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7篇文章
< 1 2 9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Th1/Th2细胞因子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与小儿支气管肺炎病情和预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宁利佳 袁雪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Th1/Th2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检测在小儿支气管肺炎诊断、分级和预后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小儿支气管...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Th1/Th2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检测在小儿支气管肺炎诊断、分级和预后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支气管肺炎组)及同期的85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VCAM-1、IFN-γ、IL-4水平,计算IFN-γ/IL-4,并测量APACHEⅡ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VCAM-1、IFN-γ、IL-4水平、IFN-γ/IL-4以及APACHEⅡ评分与小儿支气管肺炎病情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支气管肺炎组患儿血清VCAM-1、IFN-γ水平和IFN-γ/IL-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重型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VCAM-1、IFN-γ水平和IFN-γ/IL-4及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普通型支气管肺炎患儿(均P<0.05)。血清VCAM-1、IFN-γ、IFN-γ/IL-4和APACHEⅡ评分间比较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各指标与IL-4水平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痊愈组、显效组、有效组和无效组患儿血清VCAM-1、IFN-γ、IFN-γ/IL-4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痊愈组患儿血清VCAM-1、IFN-γ、IFN-γ/IL-4均显著低于其他三组,无效组则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均P<0.05)。痊愈组和显效组患儿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有效组和无效组(均P<0.05)。结论:血清VCAM-1、Th1/Th2细胞因子和APACHEⅡ评分与小儿支气管肺炎病情程度和预后有一定相关性,通过检测上述指标能够辅助判断病情,评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炎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TH1/TH2细胞因子 APACHEⅡ评分 预后 临床价值
下载PDF
糖调节受损者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向彤 金胜鑫 潘优津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6年第6期369-370,共2页
目的测定糖调节受损(IGR)患者及2-DM患者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的水平,探讨其变化的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46例IGR患者、50例2-DM患者和30例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清VCAM-1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各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目的测定糖调节受损(IGR)患者及2-DM患者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的水平,探讨其变化的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46例IGR患者、50例2-DM患者和30例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清VCAM-1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各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IGR组及2-DM组VCAM-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1)。(2)相关关系分析提示VCAM-1与HBA1c呈正相关(R=0.58,P<0.01)。结论IGR阶段VCAM-1已有明显升高,其改变早于2-DM的诊断,大血管病变的改变可能在IGR阶段已经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调节受损 2型糖尿病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及罗格列酮干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伟 火焱 殷寒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22-42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作用及罗格列酮干预的影响。方法:选取门诊及病房中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A组)4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B组)40例及健康对照者(C组)40名,检测体重指数、血脂...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作用及罗格列酮干预的影响。方法:选取门诊及病房中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A组)4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B组)40例及健康对照者(C组)40名,检测体重指数、血脂、血压、血糖、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sVCAM-1。2型糖尿病患者(A组、B组)均以罗格列酮(4 mg/d)干预治疗24周,于治疗前后检测上述各指标,进行不同治疗时段对照研究及指标间相关性研究。结果: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A1c、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P<0.05~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比较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A组比较收缩压、舒张压、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A1c、甘油三酯均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VCAM-1分别与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A1c、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A组sVCAM-1水平高于C组,B组sVCAM-1明显高于A组;罗格列酮干预后A组sVCAM-1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应用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后sVCAM-1有不同程度下降,提示罗格列酮对防治这类患者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冠心病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罗格列酮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及氟伐他汀干预临床研究
4
作者 李丹慧 火焱 《实用医技杂志》 2010年第7期616-617,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在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及氟伐他汀干预的影响。方法选取门诊及病房中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B组)60例、健康对照者(A组)60名,检测体质量指数、血脂、血糖、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酶联免疫吸...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在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及氟伐他汀干预的影响。方法选取门诊及病房中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B组)60例、健康对照者(A组)60名,检测体质量指数、血脂、血糖、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sVCAM-1。糖尿病患者以氟伐他汀(40mg/d)干预治疗24周,于治疗前后检测上述各指标,进行不同治疗时段对照研究及指标间相关性研究。结果 sVCAM-1分别与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OMA-IR、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2型糖尿病患者sVCAM-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氟伐他汀干预后2型糖尿病患者sVCAM-1下降。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VCAM-1作为一种重要的黏附分子,参与了2型糖尿病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生和发展。氟伐他汀能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sVCAM-1水平,可能具有血管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氟伐他汀
下载PDF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柴志强 卢树苹 +4 位作者 乔翠峰 孙小燕 赵东坡 狄巨岚 刘学英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第12期1471-1474,共4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冠脉)分叉病变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月12月于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心内科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脉分叉病变患者83例为研究...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冠脉)分叉病变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月12月于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心内科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脉分叉病变患者83例为研究组,并选取于我院就诊冠脉造影狭窄小于70%的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进行Crush技术的介入术,术后在给予双联抗栓治疗基础上持续给予替罗非班,并根据术后1年期间是否出现冠脉再狭窄分再狭窄组(20例)和正常组(63例)。对照组在入组后次日,研究组患者在术前、术后3 d、术后1年检测血清VCAM-1和hs-CRP水平,同期检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心排量(CO)。结果研究组术前较对照组血清VCAM-1、hs-CRP及HR水平显著升高,MAP及CO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3 d和术后1年研究组患者血清VCAM-1、hs-CRP及HR水平显著降低,MAP和CO水平显著升高(P<0.05);术后再狭窄组在术前、术后3 d、术后1年的血清VCAM-1、hs-CRP和HR高于同期正常组,而MAP和CO低于高于同期正常组(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VCAM-1和hs-CRP水平与再狭窄和HR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MAP、CO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冠脉分叉病变患者经支架介入和抗血小板治疗后,患者血清VCAM-1和hs-CRP水平变化与术后再狭窄、血流动力学存在相关性,可作为冠脉分叉病变治疗和预后的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分叉病变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超敏C反应蛋白 预后
下载PDF
红外线治疗仪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足患者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和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刘颖 《医疗装备》 2020年第23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红外线治疗仪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足患者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rb-FGF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8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 目的探讨红外线治疗仪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足患者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rb-FGF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8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试验组(44例)。对照组给予硫辛酸治疗,试验组给予红外线治疗仪联合硫辛酸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血清VCAM-1、rb-FGF2、TNF-α水平。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VCAM-1、rb-FGF2及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线治疗仪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疗效显著,且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红外线治疗仪 硫辛酸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B7-同源物2及组织分泌型蛋白Dickkop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变化和临床意义分析
7
作者 刘俊杰 朱娟英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4年第5期905-910,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B7-同源物2(B7-H2)及组织分泌型蛋白Dickkopf-1(DKK-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7月间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50例,另收集...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B7-同源物2(B7-H2)及组织分泌型蛋白Dickkopf-1(DKK-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7月间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50例,另收集同期健康女性志愿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4 ml,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VCAM-1、B7-H2浓度。术中采集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病灶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组织标本中DKK-1、VEGF蛋白表达。收集乳腺癌患者和健康女性志愿者的人口学资料,以及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术后对乳腺癌患者进行1年随访,记录不良预后发生情况。结果乳腺癌组血清VCAM-1浓度(67.81±19.27)ng/ml、B7-H2浓度(484.29±31.70)μ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组织中DKK-1蛋白相对表达量(4.46±1.32)、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4.81±1.56)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VCAM-1、B7-H2浓度在不同病理类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乳腺癌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的乳腺癌患者血清VCAM-1、B7-H2浓度明显低于其他病理类型,TNM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及有远处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血清VCAM-1、B7-H2浓度明显高于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及无远处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血清VCAM-1、B7-H2浓度在不同年龄、肿瘤直径、孕激素受体表达、雌激素受体表达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的乳腺癌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KK-1、VEGF蛋白表达水平在不同病理类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乳腺癌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的乳腺癌患者DKK-1、VE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他病理类型,TNM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及有远处转移的乳腺癌患者DKK-1、VE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及无远处转移的乳腺癌患者。DKK-1、VEGF蛋白表达水平在不同年龄、肿瘤直径、孕激素受体表达、雌激素受体表达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的乳腺癌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乳腺癌患者血清VCAM-1、B7-H2浓度明显低于手术前,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血清VCAM-1、B7-H2浓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后不良组乳腺癌患者血清VCAM-1浓度(75.39±22.61)ng/ml、B7-H2浓度(531.74±34.19)μg/L及组织DKK-1相对表达量(5.25±1.61)、VEGF相对表达量(5.91±1.73)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VCAM-1、B7-H2及组织DKK-1、VEGF蛋白表达水平对乳腺癌患者预后均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P<0.01);其中各指标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最高。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清VCAM-1、B7-H2及组织DKK-1、VE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与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用于患者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B7-同源物2 组织分泌型蛋白Dickkopf-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预后
原文传递
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8
作者 高雅 罗慧娟 张李军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5期95-97,116,共4页
目的 检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4,ANGPTL4)的表达情况,并探究其表达水平与ROP预后... 目的 检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4,ANGPTL4)的表达情况,并探究其表达水平与ROP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宜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出生的180例早产儿进行眼底筛查,视网膜病变的36例早产儿为ROP组,无视网膜病变的144例早产儿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ICAM-1、ANGPTL4的表达水平,通过研究对象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ICAM-1、ANGPTL4表达水平对ROP的诊断价值,分析ICAM-1、ANGPTL4表达水平与患儿预后不良的关系。结果 ROP组血清ICAM-1、ANGPTL4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CAM-1、ANGPTL4诊断ROP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931、0.731,截断值分别为542.24 pg/m L、40.77μg/m L;联合诊断ROP的AUC为0.946,特异度为98.6%,高于单项诊断(77.8%、89.6%)。高表达ICAM-1、ANGPTL4组患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低ICAM-1、ANGPTL4组(P<0.05)。结论 ROP患儿血清ICAM-1和ANGPTL4表达水平升高,与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细胞黏附分子-1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
下载PDF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通过降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减缓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9
作者 郑方芳 邓琴琴 +1 位作者 熊芳芳 刘衍冬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6期20-25,共6页
目的探究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减缓动脉粥样硬化(AS)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45只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S模型组和PCSK9抑制剂干预组,每组15只。以普通喂养方式为对照... 目的探究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减缓动脉粥样硬化(AS)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45只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S模型组和PCSK9抑制剂干预组,每组15只。以普通喂养方式为对照组,通过高脂饮食诱导构建AS模型组,高脂喂养并给予PCSK9抑制剂作为PCSK9抑制剂干预组。实验结束后取小鼠血浆测定血脂浓度;取小鼠主动脉根部,制作切片并通过油红O染色及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AS病理形态学改变;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测定主动脉组织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取小鼠胸主动脉利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主动脉血管中VCAM-1的mRNA含量及蛋白表达;ELISA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浓度。结果AS模型组小鼠血浆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SK9抑制剂干预组血浆TC、TG、LDL-C、H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SK9抑制剂干预组血浆TC、TG、LDL-C水平低于AS模型组,HDL-C高于AS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模型组主动脉硬化斑块相对面积大于对照组,而PCSK9抑制剂干预组斑块相对面积小于AS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模型组和PCSK9抑制剂干预组小鼠主动脉VCAM-1蛋白表达及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而PCSK9抑制剂干预组VCAM-1蛋白表达及mRNA水低于AS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模型组血浆TNF-α、PAI-1水平高于对照组,而PCSK9抑制剂干预组血浆TNF-α、PAI-1水平低于AS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CSK9抑制剂干预组血浆TNF-α、PAI-1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SK9抑制剂可降低血液中炎症因子TNF-α和PAI-1浓度,从而减少主动脉VCAM-1的表达,进而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P选择素水平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10
作者 李雁翔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3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P选择素(CD62P)水平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月天津市北辰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P选择素(CD62P)水平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月天津市北辰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各50例。患者均行常规对症治疗,大剂量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150 mg/(d·次)进行治疗,小剂量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75 mg/(d·次)进行治疗。比较抗血小板治疗效果,血清ICAM-1和CD62P水平,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聚集率均降低,大剂量组低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CAM-1和CD62P指标均下降,且大剂量组低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炎性因子指标均降低,大剂量组IL-6、hs-CRP和TNF-ɑ指标低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疗效较好,可有效降低血清ICAM-1、CD62P和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炎性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急性脑梗死 血清细胞黏附分子-1 P选择素 炎性因子
下载PDF
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钟玉霞 谢镇明 +3 位作者 钟玉云 王涛 吴静元 陈淑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1期1160-1163,共4页
目的探讨行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脑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5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介入栓塞术治疗的86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 目的探讨行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脑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5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介入栓塞术治疗的86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术后3~5 d采用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观察CVS发生情况。观察无CVS和不同程度CVS患者手术前后血清SICAM-1、IL-6变化,分析术后血清SICAM-1、IL-6与脑血管直径减少度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后血清SICAM-1、IL-6对CVS的诊断价值。结果CVS发生率39.53%(34/86),轻度、中度和重度CVS分别11、14和9例。无CVS患者手术前后血清SICAM-1、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VS患者术后3 d血清SICAM-1、IL-6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也显著高于无CVS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VS患者随CVS程度加重,术后3 d血清SICAM-1、IL-6水平呈明显升高趋势(P<0.05)。CVS患者术后3 d血清SICAM-1、IL-6水平与脑血管直径减少度均呈正相关(r=0.783、0.790,P<0.05),二者及其联合诊断CV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6、0.731、0.893,敏感度为81.82%、69.70%、84.85%,特异度为80.77%、88.46%、84.62%,且联合诊断的AUC高于单一指标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血清SICAM-1、IL-6水平与CVS发生及严重程度紧密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CVS具有较好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破裂 介入栓塞术 血管痉挛 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 细胞介素-6
下载PDF
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联合检测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魏萌萌 吕志坤 +4 位作者 李国珍 胡雪艳 许倩倩 郭静 耿彪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12期1133-1136,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8,ANGPTL8)、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水平联合检测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 目的分析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8,ANGPTL8)、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水平联合检测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在本院进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的196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99例发生CVS的病人为CVS组,97例未发生CVS的病人作为未CVS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ANGPTL8、VCAM⁃1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ANGPTL8与VCAM⁃1水平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病人发生CVS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NGPTL8、VCAM⁃1水平预测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病人发生CVS的截断值;采用四格表分析ANGPTL8、VCAM⁃1以及二者联合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病人发生CVS的预测价值。结果CVS和非CVS组高血压、Hunt⁃Hess分级、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S组血清ANGPTL8、VCAM⁃1水平显著高于未CVS组(P<0.05)。血清ANGPTL8与VCAM⁃1水平呈正相关(r=0.468,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高水平ANGPTL8(OR=3.652,95%CI:1.434~9.302)、高水平VCAM⁃1(OR=2.619,95%CI:1.212~5.658)、Hunt⁃Hess分级Ⅲ~Ⅳ级(OR=1.927,95%CI:1.104~3.362)、GCS评分3~8分(OR=2.813,95%CI:1.257~6.295)是影响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病人发生CVS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ANGPTL8水平预测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病人发生CVS的AUC为0.844,截断值为189.233 U/L;血清VCAM⁃1水平预测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病人发生CVS的AUC为0.795,截断值为17.984 mg/L。二者联合预测CVS的准确度为89.81%,灵敏度为93.94%,特异度为85.57%,灵敏度显著高于二者单独预测。结论CVS组血清ANGPTL8、VCAM⁃1水平显著高于未CVS组,二者联合对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CVS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颅内动脉瘤 血管痉挛 预测价值
下载PDF
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清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在预测并发感染性胰腺坏死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敖雪 邓超 吴生赞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7期2074-2079,共6页
目的观察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血清载脂蛋白B与载脂蛋白A1比值(ApoB/ApoA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AP1-LC3)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并发感染性胰腺坏死(IPN)的关系和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 目的观察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血清载脂蛋白B与载脂蛋白A1比值(ApoB/ApoA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AP1-LC3)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并发感染性胰腺坏死(IPN)的关系和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该院收治的172例SAP患者作为SAP组。收集临床资料及外周静脉血标本,检测患者血清ApoB/ApoA1、MAP1-LC3和ICAM-1水平,同期选取该院7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SAP患者与体检健康者的血清ApoB/ApoA1、MAP1-LC3和ICAM-1水平差异;根据SAP患者后续有无并发IPN分为IPN组和非IPN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血清ApoB/ApoA1、MAP1-LC3、ICAM-1水平及其他相关因素与SAP患者并发IPN的关系;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poB/ApoA1、LC3和ICAM-1水平用于预测SAP患者并发IPN的价值。结果SAP组血清ApoB/ApoA1、MAP1-LC3、I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IPN组ApoB/ApoA1、MAP1-LC3及ICAM-1水平均高于非IPN组(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ApoB/ApoA1(β=2.309,P=0.027)、MAP1-LC3(β=5.447,P=0.037)及ICAM-1(β=0.039,P=0.045)水平均是SAP患者并发IPN的影响因素。血清ApoB/ApoA1、MAP1-LC3及ICAM-1水平预测SAP患者并发IPN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1(95%CI:0.683~0.840)、0.765(95%CI:0.681~0.848)、0.882(95%CI:0.829~0.935);灵敏度分别为76.1%、68.7%、71.6%,特异度分别为61.0%、89.5%、91.4%。联合预测的AUC为0.957,灵敏度为85.1%,特异度为96.2%。结论血清ApoB/ApoA1、MAP1-LC3、ICAM-1水平是SAP患者并发IPN的影响因素,并发IPN的患者ApoB/ApoA1、MAP1-LC3和ICAM-1水平更高,这些指标对于预测SAP患者并发IPN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胰腺炎 感染性胰腺坏死 血清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 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
下载PDF
热射病猪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病理变化及相关黏附分子表达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玲玲 倪军 +1 位作者 付刚 张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644-2650,共7页
背景:热射病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疾病,是由高温引起的广泛内皮细胞损伤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临床综合征,常见的并发症是凝血功能异常,而血管内皮病变在重度中暑引发的凝血功能紊乱中发挥关键作用。目的:观察热射病猪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病... 背景:热射病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疾病,是由高温引起的广泛内皮细胞损伤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临床综合征,常见的并发症是凝血功能异常,而血管内皮病变在重度中暑引发的凝血功能紊乱中发挥关键作用。目的:观察热射病猪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病理变化特点及相关黏附分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方法:选取12只普通级健康雄性巴马小型猪,体质量15-2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温对照组及热射病组,每组6只。热射病组建立高温高湿环境下重度中暑猪模型,而常温对照组小猪置于恒温恒湿气候舱中。采集两组实验前、后静脉血,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取相同部位的腹主动脉、冠状动脉、肺组织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两组标本病理损伤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比两组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水平;高倍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冠状动脉及肺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结论:①常温对照组实验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水平及红细胞、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热射病组实验后红细胞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水平高于实验前,且高于常温对照组;血小板计数低于实验前,且低于常温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苏木精-伊红染色:常温对照组腹主动脉、冠状动脉、肺微血管组织病理结构正常;热射病组腹主动脉内皮细胞轻度水肿,未见明显异常;冠状动脉可见血栓形成、内皮细胞脱落、坏死,数量减少;肺微血管弥漫性出血、内皮细胞数量明显减少;④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常温对照组腹主动脉、冠状动脉、肺组织观察到内皮细胞浆膜上有数量较多、呈棕黄色线状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阳性表达;热射病组内皮细胞浆膜上染色数量明显减少,或表达缺如,呈浅黄色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弱阳性表达;热射病组血管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平均吸光度值低于常温对照组(P<0.05);⑤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热射病组冠状动脉组织可见细胞核形状不规则,线粒体肿胀;热射病组肺组织可见少量细胞核及线粒体肿胀;⑥提示热射病可导致小型猪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且以微小血管损伤表现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射病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细胞黏附分子1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前列地尔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7
15
作者 刘霞 吕肖锋 +3 位作者 高晓晓 张星光 武晋晓 赵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2月北京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2月北京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降糖、降压、降脂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脂质乳剂注射液10μg溶解在1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推注或直接入输液器小壶滴注,1次/d,疗程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sICAM-1、Ox-LDL、临床症状评分及踝肱比值(ABI)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sICAM-1、Ox-LDL、临床症状评分及AB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sICAM-1、Ox-LDL、临床症状评分降低,ABI升高(P<0.05)。均无死亡及严重心血管事件出现,未发生出血倾向,未发生注射部位血管炎。结论前列地尔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及抗氧化作用,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下肢血管,减轻血管损伤,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有一定的积极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 糖尿病 糖尿病血管病变 细胞黏附分子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下载PDF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血清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细胞间黏附分子-1、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5
16
作者 李春丽 扎西草 孙燕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19期2088-2090,共3页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血清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68例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4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血清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68例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4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8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VCAM-1、ICAM-1、ET-1与NO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血清VCAM-1、ICAM-1、ET-1、NO水平下降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清VCAM-1、ICAM-1、ET-1、NO水平,用药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细胞黏附分子-1 内皮素-1 一氧化氮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佐治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对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S100A4和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贾长河 王文玉 +4 位作者 任颖 张昊 兰玲 刘博伟 于静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8-209,共2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S100A4蛋白(S100A4)和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6(CEACAM6)均为与血管生成相关的因子,其表达升高时,可以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的进展〔1,2〕。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恩度)作为血管内皮抑素的新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S100A4蛋白(S100A4)和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6(CEACAM6)均为与血管生成相关的因子,其表达升高时,可以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的进展〔1,2〕。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恩度)作为血管内皮抑素的新成员,可以针对肿瘤进展时的血管生成发挥作用〔3〕。本实验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加用恩度进行晚期胃癌治疗,关注疗效及对血清中VEGF、S100A4和CEACAM6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胃癌 恩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S100A4蛋白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6 疗效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胱抑素-C、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琦 孙刚 +2 位作者 王劲红 苏学旭 徐伟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430-2432,共3页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胱抑素(Cys)-C、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水平及意义。方法确诊为心力衰竭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25例经体检证实为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成人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Cys-C...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胱抑素(Cys)-C、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水平及意义。方法确诊为心力衰竭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25例经体检证实为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成人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Cys-C、VCAM-1和ICAM-1的表达。结果观察组血清中Cys-C、VCAM-1和ICAM-1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血清中Cys-C、VCAM-1和ICAM-1的表达与心力衰竭的分级相关,相关性分析显示VCAM-1和ICAM-1呈正相关,其他指标间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Cys-C、VCAM-1和ICAM-1高表达对病变的发生和进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VCAM-1和ICAM-1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与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9
作者 尚可 孙亚威 +4 位作者 刘冬青 郭建政 杨慧 姜海 耿淑坤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3572-357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4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 VCAM)-1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将10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大血管并发症组(58例),无大血管并发症组(46例),并选取39例非糖尿病的健康者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4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 VCAM)-1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将10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大血管并发症组(58例),无大血管并发症组(46例),并选取39例非糖尿病的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定老年2型糖尿病各组患者及健康老年人血清RBP4、s VCAM-1。结果 1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组RBP4、s VCAM-1高于无大血管并发症组和对照组,无大血管并发症组高于对照组(P<0.05)。2血清RBP4与s VCAM-1、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正相关,与HDL-C显著负相关(r=-0.169,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BP4、s VCAM-1、TG、LDL-C是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 RBP4与s VCAM-1在老年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视黄醇结合蛋白4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阿托伐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影响──附68例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朱贵月 唐元升 +2 位作者 耿庆信 朱兴雷 张运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22-724,共3页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阿托伐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oluble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s 1,sICAM 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solublevascularcellad hesionmolecules 1,sVCAM 1)的影响 ,探讨阿托...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阿托伐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oluble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s 1,sICAM 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solublevascularcellad hesionmolecules 1,sVCAM 1)的影响 ,探讨阿托伐汀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炎症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 :稳定型心绞痛 30例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6 8例 ,后者再分为两亚组 :阿托伐汀组 35例 ,非阿托伐汀组 33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入院后第 1、 3、 5、 7、 14日的sICAM 1和sVCAM 1水平 ,观察阿托伐汀对其sICAM 1和sVCAM 1水平的影响。结果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入院时血清sICAM 1和sVCAM 1水平均比稳定型心绞痛组明显增高 (P <0 0 1)。治疗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两亚组的血清sICAM 1和sVCAM 1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其中阿托伐汀组的下降更显著。结论 :阿托伐汀可以降低炎症反应 ,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患者 sICAM—1 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血清 入院 程度 目的 水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