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崎病患儿血清抗内皮细胞抗体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安娜 李晨 +8 位作者 陈亚静 蔡艳辉 张磊 柏金秀 朱姗姗 李昉 赵娜 谭笑 董玉莲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94-795,共2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血清抗内皮细胞抗体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25例,作为研究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60例川崎病患儿急性期、缓解期血清抗内皮细胞抗体和抗...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血清抗内皮细胞抗体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25例,作为研究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60例川崎病患儿急性期、缓解期血清抗内皮细胞抗体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水平,并行心脏超声心动图了解冠状动脉损害(CAL)发生情况治疗。随机选取同期因呼吸道感染发热患儿25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血清抗内皮细胞抗体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水平。结果在研究组中急性期川崎病患儿血清抗内皮细胞抗体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研究组中,与急性期相比,缓解期血清血清抗内皮细胞抗体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水平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伴有冠状动脉损害的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清抗内皮细胞抗体水平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损害的患儿(P<0.05)。结论抗内皮细胞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可能与川崎病血管炎及其冠状动脉损伤的发生有关。急性期血清中抗内皮细胞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对早期难以确诊的川崎病有参考价值,抗内皮细胞抗体含量的增高对冠状动脉损害有一定的预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血清抗内皮细胞抗体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冠状动脉损害 儿童
原文传递
金纳多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及对血清ET、sVCAM-1、AECA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7
2
作者 朱丽平 谭晓晔 +1 位作者 蒯烨滨 邵炳焕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6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究金纳多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及对血清内皮素(ET)、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因子-1(sVCAM-1)及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4月江苏省常州市妇幼保健院接诊的10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 目的探究金纳多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及对血清内皮素(ET)、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因子-1(sVCAM-1)及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4月江苏省常州市妇幼保健院接诊的10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金纳多注射液治疗,两组维持给药1周。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ET水平,双抗体夹心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 d的血清sVCAM-1及AECA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有2例中途退出,最终对照组纳入51例,研究组纳入53例。治疗后,两组血清ET、sVCAM-1及AECA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突发性耳聋患者金纳多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可缩短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有效降低患者血清ET、sVCAM-1及AECA表达水平,临床疗效较佳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多注射液 地塞米松 突发性耳聋 临床疗效 血清内皮 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因子-1 血清抗内皮细胞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