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卫氏并殖吸虫囊蚴-童虫特异血清学抗原及其单克隆抗体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蒋作君 沈一平 赵慰先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510-517,共8页
本文应用Sephadex G200柱层析从感染卫氏并殖吸虫(Pw)囊蚴的Wistar大鼠血清中提取Pw童虫多克隆抗体(PwJ-PcAbs),继用结合有PwJ-PcAbs的溴化氰激活交联Sepharose 4B进行免疫亲和层析,提取Pw囊蚴中的囊蚴-童虫血清学抗原(PwMJ-SAg),并用... 本文应用Sephadex G200柱层析从感染卫氏并殖吸虫(Pw)囊蚴的Wistar大鼠血清中提取Pw童虫多克隆抗体(PwJ-PcAbs),继用结合有PwJ-PcAbs的溴化氰激活交联Sepharose 4B进行免疫亲和层析,提取Pw囊蚴中的囊蚴-童虫血清学抗原(PwMJ-SAg),并用免疫吸收和免疫电泳证实PwMJ-SAg为囊蚴和童虫两期特异血清学抗原,其化学性质为糖蛋白。SDS-PAGE显示,该抗原有7条带,其中A(27.5kd),B(19.5kd)两带是主要血清学抗原分子。应用Dot-ELISA以PwMJ-SAg和Pw囊蚴粗抗原检测20份卫氏并殖吸虫病患者血清抗体,结果表明两种抗原检测的敏感性具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将PwMJ-SAg免疫短程感染Pw囊蚴的BALB/c鼠,取鼠脾细胞与SP_2/0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经3次亚克隆培养,从384孔杂交瘤细胞中筛选出8个能持续分泌抗PwMJ-SAg的单克隆抗体株,它们均为IgG_1亚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殖吸虫病 血清学抗原 单克隆抗体
原文传递
不同抗原在兔豆状囊尾蚴病血清学诊断中的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守发 鞠玉琳 +1 位作者 李学一 吴相律 《延边农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98-102,共5页
本试验首次应用兔三状囊尾蚴的囊液分馏物和猪细颈囊尾蚴的囊液作抗原,同兔豆状囊尾蚴的囊液和头节、囊壁抗原,用炭凝集试验检测了兔豆状囊尾蚴病的阳性血清及阴性血清,分析、比较了各种抗原诊断兔豆状囊尾蚴病的应用效果。结果:兔... 本试验首次应用兔三状囊尾蚴的囊液分馏物和猪细颈囊尾蚴的囊液作抗原,同兔豆状囊尾蚴的囊液和头节、囊壁抗原,用炭凝集试验检测了兔豆状囊尾蚴病的阳性血清及阴性血清,分析、比较了各种抗原诊断兔豆状囊尾蚴病的应用效果。结果:兔豆状囊尾蚴囊液通过葡聚糖凝胶G-200过柱,所得第二峰蛋白抗原性最强,特异性最好,阳性符合率最高;其次是兔豆状囊尾蚴的液囊抗原;猪细颈囊尾蚴囊液抗原性,特异性都较上两种抗原低,但对兔体内寄生10个以上豆状囊尾蚴的检出率还是较理想的;而免豆状囊尾蚴的头节、囊壁抗原性小,不能用于该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状囊尾蚴病 兔病 抗原血清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对药物耐药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及HBeAg阳性血清学转换率的影响
3
作者 杨伟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2期34-37,共4页
研究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对药物耐药慢性乙肝患者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及乙肝肝炎E抗原(HBeAg)阳性血清学转换率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共90位,选自2015.2-2018.2在我院诊治的耐药慢性乙肝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 研究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对药物耐药慢性乙肝患者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及乙肝肝炎E抗原(HBeAg)阳性血清学转换率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共90位,选自2015.2-2018.2在我院诊治的耐药慢性乙肝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阿德福韦酯胶囊,观察组基于对照组联用恩替卡韦。结果 对比二者的总有效率,观察组的更高,(P<0.05);治疗12周、24周、48周和96周观察组血清中HBV-DNA小于500 U/ml的患者比率、HBeAg转阴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医治后,对照组和观察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相关参数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降幅更大(P<0.05);医治过程中,观察组、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分别为11.11%、13.33%(P>0.05)。结论 医治耐药慢性乙肝患者时联合采取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可以提高疗效,改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使血清中HBVDNA水平下降,提高HBeAg转阴率与HBeAg血清转换率,且不良反应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肝炎 耐药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乙肝肝炎E抗原阳性血清转换率
下载PDF
CYP2R1基因多态性与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相关性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凤中 陈卫国 陈小林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44-1847,共4页
目的 探讨维生素D代谢酶基因CYP2R1多态性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血清学转换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CHB患者65例,使用恩替卡韦治疗48 w,随访至72 w;根据治疗应答效果分为完全应答(CR)组和非... 目的 探讨维生素D代谢酶基因CYP2R1多态性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血清学转换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CHB患者65例,使用恩替卡韦治疗48 w,随访至72 w;根据治疗应答效果分为完全应答(CR)组和非完全应答(NCR)组,对两组患者CYP2R1 rs2060793和rs12794714进行基因分型.观察其疗效和血清HBeAg转换的情况.结果 治疗48 w后,30例为CR组,35例为NCR组.CYP2R1 rs12794714 TT基因型(OR=2.019,95%CI:0.982~4.319,P=0.035)可以预测恩替卡韦治疗完成后持续的HBeAg血清学转换.在恩替卡韦治疗48 w后,CYP2R1 rs12794714 TT基因型患者的HBV DNA含量明显低于非TT基因型患者含量(P<0.05).结论 携带T等位基因的CHB患者在恩替卡韦治疗后更容易获得HBeAg血清转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2R1 多态性 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血清转换
下载PDF
柴藿合剂联合替比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胡世平 冉云 吴其恺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83-84,共2页
目的:观察柴藿合剂联合替比夫定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影响。方法:将90例CH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仅给予替比夫定治疗;治疗组45例应用柴藿合剂联合替比夫定治疗,疗程为2年。观察治疗1个月、3个月及... 目的:观察柴藿合剂联合替比夫定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影响。方法:将90例CH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仅给予替比夫定治疗;治疗组45例应用柴藿合剂联合替比夫定治疗,疗程为2年。观察治疗1个月、3个月及2年时两组患者肝功能情况及2年时e抗原血清学转换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时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肝功能显著改善(P<0.01);治疗3个月及2年时,治疗组患者HBV DNA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2年时对照组患者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为39.6%,治疗组为70.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柴藿合剂联合替比夫定是治疗CHB安全有效的方案,且联合用药可显著提高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藿合剂 肝炎 乙型 慢性 e抗原血清转换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基本核心启动子区1762/1764双突变与基因型和HBeAg血清学转换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徐君 张园海 +3 位作者 郑中伟 伍建业 葛国洪 邵江波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6期493-497,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自然史中不同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本核心启动子(basic core promoter,BCP)区1762(A-T)/1764(G-A)双突变的分布,以及与中国常见HBV基因型的关系和对HBeAg血清学转换的影响。方法:...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自然史中不同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本核心启动子(basic core promoter,BCP)区1762(A-T)/1764(G-A)双突变的分布,以及与中国常见HBV基因型的关系和对HBeAg血清学转换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68例未进行过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利用制备的特异性TaqMan MGB探针,采用特异性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PSRT-PCR)方法对其血清行B、C基因型分型和双突变定量检测,比较双突变在B、C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同时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法(CMIA)检测血清HBeAg和抗HBe,比较B、C基因型各组双突变株和野生株病毒的HBeAg血清学转换。结果:C基因型CHB患者BCP区1762/1764双突变率(70.65%)明显高于B基因型(29.17%,P=0.000)。观察HBeAg阴性CHB患者比例,B基因野生组明显高于其双突变组(28.57%,P=0.004)和C基因野生组(22.22%,P=0.000);C基因双突变组(63.08%)明显高于其野生组(22.22%,P=0.000)和B基因双突变组(28.57%,P=0.018)。在所有HBeAg阴性患者中,B基因野生组抗HBe阳性率(84.00%)高于其双突变组(0.00%,P=0.003)和C基因野生组(16.67%,P=0.004);C基因双突变组抗HBe阳性率(19.51%)与其野生组(16.67%)和B基因双突变组(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1.000)。结论:在我国慢性HBV感染人群中,C基因型患者更易发生BCP区1762/1764双突变;B基因野生型患者易产生HBeAg阴性并伴有抗HBe阳性,HBeAg血清学转换较彻底;而C基因双突变患者易产生HBeAg阴性但不伴有抗HBe阳性,HBeAg血清学转换不彻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本核心启动子 突变 基因型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血清转换
下载PDF
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进展及评价 被引量:7
7
作者 徐志伟 詹明华 王莎娜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0年第3期80-82,共3页
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是目前国内外诊断梅毒最主要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了解并掌握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对梅毒的早期发现和控制有重大意义。本文就近年来血清学实验中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两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 梅毒 梅毒螺旋体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下载PDF
抗病毒药物联合中医药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血清转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耿明凡 高方媛 +3 位作者 李玉鑫 张群 刘尧 王宪波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0-814,共5页
目的探讨抗病毒基础上联合中医药治疗对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 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 Ag血清转换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79名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根据是否联合应用中医药治疗分为抗病毒... 目的探讨抗病毒基础上联合中医药治疗对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 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 Ag血清转换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79名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根据是否联合应用中医药治疗分为抗病毒西药组(209例)和中西药联合组(470例),观察治疗1年后HBe Ag血清学转换率,分层分析联合治疗的优势人群。结果治疗1年后,抗病毒西药组和中西药联合组HBe 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11. 5%和12. 8%(P=0. 66);应用课题组前期建立的评分模型分层分析显示,评分0~1分的患者,抗病毒西药组和中西药联合组HBe 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 6%和8. 1%(P=0. 04)。结论抗病毒基础上联合中医药治疗能够提高评分为0~1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 Ag血清学转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血清转换 抗病毒治疗 评分模型 中医药治疗 联合治疗
下载PDF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RN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郭濛濛 赵红 谢雯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3期64-68,共5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ues,NAs]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过程中患者血清HBV RN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接受NAs治疗的51例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ues,NAs]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过程中患者血清HBV RN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接受NAs治疗的51例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82周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virus e antigen,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epatitis B virus e antibody,HBeAb)、HBVDNA及血清HBVRNA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HBV RNA水平与ALT、HBsAg、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1)接受NAs治疗182周时,血清ALT(中位数:19.7 U/L vs 58.1 U/L)、AST(中位数:20.9 U/L vs 47.0 U/L)及HBs Ag(3.13±0.43 log10IU/ml vs 3.38±0.40 log10IU/ml)水平较基线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BV DNA阴转率为93.62%(44/47)。(2)接受NAs治疗182周时血清HBV RNA水平与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6±1.07)log10IU/ml vs(4.22±1.28)log10IU/ml;t=1.56,P=0.13]。(3)治疗182周时,HBe Ag未阴转组与阴转组(中位数:3.2 log10IU/ml vs 3.5 log10IU/ml)、HBe Ag未发生血清学转换组与发生转换组(中位数:3.2 log10IU/ml vs 3.5 log10IU/ml)间血清HBV RN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患者基线血清HBV RNA与ALT、HBs Ag、HBV DNA水平均无相关性(r=0.14,P=0.36;r=0.05,P=0.75;r=0.05,P=0.77)。结论血清HBV RNA水平变化在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NAs抗病毒治疗效果评估及预测方面无明显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 代偿期 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血清转换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成虫31/32KD蛋白的纯化及其免疫化学特性
10
作者 沈定文 罗金萍 《湖北医学院咸宁分院学报》 1993年第2期58-60,共3页
本支采用制备型SDS-PAGE和电渗析法分离纯化日本血吸虫成虫31/32KD蛋白,分离纯化的血吸虫31/32KID蛋白经SDS--PAGE、EITB和ELlSA检测证明纯度高,活性不量影响.鉴于血吸虫成虫31/32KD蛋白是一种主要血清学抗原,它的分离纯化为改... 本支采用制备型SDS-PAGE和电渗析法分离纯化日本血吸虫成虫31/32KD蛋白,分离纯化的血吸虫31/32KID蛋白经SDS--PAGE、EITB和ELlSA检测证明纯度高,活性不量影响.鉴于血吸虫成虫31/32KD蛋白是一种主要血清学抗原,它的分离纯化为改进和标化血吸虫病的诊断及分子疫苗的研制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成虫 31/32KD蛋白 免疫化 血清学抗原
下载PDF
肝细胞癌特异抗原的筛选 被引量:7
11
作者 罗国容 邓卓霖 《广西科学》 CAS 1998年第3期54-55,共2页
应用重组克隆表达抗原的血清学鉴定技术,从广西肝细胞癌中初步筛选出9个基因克隆,与肝癌患者及其他人血清的反应证明对肝癌有特异性。DNA测序结果与基因库核对,发现其中7个有同源结构;2个为无同源结构的新分子。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特异抗原 重组克隆表达抗原血清鉴定(SEREX)
下载PDF
卵巢上皮性癌相关抗原筛选中SEREX技术的应用
12
作者 阳志军 李力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38-241,共4页
重组克隆表达抗原的血清学鉴定(SEREX)技术是用自身或异体血清筛选肿瘤抗原的方法。该法的优点在于所筛选的肿瘤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及细胞免疫反应,这些抗原既有可能用于疫苗的研制又可能作为免疫治疗的靶向,而且所筛选到的肿瘤抗... 重组克隆表达抗原的血清学鉴定(SEREX)技术是用自身或异体血清筛选肿瘤抗原的方法。该法的优点在于所筛选的肿瘤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及细胞免疫反应,这些抗原既有可能用于疫苗的研制又可能作为免疫治疗的靶向,而且所筛选到的肿瘤抗原的自身抗体还可作为诊断和疾病监测的血清标志物。用SEREX技术已筛选到HOXA7,HOXB7和HSP90等多个卵巢癌相关抗原,其中有的可作为卵巢癌诊断的血清标志物,有的有可能成为卵巢癌免疫治疗的靶点。故SEREX技术在筛查卵巢上皮性癌相关抗原研究方面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克隆表达抗原血清鉴定 卵巢上皮性癌 相关抗原 肿瘤疫苗 自身抗体 血清标志物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阿德福韦酯经治的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3
作者 成娟 王大伟 +2 位作者 邢陈 施翠芬 杨国亚 《肝脏》 2014年第9期689-691,共3页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阿德福韦酯经治的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其HBV DNA、e抗原阴转率、e抗原-抗体转换率、S抗原阴转率、S抗原-抗体转换率的影响,寻找实现核苷经治患者早日、安全停药的办法。方法将服用阿德福韦酯二年...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阿德福韦酯经治的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其HBV DNA、e抗原阴转率、e抗原-抗体转换率、S抗原阴转率、S抗原-抗体转换率的影响,寻找实现核苷经治患者早日、安全停药的办法。方法将服用阿德福韦酯二年以上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未能达到中国2010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规定的停药标准的3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派罗欣组)停用阿德福韦酯,换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治疗。二组(阿德福韦酯组)继续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结果治疗48周时,第一组有44%的患者达到了理想的停药标准,明显高于第二组(25%的患者达到理想的停药标准)(P<0.01)。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治疗阿德福韦酯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增加患者e抗原、s抗原阴转率,e抗原-抗体、s抗原-抗体的血清学转换率,达到理想的停药标准,实现患者早日、安全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 阿德福韦酯经治 e抗原-抗体的血清转换率 早日安全停药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血清学转换后停药临床复发的预测模型建立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国旺 唐克诚 +1 位作者 李谦 曹武奎 《中华传染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93-397,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CHB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后停药临床复发的预测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收集了经抗病毒治疗已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的CHB患者201例。收集患者流行病学情况(年龄、性别、乙型肝炎家族史),抗病毒前1周内肝功能、HBV DNA... 目的探讨影响CHB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后停药临床复发的预测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收集了经抗病毒治疗已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的CHB患者201例。收集患者流行病学情况(年龄、性别、乙型肝炎家族史),抗病毒前1周内肝功能、HBV DNA载量,停药时HBsAg水平、HBeAg血清学转换后巩固治疗时间等,并随访患者抗病毒治疗停药48周复发情况。根据停药48周后临床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未复发组。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复发的预测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201例患者停药后48周临床复发率为16.42%(33/2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HBeAg血清学转换后巩固治疗时间、停药时HBsAg水平是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χ^2=14.546,t=3.202,t=3.286;均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Logit(P) =1.220×年龄-0.040×HBeAg血清学转换后巩固治疗时间+0.004×停药时HBsAg-5.426。ROC曲线下面积为0.854。该模型预测是否复发的最佳阈值为-0.860,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731、0.904。 结论对于经抗病毒治疗已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的CHB患者,年龄、HBeAg血清学转换后巩固治疗时间和停药时HBsAg水平可作为停药48周临床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抗原血清转换 临床复发 预后模型 LOGISTIC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6种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试剂对梅毒患者随访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红春 尹跃平 +3 位作者 魏万惠 韩燕 钟铭英 陈祥生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11年第5期559-560,571,共3页
目的探讨几种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试剂对梅毒患者随访的影响。方法按照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定量试验稀释样本的原则,充分稀释11份梅毒患者血清,每份连续稀释成12个浓度,用1种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5种梅毒甲... 目的探讨几种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试剂对梅毒患者随访的影响。方法按照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定量试验稀释样本的原则,充分稀释11份梅毒患者血清,每份连续稀释成12个浓度,用1种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5种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试剂检测稀释好的血清,观察不同试剂对样本的反应性。结果 6种试剂对同一份样本的检测能力不尽相同,RPR试剂与5种TRUST试剂的检测结果基本不相同,两者无可比性。TRUST试剂之间只有2种试剂的结果相似,其他的差异较大,甚至同一份样本的最高滴度是最低滴度的16倍。对所有样本来说,某些试剂检测的滴度有总体偏低或偏高的趋势。结论不同方法或不同厂家的同一方法对梅毒患者个体的治疗随访有影响,相互间检测结果不能互认,因此临床实验室在梅毒的诊断、治疗和随访中,要注意使用相同的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试剂 随访
原文传递
聚乙二醇干扰素-2a治疗阿德福韦酯经治的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16
作者 成娟 王大伟 +2 位作者 邢陈 施翠芬 杨国亚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5期150-150,共1页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阿德福韦酯经治的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其HBV-DNA、e抗原阴转率、e抗原-抗体转换率、S抗原阴转率、S抗原-抗体转换率的影响,寻找实现核苷经治患者早日、安全停药的办法。方法将服用阿德福韦酯二年...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阿德福韦酯经治的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其HBV-DNA、e抗原阴转率、e抗原-抗体转换率、S抗原阴转率、S抗原-抗体转换率的影响,寻找实现核苷经治患者早日、安全停药的办法。方法将服用阿德福韦酯二年以上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未能达到中国2010年版叶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规定的停药标准的3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派罗欣组)停用阿德福韦酯,换用聚乙二醇干扰素-2a(派罗欣)治疗。二组(阿德福韦酯组)继续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结果治疗48w时,第一组有44%的患者达到了理想的停药标准,明显高于第二组(25%的患者达到理想的停药标准)(<0.01)。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2a(派罗欣)治疗阿德福韦酯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增加患者e抗原、s抗原阴转率,e抗原-抗体、s抗原-抗体的血清学转换率,达到理想的停药标准,实现患者早日、安全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干扰素-2a(派罗欣) 阿德福韦酯经治 e抗原-抗体的血清转换率 早日安全停药
下载PDF
Autoimmune liver serology:Current diagnostic and clinical challenges 被引量:40
17
作者 Dimitrios P Bogdanos Diego Vergani +1 位作者 Pietro Invernizzi Ian R Mackay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21期3374-3387,共14页
Liver-related autoantibodies are crucial for the correct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autoimmune liver diseas-es(AiLD),namely autoimmune hepatitis types 1 and 2(AIH-1 and 2),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and the s... Liver-related autoantibodies are crucial for the correct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autoimmune liver diseas-es(AiLD),namely autoimmune hepatitis types 1 and 2(AIH-1 and 2),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and the sclerosing cholangitis variants in adults and children.AIH-1 is specified by anti-nuclear antibody(ANA) and smooth muscle antibody(SMA).AIH-2 is specified by antibody to liver kidney microsomal antigen type-1(anti-LKM1) and anti-liver cytosol type 1(anti-LC1).SMA,ANA and anti-LKM antibodies can be present in de-novo AIH follow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PBC is specified by 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ies(AMA) react-ing with enzymes of the 2-oxo-acid dehydrogenase complexes(chiefly pyruv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 E2 subunit) and disease-specific ANA mainly react-ing with nuclear pore gp210 and nuclear body sp100.Sclerosing cholangitis presents as at least two variants,first the classical 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 mostly affecting adult men wherein the only(and non-specific) reactivity is an atypical perinuclear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p-ANCA),also termed peri-nuclear anti-neutrophil nuclear antibodies(p-ANNA) and second the childhood disease called autoimmune sclerosing cholangitis(ASC) with serological features resembling those of type 1 AIH.Liver diagnostic serol-ogy is a fast-expanding area of investigation as new purified and recombinant autoantigens,and automatedtechnologies such as ELISAs and bead assays,become available to complement(or even compete with) tradi-tional immunofluorescence procedures.We survey for the first time global trends in quality assurance impact-ing as it does on(1) manufacturers/purveyors of kits and reagents,(2) diagnostic service laboratories that fulfill clinicians' requirements,and(3) the end-user,the physician providing patient care,who must properly interpret test results in the overall clinical contex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ANTIGEN Autoimmune hepatitis AUTO-ANTIBODY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 Liver disease
下载PDF
广西壮族自治区梅毒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邦勇 李德宪 +4 位作者 黄培勇 韦江平 张杰 甘泉 覃善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1572-1573,共2页
目的组织广西地区各级医疗机构参加梅毒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活动,为广西地区梅毒实验室检测水平和质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标准制备梅毒血清质控品后发放到各参评实验室,按标准要求分别进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定性、定量试验和梅... 目的组织广西地区各级医疗机构参加梅毒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活动,为广西地区梅毒实验室检测水平和质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标准制备梅毒血清质控品后发放到各参评实验室,按标准要求分别进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定性、定量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定性试验,并在规定时间内反馈检测结果,经汇总后采用SPSS12.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参评的120家单位中,20家单位的成绩为100分(16.7%),63家单位的成绩为90~99分(52.5%),26家成绩为80~89分(21.7%),11家单位成绩低于80分(9.2%)。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定性试验和定量试验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9.2%和56.7%,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定性试验结果符合率为99.2%。结论广西地区梅毒实验室检测水平和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应加大参评单位数量,并加强各梅毒实验室诊断技术、质量管理和自身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室间质评
下载PDF
Transformation of hepatitis B serologic markers in babies born to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positive mothers 被引量:40
19
作者 Jian-SheWang HuiChen Qi-RongZh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23期3582-3585,共4页
AIM: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hepatitis B seroiogic markers in babies born to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positive mothers, the incidence of maternal seroiogic markers of hepatitis B vi... AIM: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hepatitis B seroiogic markers in babies born to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positive mothers, the incidence of maternal seroiogic markers of hepatitis B via placenta and its transformation in these babies were investigated. METHODS: Mothers with positive HBsAg were selected in the third trimester of pregnancy. Their babies received immunoprophylaxis with 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 and hepatitis B vaccine after birth, and were consecutively followed up for hepatitis B seroiogic markers and HBV DNA at birth, mo 1, 4, 7, 12, and 24. RESULTS: Forty-two babies entered the study, including 16 born to 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positive HBsAg carrier mothers and 26 to HBeAg-negative HBsAg carrier mothers. Apart from four babies born to HBeAg-positive carrier mothers and demonstrated persistent positive HBeAg eventually became HBV carriers, all other babies developed anti-HBs before 12 mo of age. Among the other 12 babies born to HBeAg-positive carrier mothers, HBeAg was detected in 7 at birth, in 4 at mo 1, and in none of them thereafter. No antibody response to the transplacental HBeAg was detected. Among the babies born to HBeAg-negative carrier mothers, anti-HBe was detected 100% at birth and mo 1, in 88.5% at mo 4, in 46.2% at mo 7, in 4.2% at mo 12 and none in mo 24. Among all the immunoprophylaxis-protected babies born to either HBeAg-positive or HBeAg-negative carrier mothers, anti-HBc was detected in 100% at birth, mo 1 and mo 4, in 78.9% at mo 7, in 36.1% at mo 12 and in none at mo 24. CONCLUSION: HBeAg can pass through human placenta from mother to fetus and become undetectable before 4 mo of age, but no antibodies response to the transplacental HBeAg can be detected till mo 24 in the immunoprophylaxis-protected babies. The sole existence of anti-HBe before 1 year of age or anti-HBc before 2 years of age in babies born to HBsAg carrier mothers may simply represent the transplacental maternal antibodies, instead of indicators of HBV infection stat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tis B e antigen Hepatitis B e antibody Hepatitis B Chronic Maternal-infantile transmission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Children
下载PDF
汕尾市2016~2018年隐性梅毒疫情与防控策略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超良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20期181-184,共4页
目的了解本地区隐性梅毒的流行状况,为落实《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的防治方案提供分析数据。方法自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开展梅毒专项调查诊疗项目中的门诊疑似病例和有必要做梅毒血清学试验的住院... 目的了解本地区隐性梅毒的流行状况,为落实《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的防治方案提供分析数据。方法自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开展梅毒专项调查诊疗项目中的门诊疑似病例和有必要做梅毒血清学试验的住院患者纳入研究对象。第一步,先做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查梅毒螺旋体抗体,试剂选用胶体金法。第二步,对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的标本再做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查反应素,选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结果在受检者中,无梅毒的临床症状表现,血清学试验中两种不同意义的试验均阳性,经询问病史后可诊断为隐性梅毒患者2995例,其中2016年831例,2017年1003例,2018年1161例。男1770例,占59.10%(1770/2995),女1225例,占40.90%(1225/2995),发病例数性别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5,P<0.05)。结论隐性梅毒在本地区的发病数呈逐年增多的趋势,且男性多于女性,防控形势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梅毒螺旋体抗体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反应素 隐性梅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