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学科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吻合口漏的预测 被引量:1
1
作者 贾天航 周善一 +1 位作者 马列 黄河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307-312,共6页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目前多采用手术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术后吻合口漏(anastomotic leakage,AL)是外科手术常见感染性并发症。术后发生AL会影响患者预期化学治疗时间,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及二次手术可能,延长住院时长...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目前多采用手术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术后吻合口漏(anastomotic leakage,AL)是外科手术常见感染性并发症。术后发生AL会影响患者预期化学治疗时间,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及二次手术可能,延长住院时长,加剧医患矛盾等。炎症指标可用于AL的早期预测,便于临床科室给予治疗方案。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多效性蛋白质,在结直肠癌术后AL的预测或排除中有重要作用,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C-reactive protein/serum albumin ratio,CAR)是反映全身炎症、免疫水平和营养状态的重要指标。二者均在早期对AL的预测有效,二者的联合应用可能存在更大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吻合口漏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
下载PDF
C反应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比值对急性髓性白血病老年患者预后的评估
2
作者 黄冉 孙海英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23-528,共6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比值(CAR)对急性髓性白血病老年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2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断的84例非M3急性髓性白血病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ROC曲线确定CAR最佳截断点,将患者分...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比值(CAR)对急性髓性白血病老年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2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断的84例非M3急性髓性白血病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ROC曲线确定CAR最佳截断点,将患者分为低CAR组和高CAR组,比较各组间临床指标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根据ROC计算CAR的AUC为0.870(95%CI:0.788~0.953,P<0.05),根据约登指数计算CAR最佳截断值为0.370,灵敏度为86.2%,特异度为81.8%。CAR≤0.370的35例为低CAR组,CAR>0.370的49例为高CAR组。高CAR组中C反应蛋白水平更高(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更低(P<0.05),低CAR组患者诱导化疗后更容易实现首次完全缓解(P<0.05)。低CAR组的总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均优于高CA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CAR是影响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较高的CAR值提示非M3急性髓性白血病老年患者的预后更差,CAR可能成为此类患者预后评价的有效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性血病 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 预后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及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的预测价值研究
3
作者 李艳丽 《大医生》 2024年第18期99-102,共4页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及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CAR)预测的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6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及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CAR)预测的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6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结直肠癌根治术且术后连续随访12个月,根据术后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22例)和非转移组(5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术前NLR、CAR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合并症、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转移组患者临床病理Ⅱ期、肿瘤浸润黏膜下层、肿瘤低分化占比及NLR、CAR均高于非转移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病理Ⅱ期、肿瘤浸润黏膜下层、肿瘤低分化、NLR升高、CAR升高均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前NLR联合CAR预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64、78.29%、85.43%,均高于两项单一预测(均P<0.05)。结论临床病理Ⅱ期、肿瘤浸润黏膜下层、肿瘤低分化、NLR升高、CAR升高均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术前NLR联合CAR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为临床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淋巴结转移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
下载PDF
三种脑部炎症病变脑脊液铁蛋白、脑脊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和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玉华 张素平 邓婉青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745-747,共3页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脊液铁蛋白、脑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及脊液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诊断意义。方法 检测结核性脑膜炎 31例、病毒性脑膜炎 32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30例患者的脑脊液铁...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脊液铁蛋白、脑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及脊液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诊断意义。方法 检测结核性脑膜炎 31例、病毒性脑膜炎 32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30例患者的脑脊液铁蛋白、脑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及脊液免疫球蛋白的变化 ,并与 30例正常者作对照。结果 方差分析显示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及对照组脑脊液铁蛋白、脑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0 1) ,3组脑部疾病间的铁蛋白、脑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 .0 5 )。方差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及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脑脊液IgA、IgM、IgG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0 1) ,结核性脑膜炎组脑脊液IgA、IgM较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显著升高(P <0 .0 5 )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IgG较结核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显著升高 (P <0 .0 5 )。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脊液铁蛋白、脑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和脊液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和差异 ,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脑膜 脑膜炎 病毒性 脑脊髓炎 急性传播性 蛋白 脑脊液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 免疫球 蛋白
下载PDF
动脉血乳酸/血清白蛋白比值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3 a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静 郝爽 +2 位作者 张竞超 裴宇 徐敬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39-643,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血清白蛋白比值(LAR)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后3 a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至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CABG的3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3 a。根据术后LA...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血清白蛋白比值(LAR)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后3 a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至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CABG的3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3 a。根据术后LAR分为低比值组(137例)、中比值组(112例)和高比值组(109例),比较3组的MACE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3 a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LAR或LAR联合其他危险因素对术后3 a内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从低比值组到高比值组,MACE发生率升高,高比值组MACE发生率为23.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OR=1.193,95%CI 1.068~1.333)、LAR(OR=3.029,95%CI 0.973~9.428)和糖尿病(OR=2.559,95%CI 1.193~5.487)是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LAR预测MACE的曲线下面积为0.703(95%CI 0.656~0.745),敏感度为0.692,特异度为0.614;LAR联合糖尿病、BMI预测MACE的曲线下面积为0.743(95%CI 0.664~0.799),敏感度为0.762,特异度为0.661。结论:LAR是CABG患者术后3 a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可联合糖尿病、BMI预测患者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血乳酸/血清白蛋白比值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脊液铁蛋白 脊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变化对SAH的诊断意义
6
作者 刘玉华 张素平 邓婉青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56-257,共2页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脊液铁蛋白、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的变化及其对SAH的诊断意义。方法 检测 4 5例SAH患者脊液铁蛋白、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 ,并与 30例正常者作对照 ,观察患者在发病不同时间、不同病情两...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脊液铁蛋白、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的变化及其对SAH的诊断意义。方法 检测 4 5例SAH患者脊液铁蛋白、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 ,并与 30例正常者作对照 ,观察患者在发病不同时间、不同病情两指标的变化。结果 SAH患者脊液铁蛋白增高 ,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增大在病后 3d及 1、2、3、4周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脊液铁蛋白增高第 2周最明显 ,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增大第 1周最明显。 1周后脊液铁蛋白增高阳性率与CT阳性率比较 ,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增高阳性率与CT、脑脊液红血球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 ;Hunt病情分级脊液铁蛋白、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各级比较有显著差异 ,病情越重比值越高。结论 脊液铁蛋白、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对病史长、症状轻、CT和脊液红血球阴性的SAH有重要诊断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蛋白 脊液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 诊断
下载PDF
脑脊液/血清白蛋白比值测定在脑转移癌诊断中的意义
7
作者 牟莹心 许梅 《青岛医药卫生》 1999年第3期182-182,共1页
目前脑转移癌的诊断主要靠CT和MRI,但其价格昂贵且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对脑转移癌病人的脑脊液/血清白蛋白比值进行了测定,并与传统的脑脊液蛋白定量进行了对比,以期为脑转移癌的诊断提供更具意义的生化指标。
关键词 血清白蛋白比值 多发脑转移 脑脊液总蛋白 脑转移癌 癌诊断 消化系统肿瘤 人脑脊液 脑脊液蛋白 生化指标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下载PDF
健脾益肺汤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血清白蛋白比值及免疫调节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黄贺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22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究健脾益肺汤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血清白蛋白比值及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收治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 目的探究健脾益肺汤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血清白蛋白比值及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收治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健脾益肺汤。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免疫球蛋白、唾液中分泌型IgA与血清白蛋白比值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02%(40/43),高于对照组69.77%(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IgG、IgA、sIgA/ALB高于对照组,IgE较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健脾益肺汤能显著提高对小儿RRTIs的治疗效果,更好改善RRTIs患儿的黏膜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益肺汤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血清白蛋白比值 免疫调节
下载PDF
血尿素氮/血清白蛋白比值与心血管急危重症预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陈红 李兴升 《临床医学进展》 2022年第12期11763-11769,共7页
血尿素氮/血清白蛋白比值(BAR)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反应机体炎症、营养状况及肝肾功能的一种新型预后指标。在许多心血管急危重症(如心力衰竭、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肺栓塞)中BAR均有升高,且BAR水平可用于评估疾病严重程度、临床诊治效... 血尿素氮/血清白蛋白比值(BAR)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反应机体炎症、营养状况及肝肾功能的一种新型预后指标。在许多心血管急危重症(如心力衰竭、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肺栓塞)中BAR均有升高,且BAR水平可用于评估疾病严重程度、临床诊治效果和预后。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就BAR在常见心血管急危重症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素氮/血清白蛋白比值 心力衰竭 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肺栓塞 预后
下载PDF
血尿素氮与血清白蛋白比值对脓毒症患者的预后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娟 谢菲菲 尤常赞 《现代实用医学》 2023年第7期903-905,共3页
脓毒症是威胁生命的感染性急危重症,几乎可以影响全身器官功能,病死率为15%~56%^([1])。严重脓毒症是时间依赖性疾病,患者在较短时间内出现循坏衰竭、细胞代谢障碍等情况快速识别脓毒症病情,并给予正确及时的治疗,对改善预后、增加救治... 脓毒症是威胁生命的感染性急危重症,几乎可以影响全身器官功能,病死率为15%~56%^([1])。严重脓毒症是时间依赖性疾病,患者在较短时间内出现循坏衰竭、细胞代谢障碍等情况快速识别脓毒症病情,并给予正确及时的治疗,对改善预后、增加救治成功率有积极的意义^([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素氮与血清白蛋白比值 脓毒症 预后
下载PDF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IL-6、脑脊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红胜 屈音波 孙丽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8年第3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IL-6、脑脊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CALB/SALB)比值在病毒性脑炎患儿体内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IL-6、溴甲酚绿法检测血清白蛋白、免疫比浊法检测脑脊液白蛋白。检测4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脑... 目的:探讨脑脊液IL-6、脑脊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CALB/SALB)比值在病毒性脑炎患儿体内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IL-6、溴甲酚绿法检测血清白蛋白、免疫比浊法检测脑脊液白蛋白。检测4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脑脊液和血清标本,以25例非颅内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1)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IL-6、CALB/SALB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脑脊液IL-6浓度和CALB/SALB比值呈明显正相关(r=0.667,P<0.01)。结论: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IL-6、CALB/SALB比值均明显升高,其水平与病情的发生、发展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脑脊液IL-6、CALB/SALB比值的检测对脑损害程度的估计、治疗方案的选取以及预后的判断都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IL-6 脑脊液蛋白/血清蛋白(CALB/SALB)比值 病毒性脑炎
下载PDF
血清乳酸/血清白蛋白比值联合序贯性器官衰竭估计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朱斌 何许伟 潘笑 《江苏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909-912,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乳酸/血清白蛋白比值(LAR)联合序贯性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根据30-d院内死亡,198例脓毒症患者分为A组(死亡,51例)和B组(好转,147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相关指标,分析脓毒... 目的 探讨血清乳酸/血清白蛋白比值(LAR)联合序贯性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根据30-d院内死亡,198例脓毒症患者分为A组(死亡,51例)和B组(好转,147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相关指标,分析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LAR与SOFA评分的相关性,并绘制ROC曲线评估LAR和SOFA评分单独及联合应用对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效能。结果 与B组比较,A组年龄更大,且心率、呼吸频率、SOFA评分、BUN、SCr、降钙素原、血钾及LAR均较高,而体温和Plt较低(P<0.05或P<0.01)。年龄增大、LAR和SOFA评分升高是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脓毒症患者LAR与SOFA评分呈正相关(r=0.614,P<0.01)。LAR和SOFA联合预测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的AUC为0.842,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4%和74.1%。结论 LAR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乳酸/血清白蛋白比值 序贯性器官衰竭估计评分 脓毒症
原文传递
动态监测脑利尿钠肽、D-二聚体、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预测意义
13
作者 王丹平 孟凡亮 +2 位作者 朱洪斌 范小玉 颜刚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2期120-125,共6页
目的探究血清脑利尿钠肽(BNP)、D-二聚体(D-D)及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R)在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住院治疗的162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究血清脑利尿钠肽(BNP)、D-二聚体(D-D)及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R)在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住院治疗的162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1年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64例)和预后良好组(98例),记录并分析两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E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吸烟史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两组入院第7天血清BNP、D-D水平低于第1天,AGR水平高于第1天(P<0.05);入院第1天,预后不良组BNP、D-D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AGR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OR=4.125,95%CI:1.632~10.428,P=0.003)、入院第1天血清AGR低(OR=0.008,95%CI:0.001~0.071,P<0.001)、BNP高(OR=1.097,95%CI:1.045~1.151,P<0.001)、D-D高(OR=46.669,95%CI:5.374~405.269,P<0.001)是预后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入院第1天血清BNP(r=0.376,P<0.001)、D-D水平(r=0.351,P<0.001)与AECOPD患者预后不良呈正相关;入院第1天AGR(r=-0.296,P<0.001)与AECOPD患者预后不良呈负相关;ROC曲线显示,入院第1天血清BNP、D-D、AGR指标联合预测AE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AUC高于各项指标单一预测(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清BNP、D-D和AGR水平对于AECOPD患者预后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入院初期的血清指标具有早期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监测 脑利尿钠肽 D-二聚体 血清蛋白与球蛋白比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血清淀粉样蛋白A/白蛋白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14
作者 季超霞 汪健 陈铁龙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7期658-662,共5页
近年研究显示,炎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1])。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与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进展和破裂密切相关,可以作为CHD的独立危险因素^([2])。血清白蛋白(ALB)是衡量机体营养状况的指标,炎... 近年研究显示,炎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1])。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与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进展和破裂密切相关,可以作为CHD的独立危险因素^([2])。血清白蛋白(ALB)是衡量机体营养状况的指标,炎症反应中常伴有ALB的消耗,其水平可能与心血管疾病呈负相关^([3])。SAA/ALB比值(SAR)综合了SAA的致炎作用和ALB的抗炎作用,能更好反映机体的炎症状态^([4])。本研究旨在探讨SAR与CHD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血清淀粉样蛋白A/蛋白比值
下载PDF
预后营养指数、C反应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比值对克罗恩病合并腹腔感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琳琳 王涵菁 +3 位作者 陈林江 白杨 智发朝 吴京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95-700,共6页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C反应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比值(CAR)对克罗恩病合并腹腔感染(CD-IA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确诊的克罗恩病和CD-IAI患者各61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克罗恩病患者与C...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C反应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比值(CAR)对克罗恩病合并腹腔感染(CD-IA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确诊的克罗恩病和CD-IAI患者各61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克罗恩病患者与CD-IAI患者的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克罗恩病内镜严重程度指数(CDEIS),实验室检查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以及PNI和CAR。另选择2022年1至5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确诊的克罗恩病患者30例和CD-IAI患者13例以验证PNI、CAR预测CD-IAI的准确性。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计算PNI、CAR及两者联合预测CD-IAI的最佳截断值、曲线下面积(AUC)、约登指数、灵敏度和特异度。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PNI、CAR、CDAI、CDEIS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D-IAI的影响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D-IAI患者CDAI、CDEIS均高于克罗恩病患者[(256.68±8.50)分比(144.87±7.83)分、3.80分(1.80分,5.40分)比1.20分(0.20分,2.8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67、Z=-4.02,均P<0.001)。CD-IAI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血小板计数、CRP、降钙素原、D-二聚体、PT、纤维蛋白原、APTT均高于克罗恩病患者[7.81×10^(9)/L(5.98×10^(9)/L,11.39×10^(9)/L)比5.94×10^(9)/L(4.86×10^(9)/L,7.11×10^(9)/L)、(73.43±10.67)%比(62.30±11.03)%、360.00×10^(9)/L(266.50×10^(9)/L,456.00×10^(9)/L)比294.00×10^(9)/L(222.50×10^(9)/L,356.00×10^(9)/L)、44.27 mg/L(16.82 mg/L,82.65 mg/L)比3.42 mg/L(0.59 mg/L,18.33 mg/L)、0.07μg/L(0.04μg/L,0.22μg/L)比0.04μg/L(0.02μg/L,0.05μg/L)、0.75 mg/L(0.32 mg/L,2.00 mg/L)比0.26 mg/L(0.15 mg/L,0.46 mg/L)、11.90 s(11.40 s,12.90 s)比11.20 s(10.45 s,11.70 s)、4.58 g/L(3.59 g/L,5.59 g/L)比2.99 g/L(2.17 g/L,4.23 g/L)、30.40 s(28.30 s,32.80 s)比28.00 s(25.45 s,31.10 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48,t=-5.66,Z=-2.71、-6.47、-3.78、-4.87、-4.87、-5.44、-2.74,均P<0.01);CD-IAI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克罗恩病患者[34.10 g/L(31.40 g/L,36.90 g/L)比39.00 g/L(35.10 g/L,43.20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1,P<0.001);CD-IAI患者PNI低于克罗恩病患者[41.65(38.58,44.58)比47.80(40.45,52.98)],而CAR高于克罗恩病患者[1.29(0.48,2.67)比0.10(0.01,0.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83、-6.44,均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NI与CAR、CDAI、CDEIS均呈负相关(r=-0.64、-0.53、-0.50,均P<0.001),CAR与CDAI、CDEIS均呈正相关(r=0.63、0.52,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PNI是CD-IAI的保护因素(OR=0.911,95%置信区间0.864~0.961),高水平CAR是CD-IAI的危险因素(OR=2.846,95%置信区间1.745~4.644)。ROC分析显示,PNI、CAR联合诊断CD-IAI的AUC为0.829(P<0.001),约登指数为0.541,灵敏度为0.934,特异度为0.607;PNI和CAR均达到最佳截断值时联合预测CD-IAI的灵敏度为0.692,特异度为0.967。结论PNI、CAR对CD-IAI有一定诊断价值,PNI<45.550、CAR>0.466时CD-IAI的发生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营养指数 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 CROHN病 腹腔内感染
原文传递
高敏C反应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比值对院内心脏骤停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5
16
作者 刘畅 王金龙 +10 位作者 仲轶 刘蓓 王吉慧 苏成磊 陈可 赵宁军 翟丽梅 彭易根 花嵘 燕宪亮 许铁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02-1006,共5页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比值对院内心脏骤停(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IHCA)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09月30日期间在徐州医科...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比值对院内心脏骤停(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IHCA)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09月30日期间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IHCA后经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IHCA后14 d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IHCA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比值(hs-CRP/Alb)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的性别、年龄、既往病史、使用心电监护、复苏时通气方式、首次监测心率人数所占比例、复苏前Alb等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心源性CA、使用肾上腺素剂量>5 mg占比,CPR持续时间,血乳酸、Alb和hs-CRP浓度,以及hs-CRP/Alb比值等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肾上腺素剂量>5 mg占比,血乳酸浓度、心肺复苏持续时间、hs-CRP/Alb比值是预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hs-CRP/Alb比值、血hs-CRP和Alb浓度对患者死亡均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6、0.864、0.745,hs-CRP/Alb比值的预测效能优于hs-CRP浓度或Alb浓度。结论hs-CRP/Alb比值对IHCA患者的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且预测效能优于单用血hs-CRP浓度或Alb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自主循环恢复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血清蛋白 高敏C反应蛋白 高敏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
原文传递
C反应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比值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林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9年第4期600-602,共3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比值(CAR)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12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326例。患者首次就诊时检测血常规及血生化指标,计算CAR,AUC曲线分析得到CA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比值(CAR)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12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326例。患者首次就诊时检测血常规及血生化指标,计算CAR,AUC曲线分析得到CA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PS)的最佳临界值。以患者确诊当日为随访起点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记录患者生存情况;分析CAR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对生存时间的预测价值。结果 CAR的最佳临界值为0.140;不同CAR组的结直肠癌患者年龄、白细胞水平、血小板水平、TNM分期、是否手术治疗、NLR、GP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AR<0.145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30.51±4.95)个月,明显高于CAR≥0.145组的平均生存时间(21.69±3.8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NLR<1.859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30.80±5.75)个月,明显高于NLR≥1.859组的平均生存时间(21.15±4.3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GPS 0分组、1分组、2分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28.03±4.35)、(21.35±4.09)、(20.08±3.63)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ROC曲线分析显示,CAR、NLR及GPS的AUC面积分别为0.715、0.542、0.660,CAR的AUC高于NLR、GPS(P<0.05),提示CAR对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时间有更高的预测价值。结论 CAR与NLR、GPS评分系统明显相关,CAR可有效预测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且能够弥补NLR、GPS评分系统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 预后评估
原文传递
血清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波 徐世成 赵安容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42-446,共5页
目的 分析治疗前血清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FAR)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VD)以下主要类型:腔隙性脑梗死(LI)、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226例IVD患者(LI组109例、TIA组117例),根据FAR平均... 目的 分析治疗前血清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FAR)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VD)以下主要类型:腔隙性脑梗死(LI)、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226例IVD患者(LI组109例、TIA组117例),根据FAR平均值将两组患者分为LI低FAR组(≤0.11,n=61)、LI高FAR组(>0.11,n=48)及TIA低FAR组(≤0.11,n=68)、TIA高FAR组(>0.11,n=49);选择同期健康体检患者33例作为对照。分析5组患者治疗前FAR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FAR水平与LI、TIA发生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价FAR对LI与TIA的预测价值。结果 LI组:高FAR组中FAR较对照组及低FAR组FAR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组:高FAR组中FAR较对照组及低FAR组FAR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AR是LI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FAR是LI的良好预测因子。结论 FAR是LI的独立危险因素,对LI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可作为LI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清纤维蛋白原与蛋白比值 腔隙性脑梗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下载PDF
尿素氮/白蛋白比值的列线图模型对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研究
19
作者 秦继 高维阳 +2 位作者 黄淘克 张安迪 刘宏斌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86-492,502,共8页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老年心力衰竭的预警、风险分层研究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血尿素氮-白蛋白比值(blood urea nitrogen to albumin ratio,BAR)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年内...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老年心力衰竭的预警、风险分层研究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血尿素氮-白蛋白比值(blood urea nitrogen to albumin ratio,BAR)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年内死亡的预测价值;建立包含BAR在内的列线图,并验证其临床价值。方法建模数据来自解放军总医院2016年1月—2021年10月诊断为心力衰竭的1259例老年患者,验证队列来自2021年10月—2022年10月诊断为心力衰竭的314例老年患者。以1年病死率为结局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后因素,根据预后因素构建列线图;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用于评估模型的区分度、一致性和临床效益;通过计算ROC曲线下面积和DCA,比较列线图与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及BIOSTATCHF预测模型的性能。结果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中分别有27.2%(343/1259)和25.2%(79/314)患者在1年内死亡。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D-二聚体、NT-proBNP、BAR、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ARB)使用与死亡结局独立关联(P<0.05)。基于以上5个因素构建列线图,列线图展现出良好的区分度(AUC=0.838,P<0.001)、一致性(Hosmer-Lemeshowχ2=4.251,P=0.834)和临床效益。列线图模型与NT-proBNP和欧洲BIOSTAT-CHF预测模型相比预测效能均更佳(0.838 vs 0.703和0.825,P<0.05)。DCA结果提示,列线图相比NT-proBNP、BIOSTAT-CHF预测模型均增加了更多的净获益。结论BAR是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年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包含BAR在内的列线图展现出优异的辨别力和校准能力,为预后评估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血清尿素氮-蛋白比值 列线图 1年内死亡风险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与血清前白蛋白比值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院内并发症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20
作者 侯清濒 靳春荣 +3 位作者 白雪琦 吴琼 范春雨 贾永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9期3258-3262,共5页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原(FIB)与血清前白蛋白(PA)比值(FPR)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院内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9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诊断为AMI的病人50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计算Syntax评分,按照有无并发症...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原(FIB)与血清前白蛋白(PA)比值(FPR)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院内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9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诊断为AMI的病人50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计算Syntax评分,按照有无并发症发生分为单纯AMI组(125例)和AMI合并并发症组(375例),按照入院FPR四分位法将病人分为4组,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FPR与Syntax评分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及ROC曲线评价FPR对AMI病人院内并发症的预测价值。结果AMI合并并发症组病人胸痛持续时间、FIB、FPR、Syntax评分等明显高于单纯AMI组(P<0.05),PA、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单纯AMI组(P<0.05)。FPR第二四分位组、第三四分位组、第四四分位组胸痛持续时间、Syntax评分均明显高于第一四分位组(P<0.05);4组发生并发症人数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FPR与Syntax评分呈正相关(r=0.523,P<0.01)。FPR四分位组发生新发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频发室性早搏、心源性休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胸痛时间、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I(cTnI)、Syntax评分和FPR与AMI病人院内并发症呈正相关,LVEF与其呈负相关,在校正年龄、男性、糖尿病、胸痛时间、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T-proBNP、cTnI、LVEF、Syntax评分后,发现AMI病人院内并发症发生风险随FPR升高而升高,与FPR第一四分位组相比,FPR第二四分位组、第三四分位组及第四四分位组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比分别为1.210、1.868和2.028(P<0.05)。ROC结果示FPR预测AMI病人院内并发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3。结论AMI病人FPR与院内并发症发生呈正相关,FPR对AMI病人院内并发症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纤维蛋白原与血清蛋白比值 并发症 炎性因子 胸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