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5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省文昌鸡主要养殖地区鸡毒支原体和鸡滑液囊支原体的血清学调查与分析
1
作者 薛琛璐 张艳 +3 位作者 刘海隆 晁哲 魏立民 刘光亮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67,共6页
为探明海南省文昌鸡主要养殖地区鸡毒支原体(MG)和鸡滑液囊支原体(MS)的感染情况,采集来自海口、文昌、琼海、儋州4个文昌鸡主要养殖地区的13个不同规模鸡场未经MG、MS疫苗免疫的文昌鸡血样1726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MG、MS血清... 为探明海南省文昌鸡主要养殖地区鸡毒支原体(MG)和鸡滑液囊支原体(MS)的感染情况,采集来自海口、文昌、琼海、儋州4个文昌鸡主要养殖地区的13个不同规模鸡场未经MG、MS疫苗免疫的文昌鸡血样1726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MG、MS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MG和MS的抗体总阳性率分别为42.00%和31.75%;4个地区以琼海市的MG抗体阳性率最高,达到68.00%;儋州市的MS抗体阳性率最高,达到36.67%;冬季MG的感染率较高,抗体阳性率达47.48%,夏、秋两季MS的感染率较高,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7.85%和35.87%;成年文昌鸡MG和MS的抗体阳性率高于雏鸡和育成鸡(P<0.05),分别为74.45%和59%;小规模场的MG、MS抗体阳性率最高,分别为54.10%和46.45%;不同养殖类型的文昌鸡以商品代蛋鸡MG的抗体阳性率最高,达到83.33%,商品代肉鸡MS的抗体阳性率最高,达到37.04%。结果表明,海南省文昌鸡主要养殖地区普遍存在MG、MS感染。提示各养殖地区应针对性地加强对文昌鸡MG和MS的防控,以减少疫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毒支原体 鸡滑液囊支原体 血清 文昌鸡 海南省
下载PDF
孕产妇不规则抗体血清学特征和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涛 杨桂林 +5 位作者 张宏鹏 吴盈盈 李胜蓝 万块 祁海峰 李春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1-236,共6页
目的:明确不规则抗体在孕产妇人群中的血清学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3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孕产妇151471例,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部分抗体筛查阳性标本进一步做抗... 目的:明确不规则抗体在孕产妇人群中的血清学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3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孕产妇151471例,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部分抗体筛查阳性标本进一步做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孕产妇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率为0.91%(1375/151471),其中0.23%(355/151471)在孕早期检出,0.05%(71/151471)在孕中期检出,0.63%(949/151471)在孕晚期检出,孕晚期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孕早期和孕中期,且孕晚期新增阳性例数明显高于孕中期新增例数;分析1375例不规则抗体阳性结果的凝集强度,其中凝集强度为弱阳性占比最高,为50.11%(689/1375),可疑阳性占18.69%(257/1375),阳性占31.20%(429/1375),孕中期凝集强度分布与孕早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孕晚期可疑阳性和弱阳性的比例低于孕早期,阳性比例高于孕早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规则抗体阳性孕产妇中,妊娠≥2次孕产妇的占比明显高于≤1次者;进行抗体鉴定的60例孕产妇中,Rh系统占25.00%(15/60),Lewis系统占43.33%(26/60),Kidd系统占3.33%(2/60),MNS系统抗体占16.67%(10/60),P1PK系统抗体占1.67%(1/60),自身抗体占1.67%(1/60),4例无法确认特异性占6.67%(4/60);特异性抗体中以抗-Lea(30.00%)最为常见,其次是抗-E(16.67%)和抗-M(16.67%)。结论:不同地区、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孕产妇人群的不规则抗体血清学特征存在差异,掌握本地区孕产妇不规则抗体的特征,对保证孕产妇输血安全、防治新生儿溶血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 不规则抗体 抗体鉴定 血清学特征
下载PDF
TPPA、TRUST、TP-ELISA方法在梅毒血清学检测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陆荣 王仪含 陈颖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299-300,303,共3页
目的:探究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在梅毒血清学检测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2月于我院接受检查的128例疑似梅毒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目的:探究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在梅毒血清学检测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2月于我院接受检查的128例疑似梅毒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对其行TPPA、TRUST、TP-ELISA检测,对比不同检测方法及三种方法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和诊断效能。结果:单一检测中,在阳性检出率及诊断效能方面,TPPA、TP-ELISA优于TRUST(P<0.05),而TPPA与TP-ELISA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三种方法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TPPA、TP-ELISA在梅毒血清学检测中效果优于TRUST,三种方法联合检测可以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诊断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 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牛结节性皮肤病血清学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4
作者 任炜杰 邹艳丽 +4 位作者 刘春菊 刘珊 赵永刚 李金明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5期59-63,共5页
目前,牛结节性皮肤病对我国养牛业形成较大威胁。血清学方法是便捷、敏感、经济的牛结节性皮肤病检测方法,对于疫病及时发现与疫苗免疫效果评估至关重要。本文着重介绍了牛结节性皮肤病各类常用血清学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方法... 目前,牛结节性皮肤病对我国养牛业形成较大威胁。血清学方法是便捷、敏感、经济的牛结节性皮肤病检测方法,对于疫病及时发现与疫苗免疫效果评估至关重要。本文着重介绍了牛结节性皮肤病各类常用血清学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病毒中和试验(VNT)作为该病的抗体检测金标准,试验周期长,操作要求严格,在基层实验室无法使用,较适用于可疑病例确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适用于大批量样品检测,但蛋白抗原免疫机制研究不足,方法不够成熟;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T)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稍低,难以用于临床检测;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IPMA)可以检测一定规模的样品,但其结果需要单孔镜检,不如ELISA结果一目了然;免疫印迹试验(WB)可以鉴别副痘病毒,但操作繁琐,难以用于大批量检测。目前看,ELISA在牛结节性皮肤病临床血清学检测应用上有着绝对优势。今后需要加强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的基础研究,摸清各蛋白的免疫机制,筛选出有效、敏感的抗原,以建立适于基层大规模抗体检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结节性皮肤病 山羊痘病毒 绵羊痘病毒 血清学检测
下载PDF
2023年河南省牛羊布鲁氏菌病血清学调查
5
作者 赵胜杰 尼博 靳冬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10期1-3,12,共4页
为了解河南省牛羊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流行情况及免疫效果,2023年对404个养殖场户的10807份样品进行了实验室检测,并按动物种类、疫苗种类及免疫途径等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29个未免疫场群中,牛养殖场户的场... 为了解河南省牛羊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流行情况及免疫效果,2023年对404个养殖场户的10807份样品进行了实验室检测,并按动物种类、疫苗种类及免疫途径等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29个未免疫场群中,牛养殖场户的场群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均为0,羊规模场分别为2.00%和0.24%,羊散养户分别为3.13%和3.44%。175个免疫场群中,牛规模场和散养户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5.75%和48.43%,羊规模场和散养户分别为81.11%和58.14%。牛群免疫疫苗主要为A19、M5-90Δ26和S2,其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3.43%、40.00%和21.11%,肌肉注射途径的阳性率最高;羊群免疫疫苗主要为M5-90Δ26和S2,其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8.28%和54.49%,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途径的阳性率较高。结果说明:河南省牛群布病防控和净化工作成效显著,但羊群仍存在布病偶发风险。建议着重加强对羊养殖场户尤其是小规模场户的布病防控,着重提升牛养殖场户的免疫接种水平;牛养殖场户可选用A19或M5-90Δ26毒株疫苗,采取肌肉注射途径进行免疫,羊养殖场户可选用M5-90Δ26或S2毒株疫苗,采取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途径进行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血清学调查
下载PDF
血清学检测和基因分型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的性能评价
6
作者 关茵 张国平 +2 位作者 刘文超 裴垚昶 郭超群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1250-1253,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学检测和基因分型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方法对106例ABO疑难血型实施血清学检测(吸收放散试验)等,同时对其实施基因分型检测(荧光定量PCR试验),以基因测序结果为金标准,评估血清学检测和基因分型所得结果与基因测序... 目的分析血清学检测和基因分型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方法对106例ABO疑难血型实施血清学检测(吸收放散试验)等,同时对其实施基因分型检测(荧光定量PCR试验),以基因测序结果为金标准,评估血清学检测和基因分型所得结果与基因测序一致性,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灵敏度、特异度。结果以基因测序为金标准,血清学检测所得结果一致性为中度,基因分型检测所得结果一致性很好。通过比较血清学检测和基因分型灵敏度、特异度可知,两种检查方式所得特异度、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分型灵敏度、特异度更高(P<0.05)。结论基因分型检测和血清学检测有各自的优缺点,但总体上来说,基因分型检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更快速、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鉴定 ABO疑难血型 基因分型 血清学检测 基因测序
下载PDF
新疆乌鲁木齐市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7
作者 杨丽 张紫怡 +6 位作者 邵彤彤 李新婷 郑嵘炅 王世一 王远志 郝琴 鲁晓擘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4-339,共6页
目的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莱姆病在人群中的血清流行病学状况。方法选取2022-2023年乌鲁木齐市周边地区3个乡镇的体检人群血清795人份,其中芦草沟镇383人份、水西沟镇145人份和托里乡267人份,检测人群血清抗体IgG和IgM,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 目的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莱姆病在人群中的血清流行病学状况。方法选取2022-2023年乌鲁木齐市周边地区3个乡镇的体检人群血清795人份,其中芦草沟镇383人份、水西沟镇145人份和托里乡267人份,检测人群血清抗体IgG和IgM,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者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进行确认,收集WB阳性者临床资料,综合分析进行病例诊断。结果ELISA共计检出阳性110人份,阳性率13.84%(110/795),男性、女性阳性率分别为10.69%(37/346)、16.26%(73/449),女性血清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χ^(2)=5.076,P=0.024)。不同年龄分层中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69,P=0.766)。水西沟镇、芦草沟镇和托里乡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7.98%(48/267)、14.48%(21/145)、10.70%(41/383),其中托里乡的血清抗体阳性率高于芦草沟镇(χ^(2)=7.041,P=0.008)。将ELISA初筛阳性的110人的血清进一步行WB确认实验(分别检测IgG、IgM蛋白条带),共检出阳性82人,阳性率10.31%(82/795)。依据莱姆病诊断标准共确诊莱姆病患者20例,粗患病率为2.52%。结论乌鲁木齐市人群中存在莱姆病的感染和流行,感染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建议进一步加强莱姆病的调查研究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 血清流行病学 乌鲁木齐市
下载PDF
基于超声图像特征和血清学指标的风险模型预测非肿块型乳腺病变良恶性的临床价值
8
作者 沈荣 吴轶萍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2期1021-1026,共6页
目的基于超声图像特征和血清学指标构建预测非肿块型乳腺病变(NML)良恶性的风险模型,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病理证实的NML患者78例(共78个病灶),其中恶性36例,良性42例;应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获取病灶最大径、生长... 目的基于超声图像特征和血清学指标构建预测非肿块型乳腺病变(NML)良恶性的风险模型,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病理证实的NML患者78例(共78个病灶),其中恶性36例,良性42例;应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获取病灶最大径、生长方位、血流信号及有无结构扭曲、后方回声衰减、微钙化;实验室检查获取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和微小RNA-194(miR-194),查阅病历获取临床资料,比较良恶性NML患者超声图像特征、血清学指标及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NML良恶性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基于此构建风险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分别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和校准度,计算Brier评分。结果恶性NML患者年龄≥50岁、哺乳史、乳腺癌家族史、CEA>2.1 ng/ml、CA15-3>18.7 U/ml、miR-194>1.60占比,以及结构扭曲、血流分级Ⅱ~Ⅲ级、后方回声衰减、微钙化占比均高于良性N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良恶性NML病灶最大径、生长方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乳腺癌家族史、CEA、CA15-3、miR-194及病灶结构扭曲、血流分级、后方回声均为预测NML良恶性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基于此构建风险模型。ROC曲线分析显示模型预测NML良恶性的曲线下面积为0.846(95%可信区间:0.762~0.93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50%和77.30%;校准曲线显示,模型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基本一致(χ^(2)=8.192,P=0.455),Brier评分为0.13。结论基于超声图像特征和血清学指标的风险模型在预测NML良恶性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血清学指标 非肿块型乳腺病变 良恶性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两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疗效
9
作者 刘爱香 陈维霞 高晓梅 《当代医学》 2024年第7期148-151,共4页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枣庄市立医院收治的88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确诊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并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枣庄市立医院收治的88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确诊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并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比较两种免疫检测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检出情况和诊断准确率。结果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的阳性检出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免疫检验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浓度≤0.50 IU/ml的检出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诊断准确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可提高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检验准确率,为临床筛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验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血清学标志物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下载PDF
FEV_(1)/FVC≥70%人群肺功能指标变化特点及其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邹春燕 邱尚升 +2 位作者 刘用诚 胡巧玲 尹莲花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5期1795-1797,1801,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用力呼吸1秒率(FEV_(1)/FVC)≥70%人群中不同年龄段的肺功能差异及其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以期为早期识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治未病)... 目的:对比分析用力呼吸1秒率(FEV_(1)/FVC)≥70%人群中不同年龄段的肺功能差异及其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以期为早期识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治未病)进行健康体检且接受肺功能检查提示FEV_(1)/FVC≥70%的219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将其分为A组(<40岁组,38例)、B组(40~60岁组,138例)和C组(>60岁组,43例)。对比分析各组体检者肺功能指标、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清学指标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组体检者FEV_(1)与血清球蛋白(GLB)呈负相关(r=-0.340,P<0.05)。B组体检者用力呼气峰值流速(PEF)、用力呼气7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MEF75%)、用力呼气50%肺活量的瞬间流量(MEF50%)与空腹血糖(FPG)呈正相关(r=0.190、0.212、0.181,P<0.05)。C组中FEV_(1)/FVC、FEV_(1)M、PEF与总胆固醇(TC)呈负相关(r=-0.337、-0.350、-0.319,P<0.05),PEF、MEF50%与低密度脂蛋白(LDL)呈正相关(r=0.327、0.355,P<0.05)。结论: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肺功能会随着年龄、营养不良和糖脂代谢异常的变化而变化。年龄越大,肺功能与营养不良和糖脂代谢异常的相关性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肺功能指标 血清学指标 代谢性指标
下载PDF
桥本甲状腺炎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血清代谢特征的影响分析
11
作者 安艳华 冯伟 +4 位作者 魏云 马炳辰 朱潇潇 吴薇 曹秋梅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3期319-323,共5页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HT-PTC)的血清代谢特征。方法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治疗的3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对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分为PTC组(2...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HT-PTC)的血清代谢特征。方法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治疗的3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对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分为PTC组(21例)和HT-PTC组(16例),以同期进行健康体检且性别、年龄匹配的22名正常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基于平衡色谱-质谱系统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三组的血清代谢指纹谱,筛选出PTC组和HT-PTC组特异的血清差异代谢物并进行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TC组和HT-PTC组分别存在241种和300种血清差异代谢物,通过KEGG数据库分别富集到36条和45条不同的代谢通路。富集到的代谢通路涉及的差异代谢物为前列腺素E2、雄激素类、5’腺嘌呤核苷酸、褪黑激素等。结论HT-PTC患者与PTC患者富集到的代谢通路涉及的血清差异代谢物主要为前列腺素E2、雄激素类、5’腺嘌呤核苷酸、褪黑激素等。HT-PTC具有特异性的代谢通路,在与PTC共同具有的代谢通路中,HT-PTC还存在独特的血清代谢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桥本甲状腺炎 血清代谢组学
下载PDF
血清学指标联合Child-Pugh评分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EVL术后再出血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胡静 易庭庄 +1 位作者 农欣蕾 王统华 《肝脏》 2024年第8期934-938,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学指标联合Child-Pugh评分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术后再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2020年9月—2022年9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肝硬化EVB行EVL治疗的患者97例,根据患者EVL术后6个月内... 目的分析血清学指标联合Child-Pugh评分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术后再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2020年9月—2022年9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肝硬化EVB行EVL治疗的患者97例,根据患者EVL术后6个月内是否发生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n=31)和非再出血组(n=66),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硬化EVB患者EVL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清学指标联合Child-Pugh评分对肝硬化EVB患者EVL术后再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OR=2.259,95%CI:1.040~4.909)、门静脉内径(OR=2.93395%CI:1.509~5.700)、APTT(OR=1.45195%CI:1.158~1.817)、PT(OR=1.98295%CI:1.120~3.506)、Child-Pugh评分(OR=3.83495%CI:1.849~7.950)是影响肝硬化EVB患者EVL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PLT(OR=0.58595%CI:0.369~0.927)、Alb(OR=0.82495%CI:0.723~0.940)是影响肝硬化EVB患者EVL术后再出血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PLT、APTT、PT、Alb、Child-Pugh评分以及各指标联合预测肝硬化EVB患者EVL术后再出血的AUC分别为0.800、0.671、0.729、0.721、0.789和0.916,其敏感度分别为83.9%、64.5%、71.0%、77.4%、80.6%和87.1%,特异度分别为63.6%、68.2%、75.8%、66.7%、65.2%和74.2%。结论Child-Pugh分级、门静脉内径、PLT、APTT、PT、Alb、Child-Pugh评分是肝硬化EVB患者EVL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血清学指标PLT、APTT、PT、Alb联合Child-Pugh评分有助于提升对肝硬化EVB患者EVL术后再出血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学指标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再出血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对脑损伤意识障碍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13
作者 冯娟娟 张洁 +4 位作者 李文婷 刘阳阳 薛连平 李泽运 孙志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1期3841-3844,共4页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研究手段,明确脑损伤所致意识障碍患者的特异内源性生物标志物,为临床诊疗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纳入研究的治疗前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疾病组,35例)及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40例)的血液样本,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研究手段,明确脑损伤所致意识障碍患者的特异内源性生物标志物,为临床诊疗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纳入研究的治疗前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疾病组,35例)及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40例)的血液样本,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HPLC-Q-Orbitrap HR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清样本进行代谢组学比较分析,选择既符合多元统计分析筛选标准(VIP值>1),又符合单变量统计分析筛选标准(P<0.05)的代谢物,作为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生物标志物,并找到与其相关的代谢途径。结果通过MetaboAnalyst在线分析平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疾病组获得肌酸、肉碱、谷氨酸等53种组间差异代谢物,并筛选出与潜在生物标志物相关性高的代谢通路27条,P<0.05的通路有10条,可能与脑损伤意识障碍的发生、发展、预后有关。结论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体内存在着代谢异常,生物标志物的代谢组学筛选研究为将来识别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内源性代谢紊乱基础研究、临床诊疗及预后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代谢组学 脑损伤 意识障碍 代谢标志物
下载PDF
多西他赛联合比卡鲁胺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14
作者 钱俊杰 左泽平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8期131-134,共4页
目的 探究多西他赛联合比卡鲁胺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22年11月收治的80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其中对照组采用比卡鲁胺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多西他赛... 目的 探究多西他赛联合比卡鲁胺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22年11月收治的80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其中对照组采用比卡鲁胺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比卡鲁胺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自理能力、生存质量、血清学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卡氏评分、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腺激肽释放酶2(hk2)、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发生不良反应7例,对照组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比卡鲁胺应用于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自理能力、血清学指标水平,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与比卡鲁胺单独使用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晚期 多西他赛 比卡鲁胺 血清学指标
下载PDF
MRI ideal-iq技术联合血清学指标在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中的应用
15
作者 刘静 郭飞 +1 位作者 吴露露 李贺 《肝脏》 2024年第4期414-418,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最小二乘法估计和不对称回波迭代分解水和脂肪的脂肪成像(MRI ideal-iq)技术联合血清学指标在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100例,其中S0~S1... 目的探讨磁共振最小二乘法估计和不对称回波迭代分解水和脂肪的脂肪成像(MRI ideal-iq)技术联合血清学指标在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100例,其中S0~S1期41例、S2期28例、S3期17例和S4期14例。比较4组患者IDEAL-IQ参数、血清学指标[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层联蛋白(LN)]和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ROC分析ideal-iq参数联合血清学指标预测早期肝硬化(S4期)的价值;相关性分析ideal-iq参数、血清学指标与肝纤维化的关系。结果S0~S1期组FF、R2^(*)值、HA、CIV为(1.51±0.33)%、(54.58±8.15)Hz、(139.05±60.57)μg/L、(88.24±24.78)ng/mL,S2期组为(2.01±0.42)%、(69.07±7.44)Hz、(337.56±113.24)μg/L、(106.04±30.21)ng/mL,S3期组为(3.07±0.46)%、(94.55±10.53)Hz、(416.08±124.51)μg/L、(134.07±38.76)ng/mL,S4期组为(4.32±0.53)%、(111.14±11.42)Hz、(583.76±150.54)μg/L、(190.06±42.83)ng/mL,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8.442、178.839、75.985、38.451,均P<0.05);4组间血清L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FF、R2^(*)值和血清HA、CⅣ水平预测早期肝硬化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7、0.782、0.819、0.744,最佳截断值分别为FF≥3.560%,R2^(*)值≥102.950 Hz,HA≥517.210μg/L,CⅣ≥173.895 ng/mL,(均P<0.05),联合预测早期肝硬化的曲线下面积为0.832,敏感度为0.786,均高于单项指标。S0~S1期组ALT、AST、白蛋白为(134.65±37.85)U/L、(74.22±20.57)U/L、(45.15±3.76)g/L,S2期组为(192.08±47.52)U/L、(100.25±30.16)U/L、(43.45±3.01)g/L,S3期组为(214.12±55.63)U/L、(127.13±38.53)U/L、(40.35±5.24)g/L,S4期组为(159.14±43.71)U/L、(101.54±33.48)U/L、(37.42±3.65)g/L,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341、14.667、16.786,P<0.05)。经相关性分析发现,FF、R2^(*)值和血清HA、CⅣ水平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显著正相关(P<0.05);血清LN水平与肝纤维化分期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FF、R2^(*)值和血清HA、CⅣ水平在不同肝纤维化分期患者中均存在显著差异,且二者联合诊断早期肝硬化具有较高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最小二乘法估计和不对称回波迭代分解水和脂肪的脂肪成像 乙肝 肝纤维化分期 血清学指标
下载PDF
早期甲状腺乳头状癌血清代谢组学特征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16
作者 薄少军 贾晨晖 +3 位作者 王田田 李清艳 徐唯哲 徐先发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2期85-91,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T1级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与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NG)的代谢组学特征,以及代谢产物与PT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民航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甲状腺切除术的60例T1级PTC患者和30... 目的对比分析T1级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与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NG)的代谢组学特征,以及代谢产物与PT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民航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甲状腺切除术的60例T1级PTC患者和30例NG患者的血清样本。根据有无淋巴结转移,将PTC组分为有淋巴结转移(N+组)和无淋巴结转移(N-组)。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Q-Exactive-MS)联用平台,分别对N+组与N-组、PTC组与NG组的血清代谢物进行对比分析,使用SIMCA-P 14.1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并进行建模,结合FDR校正的Mann-Whitney-Wilcoxon检验结果和代谢物在进行对比的两组中的差异倍数等来筛选潜在小分子代谢标志物,并通过二元逻辑回归分析建立联合诊断模型。结果N+组和N-组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代谢物。PTC患者与NG患者之间有7个差异性代谢物,相关的5条代谢通路分别为磷酸戊糖途径、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相互转化、糖酵解/糖异生、果糖和甘露糖代谢和脂肪酸生物合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0.9的差异性代谢物为D-甘油醛3-磷酸,另有N-十一烷酰基甘氨酸、尿酸及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葡萄糖醛酸三种代谢物的AUC>0.8。结论PTC与NG患者主要在糖代谢和脂质代谢上有区别,D-甘油醛3-磷酸可以在N-十一烷酰基甘氨酸、尿酸及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葡萄糖醛酸的辅助下,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区分PTC与NG患者。同时,N+组和N-组的对比中未发现明显差异血清代谢物,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不会对T1级PTC患者的血清代谢物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肿 结节性 甲状腺乳头状癌 血清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与血清代谢组学联用技术探讨首荟通便胶囊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的机制
17
作者 费炳红 边猛 +2 位作者 付智慧 朱春胜 王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2-508,共7页
目的:探讨首荟通便胶囊(SHTB)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ST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莫沙必利(MOS,10 mg/kg)组,SHTB高(630 mg/kg)、低(210 mg/kg)剂量组,每组16只。模型组和各给药组灌胃复方地芬诺酯片10 mg/k... 目的:探讨首荟通便胶囊(SHTB)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ST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莫沙必利(MOS,10 mg/kg)组,SHTB高(630 mg/kg)、低(210 mg/kg)剂量组,每组16只。模型组和各给药组灌胃复方地芬诺酯片10 mg/kg以诱导STC大鼠模型,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纯水,1次/d,连续14 d。第15天开始,对照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MOS组、SHTB高和低剂量组灌胃相应剂量药物,1次/d,连续7 d。末次给药后,每组6只大鼠灌胃墨汁,测定首粒黑便时间、24 h排便粒数及墨汁推进率;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每组10只大鼠,16S rDNA法检测肠道菌群,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行血清代谢组学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SHTB高剂量组首粒黑便时间缩短,24 h排便粒数与墨汁推进率增加(P<0.05),病理表现改善;肠道菌群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疣微菌门丰度减小,Prevotella_9、Prevotellaceae_UCG-001丰度增大(P<0.05)。血清代谢组学分析共筛选出8种差异代谢产物,涉及组氨酸代谢、β-丙氨酸代谢、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胆汁分泌、嘌呤代谢、初级胆汁酸合成传导和其代谢传导等7条代谢通路。结论:SHTB治疗STC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结构,进而调节胆汁酸代谢等相关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荟通便胶囊 慢性传输型便秘 肠道菌群 血清代谢组学 大鼠
下载PDF
吡咯喹啉醌对运动性疲劳小鼠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
18
作者 徐鑫镁 林景鸿 +4 位作者 邹文杰 汪亮 潘鑫杰 欧明珊 刘丽霞 《福建体育科技》 2024年第4期23-32,50,共11页
目的:探讨吡咯喹啉醌(PQQ)对运动性疲劳小鼠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寻找关键标志物,揭示PQQ在缓解运动疲劳中的代谢途径及其潜在的调节机制。方法:采用反复力竭游泳构建运动性疲劳的小鼠模型,进行为期两周的PQQ补充干预,剂量为每日10 mg/kg... 目的:探讨吡咯喹啉醌(PQQ)对运动性疲劳小鼠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寻找关键标志物,揭示PQQ在缓解运动疲劳中的代谢途径及其潜在的调节机制。方法:采用反复力竭游泳构建运动性疲劳的小鼠模型,进行为期两周的PQQ补充干预,剂量为每日10 mg/kg,利用色谱与质谱联合技术对小鼠血清中的代谢产物进行检测,并对筛选出的关键代谢物及其相关的代谢路径进行详细分析。结果:(1)反复力竭后,运动性疲劳小鼠与正常安静小鼠相比,血清中有32种差异代谢物;(2)反复力竭后,补充PQQ小鼠,与没有补充PQQ的小鼠相比,血清中有10种潜在差异代谢物;(3)进一步的组间比较揭示了两组小鼠中共有的4种显著差异的代谢物,包含N-乙酰-L-苯丙氨酸、柠檬酸、木糖醇及L-脯氨酸;(4)代谢通路分析显示,主要的差异代谢路径包括由柠檬酸参与的三羧酸循环中的乙醛酸循环支路和木糖醇参与的糖醛酸途径。结论:PQQ在维持运动性疲劳小鼠的正常血清代谢水平上发挥着关键作用,其所具有的作用机制或许与调控柠檬酸、木糖醇、L-脯氨酸以及N-乙酰-L-苯丙氨酸等关键代谢物及其所属的代谢通路存在紧密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疲劳 血清代谢组学 吡咯喹啉醌
下载PDF
黑龙江农垦垦区奶牛副结核血清学及PCR检测
19
作者 桑学波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4年第10期46-48,共3页
为了了解黑龙江省农垦垦区奶牛副结核的流行病学和流行菌株情况,本研究针对垦区标准化牧场使用美国爱德士副结核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血清学检测和PCR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从垦区4个规模化奶牛场检测3745份血清中检测出68份++号的阳性样... 为了了解黑龙江省农垦垦区奶牛副结核的流行病学和流行菌株情况,本研究针对垦区标准化牧场使用美国爱德士副结核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血清学检测和PCR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从垦区4个规模化奶牛场检测3745份血清中检测出68份++号的阳性样品,从68份阳性牛的直肠刮取物中利用PCR检测出32份阳性,阳性率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结核 分离培养 血清学检测 PCR检测
下载PDF
基于肝活检比较肝硬度值和血清学模型对慢性乙型肝炎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人群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春霞 王亮 +4 位作者 刘天府 李娟 刘元元 裴志燕 张岭漪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35-43,共9页
目的 基于肝病理Scheuer评分比较肝硬度值(LSM)和血清学模型对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MVR)的慢性乙型肝炎(CHB)人群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效能。方法 纳入86例符合MVR且丙氨酸转氨酶正常、Scheuer评分G<2的CHB患者,收集并计算患者LSM及天... 目的 基于肝病理Scheuer评分比较肝硬度值(LSM)和血清学模型对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MVR)的慢性乙型肝炎(CHB)人群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效能。方法 纳入86例符合MVR且丙氨酸转氨酶正常、Scheuer评分G<2的CHB患者,收集并计算患者LSM及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计数、基于4因子的肝纤维化指数、天冬氨酸/丙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血小板、S指数、AGAP评分、King's指数、Forns指数等。根据肝活检Scheuer评分分组:轻微纤维化组35例(1≤S<2)、显著纤维化组41例(2≤S≤3)、进展期纤维化组10例(3<S≤4),对3组患者进行Scheuer分期与LSM和血清学模型之间Spearman相关性研究;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LSM与各血清学模型对S≥2及S≥3的诊断效能,并进行亚组分析,探讨LSM和血清学模型对不同乙型肝炎e抗原状态的诊断效能。结果 3组患者无创纤维化指标基线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天冬氨酸/丙氨酸转氨酶外,LSM和血清学模型与Scheuer分期均呈正相关关系,LSM相关性最大(rs=0.615,P<0.001)。在Scheuer分期S≥2、S≥3时,LSM-AUC分别为0.818、0.887,均高于血清学模型,尤其S≥3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GAP评分+Forns指数+LSM-AUC(0.905)较LSM-AUC(0.887)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3)。在Scheuer分期S≥2、S≥3时,LSM在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组AUC均高于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组。结论 LSM诊断CHB-MVR患者纤维化效能高于各血清模型,尤其对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CHB-MVR患者评估作用更强。但LSM用于肝纤维化动态进展评估效能的稳定性需做更长期的队列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持续病毒学应答 肝硬度值 肝纤维化 血清学指标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