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Ⅱ型内漏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张智涛 李延俊 孙岩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681-685,705,共6页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AAA)瘤腔内血栓形态与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后发生Ⅱ型内漏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接受EVAR治疗的182例AAA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根...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AAA)瘤腔内血栓形态与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后发生Ⅱ型内漏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接受EVAR治疗的182例AAA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根据随访期内是否发生Ⅱ型内漏将患者分为Ⅱ型内漏组(n=44)和对照组(n=138)。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血液指标、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影像学特征,筛选EVAR术后发生Ⅱ型内漏的影响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并通过绘制模型的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验证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结果两组患者的高血压病史、吸烟史、最大横截面血栓厚度、最大横截面血栓面积、血栓体积、最大瘤体直径和腰动脉数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最大横截面血栓厚度厚、最大横截面血栓面积大、血栓体积大均是EVAR术后发生Ⅱ型内漏的保护因素,腰动脉数量多是EVAR术后发生Ⅱ型内漏的危险因素(P﹤0.05)。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1。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曲线与预期曲线重合性较好。临床决策曲线显示,若截断值为4%~98%,则模型的临床有效性较好。结论最大横截面血栓厚度、最大横截面血栓面积、血栓体积和腰动脉数量均是EVAR术后发生Ⅱ型内漏的影响因素,据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准确性较高,可用于预测EVAR术后Ⅱ型内漏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 Ⅱ型内漏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患者术前瘤颈解剖因素对腔内修复术后瘤体行为的影响
2
作者 王江辉 龚昆梅 +3 位作者 李柔刚 牟厚宇 赵一蔓 李玥锦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91-95,共5页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致死性疾病,一旦破裂总死亡率为65%~85%[1]。手术是彻底治疗AAA最为有效的手段。开放手术修复在传统上被认为是AAA的标准治疗方法。随着腔内技术的进步,腹主动脉腔内修复...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致死性疾病,一旦破裂总死亡率为65%~85%[1]。手术是彻底治疗AAA最为有效的手段。开放手术修复在传统上被认为是AAA的标准治疗方法。随着腔内技术的进步,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已逐渐成为AAA的主要治疗方法[2]。但有证据表明,EVAR术后二次干预的风险显著高于开放手术[3]。常规EVAR效果依赖于:①近端锚定区条件;远端锚定区条件;②径路血管条件。锚定区长度、成角、形态、血管壁的状况直接影响移植物释放后是否能充分贴合而不发生内漏;③径路血管条件影响输送系统是否能安全通过[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死性疾病 标准治疗方法 腔内修复 总死亡率 血管条件 腹主动脉瘤 解剖因素 移植物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刘建平 夏娟 张永恒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73-77,共5页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最常见的血管疾病之一。AAA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破裂的风险随动脉瘤直径大小的增加而增加。尽管择期手术的死亡率通常低于4%,但肾下AAA(infrarenal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rAAA)...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最常见的血管疾病之一。AAA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破裂的风险随动脉瘤直径大小的增加而增加。尽管择期手术的死亡率通常低于4%,但肾下AAA(infrarenal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rAAA)破裂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即使接受修复死亡率也高达30%~5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 腹主动脉瘤 血管动脉瘤修复 模型
下载PDF
三维CTA和DSA图像融合技术对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治疗术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辉来 文自祥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2期151-152,共2页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融合技术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治疗术(EVAR)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2例行EVAR手术的患者,均行3D-CTA及DSA检查,并将3D-CTA检查图像与DSA数据进行图像融合,比较不同检查方...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融合技术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治疗术(EVAR)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2例行EVAR手术的患者,均行3D-CTA及DSA检查,并将3D-CTA检查图像与DSA数据进行图像融合,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各个征象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检出率。结果3D-CTA与DSA图像融合技术对FL直径缩小、TL直径占比增加、支架近端FL血栓化、支架远端FL血栓化的检出率均高于3D-CTA及DSA检查(P<0.05)。三种检查方法对夹层破裂、内漏、支架近端逆行撕裂、新发夹层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CTA和DSA图像融合技术在EVAR术后效果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及时发现并发症,为临床干预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 三维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图像融合技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血管入路并发症的处理 被引量:5
5
作者 李追 任为 +2 位作者 黄文 赵渝 成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407-1412,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中血管入路相关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分析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57例EVAR患者的血管入路及其并发症的处理,并发症包括髂动脉破裂、股动脉内膜损... 目的回顾性分析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中血管入路相关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分析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57例EVAR患者的血管入路及其并发症的处理,并发症包括髂动脉破裂、股动脉内膜损伤、血管内支架闭塞、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等,对不同并发症采取覆膜支架置入、人工血管移植、股-股搭桥、Fogarty导管取栓等处理措施,并于术后30 d采用超声多普勒随访术后情况。结果 57例均完成EVAR手术,无中转开腹,其中伴有髂动脉扭曲>90°7例,股动脉直径纤细(<7 mm)3例,一侧髂动脉闭塞4例,合并髂动脉瘤5例(双侧髂动脉瘤2例,单侧髂动脉瘤3例)。入路血管并发症7例(12.28%),其中髂动脉破裂1例,血管内支架闭塞2例,股动脉内膜损伤3例,股髂动脉血栓形成1例。术后30 d随访,发生Ⅱ型内漏3例,1例人工血管移植后吻合口狭窄。结论重视术前入路血管的评估,同时掌握腔内及开放手术技巧,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及时处理血管入路相关并发症,降低EVAR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 血管入路 并发症
下载PDF
复杂腹主动脉瘤颈的CT血管成像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的价值 被引量:5
6
作者 濮欣 宁一 +2 位作者 黄小勇 窦瑞雨 黄连军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9期705-708,共4页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在复杂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前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于我中心经腔内修复的58例复杂型腹主动脉瘤患者,男性42例,年龄57-80岁,平均年龄(71.3±6.6)岁,术前...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在复杂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前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于我中心经腔内修复的58例复杂型腹主动脉瘤患者,男性42例,年龄57-80岁,平均年龄(71.3±6.6)岁,术前CTA影像资料,对瘤颈的直径变化、角度、长度进行分析测量,并与术中造影结果(DSA)比较。结果:(1)CT证实单因素复杂瘤颈7例,占12.1%,多因素复杂瘤颈51例,占87.9%,其中短瘤颈合并锥形瘤颈14例,占24.1%,锥形瘤颈合并瘤颈夹角〉60°的37例,占63.8%。(2)CTA与DSA测量值比较:瘤体最大直径平均[(53.2±7.3)vs.(45±5.6)mm,t=4.022,P〈0.001;肾下腹主动脉直径平均[(20.1±3.3)vs.(20.7±3.8)mm,t=0.793,P〉0.05],瘤体入口处腹主动脉直径平均[(19.2±2.8)vs(18.7±3.1)mm,t=0.728,P〉0.05),差值平均[(1.9±0.8)vs.(0.9±0.5)mm,t=1.047,P〉0.05];瘤颈与瘤体成角平均[(49.3o±17.2o)vs.(36.4o±16.3o),t=5.416,P〈0.001;瘤颈长度平均[(27.7±5.1)vs.(25.7±6.5)mm,t=1.873,P〉0.05)。(3)手术成功率100%,术中造影发现即刻I型内漏18例,占31.0%,17例经球囊扩张内漏消失,1例通过近端补CUFF内漏消失;随访3个月支架稳定,未见移位,无I型内漏,各分支血管通畅。结论: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前应用CTA评估复杂瘤颈形态,对手术成功有决定性意义。对于瘤体最大径和瘤颈夹角应参考CTA的测量结果,瘤颈长度及直径变化与术中DSA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瘤颈 腔内修复 血管成像
下载PDF
分析探讨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复杂型腹主动脉瘤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5
7
作者 王颖 杨鑫 李正茂 《安徽医药》 CAS 2015年第8期1573-1574,共2页
目的对比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和开腹手术治疗高危复杂型腹主动脉瘤的近期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高危复杂型腹主动脉瘤患者,48例行开腹手术,52例行腹主动脉瘤血管腔内修复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实施情况... 目的对比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和开腹手术治疗高危复杂型腹主动脉瘤的近期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高危复杂型腹主动脉瘤患者,48例行开腹手术,52例行腹主动脉瘤血管腔内修复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实施情况、围手术期情况、近期随访情况,术后1个月内及随访6个月的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腔内修复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重症监护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明显低于开腹组;腔内修复组术后30 d内并发症总发生率(11.54%)明显低于开腹组(4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6个月内全部获得随访,无异常情况发生。结论腔内修复术治疗复杂型腹主动脉瘤近期效果较好,短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型腹主动脉瘤 血管腔内修复 并发症 临床 随访
下载PDF
应用跨肾动脉支架人工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强 段志泉 +5 位作者 王新文 张曦彤 张晓鹏 徐克 DavidsonI HopkinsonBR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3-54,57,共3页
目的 :应用跨肾动脉支架人工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 ,并探讨其手术适应证 ,操作要点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采用全麻 ,在动态数字式减影血管造影 (DSA)监测下用跨肾动脉支架分叉型人工血管对腹主动脉瘤进行腔内修复术。结果 :术... 目的 :应用跨肾动脉支架人工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 ,并探讨其手术适应证 ,操作要点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采用全麻 ,在动态数字式减影血管造影 (DSA)监测下用跨肾动脉支架分叉型人工血管对腹主动脉瘤进行腔内修复术。结果 :术中数字式减影血管造影提示动脉瘤消失 ,没有内漏存在。术后 1周螺旋 CT检查提示腔内人工血管无移位扭曲 ,血流通畅无内漏发生。结论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手术创伤小 ,病人恢复快。跨肾动脉支架人工血管具有固定牢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支架 人工血管 修复
下载PDF
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外伤性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效果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祥 姚碧 +2 位作者 李庆臣 倪良春 刘高利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2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外伤性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选择外伤性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13例,动脉瘤位于降主动脉,动脉瘤直径18.2-65.7 mm,均行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结果术中经血管腔内植入覆膜支架后,主动脉破口被立即隔绝,...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外伤性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选择外伤性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13例,动脉瘤位于降主动脉,动脉瘤直径18.2-65.7 mm,均行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结果术中经血管腔内植入覆膜支架后,主动脉破口被立即隔绝,无内漏、截瘫等并发症,成功率为100%。术后随访3-35个月,除1例失访外,其余12例随访结果良好,支架无狭窄、移位、内漏等并发症。结论应用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外伤性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手术创伤小、近期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动脉 外伤 血管腔内修复
下载PDF
彩色双功超声扫描在腹主动脉瘤血管内修复术后随访的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节 刘萃 +1 位作者 张国华 原金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2期259-261,共3页
目的 评价彩色双功超声扫描 (CDUS)在腹主动脉瘤 (AAA )血管内修复术 (EVR )后随访的价值。方法 用CDUS对 2 8例腹主动脉瘤血管内修复术后患者进行随访 ,将有内漏者与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CTA)进行比较。结果 检出内漏 4例 5人次... 目的 评价彩色双功超声扫描 (CDUS)在腹主动脉瘤 (AAA )血管内修复术 (EVR )后随访的价值。方法 用CDUS对 2 8例腹主动脉瘤血管内修复术后患者进行随访 ,将有内漏者与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CTA)进行比较。结果 检出内漏 4例 5人次占 14 .2 9% ,其中Ⅰ型内漏 2例占 7.14 % ,Ⅱ型内漏 2例占 7.14 % ,Ⅲ型内漏 1例占 3 .5 7% ;血管内支架分支阻塞 2例占 7.14 % ;腹股沟血肿 2例占 7.14 %。结论 CDUS对于AAA血管内修复术后的随访检查能确定内漏的类型及病因血管 ;有无支架狭窄或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双功能 腹主动脉瘤 血管修复 内漏
下载PDF
血管缝合器在老年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国雄 许晨 +3 位作者 俞靖凡 方昌文 张志轩 金一琦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1年第6期1160-1163,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缝合器配合经皮穿刺技术在老年腹主动脉瘤(AAA)腔内修复术(EVAR)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21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并行EVAR的老年AA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血管缝合器... 目的探讨血管缝合器配合经皮穿刺技术在老年腹主动脉瘤(AAA)腔内修复术(EVAR)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21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并行EVAR的老年AA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血管缝合器,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0)。其中观察组应用Proglide血管缝合器封堵穿刺口,对照组行双侧股动脉切开并于术后缝合。记录2组的手术时间、入路建立时间、伤口处理时间、术后制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2组的技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共纳入63例老年AAA患者,年龄71~90岁,平均(78.2±4.7)岁。2组的手术成功率和技术成功率均为100%。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62.67±10.61)min vs(93.23±16.90)min]、入路建立时间[(10.18±2.69)min vs(33.70±3.29)min]、伤口处理时间[(6.33±0.72)min vs(27.24±3.34)min]、术后制动时间[(5.13±1.63)h vs(24.27±3.90)h]及术后住院时间[(3.97±1.16)d vs(9.70±2.20)d]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6%vs 6.67%,P>0.05)。结论血管缝合器配合经皮穿刺技术能够一定程度上缩短老年AAA患者的手术时间、入路建立时间、伤口处理时间、术后制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腹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 血管缝合器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内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金雨 刘婷 杨青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3期35-38,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CT血管造影(CTA)与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术后内漏中的临床应用,评估CDUS在EVAR术后内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7年1月—2022年3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进行EVAR治疗的腹主动脉瘤... 目的:对比分析CT血管造影(CTA)与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术后内漏中的临床应用,评估CDUS在EVAR术后内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7年1月—2022年3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进行EVAR治疗的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并比较两种方式检查术后内漏的检出率,对内漏的检出结果进行一致性比较。结果:40例EVAR术后第1个月CDUS检出内漏有13例;CTA检查结果显示内漏11例。CDUS及CTA对于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内漏的检出率分别为32.5%、27.5%,Mc Nemar检验计算P=0.688,CDUS对于内漏的检出率高于CTA,但是两种检查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k值为0.644,二者的一致性较好;CDUS比CTA多发现的2例均为EVAR术中使用瘤腔弹簧圈栓塞患者;由CDUS更正诊断内漏分型1例。结论:CDUS在EVAR术后内漏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具有安全便捷、无辐射、可重复等优势,可作为EVAR术后随访的重要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CT血管造影 腹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 内漏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瘤腔变化的影响因素与防治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聂少杰 吴鉴今 曲乐丰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3期270-274,283,共6页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指腹主动脉管壁永久性局限性扩张超过正常血管直径的50%[1],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龄、血脂异常、高血压等,最终表现为主动脉中层退行性变。动脉瘤一经发现,须监测其大小、生长速度等指标,...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指腹主动脉管壁永久性局限性扩张超过正常血管直径的50%[1],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龄、血脂异常、高血压等,最终表现为主动脉中层退行性变。动脉瘤一经发现,须监测其大小、生长速度等指标,并决定是否通过外科干预预防瘤体破裂。目前,AAA手术方式有开放手术和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其中,EVAR已成为在主动脉解剖条件允许情况下修复AAA的首选方法。既往的RCT研究证明,与开放手术相比,EVAR的早期死亡率更低,但术后发生内漏与破裂的风险更高,严重者需要进行二次手术干预[2]。因此,AAA患者EVAR治疗要求更为严格的术后随访,其中瘤腔体积变化是提示预后的重要监测指标,本文就其影响因素与防治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直径 腔内修复 退行性变 腹主动脉瘤 早期死亡率 AAA 体积变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永福 史艳艳 司华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2年第1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2020-01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外科收治的8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2020-01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外科收治的8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药物治疗,观察组进行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白细胞介素(IL-1β)、γ-干扰素(IEF-γ)、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再次介入手术率以及生活质量QLQC-30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IL-1β、IEF-γ以及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L-1β、IEF-γ、VEGF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以及再次介入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QLQC-30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以及再次介入手术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 Stanford B型 动脉夹层动脉瘤
下载PDF
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不宜做开放修复术的主动脉瘤患者的血管内修复
15
作者 周淑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2449-2449,共1页
【摘要】背景某些腹主动脉瘤患者因身体原因不宜做开放修复术,故使血管内修复术得以开展。关于血管内修复是否降低了这些患者的死亡率尚缺乏相关数据。方法本研究选取英国33家医院1999-2004年不宜做开放修复的大腹主动脉瘤(直径≥5... 【摘要】背景某些腹主动脉瘤患者因身体原因不宜做开放修复术,故使血管内修复术得以开展。关于血管内修复是否降低了这些患者的死亡率尚缺乏相关数据。方法本研究选取英国33家医院1999-2004年不宜做开放修复的大腹主动脉瘤(直径≥5·5 cm)患者404例,将其随机分为血管内修复组(197例)和非干预组(207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修复 腹主动脉瘤 论文摘要 WONCA 患者 汇编 身体原因 开放修复
下载PDF
采用NBCA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腹主动脉瘤修复术后的Ⅱ型血管内漏
16
作者 关键(译) 胡道予(校)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2期111-111,共1页
关键词 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 腹主动脉瘤 修复 NBCA 血管 内漏 Ⅱ型 丙烯酸正丁酯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血管内修复治疗术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袁军 林英忠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09年第12期1329-1331,共3页
腹主动脉瘤血管内修复治疗近年来不断进步,尤其肾下腹主动脉瘤血管内修复术已具有与开放性外科修补术同等的价值,本文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血管修复 支架移植物
下载PDF
CTA预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Ⅱ型内漏的研究
18
作者 王勇 孙岩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4期366-371,386,共7页
目的:探讨CTA预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后Ⅱ型内漏的价值,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行EVAR治疗的287例腹主动脉瘤(AAA)患者的临床和CTA资料,根据随访期内是否发生Ⅱ型内漏分为Ⅱ型内漏组(58例)和对照组(229例),对比分析2... 目的:探讨CTA预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后Ⅱ型内漏的价值,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行EVAR治疗的287例腹主动脉瘤(AAA)患者的临床和CTA资料,根据随访期内是否发生Ⅱ型内漏分为Ⅱ型内漏组(58例)和对照组(229例),对比分析2组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和瘤体最大直径等影像学资料。采用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回归算法筛选EVAR术后Ⅱ型内漏的潜在影响因素,并代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行多因素分析,筛选EVAR术后Ⅱ型内漏的影响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验证预测模型的准确率。结果:吸烟史、瘤腔内血栓体积、腰动脉数量、最大腰动脉开口直径、肠系膜下动脉通畅情况、肠系膜下动脉开口直径和Riolan弓是Ⅱ型内漏发生的影响因素。预测模型的一致性指数为0.835,ROC曲线的AUC为0.835,约登指数为0.583,敏感度为0.793,特异度为0.790。结论:吸烟史、瘤腔内血栓体积是EVAR术后Ⅱ型内漏发生的保护因素,腰动脉数量、最大腰动脉开口直径、肠系膜下动脉通畅、肠系膜下动脉开口直径和Riolan弓是Ⅱ型内漏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准确率较好,可用于预测EVAR后Ⅱ型内漏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 Ⅱ型内漏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腔内修复术在腹主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19
作者 欧阳亮远 阳普根 +1 位作者 刘俊 吴静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23期4015-4017,共3页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术在腹主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腹主动脉瘤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腔内修复术治疗,对照组行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比...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术在腹主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腹主动脉瘤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腔内修复术治疗,对照组行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情况、术后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1年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术中无1例死亡;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禁食禁水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输血量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年躯体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有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 腹主动脉瘤切除 人工血管置换 并发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内漏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1
20
作者 姚陈 莫瑾青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3期202-208,共7页
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是目前治疗腹主动脉瘤的重要手段,和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可提高患者的早期生存率[1]。内漏是血管腔内修复术特有且最常见的并发症,对手术效果及患者预后均有影响,是目前EVAR治疗腹... 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是目前治疗腹主动脉瘤的重要手段,和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可提高患者的早期生存率[1]。内漏是血管腔内修复术特有且最常见的并发症,对手术效果及患者预后均有影响,是目前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的难点。根据术后瘤腔血流来源,可将内漏分为Ⅰ~Ⅴ型[2]。本文将对各型内漏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处理作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腔内修复 腹主动脉瘤 内漏 血管腔内修复 传统的开放手 AORTIC 发生的原因 EVA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