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微小核糖核酸-183、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与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关系
1
作者 叶奕辉 侯培勇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95-199,252,共6页
目的 探讨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NA)-18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与B型主动脉夹层(TBAD)患者胸段血管内主动脉修复术(TEVAR)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柳州市工人医院接受TEVAR治疗的150例TBA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 目的 探讨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NA)-18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与B型主动脉夹层(TBAD)患者胸段血管内主动脉修复术(TEVAR)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柳州市工人医院接受TEVAR治疗的150例TBA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随访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27)和预后良好组(n=121)。统计随访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BAD患者TEVAR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miRNA-183、MMP9对TBAD患者TEVAR术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随访时间为8~44个月,中位随访23个月。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大于预后良好组患者,高血压比例、2型糖尿病比例、收缩压、白细胞计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血清MMP9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mi RNA-183的表达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MMP9表达水平高均是TBAD患者TEVAR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miRNA-183水平高是TBAD患者TEVAR术后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NA-183和MMP9联合预测TBAD患者TEVAR术后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9,高于miRNA-183、MMP9单独预测的0.824、0.8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miRNA-183表达下调、MMP9水平升高均与TBAD患者TEVAR术后预后不良有关,可作为其预后分析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主动脉夹层 胸段血管内主动脉修复 预后 微小核糖核酸-183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钝性外伤性主动脉损伤的诊断及治疗策略的选择 被引量:2
2
作者 何庚戌 刘俊堂 +4 位作者 濮仁富 蔡宝松 赵雷 张雁 孙永杰 《心脏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708-712,共5页
目的探讨钝性外伤性主动脉损伤的诊断、手术治疗时机和治疗策略的选择。方法总结主动脉损伤患者17例(其中胸主动脉损伤15例、腹主动脉损伤2例)的诊疗过程,分析其诊断方法、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方法,以及治疗结果。结果 17例钝性外伤性... 目的探讨钝性外伤性主动脉损伤的诊断、手术治疗时机和治疗策略的选择。方法总结主动脉损伤患者17例(其中胸主动脉损伤15例、腹主动脉损伤2例)的诊疗过程,分析其诊断方法、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方法,以及治疗结果。结果 17例钝性外伤性主动脉损伤患者中,12例减速伤,1例为摩托车外伤,高空坠落伤2例,腹部挤压伤1例,胸部震荡伤1例;从受伤到确诊时间6 h~15 d,2例胸部CT平扫确诊,15例CT血管成像(CTA)确诊;胸降主动脉15例,腹主动脉损伤2例; 13例胸降主动脉损伤行腔内修复术,1例腹主动脉损伤患者行开腹人工血管置换术,1例腹主动脉夹层随访观察,2例患者未及治疗死亡。结论钝性外伤性主动脉损伤可以通过CTA明确诊断,应根据患者主动脉损伤的程度、并发损伤尤其是脑损伤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腔内修复手术是目前治疗胸降主动脉损伤的最佳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性外伤性主动脉损伤 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 血管内主动脉修复
下载PDF
4D CTA评价慢性B型主动脉夹层病人胸主动脉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9
3
作者 T.F.Weber M.K.Ganten +4 位作者 D.Bckler P.Geisbüsch A.Kopp-Schneider H.U.Kauczor 范丽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09年第2期200-201,共2页
评价慢性B型主动脉夹层病人与心脏搏动相关的胸主动脉段撕裂和未撕裂部分的膨胀特点。对10例慢性主动脉夹层B型病人进行了心电门控的CT血管成像(CTA)。
关键词 CT 血管成像 主动脉夹层 血管内主动脉修复 移植物大小
下载PDF
钝性主动脉损伤2例诊治分析
4
作者 缪青松 丛德刚 吴昊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619-620,共2页
钝性主动脉损伤(blunt aortic injury,BAI)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在所有非穿透性创伤中死亡率位居第二,仅次于颅内出血[1].BAI现场死亡率为75%-90%[2],住院死亡率亦高达46%[1]。近1年我们成功抢救了BAI患者2例,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钝性主动脉损伤 血管内主动脉修复 CT血管成像 覆膜支架
下载PDF
血管内修复术后植入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杨霞 李明亮 +2 位作者 朱锡梦 朱德旺 程可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期195-198,共4页
动脉瘤是继动脉粥样硬化的第二大主动脉疾病,血管内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是治疗其的一线方法。相对于传统开放性手术而言,腔内修复术的最大优势在于侵入性较小,可以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早期死亡率。随着技术的成熟及普及,临床医... 动脉瘤是继动脉粥样硬化的第二大主动脉疾病,血管内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是治疗其的一线方法。相对于传统开放性手术而言,腔内修复术的最大优势在于侵入性较小,可以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早期死亡率。随着技术的成熟及普及,临床医生逐渐重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相较于动脉瘤而言,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血流速度更快、病情更紧急、炎症反应更强、持续时间更长,几乎在所有接受TEVAR后的患者都观察到以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白细胞计数(WBC)升高为特征的术后炎症反应持续时间较长。当血管内修复术后早期出现发热,应尽早识别、准确鉴别发热的原因,做出正确的临床干预,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患者术后康复指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植入后综合征(PIS)的影响因素、临床常用的炎症指标及目前的治疗进展和预后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主动脉腔内修复 主动脉腔内修复 植入后综合征
下载PDF
采用双源CT评价整体左室功能及与MRI的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P.A.van der Vleuten G.J.de Jonge +4 位作者 D.D.Lubbers R.A.Tio T.P.Willems M.Oudkerk 蒋涛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09年第2期201-201,共1页
采用双源CT评价左室功能.并与MRI参照标准相比较。准确评价左室功能对于评估心脏疾病的预后十分重要。34例病人因不同临床适应证行双源CT检查后又接受了MRI检查。从双源CT的资料组中重建短轴位的电影图像,然后采用专用的后处理软件工... 采用双源CT评价左室功能.并与MRI参照标准相比较。准确评价左室功能对于评估心脏疾病的预后十分重要。34例病人因不同临床适应证行双源CT检查后又接受了MRI检查。从双源CT的资料组中重建短轴位的电影图像,然后采用专用的后处理软件工具分析得到整体左心室功能的参数。5组双源CT资料不满足图像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室功能 MRI CT 血管成像 主动脉夹层 血管内主动脉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