评分 肝衰竭 预后
下载PDF
血清前白蛋白在围手术期脊柱结核患者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晓晨 唐亮 +2 位作者 鲍玉成 余铭 张文龙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脊柱结核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初步探讨其对临床诊治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62名脊柱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年龄大于65岁为老年组、小于65岁为非老年组,其中老年组35例,非老年...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脊柱结核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初步探讨其对临床诊治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62名脊柱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年龄大于65岁为老年组、小于65岁为非老年组,其中老年组35例,非老年组127例。男82例,女80例。化疗方案为3HREZ/5-7HRE,手术方法为I期病灶清除、自体植骨和坚强内固定。动态观察脊柱结核患者入院时、手术前、手术后2周、手术后4周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变化,对所得数据进行观察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162例脊柱结核患者入院时、术前、术后2周、术后4周PA平均值:(0.14±0.03)g/L、(0.16±0.04)g/L、(0.22±0.04)g/L、(0.25±0.04)g/L。非老年组入院时、术前、术后2周、术后4周的PA平均值:(0.14±0.03)g/L、(0.17±0.03)g/L、(0.23±0.03)g/L、(0.25±0.03)g/L。老年组入院时、术前、术后2周、术后4周PA平均值:(0.12±0.04)g/L、(0.13±0.04)g/L、(0.18±0.05)g/L、(0.23±0.05)g/L;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的P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同组不同时间点的P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围手术期脊柱结核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随病情好转逐渐升高,可以指导临床诊治,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围手术期 血清前白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