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患者血清白介素-17与血管假友病因子、C-反应蛋白水平及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
作者 仲艳华 罗立波 蒋敬庭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7期40-42,45,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白介素-17(IL-17)与血管假友病因子(vWF)、C-反应蛋白水平(CRP)及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6~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5例为冠心病组,选择同期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或微...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白介素-17(IL-17)与血管假友病因子(vWF)、C-反应蛋白水平(CRP)及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6~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5例为冠心病组,选择同期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或微小病变〈50%除外冠心病者25例为对照组;冠心病组分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28例;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IL-17、vWF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CRP水平。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评价冠脉病变程度;分析IL-17与vWF、CRP及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①AMI组白细胞计数[(7.93±2.86)×109/L]高于SAP组[(6.33±1.53)×109/L]、UAP组[(7.50±2.39)×109/L]及对照组[(6.50±1.39)×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27);SAP组、UAP组、AMI组Gensini评分[25.80(3.00,68.00)、25.25(4.00,116.00)、36.00(4.00,100.00)分]高于对照组[1.84(0.00,11.00)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②AMI组、UAP组、SAP组患者血清IL-17、vWF及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UAP组、SAP组间血清IL-17、vWF水平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P〈0.01);SAP组与对照组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MI组、UAP组CRP水平[(15.13±8.59)、(8.36±3.08)mg/L]均高于对照组[(3.67±0.43)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经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IL-17分别与vWF(r=0.610,P〈0.01)、CRP(r=0.568,P〈0.01)成正相关,IL-17与Gensini评分亦成正相关(r=0.438,P〈0.01)。结论 IL-17、vWF、CRP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IL-17可促进vWF、CRP产生,并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 白介素-17 血管假友病因子 C-反应蛋白 内皮细胞
下载PDF
射频导管消融术对凝血激活程度的影响
2
作者 高风 《安徽医药》 CAS 2013年第1期68-69,共2页
目的观察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对患者血中凝血激活程度的影响,以及术后恢复时间。方法对56例接受RFCA术的患者,在RFCA术前,心内电生理检查后,成功消融后即刻、术后第2天和第7天,抽取静脉血,测定D-二聚体(D-Dimer)、血管内血友病因子(Von... 目的观察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对患者血中凝血激活程度的影响,以及术后恢复时间。方法对56例接受RFCA术的患者,在RFCA术前,心内电生理检查后,成功消融后即刻、术后第2天和第7天,抽取静脉血,测定D-二聚体(D-Dimer)、血管内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vWF),血浆组织纤溶酶原(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和组织纤溶酶原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1)含量。结果与术前比较,血清D-二聚体、vWF浓度以及血浆PAI-1含量在心内电生理检查后、消融成功后即刻和术后第2天均显著上升(P<0.01),并于第7天降至术前水平,而t-PA含量在心内电生理检查后,消融成功后即刻和术后第2天显著下降(P<0.01),并于第7天降至术前水平。结论 RFCA术可引起血中凝血物质水平的显著增加。术后、术后对其监测有利于指导抗凝药物应用和预防血栓栓塞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导管消融 D-二聚体 血管因子 组织纤溶酶原 组织纤溶酶原抑制物
下载PDF
替罗非班在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再闭塞中的治疗价值及对vWF、sCD40L、NIHSS评分等的影响 被引量:28
3
作者 钟士红 范文辉 李浩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38-1241,共4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再闭塞中的治疗价值及对血管性假友病因子(vWF)、血小板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NIHSS评分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某院和外院联合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再闭塞患者94例,...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再闭塞中的治疗价值及对血管性假友病因子(vWF)、血小板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NIHSS评分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某院和外院联合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再闭塞患者94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41),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炎症因子、vWF和sCD40L等。结果:观察组溶栓后24h、出院时NIHSS评分分别为(5.89±0.83)分和(2.89±0.6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分别为(67.39±23.10)ng·L^-1、(8.91±2.11)ng·L^-1和(10.03±2.11)mg·L^-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vW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CD40L为(44.39±5.93)mg·L^-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在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再闭塞治疗中有较高的价值,对vWF、sCD40L影响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急性脑梗死 溶栓 再闭塞 血管因子 血小板可溶性CD40配体
原文传递
射频消融对凝血状态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莉 邓晓蕴 +1 位作者 尚晓明 姜玉如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2年第5期273-275,共3页
目的 观察射频导管消融术 (RFCA)对凝血物质的影响 ,以及术后的恢复时间。方法 对连续 6 0例接受RFCA术的患者 ,在RFCA术中穿刺血管之前、心内电生理检查之后、成功消融放电即刻、术后第 2d和第 7d ,抽取静脉血标本 ,采用ELISA法测定... 目的 观察射频导管消融术 (RFCA)对凝血物质的影响 ,以及术后的恢复时间。方法 对连续 6 0例接受RFCA术的患者 ,在RFCA术中穿刺血管之前、心内电生理检查之后、成功消融放电即刻、术后第 2d和第 7d ,抽取静脉血标本 ,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的凝血物质 :D 二聚体 (D dimer)、血小板α 颗粒膜糖蛋白 (plateletα granulemembraneglucoprotein ,GMP 14 0 )、内皮细胞损伤的分子标志物 (血管内假友病因子 ,vonwillebrand’sfactor,VWF)水平。结果 与穿刺血管之前相比较 ,血浆中D 二聚体 ,GMP 14 0和VWF浓度在心内电生理检查之后、消融放电即刻和术后第 2d均显著性升高 (P <0 0 5或P <0 0 1) ,并于第 7d降至穿刺血管之前的水平 (P >0 0 5 )。其中 ,D 二聚体和VWF的浓度在消融放电即刻达到高峰 ,分别是穿刺血管前浓度的 6 0倍和 2 2倍 ;而GMP 14 0的浓度在术后第 2d增至峰值 ,为穿刺血管前浓度的 2倍。结论 RFCA术可以引起血浆中凝血物质水平的显著增加 ,直接影响血凝状态。术中及术后监测D 二聚体、GMP 14 0和VWF浓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导管消融 D-二聚体 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 血管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