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Hepc25、SMAD3、IRAK4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介入治疗术后脑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赵小波 李奋保 崔红凯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22期3193-3198,共6页
目的 探讨血清铁调素25 (Hepc25)、信号转导分子3 (SMAD3)、白介素1受体关联激酶4 (IRAK4)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血管介入治疗术后脑出血转化(HT)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6例AI... 目的 探讨血清铁调素25 (Hepc25)、信号转导分子3 (SMAD3)、白介素1受体关联激酶4 (IRAK4)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血管介入治疗术后脑出血转化(HT)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6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管介入治疗术后HT发生情况分为HT组(n=39)和N-HT组(n=117)。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清Hepc25、SMAD3、IRAK4水平,采用偏相关性分析血清Hepc25、SMAD3、IRAK4与AIS患者术后HT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决策曲线(DCA)、临床影响曲线(CIC)分析血清Hepc25、SMAD3、IRAK4预测术后HT发生的价值。结果 HT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为(12.23±1.45)分,明显高于N-HT组的(10.56±1.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组患者的血清Hepc25、SMAD3、IRAK4水平分别为(40.42±12.13) ng/mL、(45.84±13.75) ng/mL、(380.82±114.14)μg/L,明显高于N-HT组的(28.21±8.42) ng/mL、(32.30±9.61) ng/mL、(267.43±79.82)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控制NIHSS评分后,Hepc25、SMAD3、IRAK4仍与术后HT呈显著正相关(偏相关系数=0.830、0.864、0.885,P<0.01);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epc25、SMAD3、IRAK4联合预测术后HT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4 (95%CI:0.895~0.974),预测效能明显优于各指标单独及两两联合预测效能,且联合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符合率较高,具有良好正向净获益及临床效用。结论 Hepc25、SMAD3、IRAK4在AIS血管介入治疗术后HT患者血清中均表达上调,联合检测对术后HT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预测术后HT的辅助指标,并指导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介入治疗术 铁调素25 信号转导分子3 白介素1受体关联激酶4 脑出血转化 预测
下载PDF
42例神经血管介入治疗术的麻醉体会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虹 宋铁鹰 +3 位作者 苏现辉 高鹏志 朱宇翔 孙晓立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101-102,共2页
对42例实施神经血管介入治疗术的患者,根据病情分别采用了局部麻醉加强化镇静、静脉复合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患者围麻醉期呼吸、循环平稳,无麻醉并发症发生。认为充分的麻醉前准备、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选择以及合... 对42例实施神经血管介入治疗术的患者,根据病情分别采用了局部麻醉加强化镇静、静脉复合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患者围麻醉期呼吸、循环平稳,无麻醉并发症发生。认为充分的麻醉前准备、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选择以及合理应用控制性降压等措施,能有效预防脑血管痉挛和血管破裂等麻醉意外,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血管介入治疗术 麻醉 麻醉监护
下载PDF
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3
3
作者 周碧月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117-118,共2页
关键词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血管介入治疗术 护理措施 血管介入检查 后拔管 临床表现
下载PDF
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心包填塞7例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莹 李菲 +2 位作者 任红 季宁 苏静 《沈阳部队医药》 2004年第2期146-146,共1页
心血管介人治疗(PCI)后心包填塞是少见而又危及生命的并发症。1994年1月至2003年5月我科6306例PCI术后出现心包填塞7例。本文总结其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关键词 血管介入治疗术 后并发症 心包填塞 护理 经皮冠脉腔内成形 射频消融
下载PDF
局部麻醉在降低心血管介入治疗术患者低血压发生率中的应用
5
作者 段玉 王敏 何红遐 《齐鲁护理杂志(上旬刊)》 2012年第8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在降低心血管介入治疗术患者低血压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7例行心血管介入治疗术患者随机分为麻醉组417例和非麻醉组21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麻醉组拔管时在穿刺点附近用1%利多卡因进行充分局部麻醉,以100~...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在降低心血管介入治疗术患者低血压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7例行心血管介入治疗术患者随机分为麻醉组417例和非麻醉组21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麻醉组拔管时在穿刺点附近用1%利多卡因进行充分局部麻醉,以100~200 ml/h的速度静脉滴注生理盐水,0.5~1.0 mg阿托品静脉推注;非麻醉组不进行上述处理。比较两组低血压发生率。结果:麻醉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非麻醉组(χ2=15.978 46,P<0.05)。结论: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并发急性低血压,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病情进展迅速,需引起足够重视,应给予精心护理,避免低血压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麻醉 血管介入治疗术 低血压 护理
下载PDF
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行神经血管介入治疗术中应用全身麻醉的效果研究
6
作者 殷涛 韩靖 赵腾跃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8期99-100,共2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行神经血管介入治疗术中应用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接受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行神经血管介入治疗术的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分析和探讨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行神经血管介入治疗术中应用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接受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行神经血管介入治疗术的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喉罩通气全身麻醉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均优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行神经血管介入治疗术中应用全身麻醉的效果显著,能够使得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减少应激反应,适合在临床进行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神经血管介入治疗术 全身麻醉 效果
下载PDF
颅内动脉血管介入治疗术中患者受照剂量水平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济生 欧阳儒颖 《中国辐射卫生》 2012年第1期22-23,共2页
目的了解颅内动脉血管介入治疗术中患者受照剂量水平。方法术前,在手术台患者头部所在的位置铺好"专用检测布","专用检测布"上各个矩阵布点术后收回,测出各部位的受照剂量。结果患者受照剂量范围在3.48~1 562.83mG... 目的了解颅内动脉血管介入治疗术中患者受照剂量水平。方法术前,在手术台患者头部所在的位置铺好"专用检测布","专用检测布"上各个矩阵布点术后收回,测出各部位的受照剂量。结果患者受照剂量范围在3.48~1 562.83mGy之间,受照剂量分布以患病区为中心向外周逐渐递减。结论颅内动脉血管介入治疗术中要加强对患者的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血管介入治疗术 患者 照射剂量水平
原文传递
颅内动脉血管介入治疗术中第一术者受照剂量水平调查与分析
8
作者 张济生 欧阳儒颖 《中国辐射卫生》 2011年第4期422-423,共2页
目的了解颅内动脉血管介入治疗术中第一术者受照剂量水平。方法术前,对第一术者的前额、颈前部铅围脖内外、左右胸铅围裙内外、左右腹铅围裙内外以及左右上肢和左右髁关节分别布置TLD元件,术后收回,测出各部位的受照剂量。结果第一术者... 目的了解颅内动脉血管介入治疗术中第一术者受照剂量水平。方法术前,对第一术者的前额、颈前部铅围脖内外、左右胸铅围裙内外、左右腹铅围裙内外以及左右上肢和左右髁关节分别布置TLD元件,术后收回,测出各部位的受照剂量。结果第一术者的受照剂量左上肢、右胸>头前部、腹部>左胸、颈前部、右上肢和髁关节。有防护与无防护比较,受照剂量下降幅度在84.04%~92.68%之间,平均降幅达87.40%。结论颅内动脉血管介入治疗术中第一术者的防护还要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血管介入治疗术 第一 照射剂量水平
原文传递
42例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致急性低血压的特点与处理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密 程飞 +1 位作者 周明 党书毅 《中外医疗》 2014年第11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致急性低血压的特点及处理方式。方法对该院实施的1442例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发生急性低血压的所有4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①该组病例中,有25例在术中或手术即将结束时发生急性低血压,有14例... 目的:探讨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致急性低血压的特点及处理方式。方法对该院实施的1442例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发生急性低血压的所有4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①该组病例中,有25例在术中或手术即将结束时发生急性低血压,有14例在拔出动脉鞘管时发生,另有3例于患者回病房后8 h发生。该组病例中,38例患者在发生急性低血压时,可见其心率在3-5 min内迅速下降到30-45次/min。患者可见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冰凉,可伴有神志不清等。②处理方法:该组病例中,20例应用阿托品0.5-1 mg肌注得以缓解病情;6例小剂量(〈500 mL)的输液联合阿托品0.5-2 mg;5例应用多巴胺缓解。首剂使用10 mg静脉推注,继而40-80 mg/h静脉滴注,1 h可以重复使用1次,直至病情稳定。也可通过快速大量补液联合使用多巴胺60-120 mg静滴,以缓解病情。10例患者在拔除动脉鞘管时发生急性低血压,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 mg 2次,推注阿托品1 mg 2次、推注多巴胺10 mg 1次,同时快速补充大量晶体溶液扩充血容量,约2 h后,病情稳定。结论急性低血压是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时较为严重的并发症,重视急性低血压的发病特点,及早诊断,正确处理,将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介入治疗 急性低血压 特点
下载PDF
宫颈癌、晚期卵巢癌患者术前血管性介入治疗疗效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董潇 胡建铭 倪才方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65-468,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血管性介入治疗在宫颈癌、晚期卵巢癌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112例宫颈癌患者,45例行术前介入治疗,67例行先期手术治疗,对其肿瘤缩小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阳性率及存活率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78例晚... 目的:探讨术前血管性介入治疗在宫颈癌、晚期卵巢癌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112例宫颈癌患者,45例行术前介入治疗,67例行先期手术治疗,对其肿瘤缩小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阳性率及存活率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78例晚期卵巢癌患者,14例行术前介入治疗,64例行先期手术治疗,对其治疗后肿瘤缩小情况、CA125值变化、手术时间、腹水情况、术中出血量及生存率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宫颈癌患者术前介入治疗总有效率84.44%;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先期手术患者(P<0.05);淋巴结阳性率(11.11%)低于先期手术患者(14.93%),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卵巢癌患者术前介入治疗总有效率57.14%,CA125值有不同程度降低;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先期手术患者(P<0.05);腹水量少于先期手术患者,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介入治疗患者1、3、5年存活率均高于先期手术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介入治疗确实能缩小肿瘤体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岀血量,但在降低淋巴结阳性率,减少腹水量,延长存活时间等方面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晚期卵巢癌 血管介入治疗 治疗
下载PDF
浅析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致急性低血压的特点与处理方式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敬淑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2期135-136,共2页
目的对心血管介入治疗引起的急性低血压患者的处理方法研究。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心血管并介入治疗患者来进行研究,此次选取的患者共有42例,均是心血管病介入手术治疗后出现急性低血压症状的患者,对他们的临床处理方式进行探讨分析。结果... 目的对心血管介入治疗引起的急性低血压患者的处理方法研究。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心血管并介入治疗患者来进行研究,此次选取的患者共有42例,均是心血管病介入手术治疗后出现急性低血压症状的患者,对他们的临床处理方式进行探讨分析。结果 20例患者接受了阿托品肌注治疗,患者在肌注后病情有了较大的改善,占47.62%,有6例患者采取输液的方式进行了小剂量的滴注,占14.29%,有5例患者接受了多巴胺治疗,症状有所改善,占11.9%。有9例使用肾上腺素皮下注射以及阿托品、多巴胺等联合治疗,并且为患者进行了补血治疗,患者在经过治疗后2小时均获得了改善,占21.43%。有2例患者出现了急性心包填塞引发的低血压症状,经过输液和引流后,症状改善。结论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引起的低血压症状在临床中属于并发症,患者非常危险,要尽早诊断和治疗,以提升患者的生存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介入治疗 急性低血压 特点
下载PDF
脑血管病5例介入治疗术的复合麻醉体会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再国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年第1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血管介入治疗 复合麻醉 体会
下载PDF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致急性低血压并发症的特点与处理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流强 陆健 +1 位作者 阮锡勇 聂荣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16期115-116,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导致的急性低血压并发症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其发生原因,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及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012年近4年来在我院行心血管介入治疗术的600例患者临床资料,整理、分析出现急性... 目的:观察分析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导致的急性低血压并发症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其发生原因,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及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012年近4年来在我院行心血管介入治疗术的600例患者临床资料,整理、分析出现急性低血压症状的临床特点,总结发病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结果600例患者发生急性低血压者1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所有患者经对症处理后,血压、心率以及全身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恢复正常水平。结论心血管病介入治疗过程导致的急性低血压并发症并不常见,是一种危害极大的急性并发症。做到及早发现病因并及早处理是正确的处理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介入治疗 并发症 预防措施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的近期效果及并发症探讨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进 金卫星 祝斐 《当代医学》 2021年第32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近期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状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需行手术治疗的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按照抽签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近期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状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需行手术治疗的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按照抽签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开颅夹闭术治疗,研究组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动脉瘤完全闭塞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0.00%,研究组恢复良好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能有效改善近期效果,促进疾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介入栓塞治疗 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 近期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血管介入治疗在晚期卵巢癌与宫颈癌患者的治疗作用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才红霞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23期143-143,145,共2页
目的研究血管介入治疗在晚期卵巢癌与宫颈癌患者治疗中的意义及作用。方法 70例宫颈癌患者,30例进行术前介入治疗,40例进行先期手术治疗,对于这些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阳性率、肿瘤缩小情况、术中出血量以及存活率进行对比分析;68例晚... 目的研究血管介入治疗在晚期卵巢癌与宫颈癌患者治疗中的意义及作用。方法 70例宫颈癌患者,30例进行术前介入治疗,40例进行先期手术治疗,对于这些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阳性率、肿瘤缩小情况、术中出血量以及存活率进行对比分析;68例晚期卵巢癌患者,15例进行手术前介入治疗,53例进行先期的手术治疗,对这类患者在治疗之后CA125值变化、腹水情况、肿瘤缩小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生存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宫颈癌患者在手术之前进行介入治疗总有效率为80.44%;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先期手术患者(P<0.05);先期手术患者比淋巴结阳性率要高,但是将二者进行比较,在差异上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卵巢癌患者在手术之前进行介入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8.13%,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先期手术患者(P<0.05);CA125值在不同程度上有所降低;腹水量与先期手术患者相比要少,但是这两者进行比较,发现两者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先期手术患者相比在手术之前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1、3、5年的存活率有明显的提高,但是在差异上并不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体积的缩小、手术时间的缩短、术中出血量的减少等方面术前介入治疗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作用于腹水量的减少,存活时间的延长,淋巴结阳性率的降低等方面则需要进一步的调查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卵巢癌 宫颈癌 治疗 血管介入治疗
下载PDF
血管内微导管介入治疗脑动脉瘤对认知和应激的影响
16
作者 金俊 刘丹 +2 位作者 梁浩 徐金辉 冯文献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1295-1298,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微导管介入治疗脑动脉瘤对认知和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3年7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接收的64例脑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的方式分为显微镜夹闭组(32例)和血管内微导管组(32例),显微镜夹闭组患者采用显... 目的探讨血管内微导管介入治疗脑动脉瘤对认知和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3年7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接收的64例脑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的方式分为显微镜夹闭组(32例)和血管内微导管组(32例),显微镜夹闭组患者采用显微镜夹闭术进行治疗,血管内微导管组患者采用血管内微导管介入治疗术。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变化,分析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估显微镜夹闭组和血管内微导管组患者神经功能变化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及简明精神状态评估(MMSE)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价;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血清免疫球蛋白IgA和IgG等免疫功能指标和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指标变化。计量数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显微镜夹闭组患者围手术期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2.86±0.43)h、(16.59±2.79)d]高于血管内微导管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1.98±0.35)h、(10.47±2.2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49、9.066,P<0.05)。血管内微导管组患者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6.25%(2/32)]低于显微镜夹闭组[15.63%(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4,P<0.05)。血管内微导管组患者术后1个月血清免疫球蛋白IgA和IgG水平[(2.31±0.11)、(11.47±1.54)g/L]高于显微镜夹闭组术后1个月[(1.97±0.11)、(9.28±2.14)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00,4.683,P<0.05)。血管内微导管组患者术后1个月血清TNF-α和MCP-1水平[(276.78±25.99)、(17.94±2.80)pg/ml]低于显微镜夹闭组术后1个月[(375.41±25.01)、(21.34±2.4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70,5.216,P<0.05)。血管内微导管组患者术后1个月MoCA和MMSE评分[(28.28±2.08)、(27.84±1.80)分]高于显微镜夹闭组术后1个月[(24.56±1.27)、(23.53±4.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27,5.223,P<0.05)。血管内微导管组患者术后1个月NIHSS评分[(9.46±1.16)分]高于显微镜夹闭组术后1个月[(7.66±1.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36,P<0.05)。结论血管内微导管介入治疗脑动脉瘤可有效改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患者炎性反应,进而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认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夹闭 血管内微导管介入治疗 脑动脉瘤 认知 应激
原文传递
颅脑损伤合并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9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震 孙春明 +3 位作者 陈兴 齐心 车彦军 张智民 《交通医学》 2010年第6期644-646,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合并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颅脑损伤合并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9例均急诊行开颅动脉瘤血肿清除和去骨瓣减压,基底动脉瘤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并行腰蛛网膜下腔引流5~7天。结果: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合并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颅脑损伤合并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9例均急诊行开颅动脉瘤血肿清除和去骨瓣减压,基底动脉瘤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并行腰蛛网膜下腔引流5~7天。结果: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9例均经CTA或DSA检查证实,其中前交通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3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2例,基底动脉瘤1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8例,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1例。全部病例恢复良好。结论:颅脑损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有合并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可能,早期明确诊断、积极合理的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颅内动脉瘤 颅动脉瘤夹闭 去骨瓣减压 血管介入栓塞治疗 螺旋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老年患者行PCI的护理经验
18
作者 谢俊华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09年第3期37-37,共1页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行PCI(心血管介入治疗术)的护理经验。方法自2006年5月到2006年11月我院完成70岁以上患者行PCI15例,其中女性5例:男性1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4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放入支架18枚。
关键词 护理经验 老年患者 PCI 血管介入治疗术 不稳定性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Ischemic colitis and large bowel infarction:A case report 被引量:1
19
作者 Eugen Florin Georgescu Doina Carstea +2 位作者 Daniela Dumitrescu Ramona Teodorescu Andrei Carste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39期5640-5644,共5页
Ischemic bowel disease results from an acute or chronic drop in the blood supply to the bowel and may have various clinical presentations, such as intestinal angina, ischemic colitis or intestinal infarction. Elderly ... Ischemic bowel disease results from an acute or chronic drop in the blood supply to the bowel and may have various clinical presentations, such as intestinal angina, ischemic colitis or intestinal infarction. Elderly patients with systemic atherosclerosis who are symptomatic for the disease in two or more vascular beds have multiple comorbidities and are particularly at risk. The clinical evolution and outcome of this disease are difficult to predict because of its pleomorphic aspects and the general lack of statistical data.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the case of a patient who was monitored in our unit for six years. For this patient, we encountered iterative changes in the clinical pattern, beginning with chronic "intestinal angina" and finishing with signs of 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 after an episode of ischemic colitis. This evolution is particularly rare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the case is instructive because it raises discussions about the natural history of the condition and the thera-peutic decisions that should be made at every stage of the disease. An important lesson is that ischemic bowel disease should always be considered in patients who have multiple risk factors for atherosclerosis and have experienced recurrent "indistinct" abdominal symptoms.In these cases, aggressive investigation and therapeutic decisions must be taken whenever possible. Despite an absence of standardized protocols, angiographic evaluation and revascularization procedures have beneficial outcomes. Current advances in endovascular therapy, such as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with stenting, should be increasingly used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mesenteric ischemia. Such therapy can avoid the risk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open repair. However, technical difficulties, especially in severe stenotic lesions, frequently occu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chemic colitis Intestinal infarction Mes-enteric thrombosis 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 Intes-tinal angina Mesenteric atherosclerosis
下载PDF
Vascular and biliary complication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20
作者 江利 杨建勇 +1 位作者 陈伟 庄文权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1679-1682,152,共4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angiography and cholangiography on the diagnosis and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vascular and biliary complication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Sixteen of 46 patients (15 ...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angiography and cholangiography on the diagnosis and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vascular and biliary complication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Sixteen of 46 patients (15 men and 1 woman, 17 - 60 years old) after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received angiography due to abnormal ultrasonography or edema of lower limbs, or cholangiography due to progressing jaundice.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or drainage was performed in some patients. RESULTS: Fifteen patients experienced vascular complications and 4 patients had biliary complications. Three of them appeared to have both vascular and biliary complications. Hepatic artery complications were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s (9/16), including 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 or stenosis (6/9), bleeding (2/9) and hepatic artery-dissecting aneurysm (1/9). One patient with 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 received transcatheter thrombolysis and two patients with bleeding received coil embolization. Inferior vena cava and portal vein stenosis were observed in 6 and 2 patients, respectively. After balloon angioplasty or stent placement, clinical symptoms were alleviated. Biliary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biliary stricture and anastomotic bile leak, occurred in 4 patients. Jaundice decreased after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 and drainage. CONCLUSIONS: Besides diagnosis, interventional methods include mini-invasiv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vascular and biliary complication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Balloon angiography and stent placement for venous stenosis are useful procedure for the treatment of these probl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OLESCENT ADULT Biliary Tract Diseases CHOLANGIOGRAPHY Female Hepatic Artery Humans Liver Transplantation Male Middle Aged Portal Vein Vascular Diseases Vena Cava Inferio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