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白介素-33、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的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黄文辉 陈瑞林 +1 位作者 曾颖瑜 林泽英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15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白介素-33(IL-3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5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为RA组,根据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制定的RA活动期判定标准分-为活动期RA组和非活动期R...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白介素-33(IL-3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5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为RA组,根据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制定的RA活动期判定标准分-为活动期RA组和非活动期RA组,每组25例。另选择本院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健康成年人30例为对照组。各组患者清晨空腹采集肘静脉血5 mL,分离血清,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中CRP水平,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中IL-33、TNF-α水平。比较各组血清中IL-33、TNF-α、CRP水平;分析RA组患者血清IL-33与TNF-α水平的相关性,及血清IL-33、TNF-α水平与CRP水平间的相关性。结果 RA组患者(活动期/非活动期)血清中IL-33、TNF-α、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活动期RA组患者血清IL-33、TNF-α、CRP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活动期RA组患者。RA组患者血清IL-33与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IL-33、TNF-α与CRP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检测RA患者血清IL-33、TNF-α、CRP水平对观察其病情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血清白介素-33 肿瘤坏死因子-Α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血清白介素-33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卢非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7期614-61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关系。方法将缺血性卒中患者按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对比各组临床资料。Logistic二分类回归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关系。方法将缺血性卒中患者按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对比各组临床资料。Logistic二分类回归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否稳定的影响因素。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IL-33与相关因素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共入组缺血性卒中患者133例,其中易损斑块组52例,稳定斑块组45例,无斑块组36例。三组年龄、餐后2 h血糖(2 h plasma glucose,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血清IL-33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无斑块组年龄、2 h PG、HbA1c、IMT显著低于稳定斑块和易损斑块组,而血清IL-33显著高于后两组;易损斑块组IMT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血清IL-33显著低于稳定斑块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高的年龄、2 h PG、HbA1c、IMT以及较低的IL-33为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的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33水平与IMT呈负相关(r=-0.336,P<0.001),与年龄、2 h PG、Hb A1C无相关性。结论血清IL-33水平可反映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可以作为临床预测颈动脉易损斑块的血清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白介素-33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缺血性卒中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3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耿庆贺 翟怀远 +6 位作者 李迎乐 邵礼武 朱献忠 康久杰 李洪年 吴相志 郭开今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4期509-511,515,共4页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FH)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邳州市人民医院门诊或病房诊治的NONFH患者50例为观察组(NONFH组),另选择同期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健康成...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FH)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邳州市人民医院门诊或病房诊治的NONFH患者50例为观察组(NONFH组),另选择同期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健康成年人50例为对照组。所有人员清晨空腹时采集肘静脉血2 ml,分离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两组人群血清中IL-33水平并比较。同时分析NONFH组中不同致病原因、不同国际骨循环研究协会(ARCO)分期、有无塌陷对患者血清IL-33水平的影响。结果 NONFH组患者血清中IL-33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血清水平[(11.1±4.5)pg/ml vs(6.3±2.4)pg/ml,t=6.655,P=0.000]。激素性NONFH、酒精性NONFH、原发性NONFH患者血清IL-33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0.3±8.3)pg/ml、(12.5±8.8)pg/ml、(11.7±5.9)pg/ml,F=0.478,P=0.623]。ARCOⅡ、Ⅲ、Ⅳ期患者血清IL-33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1.9±8.4)pg/ml、(13.6±6.3)pg/ml、(12.1±7.5)pg/ml,F=0.278,P=0.759]。股骨头有、无塌陷患者血清IL-33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1.7±6.9)pg/ml vs(9.9±4.1)pg/ml,t=1.159,P=0.235]。结论 NONFH患者的血清IL-3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水平,提示IL-33可能作为一种促炎细胞因子参与NONFH病情活动,且与发病原因、有无股骨头塌陷、NONFH分期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非创伤性 白介素-33 血清 股骨头塌陷 国际骨循环研究协会分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