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II、AFP、Ca199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肖健 陈亦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2期68-70,共3页
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II(PIVKA-II)、甲胎蛋白(AFP)和糖链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L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从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内,选取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常熟市中医院收治的... 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II(PIVKA-II)、甲胎蛋白(AFP)和糖链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L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从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内,选取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常熟市中医院收治的155例患者,根据病理学诊断分组,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组58例,乙肝后肝硬化组52例,原发性肝癌组45例;另选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四组中,PIVKA-II、AFP、CA199的联合检测在诊断PLC中的准确性如何。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三种标志物水平、四种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其余三组。联合检测诊断PLC的诊断效能高于任一独立检测。结论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II、AFP、Ca199联合检测对PLC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具备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ii 甲胎蛋白 糖链抗原199
下载PDF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甲胎蛋白、铁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联合检测对肝癌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蒋志建 江卓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4年第4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DCP)、甲胎蛋白(AFP)、铁蛋白(Ferritin)、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联合检测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南阳市中医院收治的100例疑似原发性肝癌(P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 目的: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DCP)、甲胎蛋白(AFP)、铁蛋白(Ferritin)、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联合检测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南阳市中医院收治的100例疑似原发性肝癌(P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PLC组(n=58)和良性病变组(n=42),比较两组血清指标水平.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各指标单一及联合检测诊断PLC的应用价值.结果:疑似PLC患者经病理活检确诊58例(58.00%)为PLC.PLC组4项血清指标水平均低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项指标联合诊断PLC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均高于各项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P、AFP、Ferritin、SAA联合诊断PLC价值优于单一诊断,可提高诊断准确度、灵敏度,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异常凝血酶原 甲胎蛋白 铁蛋白 血清淀粉样蛋白A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血清α-L-岩藻糖苷酶、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3
作者 尚应春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期5-8,共4页
目的分析在诊断原发性肝癌患者时采取血清α-L-岩藻糖苷酶(α-l-fucosidase,AFU)、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异常凝血酶原Ⅱ(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Ⅱ,PIVKA-Ⅱ)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8月—2... 目的分析在诊断原发性肝癌患者时采取血清α-L-岩藻糖苷酶(α-l-fucosidase,AFU)、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异常凝血酶原Ⅱ(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Ⅱ,PIVKA-Ⅱ)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8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以及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疾病类型不同,分为良性组(肝硬化患者41例)、观察组(原发性肝癌患者42例),另选择83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AFU、AFP、PIVKA-Ⅱ指标,分析上述指标水平,同时通过ROC曲线分析单项以及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结果两组患者AFU、AFP、PIVKA-Ⅱ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AFU、AFP、PIVKA-Ⅱ指标水平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检测时,AUC提升至0.912,灵敏度提升至89.63%,特异度提升至99.10%,高于单独检测。结论在诊断原发性肝癌患者中,采用联合AFU、AFP、PIVKA-Ⅱ检测方式,有较为理想的诊断价值,能够为完善治疗方案奠定基础,可以作为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Α-L-岩藻糖苷酶 甲胎蛋白 异常凝血酶原 原发性肝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联合甲胎蛋白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4
作者 姜鑫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73-0076,共4页
分析血清异常凝血酶原联合甲胎蛋白检测(AFP)在原发性肝癌(PLC)诊断中的影响。方法 2020.01—2022.01吉林省前卫医院接受诊断的肝病患者总共120例,将其中40例PLC患者命名为实验一组,再选取4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命名为实验二组,另外选取40... 分析血清异常凝血酶原联合甲胎蛋白检测(AFP)在原发性肝癌(PLC)诊断中的影响。方法 2020.01—2022.01吉林省前卫医院接受诊断的肝病患者总共120例,将其中40例PLC患者命名为实验一组,再选取4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命名为实验二组,另外选取40例参与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命名为对照组,通过检测血浆PT、血清AFP,对比各组间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实验一组的PT(16.74±1.61)s、AFP(522.36±213.86)ng/ml检测结果比实验二组高(P<0.05),实验二组PT(12.25±1.47)s、AFP(17.64±3.82)ng/ml检测结果比对照组高(P<0.05);PT单独检测特异性占比85.19%、灵敏度占比68.18%、阴性预测值占比68.66%、准确度占比75.83%均高于AFP单独检测(P<0.05),联合2检测特异度占比93.75%及阴性预测值占比70.59%均高于AFP单独检测、PT单独检测,阳性预测值占比70.59%高于PT单独检测(P<0.05),联合1检测灵敏度占比71.83%、准确度占比78.33%高于AFP单独检测、PT单独检测(P<0.05)。结论 血浆PT、血清AFP联合检测,在诊断PLC中有较高的特异性、灵敏性及准确性,值得在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 甲胎蛋白检测 原发性肝癌
下载PDF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联合MSCT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延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920-192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联合MSCT诊断原发性肝癌(PLC)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肝脏肿瘤患者96例,均行MSCT诊断联合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指标,以病理结果将确诊72例肝癌划分为(PLC组),24例肝脏良性病变划分为(良性病变组),另选取同期... 目的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联合MSCT诊断原发性肝癌(PLC)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肝脏肿瘤患者96例,均行MSCT诊断联合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指标,以病理结果将确诊72例肝癌划分为(PLC组),24例肝脏良性病变划分为(良性病变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三组受检者PIVKA-Ⅱ水平及MSCT检查结果。结果96例肝脏肿瘤患者中72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24例良性病变,PLC组血清PIVKA-Ⅱ水平高于良性病变组、健康对照组;PLC组在组织血流量(BF)、肝动脉灌注量(AP)、平均通过时间(MTT)高于良性病变组、对照组,对比剂到达时间(IRF To)低于良性病变组、对照组;联合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7.92%、98.61%、95.83%,高于MSCT93.75%、94.44%、91.67%、PIVKA-Ⅱ79.17%、83.33%、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与血清PIVKA-Ⅱ用于PLC诊断后能提高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血清甲胎蛋白联合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秦宇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10期112-114,共3页
目的:分析血清甲胎蛋白联合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在肝细胞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5月无锡市新吴区新瑞医院检验科检验的疑似肝细胞癌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血清甲胎蛋白检测、异常凝血酶原检测、血清甲胎蛋白联... 目的:分析血清甲胎蛋白联合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在肝细胞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5月无锡市新吴区新瑞医院检验科检验的疑似肝细胞癌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血清甲胎蛋白检测、异常凝血酶原检测、血清甲胎蛋白联合异常凝血酶原检测,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诊断准确率、诊断效能。结果:经病理学诊断,70例患者中患肝细胞癌48例,阴性22例;血清甲胎蛋白联合异常凝血酶原检测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血清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甲胎蛋白联合异常凝血酶原检测灵敏性、准确性均高于血清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肝细胞癌中运用血清甲胎蛋白联合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且特异性、灵敏度较高,可减少误诊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凝血酶原 肝细胞癌 血清甲胎蛋白
下载PDF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6
7
作者 濮珏彪 王学锋 彭奕冰 《检验医学》 CAS 2014年第3期270-273,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异常凝血酶原[又称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质(PIVKA-Ⅱ)]检测在临床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及意义。方法收集瑞金医院住院365例患者的血清,其中100例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265例为非原发性肝癌者血清(包括慢性肝... 目的研究血清异常凝血酶原[又称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质(PIVKA-Ⅱ)]检测在临床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及意义。方法收集瑞金医院住院365例患者的血清,其中100例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265例为非原发性肝癌者血清(包括慢性肝病59例、消化系统肿瘤50例、继发性肝癌50例、其他肝脏病变56例和正常对照50例)。采用罗氏Cobas e601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和LUMIPULSE G12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分别检测血清标本甲胎蛋白(AFP)和PIVKA-Ⅱ水平。所有数据采用SPSS 16.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P和PIVKA-Ⅱ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AFP单独诊断原发性肝癌敏感性为63.00%,特异性为84.91%;血清PIVKA-Ⅱ单独诊断原发性肝癌敏感性为74.00%,特异性为89.8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FP和PIVKA-Ⅱ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9和0.873。采用PIVKA-Ⅱ和AFP不同的联合诊断方案,可将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提高到81.0%和98.49%。结论血清PIVKA-Ⅱ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优于AFP,可作为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的肿瘤标志物,其与AFP的联合检测可大大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 原发性肝癌 甲胎蛋白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12
8
作者 周晓华 司徒坚墉 陈艳玲 《吉林医学》 CAS 2015年第14期3036-3037,共2页
目的:研究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与意义。方法:选择收治的11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B两组,其中A组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B组非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硬化19例、继发性肝癌17、肝良性肿瘤14例)50例。... 目的:研究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与意义。方法:选择收治的11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B两组,其中A组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B组非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硬化19例、继发性肝癌17、肝良性肿瘤14例)50例。分别采用LUMI-PULSE G12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及obas e601全自动分析仪对两组患者血清标本进行PIVKA-Ⅱ、甲胎蛋白(AFP)异质体浓度检测。比较分析两组PIVKA-Ⅱ与AFP作为肝癌标志物检测的敏感度与特异性的差异。结果:A组PIVKA-Ⅱ与AFP浓度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P<0.05)。AFP敏感性66.5%,特异性90.2%;PIVKA-Ⅱ敏感性79.3%,特异性91.4%,PIVKA-Ⅱ优于AFP。同时采用PIVKA-Ⅱ与AFP的联合监测价值优于单独监测。结论:PIVKA-Ⅱ作为原发性肝癌患者标志物诊断,其敏感性与特异性均优于AFP,可将其作为原发性肝癌血清标志物。同时通过与AFP的联合检测,对肝癌患者的早期诊断与疗效判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 检测
下载PDF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联合甲胎蛋白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9
作者 杨贵敏 杨运强 赵运胜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3年第7期783-785,共3页
原发性肝癌(PHC)是目前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是治疗和延长PHC患者生存期的最主要策略。血清甲胎蛋白(AFP)是目前检测PHC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但其灵敏度和特异性都不够满意[1]。
关键词 血清甲胎蛋白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原发性肝癌 异常凝血酶原 临床意义 肝癌诊断 检测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甲胎蛋白联合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方先松 温小云 叶建明 《当代医学》 2019年第32期38-40,共3页
目的探究甲胎蛋白联合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组、80例非原发性肝癌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作为良性对照组以及80例在本院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 目的探究甲胎蛋白联合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组、80例非原发性肝癌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作为良性对照组以及80例在本院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组血清中的血清异常凝血酶原,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3组的甲胎蛋白水平。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相对应的治疗,治疗完成后再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和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水平明显高于良性对照组患者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系统的治疗后,再次检测发现,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血清异常酶原水平均出现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胎蛋白和血清异常凝血酶原对于原发性肝癌的具有特异性的诊断价值,并且能够较好的反映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 原发性肝癌 价值
下载PDF
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血清异常凝血酶原、甲胎蛋白和甲胎蛋白异质体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兰剑锋 张应泉 曾丽娇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14期1793-1796,共4页
目的研究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血清异常凝血酶原(DCP)、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表达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接诊的60例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 目的研究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血清异常凝血酶原(DCP)、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表达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接诊的60例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治疗的60例慢性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患者血清DCP、AFP、AFP-L3水平,利用诊断试验评价法分析DCP、AFP、AFP-L3单独和联合检测诊断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的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Youden指数,并采用Kaplan-Meier分析法分析患者AFP、AFP-L3、DCP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DCP、AFP、AFP-L3水平分别为(2153.7±175.7)mAU/mL、(2759.6±264.4)ng/mL、(11.6±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6±4.7)mAU/mL、(58.4±12.3)ng/mL、(4.8±1.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P、AFP、AFP-L3两者或三者联合检测诊断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的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两者联合检测相比,三者联合检测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最高,有利于疾病的有效诊断;采用Kaplan-Meier分析法分析患者AFP、AFP-L3、DCP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发现,随着DCP、AFP、AFP-L3蛋白表达升高,患者预后逐渐变差。结论相对于单独诊断,DCP、AFP、AFP-L3联合诊断可有效提高乙肝相关性肝癌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肝癌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 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异质体 诊断价值
下载PDF
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围术期血清异常凝血酶原、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3变化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吕春 沈兰超 张梅芹 《肝脏》 2019年第12期1446-1448,共3页
目的研究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围术期血清异常凝血酶原(DCP)和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3(GPC3)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90例接受TACE术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术前1d和术后1 w时检测血清DCP和GPC3水平... 目的研究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围术期血清异常凝血酶原(DCP)和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3(GPC3)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90例接受TACE术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术前1d和术后1 w时检测血清DCP和GPC3水平,分析血清DCP和GPC3下降比例判断TACE疗效的价值,比较血清DCP和GPC3不同下降比例患者生存率。结果CR者11例,PR者20例,SD者36例,PD者23例。不同疗效患者血清DCP和GPC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清DCP和GPC2水平两两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血清DCP和GPC3下降比例判断TACE疗效的AUC分别为0.788和0.775(S.E.=0.054,0.051;95%CI=0.683-0.893,0.676-0.874;P均=0.000)。灵敏度分别为0.645和0.839,特异度分别为0.864和0.661,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0.50%和30.50%。90例患者随访时间7~48个月,死亡36例,失访3例。血清DCP和GPC3不同下降比例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 rankχ2=2.604,1.603;P=0.107,0.205)。结论治疗前后血清DCP和GPC3下降比例有助于判断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指导临床,但其对判断患者预后的价值仍有一定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CE术 原发性肝癌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 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3
下载PDF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甲胎蛋白、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II及异常凝血酶原联合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3
13
作者 戴卫锋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及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II(GGT-II)和异常凝血酶原(APT)联合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筛选理想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组合。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14例肝癌患者、47例健康体检者...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及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II(GGT-II)和异常凝血酶原(APT)联合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筛选理想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组合。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14例肝癌患者、47例健康体检者和28例肝部良性疾病患者血清IGF-2,同时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同一批研究对象的血清AFP、GGT-II、APT的水平,用ROC曲线对各项指标的诊断效能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肝癌患者的血清IGF-2水平及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和肝良性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GF-2和AFP、GGT-II、APT在特异性为95.6%(43/45)时,灵敏度分别为76.0%(57/75)、53.3%(40/75)、66.7%(50/75)和42.7%(32/75),以IGF-2最高,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0.836、0.891和0.697,以IGF-2与GGT-II较高;联合检测显著提高诊断灵敏度和诊断效能,联合检测以(IGF-2)+(GGT-II)与(IGF-2)+(AFP)+(GGT-II)较好,灵敏度分别达到了94.7%(71/75)和97.3%(73/75),AUC分别为0.969和0.984。结论血清中IGF-2、AFP、GGT-II和APT对于肝癌的诊断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IGF-2与AFP、GGT-II、APT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肝癌诊断的灵敏度和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甲胎蛋白 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II 异常凝血酶原
下载PDF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斌 古善智 +2 位作者 黄满平 熊正平 李国文 《中国处方药》 2018年第1期7-8,共2页
目的探析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6月48例在我院进行检查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为试验组,再选取同一时期48例进行检查的非原发性肝癌患者为对照组,均进行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CKAX-Ⅱ)... 目的探析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6月48例在我院进行检查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为试验组,再选取同一时期48例进行检查的非原发性肝癌患者为对照组,均进行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CKAX-Ⅱ)检测以及甲胎蛋白(AFP)检测,观察各组人员的各项指标变化及诊断准确率。结果试验组患者PICKAX-Ⅱ以及AFP指标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此外,PICKAX-Ⅱ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准确性及敏感性较AFP高(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PICKAX-Ⅱ指标检测的准确性高于AFP,PICKAX-Ⅱ可以作为诊断原发性肝癌的肿瘤标志物,为临床该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和血清异常凝血酶原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秀丽 黄清勇 吴玉英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6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AFP-L3%)和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于2018年3月-2019年5月收治的肝细胞癌患者83例(肝细胞癌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7例(慢性乙型肝炎组),原...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AFP-L3%)和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于2018年3月-2019年5月收治的肝细胞癌患者83例(肝细胞癌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7例(慢性乙型肝炎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32例(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组)。比较三组AFP、Pivka-Ⅱ和AFP-L3%水平,分析AFP、Pivka-Ⅱ和AFP-L3%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并对肝细胞癌组Pivka-Ⅱ和AFP-L3%阳性率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肝细胞癌组AFP、AFP-L3%和Pivka-Ⅱ水平均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和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Pivka-Ⅱ和AFP-L3%联合检测在肝细胞癌患者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AFP、Pivka-Ⅱ和AFP-L3%单项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低浓度组和阳性高浓度组AFP-L3%和Pivka-Ⅱ阳性率均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低浓度组和阳性高浓度组AFP-L3%和Pivka-Ⅱ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和血清异常凝血酶原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 肝细胞癌
下载PDF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聂影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12期105-106,共2页
目的分析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60例肝癌患者,将80例作为对照组,8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血清异常凝血酶原与AFP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异常凝血酶原与AFP... 目的分析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60例肝癌患者,将80例作为对照组,8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血清异常凝血酶原与AFP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异常凝血酶原与AF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诊断时,采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准确率高,为患者后续临床治疗提供了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 原发性肝癌 临床诊断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异常凝血酶原N端F1片段及其抗血清的制备
17
作者 蔡丹昭 周利军 张洪祖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30-536,共7页
正常人血浆经钡盐吸附、分段盐析、DE-52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到正常凝血酶原,然后经牛凝血酶酶切、DE-52离子交换层析分离到凝血酶原片段1,再经加热脱羧后得到异常凝血酶原的N端F1片段.将该片段免疫家兔,获得的抗血清与肝细胞性肝癌(H... 正常人血浆经钡盐吸附、分段盐析、DE-52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到正常凝血酶原,然后经牛凝血酶酶切、DE-52离子交换层析分离到凝血酶原片段1,再经加热脱羧后得到异常凝血酶原的N端F1片段.将该片段免疫家兔,获得的抗血清与肝细胞性肝癌(HCC)患者血浆有抗原抗体反应,而与正常人血浆无反应,为研制新型的HCC检测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性肝癌 异常凝血酶原 N端F1片段 血清 抗原抗体反应 肿瘤诊断
下载PDF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对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淑敏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11期210-211,共2页
目的:分析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对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甲组,另选同期接收的50例非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乙组,对比两组的血清异常凝血酶原、AFP检测结果。结果:(1)甲... 目的:分析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对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甲组,另选同期接收的50例非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乙组,对比两组的血清异常凝血酶原、AFP检测结果。结果:(1)甲组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PIVKA-Ⅱ、AFP水平均明显高于乙组50例肺原发性肝癌患者,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异常凝血酶原对原发性肝癌的确诊率是86.0%,显著高于AFP检测的68.0%,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有利于提高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确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肝癌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诊断中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孔轶 《中国处方药》 2018年第3期137-138,共2页
目的分析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某院自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诊断,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在原发性... 目的分析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某院自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诊断,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符合率及敏感度。结果 60例患者均经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后,其诊断符合率95%,敏感度为95%,其与金标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诊断效果显著,此方法可有效提高符合率、敏感度,误诊少,可为诊治原发性肝癌提供有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 原发性肝癌 诊断 应用效果
下载PDF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放射分析法的建立及其初步应用
20
作者 吴洪芳 高云朝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03年第1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血清 异常凝血酶原 放射分析法 AFP 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