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后不同MRRC分级颅内动脉瘤患者近期及远期疗效的比较
1
作者 程吉斌 方宪清 胡英明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65-267,285,共4页
目的比较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后不同改良的Raymond-Roy分级(MRRC)颅内动脉瘤患者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纳入接受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的颅内动脉瘤患者248例,按术后MRRC分级分为Ⅰ级、Ⅱ级、Ⅲa级和Ⅲb级,比较各组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各组... 目的比较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后不同改良的Raymond-Roy分级(MRRC)颅内动脉瘤患者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纳入接受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的颅内动脉瘤患者248例,按术后MRRC分级分为Ⅰ级、Ⅱ级、Ⅲa级和Ⅲb级,比较各组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各组瘤体直径、瘤颈长度、动脉瘤位置、术前Hunt-Hess分级、手术方法和手术时长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随MRRC分级提高,各组患者近期疗效改善率逐渐提高,恶化率逐渐降低(P<0.05)。248例患者中有53例出现复发,复发率为21.37%,MRRC分级Ⅰ、Ⅱ级患者远期复发率明显低于Ⅲa级和Ⅲb级患者(P<0.05)。结论随MRRC分级提高,颅内动脉瘤患者近期疗效逐渐提高,远期复发率逐渐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 改良Raymond-Roy分级
下载PDF
动脉瘤夹闭与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观察
2
作者 曹晓磊 顾倩 邵晶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8期2636-2640,共5页
目的比较显微外科动脉瘤夹闭术与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东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6例aSAH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夹闭组和栓... 目的比较显微外科动脉瘤夹闭术与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东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6例aSAH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夹闭组和栓塞组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相关生化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VCAM-1)]、认知功能[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以及随访1年的预后情况。结果栓塞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08.44±5.31)mL、(149.74±10.94)min、(16.33±4.05)d,明显少(短)于夹闭组的(247.16±5.02)mL、(163.48±14.32)min、(18.20±4.5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VEGF、HMGB1、sICM-1、sVCAM-1水平均低于术前,且栓塞组患者术后1个月上述指标分别为(120.54±13.06)pg/mL、(75.94±7.66)μg/L、(452.85±27.82)ng/mL、(49.18±4.97)ng/mL,明显低于夹闭组的(142.21±13.24)pg/mL、(89.46±7.18)μg/L、(582.15±34.11)ng/mL、(56.74±5.66)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栓塞组患者的MMSE评分为(29.08±2.79)分,明显高于夹闭组的(27.55±3.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的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栓塞组患者的GOS评分为(3.65±0.62)分,明显高于夹闭组的(3.26±0.83)分,改良Rankin评分为(2.09±0.49)分,明显低于夹闭组的(2.31±0.5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的再出血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夹闭组的2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瘤夹闭术与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aSAH患者远期预后均较佳,但血管内弹簧圈栓塞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且对患者认知功能、血管内皮及炎症反应指标影响更小,临床上应结合患者情况选择合适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显微外科手术夹闭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 出血量 住院时间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动脉瘤破裂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后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1例 被引量:2
3
作者 何健卓 张敏州 郭力恒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81-681,共1页
患者,女,52岁,因突发头痛呕吐2.5 h于2011年12月13日由急诊收入院。患者于2.5 h前情绪激动后昏迷,持续30 min左右神志转清,伴头晕头痛,呕吐胃内容物1次。发病前无头部外伤史,发病后无肢体抽搐,无偏侧肢体乏力,无视物重影及黑朦。既往无... 患者,女,52岁,因突发头痛呕吐2.5 h于2011年12月13日由急诊收入院。患者于2.5 h前情绪激动后昏迷,持续30 min左右神志转清,伴头晕头痛,呕吐胃内容物1次。发病前无头部外伤史,发病后无肢体抽搐,无偏侧肢体乏力,无视物重影及黑朦。既往无特殊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7.3℃,血压150/70 mmHg,脉搏80次/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 神经源性肺水肿 动脉瘤破裂 术后并发 情绪激动 胃内容物 肢体抽搐 肢体乏力
下载PDF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后循环系统动脉瘤的护理 被引量:1
4
作者 顾妙娟 郎黎薇 张晓龙 《上海护理》 2007年第3期50-52,共3页
关键词 颅内后循环系统动脉瘤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 护理
下载PDF
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用于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卫生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祝雯珺 雷宇 +4 位作者 刘翼 孙力泳 王林 张涛 黄葭燕 《中国卫生资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05-412,共8页
目的评价开颅夹闭术(以下简称“夹闭术”)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以下简称“栓塞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经济学价值,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使用焦点组访谈的方式,获得夹闭术和栓塞术的标准操作流程,据此计算两种术式的直... 目的评价开颅夹闭术(以下简称“夹闭术”)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以下简称“栓塞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经济学价值,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使用焦点组访谈的方式,获得夹闭术和栓塞术的标准操作流程,据此计算两种术式的直接医疗成本和构建决策树模型结构。效果指标为相关临床指标,并使用系统综述的方法确定各指标的值和范围。使用成本效果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来评价两种术式的经济学价值。结果在各个疗效指标上,夹闭术每获得1例有效患者/避免1例并发症发生所需的单位成本均低于栓塞术,说明夹闭术的成本效果更优。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临床上夹闭术占优势的指标,夹闭术的成本效果比占绝对优势(即指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的概率为100.00%。对于栓塞术占优势的指标,无绝对优势术式的概率接近100.00%。对于两种术式临床效果无显著差异的指标,夹闭术的成本效果比占绝对优势的概率约为50.00%。此外,以出院后12个月预后良好为指标,当支付意愿为50.00万元左右时,两种术式成为优势策略的概率各为50.00%。当支付意愿低于50万元时,夹闭术成为优势策略的概率较高。结论与栓塞术相比,夹闭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更具经济性。我国应推动制定针对中国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指南,在考虑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的基础上,推动我国颅内动脉瘤临床诊疗方面管理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开颅夹闭术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 成本效果 卫生经济学评价
下载PDF
开颅夹闭与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韩清亮 黄立刚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64-165,共2页
目的探讨开颅夹闭与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6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资料,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颅夹闭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血管... 目的探讨开颅夹闭与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6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资料,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颅夹闭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开颅夹闭与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手术成功率和复发率相当,但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更为明显,预后恢复更加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颅夹闭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 颅内动脉瘤 临床价值
下载PDF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与神经外科开颅夹闭治疗老年蛛网膜下腔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陈运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16期51-52,共2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弹簧圈栓塞和神经外科开颅夹闭治疗老年蛛网膜下腔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92例老年蛛网膜下腔动脉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与对照组(神经外科开颅夹闭治疗),各46例。比较两组... 目的研究血管内弹簧圈栓塞和神经外科开颅夹闭治疗老年蛛网膜下腔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92例老年蛛网膜下腔动脉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与对照组(神经外科开颅夹闭治疗),各46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免疫指标(IgG、IgA及IgM)、近期疗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IgG、IgA及IgM水平均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治疗老年蛛网膜下腔动脉瘤效果显著,能减少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 神经外科开颅夹闭 老年 蛛网膜下腔动脉瘤
下载PDF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与神经外科开颅夹闭治疗老年蛛网膜下腔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比较
8
作者 刘宇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26期90-92,共3页
目的探究老年蛛网膜下腔动脉瘤治疗中血管内弹簧圈栓塞与神经外科开颅夹闭的临床效果。方法94例老年蛛网膜下腔动脉瘤患者,用数字标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47例。A组实施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B组实施神经外科开颅夹闭治疗。比较两... 目的探究老年蛛网膜下腔动脉瘤治疗中血管内弹簧圈栓塞与神经外科开颅夹闭的临床效果。方法94例老年蛛网膜下腔动脉瘤患者,用数字标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47例。A组实施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B组实施神经外科开颅夹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手术后近期疗效、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手术前降低,且A组降低程度更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95.74%高于B组的82.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8.51%低于B组的23.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神经外科开颅夹闭治疗相比较,老年蛛网膜下腔动脉瘤患者采用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能获得更好的手术效果,最大程度优化预后,值得深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 神经外科开颅夹闭 老年蛛网膜下腔动脉瘤
下载PDF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徐鹏 曲国辉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5年第6期650-651,共2页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是临床常见的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一种脑血管疾病。近年来,我院应甩血管内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临床分析 血管疾病 栓塞技术 致死率 致残率
原文传递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的争论——血管内弹簧圈栓塞还是开颅手术夹闭?
10
作者 苏克江 高宗恩 耿家宏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9期714-716,共3页
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治疗领域一直存在许多争论,涉及到血管内弹簧圈栓塞与手术夹闭、脑血管痉挛与迟发性脑缺血的诊断和治疗、脑保护措施以及全身生理学紊乱的处理等。本文重点介绍围绕aSAH后血管内弹簧圈栓塞与开颅手术夹... 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治疗领域一直存在许多争论,涉及到血管内弹簧圈栓塞与手术夹闭、脑血管痉挛与迟发性脑缺血的诊断和治疗、脑保护措施以及全身生理学紊乱的处理等。本文重点介绍围绕aSAH后血管内弹簧圈栓塞与开颅手术夹闭的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 开颅手术夹闭 动脉瘤复发 并发症
原文传递
PICC管腰大池穿刺置管持续引流辅助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辉 陈宏尊 章露华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6期773-777,共5页
目的探究PICC管腰大池穿刺置管持续引流辅助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简单随... 目的探究PICC管腰大池穿刺置管持续引流辅助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简单随机化分组,各42例。两组均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对照组术后给予腰椎穿刺引流,研究组术后给予PICC管腰大池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脑脊液压力、红细胞计数(RBC)、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血清NSE、MBP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并随访6个月,统计对比两组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3 d、5 d、7 d脑脊液压力、RBC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 d、5 d VMCA较术前升高,术后7 d开始逐渐降低,研究组术后14 d恢复至术前水平,且研究组术后3 d、5 d、7 d、14 d VMCA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7 d、14 d血清NSE、MB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9.52%低于对照组的26.19%(P<0.05)。经Ridit检验可知,研究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CC管腰大池穿刺置管持续引流辅助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可显著降低脑脊液压力,加快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促进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恢复,还可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破裂动脉瘤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 PICC管 腰大池穿刺置管持续引流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髓鞘碱性蛋白
原文传递
云南地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患者的长期结局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杰 王泽易 +7 位作者 苏平 刘俊 李俊彦 马钢 岑键昌 常谦 刘兴海 赵楠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53-1358,共6页
目的为云南地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手术患者的长期临床结局提供真实数据支撑。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aSAH手术患者,记录他们的人口学特征、血管危险因素、入院时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动脉瘤的位置。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和ADL量... 目的为云南地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手术患者的长期临床结局提供真实数据支撑。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aSAH手术患者,记录他们的人口学特征、血管危险因素、入院时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动脉瘤的位置。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和ADL量表评价两种手术方式后患者的临床结局和生活能力。结果34例(40.0%)行开颅夹闭,51例(60.0%)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经过中位数66.23个月(IOR为12.03个月)的随访,84.7%的患者mRS评分较低,78.8%的患者能独立生活。入院时患者的WFNS分级,分别与随访时mRS评分(95%CI=1.48-19.09,P=0.011)和ADL评分(95%CI=2.55-28.77,P<0.001)显著相关。多变量分析显示,年龄(95%CI=1.02-1.23,P=0.017;95%CI=1.00-1.15,P=0.038)和入院时高WFNS分级(95%CI=2.19-141.48,P=0.007;95%CI=2.84-82.61,P=0.002)是随访时mRS评分和ADL评分的独立预测因子。两种手术方式的长期结果和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住院费用血管内栓塞组明显高于开颅夹闭组(P<0.001)。结论在云南地区的这组患者中,老龄和入院时高WFNS分级都容易导致临床结局不良;开颅夹闭或血管内栓塞在长期治疗效果方面没有优劣;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高WFNS分级的患者更适合开颅夹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开颅夹闭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 长期临床结局
下载PDF
血管内栓塞治疗所致缺血性脑损害的诊断与防治 被引量:3
13
作者 曾进胜 梁志坚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11-813,共3页
关键词 血管内栓塞治疗 缺血性脑损害 HEMORRHAGE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关并发症 防治 诊断 神经功能损害 脑组织损伤
原文传递
血管内治疗破裂微小动脉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赖湘 叶敏 +3 位作者 谢锋 张文波 陈纪欢 刘晓平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87-889,共3页
近年来越来越多颅内动脉瘤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但对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最大直径≤3 mm)的血管内治疗仍存在挑战.本文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3月我科采用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37例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占同期血管内治疗动脉瘤的1... 近年来越来越多颅内动脉瘤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但对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最大直径≤3 mm)的血管内治疗仍存在挑战.本文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3月我科采用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37例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占同期血管内治疗动脉瘤的11.3%(37/326),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疗效观察 破裂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治疗 大直径
原文传递
破裂和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实践标准
15
作者 Athos Patsalides Ketan R Bulsara +16 位作者 Daniel P Hsu Todd Abruzzo Sandm Narayanan Mahesh V Jayaraman Gary Duckwiler Richard Paul Klucznik Michael Kelly Joshua A Hirsch Don Heck Jeffery Stmshine Don Frei Michael J Alexander Huy M Do Philip M Meyers 邱忠明(译) 张君(译) 徐格林(译)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18-424,共7页
弹簧圈栓塞最初被设计并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显微外科手术夹闭风险高的脑动脉瘤,但目前该方法越来越被认为是颅内动脉瘤的一线治疗方法。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技术已有长足进步,新器材的研发使得以前因血管解剖结构复杂... 弹簧圈栓塞最初被设计并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显微外科手术夹闭风险高的脑动脉瘤,但目前该方法越来越被认为是颅内动脉瘤的一线治疗方法。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技术已有长足进步,新器材的研发使得以前因血管解剖结构复杂而无法填塞的动脉瘤也得以治疗,从而扩大了血管内治疗的适应证。而且,血管内弹簧圈栓塞已成为当前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主流方法;医学文献证明,在特定患者人群中,弹簧圈栓塞的转归优于外科手术夹闭。最近的一份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HeartAssociation,AHA)科学声明指出,对于适合治疗的脑动脉瘤,不论是血管内栓塞还是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均为破裂动脉瘤I级推荐治疗方法和未破裂动脉瘤的11a级推荐治疗方法。在这两组患者中,治疗利大于弊。一个在血管显微神经外科、神经重症监护和介入神经外科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多学科团队最有利于对颅内动脉瘤的处理实施最佳的技术。神经血管联合写作组此前已发表过一份联合声明,提出了有关脑血管介入治疗的培训和认证的推荐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 未破裂动脉瘤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 血管内治疗技术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外科手术夹闭 标准 脑动脉瘤
原文传递
颅内动脉瘤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6
作者 王洋 白如林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94-1296,共3页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75%~80%,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发生再出血,有较高的致残病死率.目前破裂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75%~80%,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发生再出血,有较高的致残病死率.目前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1937年Dandy首次成功地使用银夹夹闭动脉瘤瘤颈,其后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特别是显微外科手术技术的引入、动脉瘤夹设计的改进,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手术夹闭动脉瘤的风险显著降低,并且对于一些复杂的巨大的动脉瘤亦可通过手术夹闭获得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开颅夹闭术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