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模拟与自然冬夏对血清褪黑素及其合成限速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许筱颖 郭霞珍 刘晓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10期2051-2052,共2页
目的:比较自然与人工模拟的冬夏季节对血清褪黑素及其合成限速酶影响的异同,为运用四时模拟系统模拟季节的可行性和可信性提供相关数据,进而为中医"天人相应"理论的研究提供新的途径。方法:采用四季模拟系统人工模拟季节,测... 目的:比较自然与人工模拟的冬夏季节对血清褪黑素及其合成限速酶影响的异同,为运用四时模拟系统模拟季节的可行性和可信性提供相关数据,进而为中医"天人相应"理论的研究提供新的途径。方法:采用四季模拟系统人工模拟季节,测定模拟季节组和自然季节组大鼠血清的褪黑素含量和松果腺中褪黑素合成限速酶AANAT的活性,并进行对比。结果:在自然条件下,大鼠血清褪黑素(MT)、松果腺中AANAT酶活性在冬季较高,冬季组和夏季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四季模拟系统条件下,模拟冬季组MT含量、AANAT酶活性高于模拟夏季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自然条件下冬夏节律一致;模拟冬季组与自然冬季组相比,模拟夏季组与自然夏季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四季模拟系统模拟自然季节较为成功,利用其模拟季节进行天人相应理论研究的思路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相应 四季模拟系统 血清褪黑素 AANAT
下载PDF
浅针山根穴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观察及其对血清褪黑素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郑美凤 何芙蓉 +2 位作者 林煜芬 郑国尧 郑良朴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902-905,共4页
[目的]观察浅针山根穴治疗原发性失眠(P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褪黑素(MT)的影响。[方法]36例PI患者为治疗组,运用浅针手法刺激山根穴治疗,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MT水平,观察其治疗前后的变化;同时于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 [目的]观察浅针山根穴治疗原发性失眠(P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褪黑素(MT)的影响。[方法]36例PI患者为治疗组,运用浅针手法刺激山根穴治疗,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MT水平,观察其治疗前后的变化;同时于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评定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疗效评价,并对患者治疗前的血清MT与PSQI的相关性进行分析;36例健康人为健康组,不做任何治疗,仅检测血清MT水平以及PSQI评分。[结果]患者治疗后的PSQI总分低于治疗前(P<0.01),疗程结束3个月后PSQI总分较治疗后升高(P<0.01),但低于治疗前(P<0.01);患者治疗后的疗效高于疗程结束3个月后(P<0.01);患者治疗前的血清MT水平低于健康组(P<0.01),治疗后的血清MT水平高于治疗前(P<0.01),并且接近健康组(P>0.05);治疗前血清MT水平与PSQI总分、睡眠质量因子分值、睡眠效率因子分值、催眠药物因子分值、日间功能因子分值分别呈负相关关系(P<0.05或P<0.01)。[结论]浅针山根穴治疗PI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MT水平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失眠 浅针 山根穴 血清褪黑素
下载PDF
交变磁场治疗对老年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血清褪黑素和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梦雪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5242-5245,共4页
目的探讨交变磁场对老年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血清褪黑素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失眠患者75例,按照系统随机抽样将受试者分为3组,分别接受药物治疗、针灸及交变磁场治疗,在治疗3、10、30 d时使用匹... 目的探讨交变磁场对老年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血清褪黑素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失眠患者75例,按照系统随机抽样将受试者分为3组,分别接受药物治疗、针灸及交变磁场治疗,在治疗3、10、30 d时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睡眠质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情绪状态,并检测血清褪黑素含量。结果磁疗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1),而药物治疗组与针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中PSQI评分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P<0.01);3组HAMD评分由高至低依次为针灸组、药物治疗组、磁疗组(P<0.01),各时间点中HAMD评分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P<0.01);磁疗组血清褪黑素水平显著高于另两组(P<0.01),而针灸组与药物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中血清褪黑素水平随时间推移回升(P<0.01)。结论交变磁场在改善老年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及情绪状态方面的疗效优于药物治疗及针灸,有助于其远期恢复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变磁场 脑卒中 睡眠障碍 血清褪黑素
下载PDF
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血清褪黑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4
作者 王卫民 肖国民 +6 位作者 裘五四 吴建跃 程军 姜启周 徐海松 张眉 方蓉 《健康研究》 CAS 2011年第4期258-26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情的成年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血清褪黑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1例成年颅脑损伤且昏迷患者,根据入院时GCS评分分为特重型、重型及中型三组进行研究。同时选择31例成年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颅脑损伤组分别在入院后... 目的探讨不同病情的成年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血清褪黑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1例成年颅脑损伤且昏迷患者,根据入院时GCS评分分为特重型、重型及中型三组进行研究。同时选择31例成年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颅脑损伤组分别在入院后第1、37、日早晨6:00,下午16:00采集2次血标本并测定其MT水平。根据不同转归,在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分别对颅脑损伤组各组间及其与对照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至出院,全组存活48例,死亡13例,死亡病例死亡前平均血清褪黑素水平为19.1±9.8pg/ml。各颅脑损伤组血清MT水平在损伤后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时间点重型组和特重型组的MT水平显著低于中型组(P<0.05),特重型组的MT水平又显著低于重型组(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血清MT水平越低,颅脑损伤的病情越重,GOS预后评分越低,患者的伤残程度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褪黑素 颅脑损伤 昏迷 预后
下载PDF
基于肝郁大鼠模型的“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与血清褪黑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于瀚 钟相根 +3 位作者 许宗颖 郑智礼 史兴华 邓秀兰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35-41,共7页
目的:基于肝郁大鼠模型探讨“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客观证据及其与血清褪黑素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慢性束缚法复制中医肝郁模型,通过不同分组给药方式复制“当先实脾”的治疗方案,检测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进行肝组织病理学观察以评... 目的:基于肝郁大鼠模型探讨“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客观证据及其与血清褪黑素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慢性束缚法复制中医肝郁模型,通过不同分组给药方式复制“当先实脾”的治疗方案,检测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进行肝组织病理学观察以评价“肝郁”,检测尿液5 h D-木糖排泄率以评价“脾虚”,在此基础上检测血清褪黑素水平以探索“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与血清褪黑素水平的关系。结果:肝郁大鼠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均显著升高,肝组织存在炎症、水肿等病理损伤,尿液5 h D-木糖排泄率显著降低,“知肝传脾”客观存在;“疏肝”“健脾”“疏肝健脾”“当先治肝”“当先实脾”的干预方式均可不同程度改善肝郁大鼠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尿液5 h D-木糖排泄率及肝组织病理损伤的异常状态,其中“当先实脾”的干预作用优于其它干预方式,“当先实脾”客观存在;“知肝传脾”--血清褪黑素水平降低,“当先实脾”--血清褪黑素水平升高,血清褪黑素水平变化与“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密切相关。结论:“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客观存在且与血清褪黑素水平密切相关,肝病→褪黑素水平降低→脾病、实脾→褪黑素水平升高→干预肝病,可能为“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郁大鼠模型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 血清褪黑素水平 相关性
下载PDF
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褪黑素、一氧化氮水平的季节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波 郭燕冰 +3 位作者 许继宗 王普艳 李洁 司英奎 《中国医刊》 CAS 2015年第4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褪黑素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的季节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变应性鼻炎标准的成年患者41例,其中男21例、女20例。采取自身对照的方法,分别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4个节气的前后各1个月进...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褪黑素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的季节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变应性鼻炎标准的成年患者41例,其中男21例、女20例。采取自身对照的方法,分别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4个节气的前后各1个月进行血清褪黑素、NO水平的检测。结果血清褪黑素水平秋冬季节有较高表达,秋春、冬春、秋夏、冬夏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清NO水平在冬季有较高表达,冬春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冬夏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清褪黑素、NO在春、夏、秋三季的水平变化有显著的相关性(春季r分别为0.518、0.518,P<0.01;夏季r分别为0.485、0.485,P<0.01;秋季r分别为0.437、0.437,P<0.01)。结论血清褪黑素、NO水平季节变化的表达,进一步验证了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在变应性鼻炎发病过程中起到较重要的作用,对临床的预防及诊治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血清褪黑素 一氧化氮 季节
下载PDF
替勃龙对围绝经期女性睡眠的改善作用及其对血清褪黑素的影响
7
作者 陆晗 王璐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2年第18期3468-347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替勃龙对围绝经期女性睡眠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其对血清褪黑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1月树兰(杭州)医院收治的围绝经期睡眠障碍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1∶1∶1的比例将患者分为安慰剂组(30例)、小剂量替勃龙...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替勃龙对围绝经期女性睡眠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其对血清褪黑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1月树兰(杭州)医院收治的围绝经期睡眠障碍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1∶1∶1的比例将患者分为安慰剂组(30例)、小剂量替勃龙组(30例)及常量替勃龙组(30例)。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评估患者睡眠质量、血清褪黑素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围绝经期症状及情绪状态。结果治疗3个月、6个月时小剂量替勃龙组和常量替勃龙组患者睡眠质量、围绝经期症状及情绪状态均优于安慰剂组;治疗6个月时常量替勃龙组患者PSQI评分[(7.2±1.6)分]、Kupperman评分[(14.2±2.1)分]、SAS评分[(21.2±2.2)分]及SDS评分[(24.4±2.6)分]均低于小剂量替勃龙组[(7.8±1.3)分、(16.8±2.4)分、(27.7±2.4)分及(27.0±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94、4.466、10.935及3.873,均P<0.05);治疗6个月时常量替勃龙组患者血清褪黑素[(25.4±4.4)pg/ml]水平显著高于小剂量替勃龙组[(21.8±4.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3,P<0.05);常量替勃龙组和小剂量替勃龙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2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P>0.05)。结论与口服小剂量替勃龙相比,口服常量替勃龙能在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前提下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睡眠障碍、围绝经期症状及情绪状态,提高血清褪黑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勃龙 围绝经期 睡眠障碍 血清褪黑素
原文传递
阿戈美拉汀对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及血清褪黑色素水平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钟海龙 何著发 《江西医药》 CAS 2021年第8期1138-1139,1146,共3页
目的探讨阿戈美拉汀对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及血清褪黑色素水平影响的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阿戈美拉汀片,对照组则使用舍曲林分散片,比较治疗过程中... 目的探讨阿戈美拉汀对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及血清褪黑色素水平影响的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阿戈美拉汀片,对照组则使用舍曲林分散片,比较治疗过程中(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两组HAMD评分变化,比较两组干预后8周睡眠质量及褪黑素水平,统计两组治疗期间发生不良事件。结果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12周睡眠质量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褪黑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骨髓抑制、头晕、嗜睡和肝肾功能异常总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使用阿戈美拉汀,能有效的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提高睡眠质量,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戈美拉汀 抑郁症 血清褪黑素 睡眠质量
下载PDF
持续光照与松果体切除诱导大鼠脊柱侧凸动物模型的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网林 陈秋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8-21,共4页
目的应用持续光照以及松果体切除来抑制大鼠褪黑素水平,探讨单纯褪黑素降低在大鼠脊柱侧凸模型中的作用。方法取生后3周的青春期(Sprague Dawley,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10只,自然光照条件;二足对照组10只,双侧前肢及尾巴... 目的应用持续光照以及松果体切除来抑制大鼠褪黑素水平,探讨单纯褪黑素降低在大鼠脊柱侧凸模型中的作用。方法取生后3周的青春期(Sprague Dawley,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10只,自然光照条件;二足对照组10只,双侧前肢及尾巴切断,自然光照条件;实验光照组20只,双侧前肢及尾巴切断,24h持续光照,照度控制在300lux;松果体切除组10只,双侧前肢及尾巴切断,手术切除松果体,自然光照条件。实验至第12周时,进行脊柱X线摄片,观察脊柱曲线,测量Cobb角,留取动物2Am及2Pm静脉血,测定血清褪黑素含量。结果(1)实验至第12周时,空白对照组、二足对照组以及实验光照组X线摄片均无脊柱侧凸的发生。松果体切除组中有3只出现脊柱侧凸,发生率为33.3%,Cobb角为14°,21°和28°,平均21°。侧凸主弧方向为右侧2只,左侧1只。(2)空白对照组及二足对照组血清褪黑素水平呈现明显昼低夜高的节律性。实验光照组血清褪黑素呈现持续低水平且节律性消失。松果体切除组褪黑素水平改变与光照组类似。经统计学检验,空白对照组与二足对照组组内昼夜血清褪黑素水平明显不同,实验光照组与松果体切除组组间昼夜血清褪黑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白对照组与二足对照组的夜间褪黑素水平与实验光照组及松果体切除组差异显著。结论(1)持续光照能够有效地抑制大鼠血清褪黑素水平,并使其丧失原有的节律性。(2)二足鼠松果体切除能够建立脊柱侧凸的动物模型。(3)该模型中侧凸的发生不是单纯低水平褪黑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大鼠 血清褪黑素 临床分析
下载PDF
蛇床子催眠活性组分对PCPA损伤大鼠松果体细胞的保护作用及钟基因表达调控机制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丹妮 郭晋良 +4 位作者 仝立国 宋美卿 仲启明 杨钤 冯玛莉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2-185,共4页
目的:观察蛇床子催眠活性组分对PCPA松果体损伤大鼠结构、功能的保护作用及生物钟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蛇床子催眠活性组分催眠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PCPA 450 mg/kg连续2 d,建立大鼠松果体损伤模型,灌胃蛇床子催眠活性组分高、低... 目的:观察蛇床子催眠活性组分对PCPA松果体损伤大鼠结构、功能的保护作用及生物钟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蛇床子催眠活性组分催眠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PCPA 450 mg/kg连续2 d,建立大鼠松果体损伤模型,灌胃蛇床子催眠活性组分高、低剂量(60、30 mg/kg)并设褪黑素(10 mg/kg)阳性对照组,检测血清褪黑素、松果体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及松果体中钟基因Clock、Bmal1、Per1、Per2、Per3、Cry1、Cry2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入睡潜伏期显著延长,血清褪黑素水平及松果体Bmal1、Per1 mRNA表达显著降低,Per3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蛇床子催眠活性组分高剂量组入睡潜伏期显著缩短,睡眠持续时间显著延长,血清褪黑素水平显著升高;蛇床子催眠活性组分高剂量组松果体Clock、Bmal1、Cry1、Cry2 mRNA表达显著升高,Per3 mRNA显著降低,蛇床子催眠活性组分低剂量组Clock、Bmal1、Per1、Per2、Per3、Cry1、Cry2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模型组松果体细胞排列紊乱,核固缩,空泡变性明显增多,数目明显减少,蛇床子催眠活性组分高剂量组细胞排列紊乱,核固缩,空泡变性增多,数目减少;松果体超微结构观察显示模型组线粒体多肿胀、嵴断裂、固缩,蛇床子催眠活性组分高剂量组线粒体肿胀、嵴断裂、固缩较模型组减少。结论:蛇床子催眠活性组分对松果体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并能调节松果体钟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催眠活性组分 松果体损伤 血清褪黑素 生物钟基因表达
下载PDF
运周推腹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勇 赵强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250-6253,共4页
目的:观察运周推腹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治疗组予运周推腹法治疗。比较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多导睡眠参数及血清褪... 目的:观察运周推腹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治疗组予运周推腹法治疗。比较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多导睡眠参数及血清褪黑素含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30%,21/23)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18/24)(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多导睡眠各参数均显著改善(P<0.05),血清褪黑素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周推腹法和口服艾司唑仑片均对心脾两虚型失眠有一定疗效,但运周推腹法的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周推腹法 心脾两虚 失眠 多导睡眠图 血清褪黑素
原文传递
佛手柑内酯对PCPA失眠大鼠神经递质及学习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胡文卓 贾力莉 +3 位作者 马澜 宋美卿 赵俊萍 冯玛莉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21-823,共3页
目的研究蛇床子中香豆素类成分佛手柑内酯对失眠大鼠神经递质及学习记忆的影响,探讨其催眠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建立大鼠失眠模型,分为空白对照、失眠模型对照、地西泮(3mg·kg-1)阳性对照、佛手苷内酯(1.5... 目的研究蛇床子中香豆素类成分佛手柑内酯对失眠大鼠神经递质及学习记忆的影响,探讨其催眠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建立大鼠失眠模型,分为空白对照、失眠模型对照、地西泮(3mg·kg-1)阳性对照、佛手苷内酯(1.5mg·kg-1)四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灌胃等量蒸馏水,每日1次,连续6天。给药第3天灌胃30分钟后进行戊巴比妥钠协同催眠剂量(28mg·kg-1)的睡眠潜伏期和持续睡眠时间的观察;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记忆学习水平;酶联免疫法测定脑干内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γ-氨基丁酸(GABA)和血清中褪黑素(MT)的含量,分析佛手苷内酯对失眠大鼠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结果佛手柑内酯组入睡潜伏期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睡眠持续时间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01),脑干5-HIAA、GABA含量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P<0.001);空间探索目标时间、目标路程/总路程、穿越时间、穿越次数、总路程、平均速度高于模型对照组;探索策略模型对照组多为边缘式。结论蛇床子香豆素类成分佛手柑内酯对PCPA失眠大鼠具有明显的催眠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升高脑干内5-HIAA、GABA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 佛手柑内酯 PCPA失眠 脑干神经递质 血清褪黑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