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取栓治疗超时间窗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覃惠洵 高文 +3 位作者 张皆德 王芳 黄光坚 陈红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33-538,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取栓治疗超时间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经血管内取栓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182例,术前经CT血管成像或MR血管成像证实存... 目的探讨血管内取栓治疗超时间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经血管内取栓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182例,术前经CT血管成像或MR血管成像证实存在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根据症状开始至股动脉穿刺时间,将182例患者分为时间窗内(≤6h)组(156例)和超时间窗(>6h)组(26例)。收集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急诊血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卒中病因分型、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评分、美国介入治疗神经放射学协会/介入放射学协会(ASITN/SIR)分级、闭塞部位、静脉溶栓比例、影像学资料、手术时间节点、取栓次数、补救治疗、血管再通情况的差异,并评估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及临床预后。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2b或3级为成功再通,90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6分为死亡。结果(1)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心房颤动、高脂血症、糖尿病、脑梗死病史、吸烟史、基线NIHSS评分、ASPECT评分、血糖水平、闭塞部位、ASITN/SIR0~1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时间窗内组患者静脉溶栓比例高于超时间窗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5%(60/156)比11.5%(3/26),χ^2=7.137,P=0.008]。(2)两组患者病因分型、股动脉穿刺至再通时间、取栓次数、mTICI2b^3级、补救治疗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时间窗内组患者症状开始至影像学检查时间[146(110,229)min比307(234,349)min,Z=-5.182]、症状开始至股动脉穿刺时间[240(190,298)min比395(379,533)min,Z=-8.015]、症状开始至再通时间[329(281,388)min比492(442,567)min,Z=-6.648]均短于超时间窗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两组患者术后24h症状性颅内出血和非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随访,两组预后良好比例及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超时间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行血管内取栓治疗可获得与时间窗内患者相似的预后良好率,且未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90d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动脉闭塞性疾病 血管内取栓治疗 超时间窗
下载PDF
血管内取栓治疗超时间窗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韦恒宇 黄丹丹 邱观养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13期62-63,共2页
目的:分析血管内取栓治疗超时间窗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超时间窗缺血性卒中患者3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9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机械取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卒中评分和并发症发... 目的:分析血管内取栓治疗超时间窗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超时间窗缺血性卒中患者3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9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机械取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卒中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卒中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时间窗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血管内取栓治疗时,卒中恢复效果更好,同时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取栓治疗 超时间窗缺血性卒中 并发症 机械
下载PDF
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取栓治疗对急性心源性脑卒中的功能结局疗效分析
3
作者 李晶晶 刘梦 +2 位作者 华星 黄邻瑞 吴思缈 《华西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684-691,共8页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取栓治疗(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EVT)对急性心源性脑卒中患者临床功能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2021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发病24 h内接受EVT的心源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是否...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取栓治疗(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EVT)对急性心源性脑卒中患者临床功能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2021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发病24 h内接受EVT的心源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是否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分为桥接治疗组和直接EVT组。主要结局指标为3个月不良功能结局,即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3~6分;次要结局指标包括在院期间颅内出血和3个月内死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分析干预措施对3个月功能结局的影响。结果共纳入患者285例,其中女性174例(61.1%),年龄的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为74(64,80)岁,发病至入院时间的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4.0(3.0,5.0)h。与直接EVT组(n=202)相比,桥接治疗组(n=83)患者3个月功能结局不良的比例更低(55.4%vs.68.3%,P=0.039),两组间颅内出血发生率(47.0%vs.39.6%,P=0.251)和3个月死亡率(20.5%vs.30.7%,P=0.0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发病至入院时间等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桥接治疗与直接EVT相比可改善3个月功能结局[比值比=0.482,95%置信区间(0.249,0.934),P=0.031]。结论对于急性心源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桥接EVT与直接EVT相比,可改善患者3个月功能结局,且不增加颅内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脑卒中 血管内取栓治疗 静脉溶 桥接治疗 结局
原文传递
低灌注强度比值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血管内取栓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凌峰 张保朝 +5 位作者 高军 梁震 温昌明 汪宁 刘义锋 李祥欣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5期39-44,共6页
目的探讨低灌注强度比值(HIR)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LVOS)患者血管内取栓治疗(EVT)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接受EVT且影像学检查显示血管再通的急性前循环LVOS患者106例为研究... 目的探讨低灌注强度比值(HIR)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LVOS)患者血管内取栓治疗(EVT)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接受EVT且影像学检查显示血管再通的急性前循环LVOS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非增强CT、CT血管造影术、CT灌注成像检查,计算核心梗死区体积(V_(IC))、低灌注区体积(V_(Tmax>6 s))、严重低灌注区体积(V_(Tmax>10 s))、缺血半暗带区体积(V_(Mismatch))、HIR。术后随访90 d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预后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急性前循环LVOS患者EVT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年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至穿刺时间、HIR及其联合对急性前循环LVOS患者EVT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结果显示,患者预后良好63例(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43例(预后不良组)。两组年龄、有冠心病病史者占比、入院时NIHSS评分、CT平扫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V_(IC)、V_(Tmax>10 s)、HI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56,95%CI(1.006,1.108)〕、入院时NIHSS评分〔OR=1.101,95%CI(1.013,1.197)〕、发病至穿刺时间〔OR=1.003,95%CI(1.001,1.006)〕、HIR〔OR=492.435,95%CI(29.371,8256.315)〕是急性前循环LVOS患者EVT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HIR及三者联合预测急性前循环LVOS患者EVT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612〔95%CI(0.504,0.721)〕、0.703〔95%CI(0.601,0.805)〕、0.754〔95%CI(0.655,0.853)〕、0.803〔95%CI(0.719,0.886)〕。三者联合与HIR预测急性前循环LVOS患者EVT预后不良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增长、入院时NIHSS评分升高、发病至穿刺时间延长、HIR升高是急性前循环LVOS患者EVT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且HIR对急性前循环LVOS患者EVT预后不良具有中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血管闭塞性卒中 血管内取栓治疗 低灌注强度比值 预后
下载PDF
超急性期脑梗死血管内取栓治疗的评估和个体化策略
5
作者 熊培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7期1-5,共5页
探究超急性期脑梗死血管内取栓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医院神经内科超急性期脑梗死血管内取栓治疗个人成效,如何依照患者个体情况,给予针对性治疗策略,促进患者临床治疗的成效,得出其临床实践推广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19年1月至今入... 探究超急性期脑梗死血管内取栓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医院神经内科超急性期脑梗死血管内取栓治疗个人成效,如何依照患者个体情况,给予针对性治疗策略,促进患者临床治疗的成效,得出其临床实践推广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19年1月至今入院神经内科超急性脑梗死治疗病人90人次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血管内取栓组54例,静脉药物溶栓治疗36例,全面观察超急性期脑梗死血管内取栓治疗患者后续治疗情况。结果 调查分析,对比分析超急性期脑梗死血管内取栓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血管内取栓组治疗患者个案病例治疗前与治疗后的NIHSS评分(2.28±1.25)分、mRS评分(1.02±0.41)分对比分析。对比分析血管内取栓组,静脉药物溶栓组之间的血管复通率、治疗有效率等指标情况,有明细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神经内科超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超急性期脑梗死血管内取栓治疗,可以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治愈率,降低超急性脑梗死病人死亡率,血管内取栓、静脉药物溶栓手段均高于普通治疗手段,具有明显临床治疗意义作用,加强神经内科超急性脑梗死病人治疗有积极意义,是一种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有效超急性脑梗死病人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急性期脑梗死 血管内取栓治疗 个体评估 策略
下载PDF
8F导引导管抽吸联合其他取栓技术在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机械取栓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哲贤 高玉元 +5 位作者 王硕 马桂贤 何池忠 李昌茂 马腾云 代成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828-833,共6页
目的探讨8F导引导管抽吸联合其他取栓技术在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机械取栓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1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科收治的52例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病因分型均为心源性脑栓塞。根据是否联合8... 目的探讨8F导引导管抽吸联合其他取栓技术在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机械取栓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1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科收治的52例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病因分型均为心源性脑栓塞。根据是否联合8F导引导管抽吸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ASPECT、NIHSS评分等基线资料及桥接治疗、发病至穿刺时间(OTP)、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PTR)、取栓技术、取栓次数、血管再通情况、无症状性脑出血(aSICH)、症状性脑出血(SICH)、术后90 d mRS评分等临床资料。结果(1)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者桥接治疗、OTP、PTR、取栓技术、sICH、aSICH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取栓次数分别为2.1、3.0次,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观察组手术再通成功23例,术后90 d mRS预后良好17例,对照组手术再通成功11例,术后90 d mRS预后良好7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8F导引导管抽吸联合其他取栓技术能够提高心源性脑栓塞所致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取栓效果,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急性闭塞 血管内取栓治疗 8F导引导管 抽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