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主动脉术后假性动脉瘤的CT血管造影评价 被引量:9
1
作者 温兆赢 罗南 +3 位作者 张楠 刘东婷 刘家祎 范占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55-458,共4页
目的胸主动脉术后假性动脉瘤是非常危险的并发症,本研究应用CT血管造影(CTA)评价胸主动脉术后假性动脉瘤的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4年2月1836例胸主动脉术后患者的CTA随访资料,16例发生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分析其临床资... 目的胸主动脉术后假性动脉瘤是非常危险的并发症,本研究应用CT血管造影(CTA)评价胸主动脉术后假性动脉瘤的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4年2月1836例胸主动脉术后患者的CTA随访资料,16例发生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分析其临床资料、CTA特征及随访结果。结果 16例患者假性动脉瘤位于升主动脉4例、弓部6例、降主动脉6例。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瘤腔内血栓量及破口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瘤最大面积及动脉瘤发生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主动脉手术后发生假性动脉瘤的患者可无症状,吻合口瘘和I型内漏是可能的主要原因,需定期复查及时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动脉瘤 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血管假体植入 支架
下载PDF
20例心血管术后主动脉假性动脉瘤CTA表现与临床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家祎 李宇 +5 位作者 张楠 罗南 王文川 温兆赢 刘东婷 范占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3期429-433,共5页
目的探讨心血管手术后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CTA及临床特点,评价主动脉CTA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2013年12月20例心血管手术后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CTA图像和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7例,女性3例,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50... 目的探讨心血管手术后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CTA及临床特点,评价主动脉CTA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2013年12月20例心血管手术后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CTA图像和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7例,女性3例,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50.3±7.9岁)。20例患者均有心血管手术史,其中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TAVAR 8例(包括烟囱术2例),主动脉替换术7例(升主动脉替换术2例,升主动脉+全弓替换术1例,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替换术+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2例,降主动脉替换术2例),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修补术1例,先天弓部瘤修补术1例,双瓣替换术2例,心包穿刺术1例。结果假性动脉瘤位于升主动脉6例,弓部4例,降主动脉9例,腹主动脉1例,均位于主动脉轮廓之外,单发。瘤体偏于一侧、形状不规则,瘤壁较厚,瘤体大小10.8~98cm^2,平均(48.5±9.3)cm^2。20例均可见破口与瘤腔相通,破口直径5.0~24.0mm,平均直径(12.3±4.2)mm。18例患者进行再次手术,CTA测量假性动脉瘤瘤体和破口大小与术中所见无明显差异,P〉0.05。18例获得随访,随访率18/20,平均随访时间146天,随访期间总病死率2/20。结论心血管手术是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常见原因,破裂以致死亡的风险较大,一经发现需及时手术治疗。心血管手术后需定期复查,主动脉CTA可及时准确显示假性动脉瘤的特异性征象,适用于术前确诊及术后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动脉瘤 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假体植入 支架
下载PDF
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3
作者 胡何节 邓福生 王晓天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09-110,共2页
目的评价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方法对20例(23条下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了不同方式的血管旁路移植术。同时,术中行下肢动脉造影12条,实时评价吻合口及流出道情况。结果术后22条下肢疼痛消失,肢体溃疡愈... 目的评价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方法对20例(23条下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了不同方式的血管旁路移植术。同时,术中行下肢动脉造影12条,实时评价吻合口及流出道情况。结果术后22条下肢疼痛消失,肢体溃疡愈合,1例疼痛减轻。21条下肢动脉移植物通畅。术中造影发现2例流出道较术前改善不明显而进一步修正手术方案,2条胫前、胫后动脉近端闭塞而行序贯旁路手术。结论对于膝关节以上动脉闭塞采用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术有较好的效果。术中动脉造影对于实时评价吻合口及流出道情况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闭塞性 血管假体植入 下肢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单分支支架血管植入技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植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陈良万 卢琳 +3 位作者 戴小幅 张贵灿 曹华 杨国锋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8期3435-3437,共3页
目的探讨单分支支架血管植入技术简化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全主动脉弓替换的可行性。方法2008年6月至2009年9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外科23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升主动脉及全主动脉弓人造血管替换和单分支支架血管植入术。... 目的探讨单分支支架血管植入技术简化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全主动脉弓替换的可行性。方法2008年6月至2009年9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外科23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升主动脉及全主动脉弓人造血管替换和单分支支架血管植入术。当体外循环鼻咽温度降至20℃时,停止下半身灌注,横断左颈总动脉并缝闭其近端开口。于左颈总动脉和无名动脉间横断主动脉弓,将单分支支架血管植入近端胸降主动脉真腔内,并将其分支植入左锁骨下动脉。应用三分支人造血管替换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并与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相连接。结果术中均能顺利地植入单分支支架血管。平均体外循环时间、心肌阻断时间、下半身停止灌注时间和选择性脑灌注时间分别为(161±32)、(97±20)、(21±4)和(31±6)min。术后无并发症,均痊愈出院。术后3个月电子束CT检查结果示:主干支架血管和分支支架血管通畅,周围无血流,单分支支架血管植入部位的主动脉夹层假腔闭合。结论应用单分支支架血管直视植入来简化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全主动脉弓替换是可行的;这种方法避免了常规主动脉弓替换术中较深部位的左锁骨下动脉吻合和左锁骨下动脉远端的远端人造血管一降主动脉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主动脉 血管假体植入 支架
原文传递
颈动脉体瘤的诊治及人造血管在血管重建中的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叶萍 潘新良 +2 位作者 刘大昱 雷大鹏 蔡晓岚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19-923,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的诊断、外科治疗及人造血管在颈动脉重建中的作用。方法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3年10月-2006年3月收治的7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行颈动脉造影证实。...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的诊断、外科治疗及人造血管在颈动脉重建中的作用。方法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3年10月-2006年3月收治的7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行颈动脉造影证实。其中6例表现为无症状性颈部包块,1例还合并有声嘶、饮水呛咳。其中4例行颈动脉体瘤切除术,2例行颈动脉体瘤切除并行动脉分流人造血管颈动脉血管重建术,1例行单纯放射治疗。结果6例术后病理证实均为颈动脉体瘤,且无恶变。术后无死亡和偏瘫发生。1例ShamblinⅢ型患者术后出现短暂的伸舌偏斜,对侧上肢肌力下降为四级,该例病变范围广,术中对肿瘤周围神经剥离、牵拉明显,随访1年后上肢肌力恢复正常;其余5例术后均无明显神经损伤。全部手术病例颈部创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2个月~2年未见复发。1例单纯放疗后随访半年肿瘤未见进一步生长,目前仍在随访中。结论颈部无创检查和颈动脉造影术是颈动脉体瘤早期诊断最有效的手段。外科手术是颈动脉体瘤的首选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方式的选择应该根据肿瘤与动脉的密切关系来决定,颈动脉切除后根据术中情况可利用人造血管进行血管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血管外科治疗 血管假体植入
原文传递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疗效评价 被引量:10
6
作者 孙召金 李胜友 +3 位作者 钱福东 黄海涛 章美华 叶学群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575-577,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疗效。方法选择72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6个月分别行心脏超声检查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疗效。方法选择72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6个月分别行心脏超声检查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以及E峰和A峰比值(E/A),比较术前和术后患者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通过行介入治疗后,支架植入术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较前有了明显的好转,术后6个月LVEF、FS、LVESD、LVEDD、E、A和E/A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和0.01),术后一周LVEF和FS与术前相比有改善(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一周相比LVEF、FS、LVESD和LVEDD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力衰竭 血管假体植入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下载PDF
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及胸主动脉瘤 被引量:9
7
作者 胡何节 邓福生 +3 位作者 王晓天 吴维 荚卫萍 历月琴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 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及胸主动脉瘤的手术时机及操作技巧。方法 10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及胸主动脉瘤(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9例、胸主动脉瘤1例)患者行腔内隔绝术,术前行CTA或MRA及主动脉造影检查,判... 目的 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及胸主动脉瘤的手术时机及操作技巧。方法 10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及胸主动脉瘤(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9例、胸主动脉瘤1例)患者行腔内隔绝术,术前行CTA或MRA及主动脉造影检查,判断主动脉夹层裂口位置与数量及胸主动脉瘤范围、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左侧胸主动脉直径、近端裂口至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距离、真腔直径以及腹主动脉主要分支血管的血供来源,选支架规格及输送路径,然后在全麻下行右股动脉切开,透视引导下置入支架释放系统,定位准确后释放覆膜支架,完成腔内隔绝术。1例因破裂口位于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之间而先行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转流术。结果10例患者腔内隔绝术均获得成功。近端裂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距离平均3.5cm。出现Ⅱ型内漏1例。随访1-24个月,术后无截瘫发生,胸背部疼痛症状消失。1例胸主动脉瘤破裂伴食道瘘患者术后1个月死于感染。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和胸主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疗效确切的方法。但远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血管假体植入 主动脉造影术
下载PDF
针刺辅助全麻在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赵春美 谢思宁 +2 位作者 张晴 贾春蓉 安立新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第7期751-757,共7页
目的观察针刺辅助全身麻醉对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围术期脑血流及脑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2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PCIS)支架置入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组(A组)19例,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组)18例和假电针对照组(C组)15例。A... 目的观察针刺辅助全身麻醉对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围术期脑血流及脑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2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PCIS)支架置入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组(A组)19例,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组)18例和假电针对照组(C组)15例。A组进行针刺,T组进行经皮穴位电刺激,C组采用假电针。测定所有患者术前、治疗30 min后、术后30 min、术后1天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的平均脑血流速度(Vm)。记录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NIHSS、mRS评分。结果 3组PCA术前、术后30 min、术后1 d V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T组治疗30 min后PCA的Vm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1周,A组和T组NIHSS评分均低于C组(P<0.05),A组和T组mRS评分为0级的患者均多于C组(P<0.05)。而3组术后1个月、3个月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或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PCIS患者,刺激30 min可增加PCA脑血流,加速术后早期(1周)的神经功能恢复,而对远期的神经功能预后没有影响,是一种值得应用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经皮穴位电刺激 电针 血管假体植入 脑梗死
下载PDF
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李龙伟 马礼坤 +2 位作者 王磊 王汉章 李卉卉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436-440,共5页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常规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然而,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接受上述治疗的部分患者血小板的抑制率较低,即氯吡格雷抵抗,与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血栓事件的发生存在因果关系。而导致氯吡格雷抵抗的...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常规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然而,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接受上述治疗的部分患者血小板的抑制率较低,即氯吡格雷抵抗,与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血栓事件的发生存在因果关系。而导致氯吡格雷抵抗的原因复杂,研究表明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其明显相关,对高危人群进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有利于识别氯吡格雷抵抗,并及时增加氯吡格雷剂量或更换新型血小板P2Y12受体拮抗剂,可降低术后支架内血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假体植入 多态性 单核苷酸 抗药性
下载PDF
颅内梭状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治疗 被引量:2
10
作者 曹向宇 李宝民 +2 位作者 李生 王君 刘新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14-1116,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支架辅助栓塞梭状动脉瘤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我科2006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21例梭状动脉瘤患者行颅内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采用Neuroform支架辅助栓塞治疗12例,采用LEO支架辅助栓塞治疗6例,采用Wingspan支架辅助栓塞治疗1... 目的探讨颅内支架辅助栓塞梭状动脉瘤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我科2006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21例梭状动脉瘤患者行颅内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采用Neuroform支架辅助栓塞治疗12例,采用LEO支架辅助栓塞治疗6例,采用Wingspan支架辅助栓塞治疗1例,采用Neuroform与LEO支架辅助栓塞治疗2例。结果完全栓塞动脉瘤1 7例,部分残留4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随访检查未出现动脉瘤继续扩张1 6例。结论采用颅内支架辅助栓塞的方法治疗梭状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闭塞梭状动脉瘤或防止梭状动脉瘤继续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支架 血管假体植入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水晴 周锦池 戴小良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45-247,共3页
目的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7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不同程度并发症的患者,介入组4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药物组36例常规药物治疗,对比治疗1后年两组患者心... 目的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7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不同程度并发症的患者,介入组4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药物组36例常规药物治疗,对比治疗1后年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及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年之后,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介入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与药物组相比,介入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 PCI可明显缓解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血管假体植入
下载PDF
56例胭动脉以下肢体动脉缺血的血管重建术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俞恒锡 张建 +9 位作者 汪忠镐 董宗俊 谷涌泉 李建新 李学锋 齐立行 陈兵 郭连瑞 崔世军 罗涛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目的总结胭动脉水平动脉闭塞血运重建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1年7月至2005年8月56例累及胭动脉及胭动脉以下三分支病变重建肢体血运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变阻塞平面不同,采用不同的血管架桥,对多平面、多节段动脉闭塞采用聚四氟... 目的总结胭动脉水平动脉闭塞血运重建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1年7月至2005年8月56例累及胭动脉及胭动脉以下三分支病变重建肢体血运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变阻塞平面不同,采用不同的血管架桥,对多平面、多节段动脉闭塞采用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和自体静脉桥复合序贯架桥血运重建。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7个月,移植血管一期通畅率67.3%,二期通畅率78.8%。结论复合序贯搭桥术治疗累及股浅-腘动脉水平以下多节段(平面)动脉闭塞症是一种较实用的方法,可有效解决自体血管不足和单纯使用人工血管胭动脉以下血管重建通畅率差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血管假体植入 序贯架桥
原文传递
升主动脉、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被引量:9
13
作者 肖志斌 姚建民 +2 位作者 张永 孙立中 朱俊明 《华北国防医药》 2007年第6期32-34,共3页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主动脉瘤 血管假体植入 支架
下载PDF
高危胸降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治疗 被引量:1
14
作者 施德兵 符伟国 +9 位作者 王玉琦 陈斌 郭大乔 徐欣 蒋俊豪 杨珏 史振宇 董智慧 竺挺 李炜淼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7年第6期313-316,共4页
目的总结高危患者行胸降主动脉瘤(descending thoracic aortic aneurysm,DTAA)腔内修复治疗(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7月我科24例高危DTAA患者行EVAR诊治经过、结果和并发症。... 目的总结高危患者行胸降主动脉瘤(descending thoracic aortic aneurysm,DTAA)腔内修复治疗(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7月我科24例高危DTAA患者行EVAR诊治经过、结果和并发症。所有患者因动脉瘤部位、破裂、高龄或严重合并症而不适合行开放手术。EVAR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每年行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获技术成功(100%)。围手术期死亡2例(8.3%),分别死于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和急性心肌梗死。2例(8.3%)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1例缺血性脑卒中和1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1例(46%)术后即时造影显示近端Ⅰ型内漏,其中3例内漏量大,行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另8例随访观察。19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60个月(平均18.6±4.2个月)。1例患者术后4年发生支架型人工血管移位并发Ⅰ型内漏,1例术后2年出现迟发性Ⅲ型内漏,均成功行EVAR。1例死于结肠癌。其余患者术后3个月CT证实瘤腔内完全血栓形成,无支架移位和内漏。随访期间动脉瘤最大直径缩小0-18 mm(平均6.3±3.1 mm),4例辅助性动脉旁路在随访期间人工血管均通畅。结论EVAR治疗高危DTAA早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尚可接受,对某些病例可能是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血管成形术 血管假体植入 危重病人医疗
下载PDF
Cockett综合征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综合介入治疗 被引量:2
15
作者 任可伟 张希全 朱伟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3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Cockett综合征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3例Cockett综合征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资料,采用血栓碎吸+经皮血管内球囊扩张+内支架置入术+辅助溶栓等血管介入技...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Cockett综合征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3例Cockett综合征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资料,采用血栓碎吸+经皮血管内球囊扩张+内支架置入术+辅助溶栓等血管介入技术进行综合性治疗。结果 73例中治愈42例,显效19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100%。本组患者术中、术后无并发症,2例溶栓过程中出现血尿、便血。随访6~12个月,中位时间9个月,支架通畅率96%(70/73),均未发现支架移位和变形。结论综合介入治疗是治疗Cockett综合征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血管成形术 气囊 血管假体植入 COCKETT综合征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分析
16
作者 柴志勇 杨守忠 +6 位作者 王枫岭 李纲 李华 毛绍芬 冯文化 李慧 李玉东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16-117,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延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8例患者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非PCI组,PCI组于发病后平均13d行PCI术。随访两组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与非PCI组相比,PCI...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延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8例患者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非PCI组,PCI组于发病后平均13d行PCI术。随访两组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与非PCI组相比,PCI组患者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左室射血分数的提高及复合终点事件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AMI后延迟PCI可减少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血管假体植入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髂内动脉的处理
17
作者 张佳 郭伟 +3 位作者 刘小平 尹太 贾鑫 张宏鹏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7年第6期310-312,共3页
目的总结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的髂内动脉的处理方法。方法自1997年7月至2007年3月实施的腔内修复术中有62例肾下腹主动脉瘤涉及髂内动脉的处理。其中C型腹主动脉瘤57例(包括单侧髂总动脉分叉受累者35例,双侧髂总动脉分叉受累者22... 目的总结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的髂内动脉的处理方法。方法自1997年7月至2007年3月实施的腔内修复术中有62例肾下腹主动脉瘤涉及髂内动脉的处理。其中C型腹主动脉瘤57例(包括单侧髂总动脉分叉受累者35例,双侧髂总动脉分叉受累者22例),髂总动脉分叉过高5例。手术方法采用髂内动脉单纯覆盖、髂内动脉栓塞并覆盖、髂内动脉重建,针对具体的病变情况,采用不同的组合处理方法。结果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结束时6例(9.7%)Ⅰ型内漏。术后出现臀肌跛行5例(8.1%)、单侧下肢麻木1例(1.6%),无褥疮及结、直肠坏死表现。结论腔内修复术中保留一侧髂内动脉是合理的,尽可能避免同时破坏双侧髂内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血管成形术 血管假体植入 髂内动脉
下载PDF
自制髂动脉分支装置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髂动脉瘤1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卿洪琨 张学民 +3 位作者 蒋京军 张小明 何长顺 孙占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88-890,共3页
髂动脉分支装置(iliac branch device,IBD)是专为髂动脉分叉设计的分支支架,为主-髂动脉瘤、孤立性髂动脉瘤腔内治疗时重建髂内动脉血流的理想解决方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利用自制的一枚IBD,成功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 髂动脉分支装置(iliac branch device,IBD)是专为髂动脉分叉设计的分支支架,为主-髂动脉瘤、孤立性髂动脉瘤腔内治疗时重建髂内动脉血流的理想解决方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利用自制的一枚IBD,成功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后髂动脉瘤1例,其设计及植入较既往报道[1-3]均有独到之处,现将病例分享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动脉瘤 设计 血管假体植入 主动脉瘤 血管内手术
下载PDF
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原位开窗技术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4
19
作者 向一郎 吴子衡 张鸿坤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17-622,共6页
主动脉弓部病变血管内治疗因病变部位解剖复杂、毗邻重要分支而颇具挑战性。主动脉支架原位开窗技术作为处理此类复杂部位病变的一种超适应证方法,充分利用目前可获得的器械,在保留弓上分支血管的前提下,尽可能发挥胸主动脉血管内修复... 主动脉弓部病变血管内治疗因病变部位解剖复杂、毗邻重要分支而颇具挑战性。主动脉支架原位开窗技术作为处理此类复杂部位病变的一种超适应证方法,充分利用目前可获得的器械,在保留弓上分支血管的前提下,尽可能发挥胸主动脉血管内修复术的微创优势。原位开窗技术的特点是释放主体支架后,通过在支架壁上运用不同方法破膜,形成与分支血管对合的窗口,再通过窗口植入分支支架,维持隔绝区域分支血管的血流。该技术目前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原位开窗技术的操作步骤以及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外科学 血管假体植入 支架 主动脉 胸/外科学 激光 综述
下载PDF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溃疡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春雨 李贞福 +2 位作者 何宇 张宏 江磊 《精准医学杂志》 2020年第3期264-266,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主动脉溃疡(PAU)患者的远期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7年1月本院心血管外科经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确诊的PAU患者86例,根据患者的病情分为TEVAR治疗组(A组)67例和药物治疗组(B组)19例。... 目的探讨采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主动脉溃疡(PAU)患者的远期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7年1月本院心血管外科经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确诊的PAU患者86例,根据患者的病情分为TEVAR治疗组(A组)67例和药物治疗组(B组)19例。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并发症、吸烟史、饮酒史、住院时间、随访结果等。结果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无死亡。A组的随访结果分级与B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χ^2=2413.00,P<0.05);A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2.28,P<0.05)。结论TEVAR治疗PAU患者安全有效,患者中位生存时间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 主动脉疾病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血管假体植入 主动脉 药物疗法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