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脑梗死伴重度颈动脉狭窄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海涛 张淑玲 +1 位作者 白宏英 郭耀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8期819-821,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伴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05—2017-05的脑梗死伴重度颈动脉狭窄的6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5例)。对照组只是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 目的探讨脑梗死伴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05—2017-05的脑梗死伴重度颈动脉狭窄的6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5例)。对照组只是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降低幅度比对照组高,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梗死复发率与病死率分别为2.86%、2.86%,对照组脑梗死复发率与病死率分别为17.65%、11.76%。观察组复发率与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伴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有助于减少患者复发率与病死率。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脑梗死伴重度颈动脉狭窄疾病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血管内成形 支架置入术 脑梗死伴重度颈动脉狭窄 可行性 安全性
下载PDF
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伴重度颈动脉狭窄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袁良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17期62-64,共3页
目的 观察临床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伴重度颈动脉狭窄的脑梗死患者术后疗效。方法 根据治疗将我院诊治的104例伴重度颈动脉狭窄的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 目的 观察临床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伴重度颈动脉狭窄的脑梗死患者术后疗效。方法 根据治疗将我院诊治的104例伴重度颈动脉狭窄的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动脉狭窄范围及颈动脉血管直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3、6个月时NIHSS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伴重度颈动脉狭窄的脑梗死患者并发症明显降低,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成形 支架置入术 重度颈动脉狭窄 脑梗死
下载PDF
血管内成形和支架置入术对脑动脉狭窄患者的短中期疗效研究
3
作者 黄文国 颜冬润 +1 位作者 余恒旺 黎治荣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23期4666-4667,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成形和支架置入术治疗脑动脉狭窄患者的短中期疗效。方法:通过对行血管内成形和支架置入术治疗的20例脑动脉狭窄患者术后每三个月进行1次随访,记录卒中发生和症状改变情况,进行影像学检查。结果:20例患者随访期间出现TI... 目的:探讨血管内成形和支架置入术治疗脑动脉狭窄患者的短中期疗效。方法:通过对行血管内成形和支架置入术治疗的20例脑动脉狭窄患者术后每三个月进行1次随访,记录卒中发生和症状改变情况,进行影像学检查。结果:20例患者随访期间出现TIA发作1例,DSA检查发现支架内再狭窄50%,1例患者发生脑梗死,DSA检查发现支架内远端血管闭塞,其余所有患者均无明显卒中症状,随访期末CTA或颈动脉彩超检查显示,支架部位血管再通良好,均无明显血管再狭窄出现。结论:脑血管内成形和支架置入术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术后对各项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长期应用抗血小板药物联合抗动脉硬化治疗能够明显降低远期再狭窄率,可取得相对理想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成形和支架置入术 脑动脉狭窄 短中期疗效
下载PDF
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伴重度颈动脉狭窄脑梗死的短期疗效评价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悦 范承哲 王力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88-691,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伴重度颈动脉狭窄脑梗死患者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74例伴重度颈动脉狭窄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手术...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伴重度颈动脉狭窄脑梗死患者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74例伴重度颈动脉狭窄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手术组(采取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37例)与非手术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37例)。分别在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对其进行随访,记录其在随访期间的情况.主要包括是否再次发生脑梗死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颈动脉狭窄范围、NIHSS评分、MMSE评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手术组患者颈动脉狭窄范围为(32.35±4.15)%,显著低于非手术组的(72.32±7.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出院后3个月,手术组患者NIHSS评分[(7.05±1.35)分]明显低于非手术组患者[(8.89±1.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手术组患者MMSE评分[(22.24±2.74)分]明显高于非手术组患者[(20.29±3.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伴重度颈动脉狭窄脑梗死的短期效果较好,优于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经皮血管内成形 支架置入术 颈动脉狭窄
原文传递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的体会 被引量:1
5
作者 胡小艳 郑翼德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2430-2432,共3页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4例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患者的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血压、尿量及肾功能变化情况,对可能出现的出血、血栓...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4例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患者的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血压、尿量及肾功能变化情况,对可能出现的出血、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予以严密观察,出院时做好周到的出院指导。结果 13例术后血压不同程度下降,肾功能逐渐恢复,1例手术失败,移植肾被切除。结论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前后采取有效而完善的护理措施是成功治疗肾移植术后肾动脉狭窄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成形 支架 肾移植 肾动脉狭窄
下载PDF
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护理体会
6
作者 陈金燕 张翠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19期356-357,共2页
目的总结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共25例患者,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造影明确病变动脉部位后,行血管腔内扩张成形和血管内支架置入。制定术前术后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2... 目的总结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共25例患者,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造影明确病变动脉部位后,行血管腔内扩张成形和血管内支架置入。制定术前术后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25例手术患者术后穿刺点均未出现血肿,其中5例出现皮下淤血,1例患者发生急性血栓形成,经导管溶栓后再通。术后患肢皮肤温度增高,足背动脉搏动增强,患肢血液循环明显改,患足疼痛明显减轻,取得良好效果。结论血管腔内成形术作为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治疗的一种手段,具有微创及良好的安全性,其近期临床疗效确切。术前术后给予合理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成形内支架置入术 外周动脉硬化闭塞症 护理
下载PDF
血管腔内成形术联合通冠胶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文导 黄准 +4 位作者 孟凡喆 陈捷晗 张敏州 常钢 蔡炳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649-2653,共5页
目的观察动脉血管腔内成形术联合通冠胶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60例ASO患者均接受下肢动脉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组30例口服通冠胶囊,对照组30例未服用通冠胶囊,观察术后患... 目的观察动脉血管腔内成形术联合通冠胶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60例ASO患者均接受下肢动脉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组30例口服通冠胶囊,对照组30例未服用通冠胶囊,观察术后患者疼痛改善情况、下肢血运改善情况及随访1、3、6个月患者生存质量及血管再狭窄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术后1、3、6个月踝臂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血管通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疼痛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血管腔内成形术联合通冠胶囊对于治疗ASO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成形 通冠胶囊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通畅率 疼痛缓解率 保肢率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材料特点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0
8
作者 郭奕彤 谭志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2257-2264,共8页
背景:新型血管内支架材料是目前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研究热点。目的:分析血管内支架材料学特征及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效果。方法:第一作者于2012年12月应用计算机检索数据库的相关文章,中文检索词为"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支架;支架材... 背景:新型血管内支架材料是目前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研究热点。目的:分析血管内支架材料学特征及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效果。方法:第一作者于2012年12月应用计算机检索数据库的相关文章,中文检索词为"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支架;支架材料;介入治疗",检索时间范围在2003至2012年,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20篇,符合纳入标准并用于分析的文献24篇。结果与结论:①金属裸支架在血液中长期存放有腐蚀、金属离子溶出和凝血性等现象,为解决金属材料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金属支架表面改性来处理,提高金属材料的血液相溶性。②药物支架是将治疗药物涂于支架表面,使药物能够持续并高浓度的释放,防止支架置入后再狭窄。③覆膜血管内支架是在金属支架外表覆以可降解或不可降解的聚合物薄膜,抑制血管内皮增生,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预防血管支架置入后再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可以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同时还可以改善缺血性脑病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基因及细胞种植支架材料在防治脑血管介入后再狭窄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是血管内支架材料研究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学术探讨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支架 介入治疗 血管内成形 血管疾病 金属支架 不锈钢 记忆合金 涂层支架 覆膜支架 药物洗脱支架 生物可降解支架 细胞种植支架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内成型支架治疗及内科抗凝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喻银全 杨柠菡 刘勇 《血栓与止血学》 2016年第6期621-623,共3页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内成型支架治疗及内科抗凝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以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神经内科的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行血管内...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内成型支架治疗及内科抗凝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以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神经内科的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行血管内成形支架手术治疗,对照组单纯行内科抗凝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管狭窄严重程度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结束时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为(12.43±2.08)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管狭窄<60%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者死亡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和1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和47.5%,(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较内科常规抗凝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更为显著,能显著改善血管狭窄和神经功能低下状态,且手术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 血管内成形支架手术 抗凝治疗
下载PDF
下肢动脉支架与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治疗股浅动脉病变的对比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谷涌泉 张建 +6 位作者 齐立行 李建新 俞恒锡 李学锋 郭连瑞 崔世军 汪忠镐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观察并比较单纯经皮血管腔内成形(PTA)与自膨式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植入治疗下肢缺血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2006年6月支架治疗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包括22例(36.1%)PTA(PTA组)和39例(63.9%)球囊扩张后的支架植入(支架... 目的观察并比较单纯经皮血管腔内成形(PTA)与自膨式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植入治疗下肢缺血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2006年6月支架治疗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包括22例(36.1%)PTA(PTA组)和39例(63.9%)球囊扩张后的支架植入(支架组)。49例(80.3%)患者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12例(19.7%)为非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3例(4.9%)为严重间歇性跛行,20例(32.8%)有静息痛,25例(41.0%)伴有足部溃疡,13例(21.3%)有足部坏疽。结果 PTA组和支架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和94.9%,两组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平均随访15.5个月,PTA组和支架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8.2%和89.7%,支架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PTA(P<0.05)。PTA组和支架组的截肢率分别为13.6%和2.6%,两组在保肢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治疗股浅动脉病变所导致的下肢缺血的疗效,在短期内单纯PTA与支架植入没有明显差异,而在术后1年的随访中股浅动脉支架的疗效明显优于PTA。两组救肢效果在术后1年左右也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膨支架 股浅动脉病变 支架植入 经皮血管内成形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21例急性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疗效分析
11
作者 关玉华 胡敏芳 +3 位作者 李慎茂 朱凤水 吉训明 张鹏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8期696-698,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VBT)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急性VBT患者行动脉内尿激酶溶栓,血管再通后对残余狭窄>70%的患者采用球囊扩张或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进行治疗,评价发病6个月后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VBT)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急性VBT患者行动脉内尿激酶溶栓,血管再通后对残余狭窄>70%的患者采用球囊扩张或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进行治疗,评价发病6个月后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结果:尿激酶溶栓后血管完全再通9例(42.86%),部分再通7例(33.33%),无变化5例(23.81%),总溶通率达76.19%。2例左椎动脉闭塞患者溶栓后残余80%狭窄,采用微球囊扩张后痊愈;3例椎动脉和2例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溶栓后在血管狭窄>70%处放置支架,4例痊愈,1例死亡。6个月后,除4例死亡,3例重度残疾外,其余14例GOS评分均>3分。结论:动脉溶栓加球囊成形术或支架成形术是急性VBT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 动脉溶栓 血管内成形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20例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伟华 雷芸 +5 位作者 钱忠德 刘韵 卢静 杨芳 姚金秀 邓洁 《云南医药》 CAS 1999年第S1期8-9,共2页
目的 分析 2 0例冠心病接受PTCA及支架植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经冠脉造影后血管狭窄面积≥ 70 %的患者做PTCA/支架治疗。结果 对 2 0例患者 3 1支血管做PTCA ,并植入 2 4个支架 ,两支PTCA失败 ,1支支架未到位 ,PTCA成功率 93 ... 目的 分析 2 0例冠心病接受PTCA及支架植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经冠脉造影后血管狭窄面积≥ 70 %的患者做PTCA/支架治疗。结果 对 2 0例患者 3 1支血管做PTCA ,并植入 2 4个支架 ,两支PTCA失败 ,1支支架未到位 ,PTCA成功率 93 5 % ,失败率 6 4 % ;术中 1例发生室颤 ,3例拨管时出现高迷走神经反射。结论 PT CA/支架术对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可能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管内成形
下载PDF
TCD和DSA对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介入治疗效果的血流动力学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金友贺 肖亮 +1 位作者 曹云鹏 张劲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9-140,共2页
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DSA)观察锁骨下动脉窃血病人行经皮血管内成形术 (PTA)及内支架植入术 (PTAS)介入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评价PTA及PTAS近、远期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经皮血管内成形 经皮血管内成形内支架植入术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4
作者 朱武生 刘新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10期949-952,共4页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临床常见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近年来对该病的定义、病因、诊断及治疗又有新的认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和颈动脉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最新进展。重视TIA的治疗对于预防急性脑梗死的发...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临床常见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近年来对该病的定义、病因、诊断及治疗又有新的认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和颈动脉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最新进展。重视TIA的治疗对于预防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血管内成形 支架置人术
下载PDF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罗中华 张晓琴 +4 位作者 张学昕 何华 贺洪德 孙立军 宦怡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70-572,共3页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及支架置入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对经造影确诊的13例移植肾动脉狭窄患者行PTA和/或支架置入治疗。分析手术的成功率,治疗前后的动脉血压、肌酐水平等参数。采用t检验用于比较治疗前后的参数...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及支架置入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对经造影确诊的13例移植肾动脉狭窄患者行PTA和/或支架置入治疗。分析手术的成功率,治疗前后的动脉血压、肌酐水平等参数。采用t检验用于比较治疗前后的参数。结果 13例中4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术,8例扩张效果不佳者同期行支架置入术,1例治疗未成功,PTA/支架置入术的成功率为92.3%。随访6~24个月(中位时间为12个月),9例复查示血管内血流通畅。2例单纯球囊扩张分别于术后1和3个月(平均时间2个月)后再狭窄,再次行支架置入术后保持通畅。1例支架闭塞于术后1个月。术前平均肌酐水平为(2.9±1.5)mg/dL,术后1个月下降至(2.0±1.4)mg/dL(P=0.0098<0.01)。收缩压从术前的(157.2±18.7)mmHg下降至术后1个月的(136.6±14.2)mm-Hg(P=0.0029<0.01),舒张压由(89.4±9.3)mmHg下降至(73±9.5)mmHg(P=0.0065<0.01)。结论 PTA及支架置入术是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肾移植 经皮血管内成形 支架置入
原文传递
Budd-Chiari综合症介入治疗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建勇 冯敢生 +2 位作者 陈伟 梁惠民 庄文权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83-185,共3页
介入放射学技术将BuddChiari综合症(BCS)的治疗提高到了一个崭新水平[1,2],它具有创伤性小、疗效显著、安全等优点,已成为该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本文就笔者在近2年里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及内支架成形技术治... 介入放射学技术将BuddChiari综合症(BCS)的治疗提高到了一个崭新水平[1,2],它具有创伤性小、疗效显著、安全等优点,已成为该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本文就笔者在近2年里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及内支架成形技术治疗34例BCS遇到的一些问题与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介入疗法 血管内成形 内支架成形
下载PDF
568例髂静脉受压介入治疗体会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孝高 陈世远 +4 位作者 官泽宇 余朝文 聂中林 王晖 高涌 《临床外科杂志》 2014年第7期487-490,共4页
目的 总结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经验.方法 对568例髂静脉受压患者采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其中单纯经皮血管腔内成形(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352例,腔内成形加支架置入(PTA+ stent)216例... 目的 总结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经验.方法 对568例髂静脉受压患者采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其中单纯经皮血管腔内成形(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352例,腔内成形加支架置入(PTA+ stent)216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IVCS患者,采用手术取栓、置管溶栓加PTA,必要时支架置入治疗.对采用单纯PTA及PTA+ stent 的出院后3个月及12个月的有效率及优良率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553例患者手术成功,成功率97.4%(553/568).患者出院后3个月及12个月的有效率单纯PTA的为94.0%、86.9%,PTA+ stent的为95.9%、96.1%;优良率单纯PTA的为81.3%、70.4%,PTA+ stent的为91.3%、91.7%.两组比较,出院后3个月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0,P>0.05);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56,P<0.05).出院后12个月的有效率及优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95,P<0.05;x2=296.35,P<0.05).结论 PTA+ stent较单纯PTA在治疗IVCS的近期、中期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腔内治疗 经皮血管内成形 支架置入
下载PDF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再认识及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9
18
作者 徐军 王君 +3 位作者 李宝民 李生 曹向宇 刘新峰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642-1645,共4页
目的 研究评价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SS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32例左侧SSS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和评估、抗血小板药物准备,然后实施球囊扩... 目的 研究评价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SS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32例左侧SSS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和评估、抗血小板药物准备,然后实施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同时注意术中抗凝及术后处理,分别于术后即刻、3、6个月随访复查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价其疗效.结果 32例患者术前DSA检查结果显示锁骨下动脉狭窄平均为87.5%,术后降为15.0%,术后TCD检查结果显示椎动脉反向血流消失,放置的支架均无回缩和移位.术前患、健侧收缩压差平均为51.6 mmHg(1 mmHg=0.133 kPa),术后3个月时降为10 mmHg,无栓塞及死亡事件发生.结论 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是治疗SSS的首选治疗手段,术后抗凝和抗血小板至关重要,TCD随访简易、安全、有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支架 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