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马宁 徐宁 +4 位作者 尹冬 惠媛 王国凤 张吉平 韩冠军 《临床医药实践》 2015年第2期112-114,141,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与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的相关性。方法:将269例受试者分为糖尿病有肾脏病变组(A组,90例)、无肾脏病变组(B组,92例)和正常对照组(C组,87例),检测所有患者血清TSP-1水平及相关临床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与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的相关性。方法:将269例受试者分为糖尿病有肾脏病变组(A组,90例)、无肾脏病变组(B组,92例)和正常对照组(C组,87例),检测所有患者血清TSP-1水平及相关临床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结果:A组及B组的血清TSP-1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P<0.05),A组的血清TSP-1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相关分析示血清TSP-1水平与FBG、Hb A1C、hs-CRP呈正相关(P<0.01),与HOMA-β指数及INS呈负相关(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结果显示:Hb A1C,FBG,HOMA-β及INS是血清TSP-1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TSP-1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表达升高,其可能参与肾脏病变病理生理过程,检测血清TSP-1水平对预测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下载PDF
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测定在癌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征 何剪太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2072-2073,2076,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PDGF)活性在癌症诊断、鉴别、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328例癌症患者和108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PDGF的表达水平。结果 328例癌症患者治疗前的血清PDGF为(41....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PDGF)活性在癌症诊断、鉴别、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328例癌症患者和108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PDGF的表达水平。结果 328例癌症患者治疗前的血清PDGF为(41.79±5.21)ng/mL,108例健康对照组为(19.24±1.3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8例癌症患者中202例患者经有效治疗后,血清PDGF为(21.62±2.48)n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癌症可以引起血清PDGF含量增加。血清PDGF测定可作为癌症诊断及疗效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测定 癌症 疗效
下载PDF
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ITP病人血清血小板抗体 被引量:4
3
作者 熊丽霞 李文林 +2 位作者 石小玉 杨碧云 肖承京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29-31,F002,共4页
目的 :建立新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病人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 ,用巨核细胞 血小板系Dami细胞株进行涂片 ,利用Dami细胞膜上的表面标志物GpⅡb/Ⅲa、GpⅠb、vWF等作为抗原 ,检测ITP病人血清中的血小板... 目的 :建立新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病人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 ,用巨核细胞 血小板系Dami细胞株进行涂片 ,利用Dami细胞膜上的表面标志物GpⅡb/Ⅲa、GpⅠb、vWF等作为抗原 ,检测ITP病人血清中的血小板自身抗体。结果 :部分Dami细胞内可见红色沉淀颗粒 ,颗粒着色深浅不一 ,部分Dami细胞胞膜呈红色 ,ITP病人组红色沉淀颗粒明显多于正常人组和非ITP性血小板减少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mi细胞株 血清血小板抗体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免疫细胞化学法 ITP
下载PDF
地西他滨对白血病患者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严雪芬 王敬瀚 +1 位作者 吴芬芝 孔宏伟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100-101,104,共3页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对白血病患者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衢州市人民医院及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血液科收治的120例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对白血病患者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衢州市人民医院及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血液科收治的120例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60例,对照组予CAG方案:第1-7天静脉滴注阿柔比星20 mg/d,第1-14天皮下注射10 mg/m2阿糖胞苷,1次/12 h,第1-13天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因子300μg/d。观察组予地西他滨25 mg/d,静脉滴注,连用5 d。比较2组PDGF水平及疗效。结果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PDG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PDGF明显低于对照组PDGF(P〈0.05);2组患者治疗后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更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5.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35.0%(P〈0.05)。结论地西他滨可以降低白血病患者血清PDGF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 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连莲 《临床医药实践》 2016年第7期513-515,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的相关性。方法:将118例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组(A组,54例)、不伴视网膜病变组(B组,64例)与正常对照组(C组,60例)。检测研究对象的血小...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的相关性。方法:将118例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组(A组,54例)、不伴视网膜病变组(B组,64例)与正常对照组(C组,60例)。检测研究对象的血小板反应蛋白-1、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A组、B组血清TSP-1水平均高于C组(P<0.01),且A组水平高于B组(P<0.01)。A组与B组血清hs C-RP水平均高于C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TSP-1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hs C-RP呈正相关(P<0.01),与空腹胰岛素(FINS)呈负相关(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FPG,FINS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TSP-1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TSP-1,hs C-RP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中表达升高,检测两者水平对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 高敏C反应蛋白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小剂量环孢素联合左旋咪唑对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血小板水平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刘俊兰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第6期124-125,共2页
目的:分析小剂量环孢素联合左旋咪唑对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血小板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环... 目的:分析小剂量环孢素联合左旋咪唑对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血小板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环孢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剂量环孢素联合左旋咪唑进行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血小板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血清血小板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血清血小板升高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环孢素联合左旋咪唑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提高患者的血小板水平,促进患者的预后,效果优于采用常规剂量单一环孢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小剂量环孢素 左旋咪唑 血清血小板水平
下载PDF
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评分系统联合血清血小板、血红蛋白、D二聚体对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何桂霞 《大医生》 2022年第3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究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评分系统联合血清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D二聚体(D-D)对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以期提高预测产后出血的准确度。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德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52例剖宫产和顺产的产后出血产妇纳入试... 目的探究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评分系统联合血清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D二聚体(D-D)对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以期提高预测产后出血的准确度。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德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52例剖宫产和顺产的产后出血产妇纳入试验组,将同期未发生产后出血的304例产妇纳入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评分系统联合血清PLT、Hb、D-D检测对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试验组产妇血清PLT水平及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评分系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血清Hb、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ROC曲线分析,联合检测AUC为0.930,95%CI为0.905~0.955,4项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评分系统联合血清PLT、Hb、D-D对产后出血有一定的预测价值,4项联合检测可较全面评估产后出血,利于临床及时进行干预,提高其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评分系统 血清血小板 血红蛋白 D二聚体 产后出血 预测价值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8
作者 马宁 成兴波 +1 位作者 韩俊霞 高漫云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45-648,共4页
目的探讨T2DM微血管病变与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的相关性。方法将176例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A,n=58)、未合并微血管病变组(B,n=64)与正常对照组(C,n=54),检测研究对象血清TSP-1水平及相关临床指标,并计算胰岛素... 目的探讨T2DM微血管病变与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的相关性。方法将176例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A,n=58)、未合并微血管病变组(B,n=64)与正常对照组(C,n=54),检测研究对象血清TSP-1水平及相关临床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结果 A、B组血清TSP-1水平均高于C组(P<0.05),A组血清TSP-1水平高于B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TSP-1水平与FPG、HbA1c、hsC-RP呈正相关(P<0.01),与HOMA-β及FIns呈负相关(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bA1c、FPG、HOMA-β及FIns是血清TSP-1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TSP-1在T2DM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清中表达升高,其可能参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病理生理过程,检测血清TSP-1的水平对预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 糖尿病 2型 微血管病变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价值
9
作者 陈虹 邱忠乐 《天津药学》 2023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分析应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对小儿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清血小板相关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0月—2021年9月收治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60例,采用抛硬币的随机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 目的:分析应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对小儿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清血小板相关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0月—2021年9月收治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60例,采用抛硬币的随机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高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400 mg/kg,观察组给予低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200 mg/kg,两组均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4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成熟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抑制T淋巴细胞(CD8+)水平,计算CD4+/CD8+比值,并检测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采用反射免疫法测定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G(PAIgG)、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A(PAIgA)、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M(PAIgM)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统计患儿不良反应及治疗费用。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免疫功能、实验室指标、血清血小板相关抗体水平、血清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总不良反应发生率(6.66%)明显低于对照组(26.66%),且观察组患儿治疗费用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用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是相同的,但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费用较高剂量丙种球蛋白更低,同时也可降低不良反应,而治疗成本减少可有效缓解部分患儿家庭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 血清血小板相关抗体水平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血清IL-6 IL-8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彦格 刘炜 李慧霞 《医药论坛杂志》 2005年第11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患儿血清IL6、IL8的变化。方法对142例ITP患儿血清IL6、IL8进行放免分析测定。结果ITP患儿血清IL6、IL8均升高,不同程度出血及出血期、恢复期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血清IL6、IL8在ITP患...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患儿血清IL6、IL8的变化。方法对142例ITP患儿血清IL6、IL8进行放免分析测定。结果ITP患儿血清IL6、IL8均升高,不同程度出血及出血期、恢复期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血清IL6、IL8在ITP患儿中明显增高,并随着疾病的恢复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清IL-6 血清IL-8
下载PDF
血清TPO、HPA水平检测联合TEG预测血小板减少症的价值分析
11
作者 王妮 张亚军 《贵州医药》 CAS 2022年第11期1810-1811,共2页
目的探究血清促血小板生成素(TPO)、人类血小板抗原(HPA)水平检测联合血栓弹力图(TEG)预测血小板减少症的价值分析。方法选取血小板减少症患者100例,随访1年后观察所有患者预后情况,并对不同预后患者TPO、HPA血清水平、TEG指标情况进行... 目的探究血清促血小板生成素(TPO)、人类血小板抗原(HPA)水平检测联合血栓弹力图(TEG)预测血小板减少症的价值分析。方法选取血小板减少症患者100例,随访1年后观察所有患者预后情况,并对不同预后患者TPO、HPA血清水平、TEG指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预后较好68例,预后不良32例。预后较好组TPO、HPA、Angel、MA、CI高于预后不良组,R、K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血清TPO、HPA与血小板减少症之间为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TPO、HPA水平检测联合TEG能够很好预测血小板减少症,其中血清TPO、HPA与血小板减少症之间为负相关,在联合血栓弹力图能够准确对患者进行诊断,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血清血小板生成素 人类血小板抗原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减少症
下载PDF
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和应用的研究
12
作者 刘达庄 包于勤 +5 位作者 王健莲 丁苏鄂 陆萍 金丽 朱自严 沈伟 《医学研究通讯》 2000年第4期19-20,共2页
在血小板血型抗原,抗体反应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工作中,方法学的解决是主要关键。本成果突破了此难题。重点攻克了直接指示血小板抗原-抗体免疫反应的关键性指示系统-抗人IgM和抗人IgM致敏红细胞的研究难题。研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特异性血... 在血小板血型抗原,抗体反应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工作中,方法学的解决是主要关键。本成果突破了此难题。重点攻克了直接指示血小板抗原-抗体免疫反应的关键性指示系统-抗人IgM和抗人IgM致敏红细胞的研究难题。研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特异性血小板抗原抗体反应检测方法,即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敏红细胞 血小板血清 SEPSA 血小板抗原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T血小板生成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玉娟 胡春梅 +2 位作者 曲荣峰 佟显爽 李亚荣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1期98-99,共2页
目的总结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血清T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从而为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2013年6月-2017年4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20例AA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初诊患者28例(A组)、处于骨髓抑制阶段患... 目的总结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血清T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从而为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2013年6月-2017年4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20例AA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初诊患者28例(A组)、处于骨髓抑制阶段患者31例(B组)、部分缓解患者32例(C组)、完全缓解患者29例(D组),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人员的血清TPO,回顾分析不同组人员对应的血清TPO含量水平。结果对照组血清TPO含量水平明显低于研究对象中各组患者的血清TPO含量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治疗进展,不同组患者血清TPO含量水平呈现出下降趋势,且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PO含量水平异常可作为AA患者临床诊断以及预后评价的重要指标,与此同时,AA患者在完全缓解后其血清TPO仍然存在异常,表明AA患者中TPO通路可能存在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清T血小板生成素 水平变化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国际及国家血小板血清学研讨会回顾
14
作者 Robyn M.Minchinton 刘战地 +1 位作者 李莹洁 陈强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2年第3期274-277,共4页
1981年,一个血清学ISBT/ISCH专家小组在研讨血小板血清学时开始认识到血小板血清学这门新学科在血液学和输血医学方面越来越重要,从1982年开始,国际、国家或地区血小板抗体研讨会每年举行一次(表1).
关键词 国际 国家 血小板血清 研讨会
下载PDF
两种主动免疫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动物模型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9
15
作者 胡海燕 李章球 +6 位作者 余力 姚瑶 王国征 孙明 黄睿 张梅霞 陆志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4462-4468,共7页
背景:目前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多为重度,血小板下降显著但持续时间短,与临床患者血小板波动变化的特性拟合不佳。目的:用兔抗小鼠血小板血清及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构建中度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并探讨其适用性。方法:... 背景:目前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多为重度,血小板下降显著但持续时间短,与临床患者血小板波动变化的特性拟合不佳。目的:用兔抗小鼠血小板血清及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构建中度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并探讨其适用性。方法:应用不同稀释倍数的抗血小板血清腹腔注射免疫小鼠,筛选出1:32稀释倍数的抗血清制备中度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免疫结束后分8个时间点取血、骨髓及淋巴器官,观察各种细胞、细胞因子及组织结构的改变。结果与结论:两种抗血清免疫后,小鼠血小板数量均下降到正常数目的40%~60%,并能维持7d;骨髓巨核细胞数于免疫后8d明显增加,16d基本恢复正常;红细胞C3b受体花环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明显下降(P<0.05);白细胞介素2和干扰素γ水平及CD4+/CD8+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脾小巨核细胞增加,胸腺萎缩。说明豚鼠和兔抗小鼠血小板血清制备的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存在红细胞免疫功能紊乱,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以及细胞因子分泌变化,是一种与临床拟合良好的中度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动物模型 血小板血清 血小板 免疫功能
下载PDF
番薯叶多糖制剂的升血小板作用及其机理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明义 董苍玉 +3 位作者 肖国芝 马长明 贾弘禔 顾平圻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261-263,共3页
采用腹腔注射抗血小板血清方法,建立了较理想的低血小板动物模型,利用该模型观察了番薯叶多糖制剂Ⅲ的升血小板作用,初步探讨了其作用机理。证明该多糖制剂有明显的升血小板作用,其作用机理之一是刺激血小板生成素的产生。
关键词 蕃薯叶 多糖 血小板血清
下载PDF
基线血清PDGF与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玉冰 谷云飞 +1 位作者 王皓 薛国华 《江西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291-293,共3页
目的探讨基线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与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PA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6个月是否复发房颤分为24例复发组和56例未... 目的探讨基线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与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PA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6个月是否复发房颤分为24例复发组和56例未复发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术前血清PDGF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PDGF对房颤复发的预测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复发组基线血清PDGF水平高于未复发组(P<0.05)。ROC曲线分析,血清PDGF诊断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AUC为0.834(0.801~0.867),诊断价值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PDGF高表达(OR及95%CI:2.234(1.329~3.756))为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房颤复发患者基线血清PDGF水平高于未复发患者,高血清PDGF与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呈显著正相关,可作为检测房颤复发的临床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阵发性心房颤动 导管射频消融术 复发
下载PDF
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及血小板交叉配型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红梅 廖艳秋 朱梅红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6年第3期195-197,共3页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竞争抑制法的临床应用效果及血小板交叉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对临床确认的特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10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7例、甲亢43例、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NATP)23例及正常对...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竞争抑制法的临床应用效果及血小板交叉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对临床确认的特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10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7例、甲亢43例、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NATP)23例及正常对照80例进行检测,同时检测104例ITP和80例正常对照的网织血小板(RP);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对部分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病例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结果各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PAIg阳性率较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组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组相比,前者阳性率及各项指标增高不明显。104例ITP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RP分别为(13.6±5.2)%、(3.8±1.1)%,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30例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且输注无效的患者进行血小板配型输注,其中25例相合,有效率为83%。结论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血小板配型可有效提高临床输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相关抗体 网织血小板 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
下载PDF
补气养阴颗粒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小鼠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琳 丁云录 +3 位作者 张莲珠 张明天 初洪波 牛春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5297-5299,共3页
目的探讨补气养阴颗粒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小鼠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豚鼠抗血小板血清建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模型,造模同时灌胃给予补气养阴颗粒治疗,实验周期为2 w。给药周期结束,取小鼠乙二胺四乙... 目的探讨补气养阴颗粒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小鼠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豚鼠抗血小板血清建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模型,造模同时灌胃给予补气养阴颗粒治疗,实验周期为2 w。给药周期结束,取小鼠乙二胺四乙酸(EDTA)-2K抗凝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比值。结果补气养阴颗粒6 g/kg和3 g/kg组CD8^+T细胞数量明显少于模型组,CD4^+/CD8^+比值显著高于模型组(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气养阴颗粒6 g/kg组可明显降低雄性小鼠体内CD3^+、CD4^+、CD8^+T细胞数量(P<0.01或0.05),3 g/kg组也明显降低CD8^+T细胞数量(P<0.01),且两组同时显著升高CD4^+/CD8^+比值(P<0.05)。结论补气养阴颗粒具有维持机体免疫功能稳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气养阴颗粒 紫癜 豚鼠抗血小板血清 CD3^+ CD4^+ CD8^+
下载PDF
血小板指标、免疫球蛋白、hs-CRP联合检测在肝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勤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5年第1期38-39,共2页
目的:分析血清中血小板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Ig G(g/L)、Ig M(g/L)、Ig A(g/L)免疫球蛋白联合检测对肝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496例肝炎患者进行不同的分组: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然后选取健康正常体检者78例... 目的:分析血清中血小板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Ig G(g/L)、Ig M(g/L)、Ig A(g/L)免疫球蛋白联合检测对肝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496例肝炎患者进行不同的分组: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然后选取健康正常体检者7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型血小板体比率(P-LCR)、hs-CRP、免疫球蛋白(Ig G)、Ig M、Ig 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急性肝炎组Ig M、hs-CRP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血清PLT、MPV、PDW、P-LCR、hs-CRP、Ig G、Ig M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Ig A在肝炎不同类型患者中的变化不明显,其差异不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参数、CRP与免疫球蛋白联合检测有助于观察肝炎病程进展程度,对于临床治疗与预后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血小板指标 超敏C反应蛋白 肝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