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患者PCI前后AT1-AA滴度变化及其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任于军 张国勇 +3 位作者 张明德 曹应江 邹洋 卜建学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第9期1108-1111,1114,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和术后血清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滴度的变化及其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和术后血清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滴度的变化及其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心内科行标准PCI(药物洗脱支架)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45例,PCI前和术后24 h采集血样,采用SA-ELISA法检测血清AT1-AA滴度。根据术后随访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ISR组(ISR≥50%)和非ISR组(ISR<50%)。另外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γ-干扰素(IFN-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Ang-2水平。结果随访期间,43例患者发生ISR,发生率为29.66%。两组PCI术前血清AT1-AA滴度阳性率比较无差异(P>0.05)。PCI后,ISR组患者血清AT1-AA滴度阳性率高于PCI术前和非ISR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I后AT1-AA滴度值是ISR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OR=2.083,95%CI:1.195~3.47,P<0.05)。另对于ISR组患者与AT1-AA滴度阴性亚组患者比较,AT1-AA滴度阳性亚组患者血清IL-6、CRP、IFN-γ、VEGF、Ang-2水平更高(P均<0.05)。结论PCI后血清AT1-AA滴度阳性与ISR的发生风险存在独立的相关性,可能与冠脉内皮细胞受损及内膜增生有关,检测血清AT1-AA滴度的分布特征有助于预测PCI术后IS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支架内再狭窄 血清at1-aa滴度 炎症
下载PDF
重组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刺突蛋白S1亚基及其编码DNA接种小鼠的抗血清水平研究
2
作者 张倩倩 刘康泰 +1 位作者 韩宗晟 李荣贵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0-156,共7页
人工合成了大小为2 253 bp刺突蛋白的S1亚基的基因片段,构建了含有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刺突蛋白S1亚单位(MERS-Co V S1)编码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eak13CD5LS1TEVhIgGFc,转染重组质粒至HEK293E细胞后,筛选出了可稳定表达重组融合蛋白... 人工合成了大小为2 253 bp刺突蛋白的S1亚基的基因片段,构建了含有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刺突蛋白S1亚单位(MERS-Co V S1)编码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eak13CD5LS1TEVhIgGFc,转染重组质粒至HEK293E细胞后,筛选出了可稳定表达重组融合蛋白的阳性克隆细胞株,进行了刺突蛋白亚单位融合蛋白(S1-Fc)的重组表达和纯化,获得了大小约为122 kD的重组S1-Fc融合蛋白,Western blotting验证重组蛋白为目的蛋白;将重组质粒Peak13CD5LS1TEVhIgGFc、重组S1-Fc融合蛋白以及Peak13CD5LS1TEVhIgGFc联合S1-Fc融合蛋白分别接种小鼠,以纯化的重组S1-Fc融合蛋白作为抗原,利用Western blotting及ELISA分别检测了小鼠的抗S1血清滴度及特异性。结果发现,3种方法接种的小鼠中均存在特异性抗S1血清。其中,接种重组S1-Fc融合蛋白和接种S1-Fc融合蛋白联合重组质粒的小鼠在首次接种就产生高滴度抗S1血清,而只接种重组质粒的小鼠在3次接种后才产生了特异性抗S1血清。两种含重组S1-Fc融合蛋白的接种方法诱导小鼠产生的抗S1血清滴度基本一致,均显著高于仅接种重组质粒的小鼠的抗S1血清,证明短期内重组S1-Fc蛋白接种更快速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重组质粒 重组S1-Fc 接种 血清
下载PDF
鼠疫放射免疫沉淀试验检测人群F_1抗体的特异性研究
3
作者 汤永康 李岩金 +4 位作者 赵芝雅 卢苗贵 陈毓土 兰锦清 洪春堂 《浙江预防医学》 1992年第1期33-35,共3页
放射免疫沉淀试验(RIP)被认为是目前鼠疫血清学诊断中最敏感、最特异的方法之一。我们采集当年钩端螺旋体(钩体)病患者血清,用RIP方法检测鼠疫F<sub>1</sub>抗体。结果检出滴度较高的阳性血清多份。为探索该钩体病人是... 放射免疫沉淀试验(RIP)被认为是目前鼠疫血清学诊断中最敏感、最特异的方法之一。我们采集当年钩端螺旋体(钩体)病患者血清,用RIP方法检测鼠疫F<sub>1</sub>抗体。结果检出滴度较高的阳性血清多份。为探索该钩体病人是否感染过鼠疫而同时存在两种抗体,或钩体抗体与RIP阳性抗体存在交叉反应,为此,我们进行了以钩体病人和健康人群的对照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1 钩体病 抗体 检测人群 钩体抗体 钩端螺旋体 血清学诊断 特异性 血清 交叉反应
下载PDF
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酪氨酸酶抗体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检测 被引量:9
4
作者 洪为松 尉晓冬 +1 位作者 周渭珩 许爱娥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12-614,共3页
目的探讨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酪氨酸酶IgG、IgM抗体滴度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乎与疾病活动程度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抗酪氨酸酶IgG、IgM抗体和sICAM-1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结果①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酪... 目的探讨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酪氨酸酶IgG、IgM抗体滴度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乎与疾病活动程度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抗酪氨酸酶IgG、IgM抗体和sICAM-1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结果①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酪氨酸酶IgG抗体平均滴度为0.316,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0.082(P<0.001);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酪氨酸酶IgM抗体平均滴度为0.238,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0.065(P<0.001)。②白癜风患者进展期血清抗酪氨酸酶IgG、IgM抗体滴度明显高于稳定期(P均<0.001),泛发型明显高于局限型(P均<0.001)。③抗酪氨酸酶IgG、IgM抗体滴度与抗黑素细胞IgG抗体阳性及IgM抗体阳性均呈正相关(P均<0.001)。④白癜风患者血清sICAM-1平均水平为697.40ng/mL,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602.40ng/ml(P<0.001);进展期高于稳定期(P<0.001);泛发型高于局限型(P<0.001);稳定期和局限型白癜风患者血清中sICAM-1水平与正常人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酪氨酸酶IgG、IgM抗体和sICAM-1与疾病活动性和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抗酪氨酸酶抗体 抗黑素细胞抗体 胞间黏附分子1 血清sICAM-1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局限型白癜风 酪氨酸酶 抗体 细胞问黏附分子1
原文传递
人TGF融合疫苗诱导抗体在貂肺上皮细胞的活性检测
5
作者 郭永红 郝志明 +1 位作者 罗金燕 王俊红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72-274,共3页
目的TGFβ1疫苗诱导Balb/c小鼠产生抗体及对TGFβ1体外中和活性。方法通过已构建成功的TGFβ1疫苗免疫小鼠,诱导产生高效价中和抗体,抗TGFβ1抗体及合成的抗原肽ELISA法检测免疫血清抗体滴度,经貂肺上皮细胞生长抑制法,检测抗体血清对TG... 目的TGFβ1疫苗诱导Balb/c小鼠产生抗体及对TGFβ1体外中和活性。方法通过已构建成功的TGFβ1疫苗免疫小鼠,诱导产生高效价中和抗体,抗TGFβ1抗体及合成的抗原肽ELISA法检测免疫血清抗体滴度,经貂肺上皮细胞生长抑制法,检测抗体血清对TGFβ1体外中和活性。结果抗TGFβ1疫苗可以诱导高滴度的抗体产生,可与抗TGF抗体及抗原肽结合,可以阻断TGFβ1对貂肺上皮细胞的抑制活性。结论构建的抗TGFβ1疫苗可以诱导高滴度的中和抗体产生,在体外阻断TGFβ1活性,可以作为抗纤维化疫苗用于抗纤维化动物模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上皮细胞 活性检测 诱导抗体 融合疫苗 抗TGF-β1抗体 Balb/c小鼠 ELISA法检测 体外中和活性 血清抗体 动物模型研究 抗体产生 抗纤维化 疫苗诱导 免疫小鼠 中和抗体 细胞生长 抗体血清 抑制活性 体外阻断 抗原肽
下载PDF
抗病毒口服液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夏本立 石静 《职业与健康》 CAS 2010年第10期1143-1144,共2页
目的探讨抗病毒口服液在预防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降低血清中甲流抗体滴度的效果。方法将甲流接触者分为密切接触组和一般接触组,分别给予治疗量与预防量的抗病毒口服液,并以未接触者为对照组,用药2周后检测血清中甲流抗体滴度... 目的探讨抗病毒口服液在预防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降低血清中甲流抗体滴度的效果。方法将甲流接触者分为密切接触组和一般接触组,分别给予治疗量与预防量的抗病毒口服液,并以未接触者为对照组,用药2周后检测血清中甲流抗体滴度,进行比较。结果与患者有接触的人员其血清抗体阳性率高于无接触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服用治疗量的与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其整体抗体阳性率低于一般接触者(P<0.05),说明药物作用效果明显。接触组GMT(几何平均滴度值)达到了1:65.627,明显高于非接触组GMT值(P<0.05)。结论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传播速度快,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当疫情暴发后,对于密切接触者和有症状者及早使用大剂量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成药,可以有效降低发病率,减缓病情,控制疫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口服液 甲型H1N1流感 血清抗体
原文传递
抗病毒口服液和感冒清热颗粒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夏本立 石静 +2 位作者 贾娜 王惠先 张讯 《人民军医》 2010年第9期645-646,共2页
目的:观察抗病毒口服液和感冒清热颗粒预防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流)的效果。方法:将54例甲流密切接触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给予治疗剂量的抗病毒口服液和感冒清热颗粒,每天3次,连用3天;对照组不予用药。两组隔离观察2周... 目的:观察抗病毒口服液和感冒清热颗粒预防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流)的效果。方法:将54例甲流密切接触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给予治疗剂量的抗病毒口服液和感冒清热颗粒,每天3次,连用3天;对照组不予用药。两组隔离观察2周后,比较临床症状和血清甲流抗体滴度阳性例数。结果:观察组隔离第2天出现体温37.8℃,并伴有咳嗽、流涕等流感样症状1例;对照组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流涕、咽痛等症状9例,其中体温≥37.5℃8例。观察组血清抗体滴度阳性4例,对照组抗体滴度阳性10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抗病毒口服液和感冒清热颗粒对甲流密切接触者具有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预防 血清抗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