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血管内成像检查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效能
1
作者 张鹏 黄海歆 李楠楠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0期129-131,共3页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血管内成像(MSCTA)检查在颈动脉狭窄(CAS)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该院收治的112例疑似CAS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MSCTA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血管内成像(MSCTA)检查在颈动脉狭窄(CAS)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该院收治的112例疑似CAS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MSCTA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SCTA检查与CDUS检查诊断CAS的效能,及对不同狭窄程度CAS的检出率。结果:经DSA检查结果显示,112例疑似CAS患者中阳性87例,其中轻度狭窄18例、中度狭窄17例、重度狭窄38例、闭塞14例;阴性25例,其中脑梗死15例,颈动脉瘤10例。MSCTA检查结果显示,阳性87例,阴性25例;CDUS检查结果显示,阳性82例,阴性30例。MSCTA检查与CDUS检查诊断CAS的特异度、误诊率、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检查诊断CAS的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DUS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A检查与CTA检查诊断轻中度狭窄CAS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检查诊断重度狭窄或闭塞CAS的检出率高于CDUS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检查诊断CAS的效能高于CDUS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多层螺旋CT血管内成像 彩色多普勒超声 检查 诊断
下载PDF
血管内成像识别冠状动脉的高风险斑块 被引量:1
2
作者 衣英凡 姜校颖 +1 位作者 吕焕然 于忠祥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5期283-286,共4页
高风险斑块可继发血栓,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造影无法详细评估血管壁及识别高风险的斑块。血管内成像可更好地评估冠状动脉病变,识别高风险斑块,进行早期干预,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该文介绍血管内成像方式包括血管内超... 高风险斑块可继发血栓,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造影无法详细评估血管壁及识别高风险的斑块。血管内成像可更好地评估冠状动脉病变,识别高风险斑块,进行早期干预,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该文介绍血管内成像方式包括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近红外光谱法、近红外荧光分子成像等的成像机制及临床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管内成像 斑块破裂 斑块侵蚀
下载PDF
血管内成像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3
3
作者 董建令 权恩卓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4年第1期5-10,共6页
关键词 血管疾病 诊断 血管内成像技术 超声成像 超声回波图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疾病性冠状动脉病变的血管内成像表现及其应用价值
4
作者 杨絮飞 谢洪智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6期811-814,共4页
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诸如白塞病、川崎病、大动脉炎等,都可累及冠状动脉,表现为早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炎和(或)冠状动脉瘤。虽然这种情况在临床的发病率较低,但一旦发生,都提示患者的预后不良。由于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冠... 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诸如白塞病、川崎病、大动脉炎等,都可累及冠状动脉,表现为早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炎和(或)冠状动脉瘤。虽然这种情况在临床的发病率较低,但一旦发生,都提示患者的预后不良。由于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冠状动脉的病理学基础和组织学特点都不尽相同,治疗策略也有差异,仅依靠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很难为此类患者做出合适决策。IVUS和OCT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往往可以明确受累的冠状动脉局部病变的特点,对于原发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的判断意义重大。本综述通过回顾既往川崎病、Takayasu动脉炎、白塞氏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相关报道和文献,探究了自身免疫病所致的冠状动脉病变在IVUS和OCT成像上各自的特点,分析二者在上述4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内成像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下载PDF
64排多层螺旋CT血管内成像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严德星 熊伟坚 +2 位作者 白奕斌 叶峰 陈龙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17期2234-2237,共4页
目的研究64排多层螺旋CT血管内成像(CTA)在颈动脉狭窄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疑似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以DSA检查为颈动脉狭窄诊... 目的研究64排多层螺旋CT血管内成像(CTA)在颈动脉狭窄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疑似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以DSA检查为颈动脉狭窄诊断的金标准,对比64排螺旋CTA与DSA对颈动脉狭窄诊断结果,并观察64排螺旋CTA对颈动脉斑块形态的检查情况。结果64排螺旋CTA对颈动脉狭窄程度诊断的总准确率为95.40%,其中对颈动脉无狭窄、轻度狭窄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6.39%、86.21%,与DSA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4排螺旋CTA对颈动脉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及闭塞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5.00%、100.00%、100.00%,与DS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4排螺旋CT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率为95.59%(65/68),灵敏度为96.49%(55/57),特异度为90.91%(10/11);64排螺旋CTA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共89个,其中溃疡斑块9个,占10.11%,不规则斑块22个,占24.72%,光滑斑块58个,占65.17%。结论64排螺旋CTA检查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有较高的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性,与DS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高,为无创、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多层螺旋CT CT血管内成像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斑块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自制血管内成像天线在3.0T MR成像中可行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臣 赵蕾 +3 位作者 马晓海 袁宏阳 张珏 张兆琪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46-850,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自制的MR血管内成像天线在3.0TMR动脉管壁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自制的血管内MR单极天线(ILMA),包括无屏蔽的镍钛诺超滑导丝和调谐匹配电路。其中无屏蔽导丝作为接收天线,其直径0.019in(1in=2.54cm)、长度23.11in... 目的探讨利用自制的MR血管内成像天线在3.0TMR动脉管壁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自制的血管内MR单极天线(ILMA),包括无屏蔽的镍钛诺超滑导丝和调谐匹配电路。其中无屏蔽导丝作为接收天线,其直径0.019in(1in=2.54cm)、长度23.11in。利用该成像导丝在3.0TMR扫描仪上进行体外水模实验和在体动物(对4只新西兰白兔进行腹主动脉管壁检查)实验,结果与相同扫描参数下的相控阵线圈的图像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等反映图像质量的指标通过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MR检查中,自制ILMA最佳空间分辨率为313斗m,证实了ILMA对管壁成像的可行性;且Matlab分析软件得到SNR图显示ILMA获得的水膜平均SNR(86.8±0.8)高于利用相同序列、参数、层面扫描的相控阵线圈的SNR(9.9±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09,P〈0.01)。4只动物成功完成腹主动脉ILMA及相控阵线圈的MR检查,ILMAT1WI测得SNR分别为60.4±20.9、61.3-t-22.5、59.8±20.4、32.3±22.6,T2WI测得SNR分别为51.2±21.6、49.8±15.5、50.4±17.2、22.4±18.3;T1WI测得CNR分别为19.8±8.1、18.9±9.2、19.6±11.8、20.7±13.3;T2WI测得CNR分别为17.7±6.4、18.6±6.9、17.2±6.4、17.2±6.4。同层面ILMA与相控阵线圈扫描的SNR相比,4只动物T,WI扫描的t值分别为:6.36、3.84、3.51、6.92,T2WI扫描的t值分别为3.47、4.89、6.35、4.21;CNR相比,T1WI扫描的t值分别为3.56、3.97、-0.71、4.74,T2WI扫描的t值分别为3.99、3.01、4.27、5.03。除19层T1WI扫描,两者的CNR相比P〉0.05外,其余P值均〈0.05。结论自制血管内成像天线在3.0TMR动物体内成像是可行的,且较传统的相控阵线圈可获得更高的SN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介入性 动脉 动物实验 血管内成像天线
原文传递
激光技术在血管内成像及治疗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有楠 刘骁征 +2 位作者 王子滔 张海涛 吴巍巍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11-22,共12页
激光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得十分广泛,其以独特的物理特性以及可以精准地作用于生物组织的特性得到了广泛研究,并在血管腔内有多种应用适应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激光技术在血管内成像和治疗方面的应用,总结了它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并讨... 激光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得十分广泛,其以独特的物理特性以及可以精准地作用于生物组织的特性得到了广泛研究,并在血管腔内有多种应用适应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激光技术在血管内成像和治疗方面的应用,总结了它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并讨论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血管内成像 血管腔内治疗 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生物医学光声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龚小竞 孟静 +4 位作者 陈健桦 林日强 白晓淞 郑加祥 宋亮 《集成技术》 2013年第5期53-59,共7页
样品被短脉冲激光照射后会受激产生超声波,这种现象被称为光声效应。随着激光器技术及超声探测技术的进步,基于此效应的光声成像技术已成为生物医学成像领域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光声成像作为一种混合型的成像方式,结合了光学成像的高... 样品被短脉冲激光照射后会受激产生超声波,这种现象被称为光声效应。随着激光器技术及超声探测技术的进步,基于此效应的光声成像技术已成为生物医学成像领域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光声成像作为一种混合型的成像方式,结合了光学成像的高对比度和光谱识别特性,以及超声成像大穿透深度下仍具备较高分辨率的特点。光声成像技术不仅可对包括血红蛋白、脂肪在内的多种组织成分进行高特异性成像,还能灵敏的反映包括血氧含量、氧代谢率等生理特征的变化,与超声技术的形态和结构成像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已在临床及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体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光声成像技术的这些特性使其在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微循环异常等疾病的成像诊断和治疗引导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文章小结了本课题组在光声成像技术领域最近取得的一些新进展,包括利用解卷积技术进一步提高光声显微成像分辨率;利用压缩感知技术降低数据采集量,提高光声层析成像的速度;利用自制的纳米探针,实现光声分子成像和光热治疗。光声成像技术的这些进步使其在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的诊断和治疗更具有可行性,文章最后回顾了光声成像技术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及血管内成像等方面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声成像 解卷积 压缩感知 分子影像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血管内成像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肺动脉疾病中应用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玮 王敏 罗福全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0年第1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肺动脉疾病 血管内成像技术 应用 分辨率 IVUS 组织学 OCT
下载PDF
医学光声层析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龚小竞 孟静 +2 位作者 白晓淞 郑加祥 宋亮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3年第3期1-6,16,共7页
光声效应是指样品被短脉冲激光照射后受激产生超声波的一种现象。基于此效应的光声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医学成像模式,其在过去的十年中越来越受到临床和产业的关注,目前已成为生物医学成像领域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光声成像是一种... 光声效应是指样品被短脉冲激光照射后受激产生超声波的一种现象。基于此效应的光声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医学成像模式,其在过去的十年中越来越受到临床和产业的关注,目前已成为生物医学成像领域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光声成像是一种混合型的成像方式,它结合了光学成像的高对比度和光谱识别特性,以及超声成像大穿透深度下仍具备较高分辨率的特点。光声技术可对微血管、血红蛋白浓度、血氧含量、氧代谢、脂肪等进行高特异性的成像,能够灵敏地反映生理特征变化,与超声技术的形态和结构成像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光声成像技术的这些特性使其在临床及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均具备广泛的应用潜力,尤其适用于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微循环异常等重大和常见疾病的成像诊断和治疗引导。本文将介绍光声层析成像技术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及血管内成像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声层析成像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血管内成像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于波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3年第6期387-389,共3页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应用1300 nm波长的近红外线来对血管进行横断成像的血管内成像技术。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成像技术 近红外线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高危易损斑块识别的多模态成像进展
12
作者 杨帆 吴建军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1期128-133,共6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引起的血栓形成造成心肌梗死事件的发生。了解斑块是如何从稳定型转变为危及生命的高危易损斑块的过程并寻求有效的早期干预是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临床中使用的腔内影像学技术可以识别斑块的形态特...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引起的血栓形成造成心肌梗死事件的发生。了解斑块是如何从稳定型转变为危及生命的高危易损斑块的过程并寻求有效的早期干预是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临床中使用的腔内影像学技术可以识别斑块的形态特征,但不能可靠预测哪些稳定型斑块会转变为高危易损斑块发生破裂继发心肌梗死。本文从高危斑块单模态成像进展、血管内分子成像到多模态血管内成像技术的进展作相关整理,并总结近年来多项评估高危易损斑块的研究,对冠脉内高危易损斑块识别的多模态成像在临床转化的可能性和潜力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成像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血管内成像
下载PDF
面向临床应用的光声成像技术 被引量:8
13
作者 朱? 《中国医疗设备》 2018年第1期1-5,15,共6页
编者按:光与生物体的作用包含着丰富的信息,从组织对光的吸收、散射、偏振、到光的发射,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物医学光子学成像技术以高灵敏、非侵入性的特点,在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诊断方向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克服光学本身在穿透深度... 编者按:光与生物体的作用包含着丰富的信息,从组织对光的吸收、散射、偏振、到光的发射,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物医学光子学成像技术以高灵敏、非侵入性的特点,在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诊断方向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克服光学本身在穿透深度的局限性,光学与其它模态的结合更是为高分辨获取深层组织的信息带来新契机。本栏目遴选几篇有关生物医学光子学成像与诊断领域研究、开发的新进展,涉及组织表面的荧光诊断、到微血管网的结构与功能成像。相比于生物医学光学成像技术的广泛性而言,这几篇文章只是冰山一角,但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声成像 临床应用 光学分辨率 血管内成像 消化道内窥成像 前哨淋巴结成像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林立志 尹晓荣 +6 位作者 崔璐 申程 王明皓 房芳 杜艳艳 孙传峰 曹勇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11期855-861,共7页
目的评估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即血管内碎石术,IVL)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7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在血管内成像技术指导下,使用IVL或切割球囊(CB)治疗冠状动脉钙化... 目的评估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即血管内碎石术,IVL)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7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在血管内成像技术指导下,使用IVL或切割球囊(CB)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患者53例(IVL组18例,CB组35例)。通过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临床成功率,住院期间和手术后1个月随访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1个月内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情况,评估IVL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IVL组和CB组的临床成功率(100.0%比100.0%,P>0.999)相同,病变最小管腔面积[(1.7±0.4)mm^(2)比(1.7±0.5)mm^(2),P=0.628]相似,但病变长度[(28.4±9.6)mm比(20.9±8.6)mm,P=0.008]、残余狭窄[(1.7±1.7)%比(6.9±2.0)%,P=0.0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手术过程中,均无血栓、血管急性闭塞等急性并发症发生。两组住院期间和随访1个月时均无MACE发生(0比0,P>0.999),CB组有3例患者因心绞痛再入院治疗(0比8.6%,P=0.5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VL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碎石术 切割球囊 血管内成像 冠状动脉钙化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影像学检查技术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贺佳琪 王琳鑫 +1 位作者 曹阳 田野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0年第11期1148-1151,共4页
斑块内出血是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重要标志,斑块内出血通过促进游离胆固醇的沉积、巨噬细胞的浸润和坏死核心的扩大增加斑块易损性,进而引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因此,早期准确地识别斑块内出血对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斑块内出血是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重要标志,斑块内出血通过促进游离胆固醇的沉积、巨噬细胞的浸润和坏死核心的扩大增加斑块易损性,进而引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因此,早期准确地识别斑块内出血对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磁共振成像、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和血管内成像等影像学检查技术已被证实能识别斑块内出血并判断出血量及出血时间,现对斑块内出血影像学检查技术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块内出血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 血管内成像技术 易损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the tumor angiogenesis in 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 and prostatic cancer with MR 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
16
作者 Jibin Zhang Junkang Shen Jianming Xu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08年第3期145-149,共5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MR 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 (PWI) in the benign and malignant prostate diseases, and evaluate the correlations of PWl features with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MR 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 (PWI) in the benign and malignant prostate diseases, and evaluate the correlations of PWl features with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and microvessel density (MVD). Methods: Seventy-four 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clinically for the prostate diseases, including forty-four cases with 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 and thirty cases with prostatic cancer proved pathologically, were examined by PWI. MVD and VEGF were stained with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s. Some parameters of PWl, including the steepest slope of signal intensity-time curve (SSmax) and the change in relaxation rate (ΔR2^* peak) at lesions, were analyzed.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sults of PWl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1) In the 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 (BPH), SSmax and ΔR2^* peak of perfusion curve were 34.2 ± 2.9 and 1.49 ± 0.11, respectively; however, in the prostatic cancer (Pca), they were 58.6± 4.8 and 3.18 ±0.49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t = 2.16 and 2.31, P 〈 0.05). (2) The VEGF and MVD expressions of thirty Pca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forty-four BPH patients (x2 = 28.64, P 〈 0.01; t = 21.2, P 〈 0.01). MVD expressions of Pca and BPH groups showed positive associations with VEGF expressions (P 〈 0.01). On MR 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 SSmax and ΔR2^* peak showed associations with MVD and VEGF expressions (P 〈 0.01). Conclusion: On MR 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 SSmax and ΔR2^* peak can reflect MVD and VEGF expression levels in the benign and malignant prostate diseases and might be implied the tumor angiogenesis so as to distinguish benign from malignant and provide the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the surgeon to diagnose and treat the prostatic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 (BPH) prostatic cancer (Pc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 (PWl)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microvessel density (MVD)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