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老年心力衰竭的预警、风险分层研究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血尿素氮-白蛋白比值(blood urea nitrogen to albumin ratio,BAR)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年内...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老年心力衰竭的预警、风险分层研究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血尿素氮-白蛋白比值(blood urea nitrogen to albumin ratio,BAR)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年内死亡的预测价值;建立包含BAR在内的列线图,并验证其临床价值。方法建模数据来自解放军总医院2016年1月—2021年10月诊断为心力衰竭的1259例老年患者,验证队列来自2021年10月—2022年10月诊断为心力衰竭的314例老年患者。以1年病死率为结局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后因素,根据预后因素构建列线图;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用于评估模型的区分度、一致性和临床效益;通过计算ROC曲线下面积和DCA,比较列线图与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及BIOSTATCHF预测模型的性能。结果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中分别有27.2%(343/1259)和25.2%(79/314)患者在1年内死亡。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D-二聚体、NT-proBNP、BAR、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ARB)使用与死亡结局独立关联(P<0.05)。基于以上5个因素构建列线图,列线图展现出良好的区分度(AUC=0.838,P<0.001)、一致性(Hosmer-Lemeshowχ2=4.251,P=0.834)和临床效益。列线图模型与NT-proBNP和欧洲BIOSTAT-CHF预测模型相比预测效能均更佳(0.838 vs 0.703和0.825,P<0.05)。DCA结果提示,列线图相比NT-proBNP、BIOSTAT-CHF预测模型均增加了更多的净获益。结论BAR是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年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包含BAR在内的列线图展现出优异的辨别力和校准能力,为预后评估提供有力支持。展开更多
文摘结直肠癌是消化道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目前多采用手术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术后吻合口漏(anastomotic leakage,AL)是外科手术常见感染性并发症。术后发生AL会影响患者预期化学治疗时间,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及二次手术可能,延长住院时长,加剧医患矛盾等。炎症指标可用于AL的早期预测,便于临床科室给予治疗方案。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多效性蛋白质,在结直肠癌术后AL的预测或排除中有重要作用,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C-reactive protein/serum albumin ratio,CAR)是反映全身炎症、免疫水平和营养状态的重要指标。二者均在早期对AL的预测有效,二者的联合应用可能存在更大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