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龄化及其疾病与DNA碱性增色效应和血清MDA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王复馨 赵舒武 +1 位作者 赵怀英 孙红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230-232,共3页
目的 探讨血中DNA碱性增色效应和血清中过氧化物脂质丙二醛 (MDA)浓度与老龄化及其疾病的相关性。以验证中医理论“元气”虚衰是肿瘤形成的致病原因的科学性。方法 对 5 9例健康者和 5 7例患者分别采用TBA比色法测定血清MDA含量 ,Buto... 目的 探讨血中DNA碱性增色效应和血清中过氧化物脂质丙二醛 (MDA)浓度与老龄化及其疾病的相关性。以验证中医理论“元气”虚衰是肿瘤形成的致病原因的科学性。方法 对 5 9例健康者和 5 7例患者分别采用TBA比色法测定血清MDA含量 ,Butou’s法测定血中DNA碱性增色效应。并将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高龄健康组和恶性肿瘤组DNA碱性增色效应和血清MDA含量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 ,其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健康组二项检测指标与年龄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MDA既参与衰老过程 ,也参与恶性肿瘤的发病过程 ,DNA结构不稳定为恶性肿瘤发生提供了分子生物学基础。DNA碱性增色效应和血清MDA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与“元气”虚衰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可作为衰老及衡量“元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碱性增色效应 血清mda含量 元气 衰老 恶性肿瘤 中医理论
下载PDF
异丙肾上腺素ISP致心肌微血管阻塞的机理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汪学军 欧阳静萍 +3 位作者 涂淑珍 刘金保 董传仁 凌宏 《微循环学杂志》 1992年第1期8-11,共4页
本实验通过对血浆凝固性的动态变化和自由基系统有关指标的变化的监测以及心肌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大鼠皮下注射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ISP)(85mg/kg)后早期(4h以前)即有明显的血浆高凝状态、内源性凝血系统激活和心肌微血管内血栓形成,且... 本实验通过对血浆凝固性的动态变化和自由基系统有关指标的变化的监测以及心肌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大鼠皮下注射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ISP)(85mg/kg)后早期(4h以前)即有明显的血浆高凝状态、内源性凝血系统激活和心肌微血管内血栓形成,且心肌缺血损伤程度与血浆凝固性紊乱程度之间呈正直线相关;心、肝、肾和脑以及血清MDA含量显著增加(P<0.01),心肌的SOD和GSH—Px活性均显著增高。提示ISP引起的膜脂质过氧化、血浆高凝状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血管内皮受损和微血栓形成是ISP致心肌微血管阻塞的重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肾上腺素 微血管阻塞 ISP 机理探讨 微血管内血栓形成 血清mda含量 凝血系统激活 膜脂质过氧化 高凝状态 病理学观察 自由基系统 正直线相关 微血栓形成 心肌组织 动态变化 皮下注射 损伤程度 心肌缺血 内皮受损 血浆
下载PDF
山莨菪碱对烫伤小鼠创面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小歌 罗琳 +1 位作者 徐济良 王洋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年第3期185-186,共2页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对烫伤小鼠创面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建立小鼠烫伤模型,观察各实验组动物经不同处理后烫伤创面恢复情况,并检测血清MDA的含量。结果:山莨菪碱能加速烫伤创面愈合,降低烫伤小鼠血清MDA含量。结论:山莨菪...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对烫伤小鼠创面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建立小鼠烫伤模型,观察各实验组动物经不同处理后烫伤创面恢复情况,并检测血清MDA的含量。结果:山莨菪碱能加速烫伤创面愈合,降低烫伤小鼠血清MDA含量。结论:山莨菪碱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烫伤创面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作用 小鼠 山茛菪碱 血清mda含量 脂质过氧化反应 山莨菪碱 烫伤创面愈合 初步探讨 烫伤模型 恢复情况 不同处 实验组
下载PDF
吡嗪酰胺大鼠肝毒性的时效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周艳杰 吕建敏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年第10期612-613,614,共3页
目的:探讨吡嗪酰胺给药时间与肝脏毒性的关系。方法:在吡嗪酰胺给药的不同时间(2、7、14、21、28天后)检测大鼠血清ALT活性、血清和肝组织MDA含量及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吡嗪酰胺给药7天后血清ALT活性开始升高(P<0.05),21天后升高... 目的:探讨吡嗪酰胺给药时间与肝脏毒性的关系。方法:在吡嗪酰胺给药的不同时间(2、7、14、21、28天后)检测大鼠血清ALT活性、血清和肝组织MDA含量及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吡嗪酰胺给药7天后血清ALT活性开始升高(P<0.05),21天后升高最明显(P<0.01);给药7天后血清MDA含量升高(P<0.05),给药21天后肝组织MDA含量升高(P<0.01);肝组织病理切片,给药2天后肝细胞脂肪变性、点状坏死,以后逐渐加重。结论:吡嗪酰胺肝毒性在给药2天后出现,给药21天后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吡嗪酰胺 肝脏毒性 ALT mda 组织病理 吡嗪酰胺 大鼠血清 肝毒性 血清mda含量 时效性 给药时间 肝细胞脂肪变性 ALT活性 组织病理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