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心肌病患者血清粘附分子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晓梅 金涛 +2 位作者 王霞 俞淑静 郝清顺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评价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管、血清细胞粘附分子-1(VCAM-1、ICAM-1)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DCM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分为银杏叶干预组(n=44)和常规治疗组(n=40),治疗观... 目的评价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管、血清细胞粘附分子-1(VCAM-1、ICAM-1)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DCM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分为银杏叶干预组(n=44)和常规治疗组(n=40),治疗观察8周。另选取60例不合并心肌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脂、血糖、心肌酶(CK、CKMB)、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VCAM-1)、血清细胞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CAM-1)、左室射血分数(LVEF)、E峰/A峰等指标。结果①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糖、血脂、CK、CKMB、VCAM-1、ICAM-1均显著升高,而LVEF、E峰/A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银杏叶组VCAM-1、ICAM-1、CK、CKMB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治疗前相比,银杏叶组治疗后VCAM-1、ICAM-1、CK、CKMB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E峰/A峰虽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DCM患者VCAM-1、ICAM-1浓度明显升高。②银杏叶提取物能有效降低DCM患者VCAM-1、ICAM-1浓度,减轻DCM患者氧化应激损伤,抑制炎症反应。③VCAM-1、ICAM-1可作为DCM早期诊断、疗效评估的血清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血清粘附分子 银杏叶提取物
下载PDF
脑梗塞和TIA患者血清粘附分子、组织因子与血液流变学的监测及意义
2
作者 沈庆乐 李培英 +3 位作者 林美明 张存琪 林闽溪 蔡秀美 《中国微循环》 2002年第5期302-302,共1页
目的探讨脑梗塞和TIA患者血清粘附分子选择素P、L、E与组织因子及血液流变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脑梗塞12例 ,TIA10例 ,陈旧性脑梗塞患者20例 ,对照组20例。选择素、组织因子测定用ELISA法 ,采用美国ADI公司提供试剂盒。血液粘... 目的探讨脑梗塞和TIA患者血清粘附分子选择素P、L、E与组织因子及血液流变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脑梗塞12例 ,TIA10例 ,陈旧性脑梗塞患者20例 ,对照组20例。选择素、组织因子测定用ELISA法 ,采用美国ADI公司提供试剂盒。血液粘度测定采用R -80锥板式血流变仪。结果脑梗塞组选择素P、L、E分别为(330±11.8)ug·L -1、(1202.6±13.8)ug·L-1、(90.6±4.8)ug·L-1,组织因子 (TF ,52.8±9.2)ug·L-1,TIA组为(150.5±9.6)ug·L -1、1008.2±7.4,(81.2±6.5)ug·L-1、(38.2±6.4)ug·L-1。血液粘度脑梗塞组1s-1 为(22.2±10.4),对照组(16.6±3.8 ,P<0.01),TIA组为(18.4±7.3)mPa.s(P>0.05) ,血液粘度测定在所有患者中有38%在正常范围内。选择素P、L、E的表达与组织因子表达显示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塞及TIA患者选择素P、L、E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选择素升高反映血小板活化 ,也反映内皮细胞活化。组织因子启动血凝过程 ,导致血管内血栓形成 ,本组脑梗塞TIA组TF明显升高。提示这些患者有血栓形成。本组提示选择素P、L、E和组织因子表达在脑梗塞和TIA组患者较血液粘度更为敏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TIA患者 血清粘附分子 组织因子 血液流变学 选择素 监测 参考价值
下载PDF
血清粘附分子水平在急性胰腺炎诊疗中的意义
3
作者 杨乃珍 《浙江临床医学》 2008年第5期649-649,共1页
关键词 内皮细胞粘附 血清粘附分子 急性胰腺炎 分子水平 诊疗 消化系统 发病机制 多发病
下载PDF
血清粘附分子和降钙素原对急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平 张红 +3 位作者 陈亚红 王仕忠 秦向荣 曾景福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10-711,共2页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急腹症,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有研究认为,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在中性粒细胞稳定粘附和穿越内皮细胞向炎症部位游出引起和加重胰腺细胞损伤中起关键作用。降钙素原(PCT)为常用感染诊断指标。我们通...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急腹症,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有研究认为,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在中性粒细胞稳定粘附和穿越内皮细胞向炎症部位游出引起和加重胰腺细胞损伤中起关键作用。降钙素原(PCT)为常用感染诊断指标。我们通过连续监测66例AP患者血清sICAM-1和PCT水平,探讨sICAM-1和PCT对AP的早期鉴别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粘附分子 急性胰腺炎 降钙素原 早期鉴别 诊断价值 血清SICAM-1 细胞间粘附分子-1 胰腺细胞损伤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患者生物化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及粘附分子的变化
5
作者 赵永忠 王天才 《胃肠病学》 2001年第C00期192-193,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生物化疗 血清细胞因子 血清粘附分子 免疫学机制
下载PDF
葛根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严群超 莫木顺 +2 位作者 甘绍乃 温汉华 熊爱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340-341,共2页
目的 :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病程不同阶段循环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sVCAM 1)水平并分析葛根素对它们的影响。方法 :用ELISA法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后第1、3、5、7天和 2周后sICAM 1和sVCAM ... 目的 :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病程不同阶段循环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sVCAM 1)水平并分析葛根素对它们的影响。方法 :用ELISA法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后第1、3、5、7天和 2周后sICAM 1和sVCAM 1浓度 ,用常规治疗方法作为对照 ,观察葛根素静脉滴注对其sICAM 1和sVCAM 1水平的影响。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时血清sICAM 1和sVCAM 1浓度处于较高水平 ,且两组相近 (P >0 0 5 )。经治疗后两组病人血清sICAM 1和sVCAM 1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而静脉滴注葛根素可使sICAM 1和sVCAM 1水平下降得更快。结论 :静脉滴注葛根素可更快地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循环中升高的sICAM 1和sVCAM 1,说明葛根素的抗氧化特性在冠心病的治疗中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 抗氧化剂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细胞粘附分子
下载PDF
舒血宁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血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高敏 杨晓文 +3 位作者 陈丹青 刘晓俊 陈景亮 黄年斌 《中国中医急症》 2005年第1期14-15,共2页
目的观察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sICAM-1)的表达规律,并探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可能机制。方法将患者6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检测起病后第1、4、7、14日sICAM-1水平的变化,并设健康对照组作比较。结果入院... 目的观察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sICAM-1)的表达规律,并探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可能机制。方法将患者6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检测起病后第1、4、7、14日sICAM-1水平的变化,并设健康对照组作比较。结果入院后第1日两组sICAM-1明显升高;第4日升至高峰,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第7日两组sICAM-1开始下降;至第14日治疗组sICAM-1基本正常,而对照组仍较高。结论舒血宁注射液对缺血脑组织神经元保护作用的机制与阻断白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粘附、抑制ICAM-1表达、减轻脑缺血组织的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舒血宁注射液 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和C-反应蛋白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周有利 毛达勇 朱名安 《微循环学杂志》 2007年第2期39-40,共2页
目的:测定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两者在T2DM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检测25例T2DM并血管并发症患者空腹血糖(FBS)、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sICA... 目的:测定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两者在T2DM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检测25例T2DM并血管并发症患者空腹血糖(FBS)、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sICAM-1和CRP水平,并与33例无血管并发症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T2DM患者组FBS、TG、HbA1c、sICAM-1和CRP等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2DM血管并发症组TG、sICAM-1和CRP显著高于非血管并发症组(P<0.01)。HbA1c与sICAM-1和CRP呈正相关(P<0.01),TG、FBS与sI-CAM-1和CRP水平无相关性。结论:ICAM-1和CRP参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损伤,并在T2DM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C-反应蛋白 2型糖尿病 检测分析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血管病变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E-选择素水平变化及其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陈立东 杨文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2072-2072,2076,共2页
关键词 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 支气管哮喘 E-选择素 气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 水平变化 哮喘患儿 内皮细胞损伤 价值 ICAM-1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与小儿急性肺炎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江佩芳 罗社声 《浙江预防医学》 2002年第5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血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 小儿 急性肺炎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施颖琦 陆飞 +3 位作者 仇建伟 葛振明 王亚民 钱俊波 《交通医学》 2014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变化,探讨sICAM-1对溃疡性结肠炎疾病进展程度的作用。方法:溃疡性结肠炎32例、健康体检者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ICAM-1水平,分析其与临床分型、病...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变化,探讨sICAM-1对溃疡性结肠炎疾病进展程度的作用。方法:溃疡性结肠炎32例、健康体检者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ICAM-1水平,分析其与临床分型、病变范围、疾病严重程度、肠外表现与CRP、ESR的关系。结果:(1)sICAM-1水平:溃疡性结肠炎组305.34±73.33ng/mL,对照组189.72±56.46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sICAM-1与临床分型关系:初发型15例sICAM-1 283.45±90.02ng/mL,慢性反复发作型17例sICAM-1为292.36±78.91ng/m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sICAM-1与病变范围关系:E1(直肠)14例,E2(左半结肠)12例,E3(广泛结肠)6例,其sICAM-1分别为264.22±89.43ng/mL、275.36±97.91ng/mL、336.45±73.02ng/mL,E1组与E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3组与E1、E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sICAM-1与疾病程度关系:轻度10例,中度16例,重度6例,其sICAM-1分别264.22±67.27ng/mL、302.36±54.34ng/mL、336.45±73.02ng/mL,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sICAM-1肠外表现:肠外表现11例,sICAM-1为312.23±89.02ng/mL。无肠外表现21例sICAM-1为295.11±65.02ng/m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sICAM-1水平与CRP、ESR的关系:sICAM-1与CRP成正相关,r值为0.561(P<0.05);sICAM-1与ERS成正相关,r值为0.478(P<0.05)。结论:sICAM-1水平与UC病变范围及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评估UC炎症程度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儿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12
作者 秦艳 崔崇瑜 王玉玮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9期21-21,共1页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 治疗 病情判断 儿童
下载PDF
急性单纯及混配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13
作者 雷间红 成伶俐 +1 位作者 邓素贞 郭永军 《中外医疗》 2014年第21期28-29,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单纯及混配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病人分为中毒组和对照组,中毒组有单纯型、混配型两种中毒类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采用ELISA法检测对照组静脉血以... 目的探讨急性单纯及混配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病人分为中毒组和对照组,中毒组有单纯型、混配型两种中毒类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采用ELISA法检测对照组静脉血以及中毒组入院、出院的ICAM-1水平。结果入院时AOPP患者血清ICAM-1平均水平为815.43±30.58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503.34±28.47)ng/mL。经治疗后,AOPP患者血清ICAM-1水平为528.23 ng/mL,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混配型中毒组AOPP患者血清ICAM-1平均水平(530.37±26.39)ng/mL,与入院时(800.45±30.29)ng/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纯型中毒组经治疗后AOPP患者血清ICAM-1平均水平(522.75±25.64)ng/mL,与入院时(799.53±38.29)ng/mL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的血清ICAM-1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OPP的血清ICAM-1水平升高,混配型中毒组与单纯型中毒组患者入院的血清ICA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单纯和混配型的AOPP患者都可以采用单纯型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原则进行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单纯及混合型 有机磷农药中毒 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的变化及意义
14
作者 姚恒臣 孙祥泉 +2 位作者 王英丽 曲才绪 王立志 《中国航天工业医药》 1999年第3期11-12,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M-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了30例AMI患者血清SICAM-1,并与30例不稳定心绞痛(UAP)和3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AMI发生后24小时内血清sICAM-1明显高于UAP和正常...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M-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了30例AMI患者血清SICAM-1,并与30例不稳定心绞痛(UAP)和3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AMI发生后24小时内血清sICAM-1明显高于UAP和正常对照组(P<0.001),梗塞面积越大,sICAM—1升高越明显.AMI发生后7日内,sICAM—1呈上升趋势,7~14天sICAM-1开始下降,14天仍高于其余两组.结论 血清sICAM-1与AMI发生及梗塞面积呈正相关,可作为AMI病情变化的观察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AMI SICM-1 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通塞颗粒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粘附分子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庆伟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73-673,731,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粘附分子的变化意义及通塞颗粒对其影响。方法:56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中药通塞颗粒。检测COPD治疗前后和20例健康...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粘附分子的变化意义及通塞颗粒对其影响。方法:56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中药通塞颗粒。检测COPD治疗前后和20例健康人血清中粘附分子的水平。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E-选择素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1);治疗后,治疗组ICAM-1、E-选择素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的降低较对照组显著(P<0.01)。提示:粘附分子的变化参与COPD急性加重期病理过程,中药通塞颗粒降低粘附分子变化可能是该方治疗COPD的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加重期 通塞颗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患者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血清粘附分子 西医综合治疗 ICAM-1 粘附分子变化 E-选择素 治疗组 对照组 口服中药 治疗前后 健康人群 病理过程 治疗后 血清
下载PDF
RSV毛细支气管炎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内皮素粘附分子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庄永玲 沈兆宏 万克林 《河北医药》 CAS 2003年第11期820-821,共2页
目的 探讨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内皮素 (ET)、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sICAM 1)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在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毛细支气管炎 (毛支 )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3 2例RSV毛支患儿分别于急性期、恢复期进... 目的 探讨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内皮素 (ET)、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sICAM 1)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在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毛细支气管炎 (毛支 )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3 2例RSV毛支患儿分别于急性期、恢复期进行血清ECP、ET、sICAM 1及TNF α测定 ,ECP用瑞典Phar maciaCAP系统自动测定 ,ET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sICAM 1和TNF α采用ELISA法。结果  ( 1)急性期血清ECP、ET、sICAM 1及TNF α均显著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 (P <0 .0 1)。 ( 2 )恢复期均明显下降 ,ECP、TNF α与对照组无差异 (P >0 .0 5 ) ,而ET、sICAM 1仍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ECP、ET、sICAM 1和TNF α参与了RSV毛支的发病、监测其变化 ,可作为指导治疗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V 毛细支气管炎 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内皮素粘附分子 肿瘤坏死因子 研究
下载PDF
急性重症胰腺炎粘附分子表达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余珊 曹国樑 +3 位作者 张继美 王志敏 梁雪澜 李祎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粘附分子表达与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的关系及联合检测ICAM-1、P选择素对SAP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双抗夹心ABC-ELISA法对76例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患者动态检测外周静脉血SICAM-1、P... 目的:探讨细胞粘附分子表达与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的关系及联合检测ICAM-1、P选择素对SAP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双抗夹心ABC-ELISA法对76例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患者动态检测外周静脉血SICAM-1、P选择素,观察其表达与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的关系及联合检测SICAM-1、P选择素对SAP的诊断价值.结果:AP除轻型患者第14天外,SICAM-1检测值明显高于健康献血组.轻型急性胰腺炎(MAP)患者及SAP患者峰值均在入院后第4天.MAP组SICAM-I呈先上升而后逐渐下降曲线,SAP呈上升趋势曲线,各时段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AP除轻型组第7、14天外,P选择素检测值明显高于健康献血组,且MAP和SAP组均在第1天出现峰值,MAP呈逐渐下降曲线,SAP则保持较高水平下降不明显.各时段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以SICAM-1>180ng/mL,P选择素>90ng/mL为标准诊断SAP的sen(敏感度)为52%,spe(特异度)为94·5%,Acc(准确度)为82·89%,+LR(阳性似然比)为9·45,-LR(阴性似然比)为0·51.SAP组中死亡患者I-CAM-1、P选择素均明显高于存活者,且ICAM-1>正常上限11倍、P选择素>正常上限12倍.结论:AP血清粘附分子SICAM-1、P选择素有较高表达,并与病情严重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可通过对SICAM-1、P选择素动态检测及联合检测SICAM-1、P选择素的方法较敏感及准确的筛选出重症胰腺炎病例并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胰腺炎 粘附分子表达 临床研究 SICAM-1 P选择素 轻型急性胰腺炎 病情严重度 显著性差异 联合检测 ELISA法 血清粘附分子 诊断价值 SAP 动态检测 正常上限 acute 外周静脉血 MAP 双抗夹心 上升趋势 标准诊断 死亡患者
下载PDF
带状疱疹患者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
18
作者 陶小华 郑福兆 +1 位作者 潘卫利 周永列 《浙江医学》 CAS 2001年第3期149-150,共2页
目的 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 -1)的表达在带状疱疹中的意义。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及ELISA法分别对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ICAM -1(CD54)及血清可溶性ICAM -1(sICAM -1)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 带状疱疹患者CD54的表达显... 目的 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 -1)的表达在带状疱疹中的意义。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及ELISA法分别对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ICAM -1(CD54)及血清可溶性ICAM -1(sICAM -1)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 带状疱疹患者CD54的表达显著升高 (P<0.01) ,其较高水平测定值主要分布在病程第3~7天 ;患者sICAM -1的表达未升高。带状疱疹患者经对症处理 ,局部水疱结痂愈合、神经痛减轻后复查显示 ,患者CD54的表达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1)。 结论 带状疱疹患者CD54表达可能与带状疱疹的发病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中性粒细胞表面细胞间粘附分子1 血清可溶性间粘附分子1
下载PDF
细胞间粘附分子在恶性血液病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陈玲 于桂兰 《医学与哲学(B)》 2008年第3期51-52,共2页
细胞间粘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I-CAMs)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粘附分子,涉及细胞-细胞粘附。它在维护正常组织的稳定、介导炎症细胞的迁移及肿瘤转移等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目前许多研究发现在白血病、淋巴瘤、骨髓... 细胞间粘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I-CAMs)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粘附分子,涉及细胞-细胞粘附。它在维护正常组织的稳定、介导炎症细胞的迁移及肿瘤转移等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目前许多研究发现在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恶性血液病患者中I-CAMs高水平表达,并在血液循环中发现其可溶性分子。它们可能在恶性血液病的发生、转移、评估预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闻粘附分子 血清可溶性细胞闻粘附分子 恶性血液病
下载PDF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影响研究 被引量:29
20
作者 吕建萌 潘雅娟 +2 位作者 刘建敏 雷琦 杨谦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022-1024,共3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将患...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将患者分成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8例。常规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5、10 d血清sICAM-1、IL-6、TNF-α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情况,并探讨所有患者治疗前血清sICAM-1、IL-6、TNF-α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sICAM-1、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5、10 d,观察组患者血清sICAM-1、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与血清sICAM-1水平呈正相关(r=0.632,P<0.05),与血清IL-6水平呈正相关(r=0.664,P<0.05),与血清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735,P<0.05)。结论 sICAM-1、IL-6、TNF-α参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能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sICAM-1、IL-6、TNF-α水平及NIHSS评分,值得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急性脑梗死 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