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脉溶栓后行血管内取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王婷 薛明 周琼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6期76-79,共4页
目的分析静脉溶栓后行血管内取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30例,静脉溶栓治疗)和观察组(30例,静脉溶栓后行血管内取栓术治疗... 目的分析静脉溶栓后行血管内取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30例,静脉溶栓治疗)和观察组(30例,静脉溶栓后行血管内取栓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及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大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静脉溶栓后行血管内取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 血管内取栓术 脑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Solitaire AB支架血管内取栓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颅内静脉窦血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黄建荣 张高炼 +3 位作者 黄毅 韦可聪 梁建平 梁韡斌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896-899,共4页
目的观察Solitaire AB支架血管内取栓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VST患者9例,其中上矢状窦血栓4例,横窦及乙状窦血栓4例,上矢状窦及直窦血栓1例,均采用Solitaire AB支架血管内取栓术联合替罗非班... 目的观察Solitaire AB支架血管内取栓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VST患者9例,其中上矢状窦血栓4例,横窦及乙状窦血栓4例,上矢状窦及直窦血栓1例,均采用Solitaire AB支架血管内取栓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观察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复发情况,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痛觉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患者术后VAS及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7例患者术后头疼即刻缓解,2例患者术后2 d内头痛逐渐缓解。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失语、偏瘫或手术操作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出院后3个月返院复查DSA均未见复发。结论 Solitaire AB支架血管内取栓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CVST疗效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颅内静脉窦血 SOLITAIRE AB支架 血管内取栓术 替罗非班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血管高信号征与弥散加权成像不匹配在动脉取栓术前评估中的作用
3
作者 罗雷雷 孟凡磊 +3 位作者 曹宸 刘松 豆玉超 魏铭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45-1250,共6页
目的以灌注成像为参照,探讨MR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血管高信号征(FVH)与弥散加权成像(DWI)不匹配征象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取栓术(EVT)前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天津市环湖医院... 目的以灌注成像为参照,探讨MR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血管高信号征(FVH)与弥散加权成像(DWI)不匹配征象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取栓术(EVT)前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发病时间为6~24 h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共91例。患者均同时接受MRI平扫和灌注成像(CT灌注成像或MRI灌注加权成像)检查,分别应用两种影像筛选模式判断EVT指征。其中MRI平扫判断有EVT指征的标准为存在FVH-DWI不匹配;灌注成像判断EVT指征的标准为梗死核心体积与缺血半暗带不匹配。评价两种影像筛选模式判断EVT指征的一致性,以及经两种方法筛选后行EVT患者术后90 d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2分]率的差异。结果91例患者中,应用FVH-DWI不匹配筛选73例(80.2%)存在EVT指征,其中49例行EVT,术后90 d 28例(57.1%)预后良好。应用灌注成像不匹配筛选75例(82.4%)存在EVT指征,其中55例行EVT,术后90 d 28例(50.9%)预后良好。70例患者同时存在FVH-DWI不匹配和灌注不匹配,13例FVH-DWI和灌注不匹配均不存在,5例存在灌注不匹配而无FVH-DWI不匹配,3例存在FVH-DWI不匹配而无灌注不匹配。根据FVH-DWI不匹配确定EVT指征与根据灌注不匹配确定EVT指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4),一致性较好(κ=0.71,95%CI:0.52~0.90);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0)。同时存在FVH-DWI不匹配和灌注不匹配者术后预后良好占比最高,FVH-DWI不匹配和灌注不匹配均不存在者术后预后良好占比最低。结论MRI平扫FVH-DWI不匹配征象是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缺血性卒中患者术前判断EVT指征简单且较为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血管高信号征 弥散加权成像 灌注成像 不匹配 缺血性卒中 血管内取栓术
原文传递
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4
作者 刘一强 王润青 刘立 《医药论坛杂志》 2023年第22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介入科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91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探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介入科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91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介入治疗组和单一治疗组。针对单一治疗组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对介入治疗组,在单一溶栓组基础上完成静脉溶栓治疗后行Solitaire支架取栓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率、神经功能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3 d后,依据脑卒中溶栓(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TICI)标准均较术前有所好转。其中介入治疗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95.65%;单一治疗组血管再通率为44.44%,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介入治疗组纵向比较降幅高于单一治疗组,且横向比较低于单一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介入治疗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6例,发生率为13.04%;单一治疗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11例,发生率为24.44%,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术较传统单一静脉溶栓疗效显著,具有更高的血管再通率和安全性,预后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 血管内取栓术 疗效
原文传递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桥接治疗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13
5
作者 陆小小 许磊 +3 位作者 苏浩波 赵伯翔 顾建平 缪正飞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95-599,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大动脉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IVT)后血管内取栓术(EVT)治疗(桥接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南京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3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桥接治疗组... 目的探讨急性大动脉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IVT)后血管内取栓术(EVT)治疗(桥接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南京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3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桥接治疗组(n=64)和单纯EVT治疗组(n=71)。根据改良溶栓治疗脑梗死(mTICI)血流分级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比较预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桥接治疗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桥接治疗组与单纯EVT治疗组相比,侧支循环更丰富[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会(ASITN)分级3.13±0.54对2.27±1.22,t=4.463,P=0.035];治疗后血管再通成功率(mTICI血流分级2b~3级)稍高(67.2%对52.1%)、出血转化比例稍高(42.2%对40.9%),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桥接治疗组出院mRS评分0~2分比例(54.69%对36.62%,χ^(2)=4.436,P=0.039)、3个月mRS评分0~2分比例(64.06%对43.66%,χ2=5.628,P=0.025)显著高于单纯EVT治疗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DWI梗死体积(OR=0.723,95%CI=0.254~1.698,P=0.032)、侧支循环(OR=6.062,95%CI=1.563~26.971,P=0.012)、血管再通程度(OR=0.091,95%CI=0.024~0.489,P=0.035)和EVT术前IVT(OR=9.514,95%CI=1.832~35.245,P=0.008)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EVT术前IVT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综合评估入院DWI梗死体积、侧支循环、血管再通程度及是否行IVT有助于预测EVT治疗预后,指导临床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取栓术 静脉溶 预后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基准数据的改进研究
6
作者 刘诗蒙 Yu Wengui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666-671,共6页
目的尽管组织纤溶酶原激动剂(tPA)静脉溶栓治疗和血管内取栓治疗(EVT)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有效治疗手段;但在临床实践中,启动上述治疗时间往往有延误。作者检验了美国单个高级卒中中心的质控数据,以期报道其在急性卒中处理的持续... 目的尽管组织纤溶酶原激动剂(tPA)静脉溶栓治疗和血管内取栓治疗(EVT)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有效治疗手段;但在临床实践中,启动上述治疗时间往往有延误。作者检验了美国单个高级卒中中心的质控数据,以期报道其在急性卒中处理的持续性质控基准数据改进情况。方法本研究纳入2013年1月-2018年12月美国单个高级卒中中心连续性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美国心脏协会(AHA)的卒中代码和2015年实施的简明改进协议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管理。人口统计学和临床数据来自遵照指南(GWTG)-卒中登记处和电子病历。按照入院和实施质控改进举措的日期将患者分为3组。使用线性回归模型和Jonckheere-Terpstra检验分析质控指标,质控指标包括静脉tPA溶栓治疗和EVT率、入院-溶栓开始(DTN)时间和入院-动脉穿刺(DTP)时间。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69例发病24h内的卒中患者,2013-2014年、2015-2016年和2017-2018年的静脉tPA溶栓率分别为20%、30%和22%;EVT率分别为9%、14%和15%。根据Jonckheere-Terpstra检验,DTN时间的中位数(57、45、39 min;P<0.001)和DTP时间中位数(172、130、114 min;P=0.009)在以上3个时间段内得到连续性的改善;2017年1月-2018年12月,80%的患者DTN时间≤60 min,63%的患者DTN时间≤45 min。结论遵循AHA指南和简明改进协议后,AIS的静脉溶栓/EVT率和治疗启动时间得到了不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基准数据 血管内取栓术 静脉溶 临床结局 质控改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