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站-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在采供血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李芳 王巍东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4期134-136,共3页
目的:观察“血站-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在采供血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血站于2022年1月建立并实施“血站-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选取2021年1—12月10名血站工作人员、100名献血者以及2022年1—12月10名血站工作人员、100名献血者作... 目的:观察“血站-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在采供血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血站于2022年1月建立并实施“血站-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选取2021年1—12月10名血站工作人员、100名献血者以及2022年1—12月10名血站工作人员、100名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实施“血站-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前后血站采供血量,工作人员理论知识评分、操作技能评分,献血者献血满意度评分,采供血差错发生率,以及采供血血液合格率。结果:实施“血站-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后,血站采血总量增长11.26%,供血总量增长12.76%,单采血小板增长28.49%,红细胞增长9.62%,血浆增长12.41%,冷沉淀增长1.05%;实施“血站-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后,血站工作人员理论知识评分、操作技能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血站-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后,献血者献血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血站-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后,采供血差错发生率为2.00%,明显低于实施前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血站-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后,采供血血液合格率为100.00%,明显高于实施前的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站-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用于采供血质量管理中可提高血站采供血量、工作人员理论知识评分、工作人员操作技能评分、献血者献血满意度评分和血液合格率,降低采供血差错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采供血 质量管理 理论知识评分 操作技能评分 献血满意度 差错发生率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概念的“血站-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对采供血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梁若鹄 吕均芳 +4 位作者 梁燕丽 黄彦 邓云芳 张颖 颜沛云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767-769,共3页
目的评价基于互联网概念建立的"血站-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血站-医院信息系统)对供用血情况的影响。方法本站建立血液信息管理系统,并与全市21家具有储血功能二级及以上医院血液管理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并及时观察与记录采供用血情... 目的评价基于互联网概念建立的"血站-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血站-医院信息系统)对供用血情况的影响。方法本站建立血液信息管理系统,并与全市21家具有储血功能二级及以上医院血液管理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并及时观察与记录采供用血情况;比较血站-医院信息系统启用前(2017年4月~2018年3月)后(2018年4月~2019年3月)血站供血岗位人员工作强度、血液预约情况及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临床用血满意率。结果血站-医院信息系统启用前后相同时段,本站的采血量(U)为78 249 vs 87 044.5、供血总量(U)为225 276.5vs 249 303,增长率分别为11.24%、10.67%;供血岗位人员人均日工作强度(s)为68.68±4.13 vs 41.71±3.76(P<0.01),日均面积强度(m~2)9.82±3.51 vs 3.31±3.49(P<0.05)。临床用血电话预约时间(s)为110.34±6.79 vs 56.38±4.18(P<0.01),网络预约时间(s)为28.55±2.27 vs 13.48±2.76(P<0.01);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035%(11/31 250)vs 0.012%(5/42 314)P<0.05);临床用血满意率分别为85.71%(18/21)vs 100%(21/21)(P<0.01)。结论血站-医院信息的启用提升了血站采供血效率,减轻了供血岗位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有益于降低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提高用血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信息管理系统 血站-医院 互联网 采供血 工作强度 供血岗位 输血反应 临床用血满意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