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血清铜及血清游离铜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
17
1
作者
张永红
杨旭
+2 位作者
罗虹雨
雷建华
王文龙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铜和血清游离铜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价值,为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8例暴发型肝豆状核变性、49例普通型肝豆状核变性、87例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22例、重型肝炎46...
目的:探讨血清铜和血清游离铜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价值,为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8例暴发型肝豆状核变性、49例普通型肝豆状核变性、87例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22例、重型肝炎46例、肝硬化19例)和57例其他肝病患者的血清铜蓝蛋白和血清铜,并根据血清铜和铜蓝蛋白计算出血清游离铜。结果:①暴发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血清铜[(105.0±29.4)μg.dL-1]高于普通型肝豆状核变性[(28.1±14.9)μg.dL-1]和重型肝炎患者[(70.5±41.7)μg.dL-1](P<0.05);普通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血清铜均低于正常,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清铜诊断肝豆状核变性敏感度为86.0%,特异度为47.2%。②暴发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血清游离铜平均为(62.3±27.7)μg.dL-1,最高达113μg.dL-1,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普通型肝豆状核变性的血清游离铜平均为(10.2±9.3)μg.dL-1,高于其他肝病组(P<0.01),血清游离铜诊断肝豆状核变性的敏感度为59.6%,特异度为100%。结论:血清铜和血清游离铜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血清游离铜可作为诊断暴发型肝豆状核变性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铜
蓝蛋白
血清
铜
血清游离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Wilson病血清游离铜检测的临床意义及检测方法进展
被引量:
2
2
作者
孙长龙
程楠
胡纪源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4期1756-1759,共4页
肝豆状核变性(WD)是一种隐性遗传铜代谢障碍所致的结节性肝硬化和大脑基底神经节神经细胞变性坏死为主的变性疾病。血清游离铜的增多可能是部分患者在驱铜治疗过程中临床症状加重的重要因素,然而游离铜是以离子状态存在于血清中且含量...
肝豆状核变性(WD)是一种隐性遗传铜代谢障碍所致的结节性肝硬化和大脑基底神经节神经细胞变性坏死为主的变性疾病。血清游离铜的增多可能是部分患者在驱铜治疗过程中临床症状加重的重要因素,然而游离铜是以离子状态存在于血清中且含量相对较低,如何将血清中的游离铜进行可靠分离并精确测定,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方法。本文拟对血清游离铜检测的临床意义、血清游离铜测定前样品的处理及检测技术方面进行总结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lson病
血清游离铜
检测方法
临床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可用于血清游离铜快速检测的特异性识别元件
3
作者
熊亚敏
黄沛力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5-63,共9页
铜离子广泛存在于环境和食品中,机体中游离铜离子含量增加可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和肝、肾损害等。目前铜离子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这些方...
铜离子广泛存在于环境和食品中,机体中游离铜离子含量增加可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和肝、肾损害等。目前铜离子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这些方法虽然检测结果准确、灵敏度高,但仪器昂贵、样品处理复杂且不能区分铜离子的存在形态。因此,探索基于铜离子特异性识别元件构建的荧光或电化学检测方法在游离铜快速特异性响应中的应用受到了广泛青睐,其对应的铜离子特异性识别元件如有机小分子、纳米材料、生物分子等亦得到了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有机小分子设计灵活,纳米材料响应灵敏,生物分子特异性强、生物相容性好,此三者作为特异性识别元件在血清游离铜的检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游离铜
快速检测
特异性识别元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血清铜及血清游离铜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
17
1
作者
张永红
杨旭
罗虹雨
雷建华
王文龙
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肝病中心
出处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4-166,共3页
基金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课题(20050533025)
文摘
目的:探讨血清铜和血清游离铜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价值,为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8例暴发型肝豆状核变性、49例普通型肝豆状核变性、87例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22例、重型肝炎46例、肝硬化19例)和57例其他肝病患者的血清铜蓝蛋白和血清铜,并根据血清铜和铜蓝蛋白计算出血清游离铜。结果:①暴发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血清铜[(105.0±29.4)μg.dL-1]高于普通型肝豆状核变性[(28.1±14.9)μg.dL-1]和重型肝炎患者[(70.5±41.7)μg.dL-1](P<0.05);普通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血清铜均低于正常,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清铜诊断肝豆状核变性敏感度为86.0%,特异度为47.2%。②暴发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血清游离铜平均为(62.3±27.7)μg.dL-1,最高达113μg.dL-1,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普通型肝豆状核变性的血清游离铜平均为(10.2±9.3)μg.dL-1,高于其他肝病组(P<0.01),血清游离铜诊断肝豆状核变性的敏感度为59.6%,特异度为100%。结论:血清铜和血清游离铜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血清游离铜可作为诊断暴发型肝豆状核变性的指标。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铜
蓝蛋白
血清
铜
血清游离铜
Keywords
Wilson disease
ceruloplasmin
serum copper
serum non-ceruloplasmin-bound copper
分类号
R742.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Wilson病血清游离铜检测的临床意义及检测方法进展
被引量:
2
2
作者
孙长龙
程楠
胡纪源
机构
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4期1756-1759,共4页
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608085MH171)
文摘
肝豆状核变性(WD)是一种隐性遗传铜代谢障碍所致的结节性肝硬化和大脑基底神经节神经细胞变性坏死为主的变性疾病。血清游离铜的增多可能是部分患者在驱铜治疗过程中临床症状加重的重要因素,然而游离铜是以离子状态存在于血清中且含量相对较低,如何将血清中的游离铜进行可靠分离并精确测定,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方法。本文拟对血清游离铜检测的临床意义、血清游离铜测定前样品的处理及检测技术方面进行总结阐述。
关键词
Willson病
血清游离铜
检测方法
临床意义
分类号
R446.1 [医药卫生—诊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可用于血清游离铜快速检测的特异性识别元件
3
作者
熊亚敏
黄沛力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出处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5-63,共9页
基金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KZ201510025027)
首都医科大学优秀学术带头人及团队交流培养项目
文摘
铜离子广泛存在于环境和食品中,机体中游离铜离子含量增加可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和肝、肾损害等。目前铜离子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这些方法虽然检测结果准确、灵敏度高,但仪器昂贵、样品处理复杂且不能区分铜离子的存在形态。因此,探索基于铜离子特异性识别元件构建的荧光或电化学检测方法在游离铜快速特异性响应中的应用受到了广泛青睐,其对应的铜离子特异性识别元件如有机小分子、纳米材料、生物分子等亦得到了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有机小分子设计灵活,纳米材料响应灵敏,生物分子特异性强、生物相容性好,此三者作为特异性识别元件在血清游离铜的检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血清游离铜
快速检测
特异性识别元件
Keywords
serum free copper
rapid detection
specific recognition elements
分类号
X171.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血清铜及血清游离铜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价值
张永红
杨旭
罗虹雨
雷建华
王文龙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Wilson病血清游离铜检测的临床意义及检测方法进展
孙长龙
程楠
胡纪源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可用于血清游离铜快速检测的特异性识别元件
熊亚敏
黄沛力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