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3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血清和腹水中血管上皮因子测定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家德 孙昕 +1 位作者 颜士杰 沙玉成 《安徽医药》 CAS 2007年第4期329-330,共2页
目的 测定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血清和腹水中血管上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探讨VEGF在卵巢上皮性癌的诊断、病情监测、预测复发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良性组)30例、交界性肿瘤(交界性组)7例... 目的 测定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血清和腹水中血管上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探讨VEGF在卵巢上皮性癌的诊断、病情监测、预测复发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良性组)30例、交界性肿瘤(交界性组)7例、恶性肿瘤(恶性组)33例患者血清和腹水(或腹腔冲洗液)中VEGF的含量。结果 恶性组术前血清和腹水中VEGF的量明显高于交界性组和良性组(P〈0.05);交界性组、恶性组术后血清VEGF的量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恶性组Ⅲ一Ⅳ期术前血清VEGF的含量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病理分级G2-G3的明显高于G1(P〈0.01);10例复发患者血清VEGF的含量明显高于23例未复发者(P〈0.05)。结论 血清VEGF水平与卵巢上皮性癌的生长、预后有关,具有肿瘤标记物特性。可作为卵巢上皮性癌的诊断和病情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上皮 血管上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肿瘤标记物
下载PDF
血管上皮生长因子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治中的价值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家德 沙玉成 《安徽医学》 2003年第6期77-79,共3页
关键词 血管上皮生长因子 卵巢恶性肿瘤 诊断 治疗 生物学功能 临床分型
下载PDF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和血管上皮生长因子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卫国 卢洪凯 +3 位作者 刘鲁东 臧运江 王沈阳 张明荣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8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和血管上皮生长因子(VEGF)在BPH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和意义。方法:对35例手术切除的BPH组织(BPH组),21例正常前列腺组织(对照组)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EDF和VEGF的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统计学分... 目的: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和血管上皮生长因子(VEGF)在BPH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和意义。方法:对35例手术切除的BPH组织(BPH组),21例正常前列腺组织(对照组)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EDF和VEGF的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统计学分析两组标本表达水平的差异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BPH组中VEGF和MVD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EDF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MVD与VE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PEDF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VEGF与PEDF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PEDF表达水平降低和VEGF表达水平增加,促进前列腺组织的血管生成作用,导致前列腺组织增生。PEDF和VEGF的不平衡表达可能是BPH组织血管生成的分子基础,是促进BPH发生和发展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血管上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下载PDF
肾脏最大径大于4 cm的大体积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特征分析
4
作者 张俊 郁文谊 +1 位作者 金李晨 侯建全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6期3077-3084,共8页
目的:分析大体积(最大径>4 cm)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0至2021年在我院诊断为肾脏EAML,且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和治疗特点。结果:30例受试者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26~74... 目的:分析大体积(最大径>4 cm)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0至2021年在我院诊断为肾脏EAML,且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和治疗特点。结果:30例受试者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26~74岁。所有患者均行CT扫描。大多数EAML患者(23/30)在平扫CT图像上表现为相对于肾实质的高密度及以高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7例表现为低密度。完全性EAML的患者相对于部分EAML的患者,其肿块在平扫CT上表现为更大面积的高密度影。肿瘤最大径(8.7±6.6)(4.0~27.7)cm。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15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9.5个月。随访患者中,1例死于肿瘤恶液质并伴有肝转移,3例出现同侧复发,1例患者出现肝转移,均为完全性EAML。结论: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是一种相对罕见的乏脂肪肾肿瘤。相对于小体积的EAML存在典型的CT表现,大体积的EAML在平扫CT上高密度特征已不再典型。只有少数EAML具有恶性潜能。手术治疗效果较好,但术后可能会出现复发和转移,尤其是老年患者,以及完全性EAML患者,建议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ML 上皮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乏脂型AML 完全性EAML 肾肿瘤
下载PDF
巨大型恶性潜能未定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杨萍 《农垦医学》 2024年第2期185-188,共4页
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属于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的一种,属于临床少见的间叶来源肿瘤,常发生在肝、肾和肺,子宫发生较为罕见,对于直径大于5.0cm的巨大型肿瘤则更为罕见,笔者系统回顾国... 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属于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的一种,属于临床少见的间叶来源肿瘤,常发生在肝、肾和肺,子宫发生较为罕见,对于直径大于5.0cm的巨大型肿瘤则更为罕见,笔者系统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直径大于10.0cm的肿瘤鲜有报道。尽管可以通过肿瘤组织学形态和具有特征性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辅以诊断,但该疾病因缺乏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加之发病率极低,临床病例资料较少,故极易造成临床漏诊、误诊。本文回顾1例巨大型恶性潜能未定子宫PEComa患者,以提高临床医生对于该疾病的认知,丰富对该疾病的诊疗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上皮样细胞肿瘤 子宫 肿瘤 诊断与治疗
下载PDF
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与磁共振影像分析
6
作者 谷艳梅 郝磊 +5 位作者 任洪伟 张萌萌 董景辉 刘长春 高珅 刘渊 《肝脏》 2024年第6期645-647,713,共4页
目的 分析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AML)的临床和磁共振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住院治疗的19例HEAM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HEAML患者中,体检发现肝占位13例,腹痛腹胀4例,... 目的 分析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AML)的临床和磁共振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住院治疗的19例HEAM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HEAML患者中,体检发现肝占位13例,腹痛腹胀4例,恶心纳差2例,3例患者为乙型肝炎,15例患者肿瘤标志物为阴性。磁共振图像上18例患者为单发病灶,病灶平均直径约5.4 cm,术前诊断14例为肝癌,16例患者肝脏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6例患者延迟期可见假包膜强化。结论 HEAML好发于中年女性,多为体检发现肝占位,大部分患者实验室指标无明显异常,仅个别患者肿瘤标志物轻度异常,影像特征多为单发富血供病灶,强化模式以早期明显强化为主,部分可有假包膜强化,确诊还需要结合病理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上皮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磁共振 体层摄影术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恶性肿瘤1例报道
7
作者 赵晨宇 欧玉华 +5 位作者 郅程 罗艳华 钟惠敏 李琴 郭施 江梅珍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798-801,共4页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是一种良恶性潜能未定的间叶源性肿瘤,病理分化标志物表达以黑色素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为特征,好发于实质器官,国内外报道病例极其少见,尤其为恶性肿瘤者更为罕见,因此缺乏诊断标准,往往需要分子病理进行确诊...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是一种良恶性潜能未定的间叶源性肿瘤,病理分化标志物表达以黑色素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为特征,好发于实质器官,国内外报道病例极其少见,尤其为恶性肿瘤者更为罕见,因此缺乏诊断标准,往往需要分子病理进行确诊。本文报道的1例60岁结肠癌术后的老年女性子宫PEComa,结合其发病过程、辅助检查、病理结果及既往史对PEComa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恶性肿瘤 血管上皮样肿瘤 肿瘤细胞标志物
下载PDF
宫颈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一例
8
作者 许佳蓉 谢乐 庞卓超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27-231,共5页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是一组临床上少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主要发生在围绝经期和绝经后的女性,原发肿瘤多位于子宫和腹膜后等部位,其中子宫PEComa多发生于子宫体浆膜下,少数患者发生于宫颈及...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是一组临床上少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主要发生在围绝经期和绝经后的女性,原发肿瘤多位于子宫和腹膜后等部位,其中子宫PEComa多发生于子宫体浆膜下,少数患者发生于宫颈及黏膜下,恶性者罕见。报告1例因考虑腹盆腔占位及多发骨转移就诊的宫颈PEComa,该患者因左膝关节反复疼痛在当地医院行骶髂关节CT,发现腹盆腔占位性病变及双侧髂骨及腰骶尾骨多发高密度灶,2023年7月收治后结合影像学检查和盆腔肿物穿刺活检考虑子宫肌瘤恶变,排除手术禁忌证后,在全身麻醉下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活检+盆腔粘连松解术。术后病理提示宫颈PEComa、淋巴管平滑肌瘤病,出院后定期门诊复诊,术后5个月未见复发。宫颈PEComa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上易误诊、漏诊,病理诊断是金标准,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肿瘤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上皮样细胞肿瘤 间叶瘤 宫颈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病例报告
下载PDF
术前误诊为肝细胞癌的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
9
作者 沈菲菲 钟屹 +2 位作者 高杨 张敏 毛卫波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36-238,共3页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thelioid angiomyolipoma,EAML)是一种来源于间叶组织具有恶性潜能的肿瘤,肾脏好发,而在肝脏及其他器官少见[1]。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epithelioid angiomyolipoma,HEAML),与富含脂肪的血管...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thelioid angiomyolipoma,EAML)是一种来源于间叶组织具有恶性潜能的肿瘤,肾脏好发,而在肝脏及其他器官少见[1]。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epithelioid angiomyolipoma,HEAML),与富含脂肪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不同,因其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且影像学表现多样,给术前明确诊断带来一定困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上皮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误诊
下载PDF
腹膜外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1例
10
作者 李新怡 李蕊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77-177,共1页
患者男,24岁。腹部疼痛不适2天,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均正常。MRI显示腹腔内团块状T1WI等信号、T2WI不均匀稍高信号影,内见囊状T2WI高信号(图1A~1C),DWI呈明显高信号,相应ADC图信号减低(图2A,2B),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及延... 患者男,24岁。腹部疼痛不适2天,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均正常。MRI显示腹腔内团块状T1WI等信号、T2WI不均匀稍高信号影,内见囊状T2WI高信号(图1A~1C),DWI呈明显高信号,相应ADC图信号减低(图2A,2B),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减低(图3A,3B),大小约6.6cm×6.4 cm×5.8 cm,边界清,外周见包膜样低信号影,病变周围多发迂曲增粗血管影,可见肝动脉及门静脉分支与病变相通,邻近结构呈受压改变。诊断为腹腔孤立性富血供肿瘤,Castleman病不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上皮样细胞肿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胰腺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1例
11
作者 张胜波 张言敏 +1 位作者 曹月亮 范作兰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3期147-149,共3页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是一种少见的间叶组织肿瘤,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在这个不断增长的间叶肿瘤家族中,最常见的肿瘤包括肾和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和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AM)。其他不太常见的实体包括恶性韧带肌瘤和其他...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是一种少见的间叶组织肿瘤,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在这个不断增长的间叶肿瘤家族中,最常见的肿瘤包括肾和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和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AM)。其他不太常见的实体包括恶性韧带肌瘤和其他盆腔透明细胞肿瘤。这些肿瘤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具有血管周围的上皮样细胞特征。特征性免疫组化特征包括黑色素细胞标记物。而发生在胰腺PEComa十分罕见。细针穿刺可被误诊为实性假乳头状瘤、神经内分泌肿瘤或转移性肾脏透明细胞癌等。国内相关文献报道较少,本文报道1例43岁女性患者,发生于胰腺PEComa,同时归纳其临床病理特点、影像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国内医师对本病的认识,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血管上皮样细胞肿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的CT、MRI表现和病理对照分析
12
作者 申美玲 郭学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Coma)患者的CT、MRI影像特征,对照病理分析,以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为肝脏PEComa的8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病灶形态及其内部影像学特征及强化特点,与病理对照分析并复习相关...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Coma)患者的CT、MRI影像特征,对照病理分析,以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为肝脏PEComa的8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病灶形态及其内部影像学特征及强化特点,与病理对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100%)肝脏PEComa均为单发,7例(87.5%)边缘清晰,大小平均为4.5cm,4例(50.0%)病变内部不均匀;影像学检查4例(50.0%)见脂肪成分,其中2例(25.0%)含有大量脂肪成分,5例(62.5%)可见血管畸形,8例(100%)均未见出血、坏死及钙化;增强扫描4例(50.0%)为“快进快出”,2例(25.0%)为“快进慢出”,2例(25.0%)为“持续强化”。结论肝脏PEComa女性多见,多数单发,CT、MRI影像学表现为边界清晰,病变内部不均匀,可含有脂肪及畸形血管,强化方式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血管上皮样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下载PDF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一例
13
作者 谷子君 徐蕊 +2 位作者 贾如皓 林盟 王翔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7期466-470,共5页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是软组织和骨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中将其归人恶性肿瘤的一种临床罕见的血管源性肿瘤;本病例在诊断及治疗过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关键词 肝脏肿瘤 上皮血管内皮瘤 影像学表现
下载PDF
子宫体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14
作者 李倩茹 李众 +4 位作者 马紫瑜 金华 邵立伟 李菲菲 刘爱军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5期378-382,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体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旨在加深认识该疾病。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第七医学中心5例及文献报道12例子宫体恶性PEComa的相关资料,分析总结该疾病... 目的探讨子宫体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旨在加深认识该疾病。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第七医学中心5例及文献报道12例子宫体恶性PEComa的相关资料,分析总结该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患者发病年龄23~67岁,主要表现为子宫异常出血和(或)盆腔肿块,个别在体检时意外发现肿瘤。肿瘤由上皮样和/或梭形细胞组成,瘤细胞常围绕薄壁血管呈放射状排列,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易见,常见肿瘤坏死,可见侵犯血管。肿瘤特异性表达肌源性和黑色素标记。所有病例均接受至少全子宫切除等不同手术方式,7例术后接受化疗。随访5~72个月,4例(其中2例接受化疗)术后复发/转移、死亡。结论子宫体恶性PEComa诊断基于病理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案,而辅助治疗效果不明确。长期随访是及早发现疾病进展及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恶性血管上皮样细胞肿瘤 病理诊断 预后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腹膜后和盆腔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2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并文献复习
15
作者 陈李豪 刘凯锋 +4 位作者 黄高振 唐泉青 李世豪 许志坚 刘宏伟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45-449,共5页
目的探讨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要点以增加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例恶性PEComa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恶性PEComa患者均为男性,年龄... 目的探讨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要点以增加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例恶性PEComa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恶性PEComa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53、16岁,发生部位分别位于腹膜后、盆腔,均行手术切除肿瘤,经术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患者1肿瘤组织主要由平滑肌样细胞构成,患者2肿瘤组织主要由上皮样细胞构成,2例患者的肿瘤细胞均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HMB45、Melan-A、SMA、CD34均表达阳性,随访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分析文献报道的15例腹膜后或盆腔PEComa患者的资料,男性3例、女性12例,其中9例为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或腰痛,部分患者为体检时发现。结论恶性PEComa术前诊断较困难,易误诊,最终确诊需要依靠术后病理结果。目前治疗以手术完整切除肿瘤为主,长期随访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肿瘤 腹膜后肿瘤 血管上皮样细胞肿瘤 恶性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肝脏、双肺同时发生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影像表现一例并文献复习
16
作者 陈少芳 庄丹萍 +1 位作者 金红涛 胡根文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7-189,共3页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遵守《赫尔辛基宣言》,经过深圳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批准文号:LL-KY-2021059。患者女,35岁。因发现肝内占位10天入院。查体腹部平坦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身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实...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遵守《赫尔辛基宣言》,经过深圳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批准文号:LL-KY-2021059。患者女,35岁。因发现肝内占位10天入院。查体腹部平坦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身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乙肝五项、丙肝抗体及肿瘤标志物等均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上皮血管内皮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骨上皮样血管瘤1例并文献复习
17
作者 魏思达 龚志兵 +2 位作者 方庆明 蒋云 饶华春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6期107-108,共2页
目的 探讨骨上皮样血管瘤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研究1例原发的骨上皮样血管瘤的临床影像资料、病理形态特点、免疫组化结果,并参考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患者男性,35岁,左膝部酸痛不适1年,影像学示左股骨远... 目的 探讨骨上皮样血管瘤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研究1例原发的骨上皮样血管瘤的临床影像资料、病理形态特点、免疫组化结果,并参考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患者男性,35岁,左膝部酸痛不适1年,影像学示左股骨远端囊状低密度影,周围见硬化边缘。术后送检肿物镜下骨小梁间隙成簇的毛细血管样小血管增生,较多血管内壁衬上皮样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局灶呈实性的团状、片状增生,可见部分胞浆空泡状,原始血管腔形成,较多淋巴细胞与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肿物周围骨小梁增厚。免疫组化:上皮样内皮细胞CD31(+)、CD34(+)、FLI-1(+)、D2-40(-)、CK-pan(-)、Ki-67约5%阳性。结论 骨上皮样血管瘤是一种罕见血管源性肿瘤,依据影像学、形态学并结合免疫组化、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血管 上皮血管 病理
下载PDF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秦雅静 孙德志 +1 位作者 张力 张晓彤 《癌症进展》 2024年第6期600-605,共6页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血管内皮的低至中级别的恶性血管肿瘤,全身多器官均可受累,常发生于软组织、肝、肺、骨等部位。目前认为,90%的EHE中存在常染色体易位导致的基因融合,这可能驱动了EHE的发生。EHE的诊断主要依...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血管内皮的低至中级别的恶性血管肿瘤,全身多器官均可受累,常发生于软组织、肝、肺、骨等部位。目前认为,90%的EHE中存在常染色体易位导致的基因融合,这可能驱动了EHE的发生。EHE的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结合免疫组化检测特异性血管内皮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如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又称CD31)、Friend白血病病毒整合蛋白1(FLI1)、ERG的表达,融合基因的检测可能会是新的诊断工具。目前,EHE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法,局限性EHE的治疗多采用手术等局部处理,对于广泛性EHE根据症状及进展快慢多采用观察等待、化疗、靶向治疗等全身治疗联合局部治疗的方案。总之,EHE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诊断仍具挑战,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药物,基于此,本文对EHE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对EHE的认识,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血管内皮瘤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4例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娜 钟萍萍 +2 位作者 徐晓菲 杨静 王金娟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478-481,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017年9月~2022年9月诊治的4例子宫PEComa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含1例恶性子宫PEComa),包括年龄、生育史、既往疾病、临床... 目的探讨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017年9月~2022年9月诊治的4例子宫PEComa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含1例恶性子宫PEComa),包括年龄、生育史、既往疾病、临床表现、术前辅助检查结果、肿瘤部位、癌灶大小、手术方式、术后病理特征、放化疗与否、预后等。结果最终纳入4例子宫PEComa患者,皆具有典型临床特征及个性化的诊疗策略,均为术后病理确诊。年龄33~64岁,平均年龄45.8岁。临床初始症状均不典型,包括异常子宫出血、腹痛及腹胀、亦或无明显症状仅检查提示子宫肌瘤可疑变性,易初诊为子宫平滑肌瘤或肉瘤可能。肿瘤所在部位包括相对常见的宫体及宫颈,较少见的浆膜下、黏膜下,甚至极为罕见的阔韧带。主要术式为腹腔镜∕开腹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保留生育功能仅单纯行肿物切除术、根治性手术等。术后病理结果均证实为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含恶性1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不同程度地表达子宫PEComa特异性标志物抗黑色素瘤特异性抗体(HMB 45)。恶性子宫PEComa患者术后辅助化疗6次。全部病例严密随访2~60个月,平均21.5个月,患者均无不适症状,生活质量满意,定期复查肿瘤无复发及转移。结论子宫PEComa临床罕见,病史不典型,术前诊断困难,易误诊,最终明确诊断需依据病理组织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征结果,仍以手术为首选治疗方式,术后辅以放化疗,因其生物学行为难以预测需长期严密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血管上皮样细胞肿瘤 临床 病理特征
下载PDF
纵隔原发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合并淋巴结转移1例
20
作者 苏晓路 王成 +1 位作者 董驰 朱浩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47-1149,共3页
患者男性,51岁,因活动后气短、间歇性咳嗽伴胸痛半年,体检发现纵隔肿物6天入院。患者肿瘤标志物均未升高。胸部CT平扫示:中纵隔偏右侧有一类圆形密度混杂肿块影,大小7.5 cm×5.5 cm, 与上腔静脉界限不清,多考虑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 患者男性,51岁,因活动后气短、间歇性咳嗽伴胸痛半年,体检发现纵隔肿物6天入院。患者肿瘤标志物均未升高。胸部CT平扫示:中纵隔偏右侧有一类圆形密度混杂肿块影,大小7.5 cm×5.5 cm, 与上腔静脉界限不清,多考虑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巨淋巴结增生症待排。术中发现肿物位于中纵隔偏右,大小7.5 cm×5.5 cm, 质硬,血管丰富,遂将肿瘤完整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瘤 恶性血管上皮样细胞肿瘤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病例报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