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介入技术在腹部手术后近期再出血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1
作者 张婧娴 刘玉娥 +3 位作者 王海燕 刘小军 赵丽 岳建荣 《中国医药》 2013年第11期1601-1602,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技术在腹部手术后近期再出血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山西省人民医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腹部手术后近期再出血病例10例,均在输血、补液、纠正休克的同时,采用Selding’s技术行血管造影术,确定出血动脉,并...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技术在腹部手术后近期再出血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山西省人民医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腹部手术后近期再出血病例10例,均在输血、补液、纠正休克的同时,采用Selding’s技术行血管造影术,确定出血动脉,并立即行出血动脉栓塞术。结果10例患者均通过血管造影发现出血动脉,并进行了栓塞术。共行血管造影11次,栓塞治疗10次,共用弹簧圈(直径2—8mrla)48枚。聚乙烯醇颗粒3g.10例患者当时均获得良好的止血效果。9例随访30d均未复发;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1周,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出血,行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及肝总动脉不锈钢圈栓塞术后,血压上升维持正常水平,但心率持续较快,维持在130-140次/min,可疑仍有活动性出血,24h后再次行腹部血管造影未发现异常,家属放弃治疗。结论血管内介入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实用的对腹部手术后近期再出血诊治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介入技术 腹部手术 近期再出血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技术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
2
作者 杨承莲 李政文 +4 位作者 文永均 曹蓉 吴辉 岑瑶 袁佳 《当代医学》 2010年第29期521-522,共2页
目的总结血管内介入技术处理中心静脉置管中疑难护理问题的经验。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10年7月13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出现的置管过程不顺、使用中导管移位、导管断裂、血栓形成等护理问题,在DSA下采用血管内介入技术给予相应处理。结... 目的总结血管内介入技术处理中心静脉置管中疑难护理问题的经验。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10年7月13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出现的置管过程不顺、使用中导管移位、导管断裂、血栓形成等护理问题,在DSA下采用血管内介入技术给予相应处理。结果本组13例病例中,导管打折1例,导管移位7例,导管断裂2例,原位换管致导管滑入体内1例,血栓形成2例。除1例股静脉原位换管不慎致导管全部滑入体内未取出,最后行外科处理外,其余异常情况均得到圆满解决。结论中心静脉置管使用过程中疑难护理问题,在影像设备(DSA)的引导下,通过血管内介入技术处理,成功率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置管 并发症 血管内介入技术 应用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技术制作兔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3
作者 陈丽 戴炯 +5 位作者 严国锋 沈加林 邱永明 许建荣 陈学进 江基尧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5-588,593,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微创、可控性强的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家兔6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n=34)和假手术组(n=32),采用血管内介入技术将微导丝由股动脉送入栓塞右侧大脑中动脉,2 h后拔除微导丝建立模型,而假手术组微导丝... 目的建立一种微创、可控性强的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家兔6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n=34)和假手术组(n=32),采用血管内介入技术将微导丝由股动脉送入栓塞右侧大脑中动脉,2 h后拔除微导丝建立模型,而假手术组微导丝进入右侧大脑中动脉后即退出。临床神经功能检查家兔左侧肢体对疼痛刺激的反应、蹲立时的姿势和行走时的步态;分别于术后6 h、12 h和2周处死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各24只家兔,取脑组织并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梗死灶情况;术后2周处死剩余家兔,取脑组织并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在模型组,临床神经功能检查显示家兔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症状,建模成功率为94.12%;TTC染色证实术后6 h存在脑梗死灶,12 h后脑梗死灶趋于稳定;术后2周脑组织HE染色显示右侧额顶叶脑组织缺血性改变。假手术组家兔未出现上述症状及病变。结论采用血管内介入技术制作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该方法微创、可控性强,模型稳定可靠,是用于研究局灶性脑缺血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介入技术 脑缺血再灌注 动物模型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应用血管内介入技术治疗研究进展
4
作者 党晓鹤 王伟 《饮食科学》 2019年第12期19-19,共1页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应用血管内介入技术治疗的疗效、并发症及与其他治疗方法对比,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参考相关资料,分析、归纳、总结。结果:血管内介入治疗应用价值较高,相比药物传统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脑卒中的发生...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应用血管内介入技术治疗的疗效、并发症及与其他治疗方法对比,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参考相关资料,分析、归纳、总结。结果:血管内介入治疗应用价值较高,相比药物传统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又可避免外科手术治疗创伤大、手术适应症严格等缺陷。结论:目前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主要有中西药保守治疗、血管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方式,血管内介入治疗在各类治疗方法中疗效最高,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血管内介入技术 疗效比较 并发症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技术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淇 苗锋 +3 位作者 马强 胡志源 康东 杨晓黎 《甘肃科技》 2019年第10期135-136,84,共3页
分析血管内介入技术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VADA)的临床疗效.将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筛查出符合标准的60例VAD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支架成形术治疗,观察组实施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 分析血管内介入技术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VADA)的临床疗效.将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筛查出符合标准的60例VAD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支架成形术治疗,观察组实施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对比两组栓塞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观察组完全栓塞80.00%略较对照组的73.33%高,但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复发率6.67%较对照组的26.67%低(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略较对照组的16.67%低,但无明显差异(P>0.05).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与支架成形术治疗VADA的疗效相当,但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介入技术 支架成形术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技术在现代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6
作者 李慧敏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2年第9期19-20,共2页
由于环境、饮食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一般认为,恶性肿瘤难以发现,一旦发现即到了中晚期,几乎无法得到治愈,其实不然。近年来,我国通过血管内介入治疗肿瘤的技术日渐成熟,采用... 由于环境、饮食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一般认为,恶性肿瘤难以发现,一旦发现即到了中晚期,几乎无法得到治愈,其实不然。近年来,我国通过血管内介入治疗肿瘤的技术日渐成熟,采用介入微创综合治疗后,许多肝癌、肺癌等恶性肿瘤患者得到了根治。以往,手术、放疗和化疗是肿瘤治疗的三大法宝,近十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影像技术和医疗设备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介入治疗 恶性肿瘤患者 血管内介入技术 身体健康 人民群众 综合治疗 科学技术 医疗设备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技术在胎盘植入中的临床应用
7
作者 蒋清华 曾威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6期0067-0069,共3页
探讨血管腔内介入技术胎盘植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经B超及MRI明确诊断胎盘植入患者进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采用Seldinger技术超选置管于两侧子宫动脉及其他供应胎盘的髂内动脉分支后,分别灌注甲氨喋呤(MTX),庆大霉素8万u,... 探讨血管腔内介入技术胎盘植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经B超及MRI明确诊断胎盘植入患者进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采用Seldinger技术超选置管于两侧子宫动脉及其他供应胎盘的髂内动脉分支后,分别灌注甲氨喋呤(MTX),庆大霉素8万u,再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相应血管。结果:胎盘植入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100%,介入术后剖宫取胎或清宫出血量30-900 ml,其中顺产后胎盘残留清宫平均出血量为46.5ml,剖宫取胎平均出血量750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胎盘植入血管内介入技术可明显降低胎盘植入患者剖宫取胎、清宫时出血量及子宫切除和丧失生育能力的风险,是治疗胎盘植入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介入技术 产后出血 胎盘植入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技术在产后出血防治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19) 被引量:28
8
作者 鲁景元 +1 位作者 李兵 陈春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33-1339,共7页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目前仍是世界范围内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1];同时,严重的产后出血还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生育力丧失以及席汉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在各国临床工作...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目前仍是世界范围内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1];同时,严重的产后出血还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生育力丧失以及席汉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在各国临床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随着各种指导性、共识性文件的推出,产后出血的处置结局正在不断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介入技术 产后出血 共识
原文传递
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运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袁寿红 向述天 苏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6期0014-0014,16,共2页
观察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82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按照是否开展血管内介入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未开展血管内介入治疗)与实验组(41例:开展血管内介入治疗),... 观察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82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按照是否开展血管内介入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未开展血管内介入治疗)与实验组(41例:开展血管内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病变血管平均峰值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97.56%)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的应用可显著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提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54例手术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术后出现血管痉挛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杨旸 刘云会 +1 位作者 关俊宏 喻博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3年第9期1033-1034,共2页
颅内动脉瘤(aneurismal,AN)破裂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最常见的病因,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目前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外科治疗方式有手术夹闭治疗和介入栓塞治疗2种方式。一般认为显微手术完全夹闭A... 颅内动脉瘤(aneurismal,AN)破裂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最常见的病因,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目前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外科治疗方式有手术夹闭治疗和介入栓塞治疗2种方式。一般认为显微手术完全夹闭AN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法,但随着血管内介入技术的提高可栓塞材料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介入栓塞治疗 手术夹闭 血管痉挛 hemorrhage 血管内介入技术 术后 颅内动脉瘤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辅助巨大型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宏毅 马骏 +2 位作者 常义 邹元杰 张岩松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97-99,共3页
目的讨论大型脑动脉瘤的安全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本组5例:眼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动脉瘤最大径:1例眼动脉瘤2.0cm,其余2.5~3.5cm;2例大脑中动脉瘤及1例眼动脉瘤术前均有出血。术前将带内套管的球囊导管置于颈内动脉处,术中显露... 目的讨论大型脑动脉瘤的安全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本组5例:眼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动脉瘤最大径:1例眼动脉瘤2.0cm,其余2.5~3.5cm;2例大脑中动脉瘤及1例眼动脉瘤术前均有出血。术前将带内套管的球囊导管置于颈内动脉处,术中显露部分瘤体后充盈球囊阻断供血动脉血流,经内套管逆向抽吸导管远端的动脉内血液,在瘤内压下降后安全夹闭瘤颈。结果1例大脑中动脉瘤术后对侧肢体肌力减退,经锻炼后基本恢复,其余均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结论大型脑动脉瘤显微手术中联合应用血管内球囊导管阻断血流、逆向抽吸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瘤内压,为安全地夹闭瘤颈、防止瘤体早破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技术 逆向抽吸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介入治疗
12
作者 黄加胜 李迎春 +2 位作者 王家平 袁曙光 闫东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32-633,共2页
关键词 血管并发症 肝移植术后 介入治疗 血管内介入技术 疾病患者 介入方法 术后并发 LT
下载PDF
护理工作在血管性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晶 《黑龙江医药》 CAS 2008年第3期114-115,共2页
血管内介入技术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导向下,利用穿刺针、导丝和导管等器械所进行的诊断与治疗操作。主要指通过外周血管,将特殊的导管及装置,沿血管插入到达所需治疗的部位,进行药物治疗或替代外科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前的护理工作,了解... 血管内介入技术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导向下,利用穿刺针、导丝和导管等器械所进行的诊断与治疗操作。主要指通过外周血管,将特殊的导管及装置,沿血管插入到达所需治疗的部位,进行药物治疗或替代外科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前的护理工作,了解患者病情,开展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和家属的思想顾虑,鼓励患者愉快地接受介入治疗和心理护理。介入治疗中的护理工作又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成败,介入治疗后的护理工作直接影响到手术后的疗效果,因此护理工作在介入治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介入治疗 护理工作 外科手术治疗 血管内介入技术 医学影像设备 心理护理 介入治疗前 介入治疗后
下载PDF
急性颈内动脉夹层血管内介入治疗1例报告
14
作者 梅斌 刘煜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47-747,共1页
关键词 动脉夹层 血管内介入治疗 颈内 急性 血管内介入技术 抗血小板疗法 缺血性卒中 支架置人术
下载PDF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的介入诊断及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1
15
作者 常斌鸽 焦德让 +4 位作者 翟宝进 薛德友 徐飞 王实 白晶波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8年第2期108-109,共2页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神经科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常伴有头晕、耳鸣、复视、跌倒、困乏、四肢无力等,严重者可同时伴有脑干、小脑、枕叶腔隙性梗塞,甚至出现严重的闭锁综合证。常规的病因学诊断及药物治疗对于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不能...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神经科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常伴有头晕、耳鸣、复视、跌倒、困乏、四肢无力等,严重者可同时伴有脑干、小脑、枕叶腔隙性梗塞,甚至出现严重的闭锁综合证。常规的病因学诊断及药物治疗对于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不能获得持久满意的疗效,有些甚至无效。近几年来,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动脉血管支架成形术开始应用于颅脑血管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 血管内治疗 介入诊断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 血管支架成形术 颅脑血管疾病 腔隙性梗塞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创伤性动脉损伤患者的护理
16
作者 蒋丽芬 《常州实用医学》 2013年第4期252-253,共2页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迅速发展,许多以往难以及时诊断或治疗的疾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并使某些急重症病例得到快速有效的治疗后转危为安。血管内介入技术在救治创伤性动脉出血方面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近年来,本院对头颈部及骨盆骨...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迅速发展,许多以往难以及时诊断或治疗的疾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并使某些急重症病例得到快速有效的治疗后转危为安。血管内介入技术在救治创伤性动脉出血方面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近年来,本院对头颈部及骨盆骨折动脉损伤急诊入院的患者实施了介人手术治疗,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收到了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介入治疗 动脉出血 伤患者 创伤性 护理 血管内介入技术 介入放射学 重症病例
下载PDF
脑血管支架成形术36例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燕 徐晓青 郭萌 《齐鲁护理杂志(下半月刊)(外科护理)》 2011年第2期97-98,共2页
随着血管内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脑血管支架成形术成为一种有效治疗脑动脉狭窄的新技术,可有效预防脑缺血发作,防止脑梗死发生,降低其致死率、致残率。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们对3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行脑血管支架成形术,并给予... 随着血管内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脑血管支架成形术成为一种有效治疗脑动脉狭窄的新技术,可有效预防脑缺血发作,防止脑梗死发生,降低其致死率、致残率。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们对3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行脑血管支架成形术,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支架成形术 脑动脉狭窄 围术期护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血管内介入技术 2009年 有效治疗 精心护理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56例术后护理
18
作者 夏瑞琴 那娜 韩建玲 《齐鲁护理杂志(下半月刊)(外科护理)》 2011年第2期90-91,共2页
随着神经影像学和血管内介入技术的发展,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CAS)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法。即经股动脉穿刺将特制的导管和器械插入,选择性的进行全脑血管造影,确定狭窄部位的长度和程度,置入支架使狭窄的动... 随着神经影像学和血管内介入技术的发展,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CAS)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法。即经股动脉穿刺将特制的导管和器械插入,选择性的进行全脑血管造影,确定狭窄部位的长度和程度,置入支架使狭窄的动脉再通,恢复脑组织的供血改善缺学症状[1]。它具有创伤小,效果好、患者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术后护理 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 血管内介入技术 经股动脉穿刺 全脑血管造影 神经影像学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的护理体会
19
作者 魏建红 《实用医技杂志》 2009年第11期940-940,共1页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缺血性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约有1/3的患者可发展为脑梗死。随着神经血管内介入技术的发展,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该法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小、见效快、并发症少的特点...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缺血性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约有1/3的患者可发展为脑梗死。随着神经血管内介入技术的发展,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该法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小、见效快、并发症少的特点。我科于2008—2009年已施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5例,疗效满意,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 置入术后 护理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血管内介入技术 独立危险因素 缺血性卒中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病人行介入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4
20
作者 汤之梅 付慧 +1 位作者 张艳 吴真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08年第11期2972-2973,共2页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介入治疗 护理方法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血管内介入技术 动脉硬化斑块 血管 脑缺血发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