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外科手术的进步──血管内手术等
1
作者 王晓宏 《日本医学介绍》 1996年第10期453-454,共2页
脑外科手术的进步──血管内手术等高桥明脑卒中是脑的血管性疾病。从血管内利用导管进行治疗的血管内手术,作为侵袭性小的治疗方法颇引人注意。在脑神经领域,血管内脑部神经外科或作为介入神经放射学也已取得显著进展。应用DSA可... 脑外科手术的进步──血管内手术等高桥明脑卒中是脑的血管性疾病。从血管内利用导管进行治疗的血管内手术,作为侵袭性小的治疗方法颇引人注意。在脑神经领域,血管内脑部神经外科或作为介入神经放射学也已取得显著进展。应用DSA可得到实时(realtime)且能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血管内手术 治疗
下载PDF
超长时间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抗凝联合血管内治疗的护理
2
作者 许骁玮 王萍 胡燕莹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3年第9期830-834,共5页
总结1例超长时间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抗凝联合血管内治疗的护理体会。针对该例患者术前出现颅内压增高,术后抗凝与出血风险的动态评估与治疗、留置溶栓微导管鞘护理等问题,采取双轨制病情观察,目标导向制监测,做好留置溶栓微导管期间的... 总结1例超长时间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抗凝联合血管内治疗的护理体会。针对该例患者术前出现颅内压增高,术后抗凝与出血风险的动态评估与治疗、留置溶栓微导管鞘护理等问题,采取双轨制病情观察,目标导向制监测,做好留置溶栓微导管期间的体位、皮肤、活动管理等护理措施。经治疗与护理,该患者于溶栓术后第9天康复出院,术后6个月随访,未见静脉窦血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栓形成 血管内手术 抗凝 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单纯血管内治疗与复合手术治疗的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公卫刚 娄建伟 +3 位作者 尹森 王翠兰 王东海 吴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72-378,共7页
目的探讨单纯血管内治疗或复合手术对开通各型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接受单纯血管内或复合手术治疗的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124例,慢性颈... 目的探讨单纯血管内治疗或复合手术对开通各型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接受单纯血管内或复合手术治疗的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124例,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经DSA明确一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或颈内动脉残余管腔存在难以测量的严重狭窄,并伴有远端管腔塌陷、前向血流延迟。依据DSA结果,结合颈内动脉的闭塞节段、残端形态、远端管腔血流、侧支循环等特点,将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程度由轻至重分为5型(Ⅰ~Ⅴ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124例患者分为单纯血管内治疗组(81例)和复合手术治疗组(43例)。比较两组手术方式治疗各型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Ⅰ、Ⅱ、Ⅲ、Ⅳ、Ⅴ型的血管成功再通率(占比)分别为96.6%(28/29)、93.8%(30/32)、86.7%(26/30)、70.8%(17/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95,P<0.01)。单纯血管内治疗组血管成功再通率低于复合手术治疗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0%(64/81)比95.3%(41/43),χ^2=5.778,P=0.016],两组Ⅰ、Ⅱ、Ⅲ、Ⅳ型血管成功再通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单纯血管内治疗组患者发生过度灌注4例,其中有1例发生脑出血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4.9%(4/81);复合手术治疗组患者发生脑梗死1例、过度灌注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7%(2/43)。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5,P>0.05)。(3)术后6个月随访成功再通患者,单纯血管内治疗组和复合手术治疗组患者再狭窄率分别为6.2%(4/64)和4.9%(2/4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7,P>0.05)。结论对不同程度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成功再通率随慢性闭塞分型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复合手术治疗可能更有优势,单纯血管内治疗与复合手术治疗在安全性及再狭窄方面未见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慢性颈内动脉闭塞 血管内手术 单纯血管内治疗 复合手术
下载PDF
血管腔内手术患者术前皮肤准备的循证实践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海燕 胡敏 +4 位作者 胡雁 江薇 邹秋红 钱火红 张玲娟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手术患者术前皮肤准备相关循证证据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入院时间将血管腔内手术患者分为两组,2016年5月收治的52例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10月收治的36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术前1d使用一次性刮刀剃除手术部位及周边...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手术患者术前皮肤准备相关循证证据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入院时间将血管腔内手术患者分为两组,2016年5月收治的52例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10月收治的36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术前1d使用一次性刮刀剃除手术部位及周边毛发,术前嘱患者沐浴。观察组按照循证最佳证据实施术前皮肤准备。结果两组均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对照组2例发生皮肤破损,观察组无一例发生;观察组术前皮肤准备采取手术室接患者前30min去除毛发及以剪毛方式去毛发的实际执行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将循证最佳证据用于血管腔内手术患者术前皮肤准备,可提高术前皮肤准备规范执行率,对降低手术部位感染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手术 术前护理 皮肤准备 皮肤清洁 手术部位感染 循证实践
下载PDF
腔内手术机器人在主动脉弓上血管造影中的应用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谭晋韵 贾罗琦 +1 位作者 史伟浩 余波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0年第4期250-257,共8页
目的:应用自主研发的远程控制血管腔内手术机器人系统完成动脉造影手术,并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使用三维人体血管模型及巴马小型猪,在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下远程控制血管腔内手术机器人操控导管自股动脉入... 目的:应用自主研发的远程控制血管腔内手术机器人系统完成动脉造影手术,并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使用三维人体血管模型及巴马小型猪,在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下远程控制血管腔内手术机器人操控导管自股动脉入路进入血管模型及实验动物的主动脉弓和三级血管,完成猪全脑血管造影,并对标记部位行组织切片,评价系统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血管腔内手术机器人可成功进入体外模型主动脉弓及三级血管分支,并在体内研究中成功完成猪全脑血管造影,术后猪主动脉弓及各标记部位组织切片中血管内膜未见明显损伤。结论:本研究证实远程控制腔内机器人系统可在动物模型中成功完成弓上动脉及全脑血管造影,超选目标血管及造影过程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手术系统 血管内手术 血管造影 动脉内膜损伤
下载PDF
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机器人的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陆清声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4期237-239,共3页
目前,借助机器人如“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辅助完成手术已成为现实,其优势在于更准、更稳、更清晰[1],但机器人辅助完成血管腔内(介入)手术尚不成熟。本文从笔者切身研发经历出发,探讨血管腔内手术机器人的必要性、研发历史、进展、难点... 目前,借助机器人如“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辅助完成手术已成为现实,其优势在于更准、更稳、更清晰[1],但机器人辅助完成血管腔内(介入)手术尚不成熟。本文从笔者切身研发经历出发,探讨血管腔内手术机器人的必要性、研发历史、进展、难点及优势。1血管腔内手术机器人的需求与研发必要性血管腔内手术需要在X线下进行操作,虽然目前的保护措施越来越好,但长期操作与长时间积累,必然会给手术者带来损伤。因此,如果手术者在X线外进行控制,机器人在X线内进行手术操作,将会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这也成为从事血管腔内手术人员的迫切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手术 手术机器人 腔内介入 手术操作 机器人辅助 手术人员 手术 X线
下载PDF
神经外科医师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DSA即刻结果判读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驰 刘长江 +1 位作者 杨鹏飞 黄清海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7,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资神经外科医师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采用Raymond分级的即刻结果判读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2年1至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436例并进行编号,采用SPSS软件从中按... 目的探讨不同年资神经外科医师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采用Raymond分级的即刻结果判读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2年1至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436例并进行编号,采用SPSS软件从中按数字法随机抽取6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医师从事神经介入工作年限,将参与调查的10名医师分为低年资组(从业〈5年)和高年资组(从业≥5年),各5名。所有颅内动脉瘤即刻栓塞程度均由每名医师独立进行评价。低年资组医师在首次评价后接受统一的神经介入Raymond分级课程培训1个月,培训结束后再次对原病例进行评价,比较低年资组培训前后、低年资组培训前和培训后分别与高年资组间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1)高年资组一致性к值(0.46±0.05)高于低年资组(0.31±0.1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72,P=0.01)。(2)高年资组整体一致性既高于低年资组培训前又高于低年资组培训后,组间к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54±0.04)比(0.31±0.11)和(0.41±0.06),t值分别为6.13和2.97,均P〈0.01]。(3)对于侧壁、分叉部、大型(11~25 mm)、中型(5~10 mm)、小型(〈5 mm)、窄颈和宽颈动脉瘤的Kappa值,低年级组培训前分别为(0.39±0.11)、(0.24±0.13)、(0.35±0.13)、(0.35±0.12)、(0.13±0.09)、(0.23±0.11)、(0.34±0.09),培训后分别为(0.45±0.06)、(0.37±0.07)、(0.75±0.21)、(0.40±0.14)、(0.12±0.09)、(0.63±0.04)、(0.33±0.07),高年资组分别为(0.57±0.04)、(0.51±0.04)、(0.48±0.05)、(0.63±0.07)、(0.40±0.07)、(0.49±0.05)、(0.56±0.05),低年资组培训后侧壁、分叉部、大型和窄颈动脉瘤栓塞结果判读的Kappa一致性优于培训前,培训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于〈10 mm和宽颈动脉瘤培训前后判读的一致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年资组侧壁、分叉部、大型、中型、小型、窄颈、宽颈动脉瘤栓塞结果判读的一致性,分别与低年资组培训前和培训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不同年资神经外科医师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即刻结果的Raymond分级判读一致性受临床经验、培训经历及动脉瘤大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手术 栓塞 治疗性 放射学 介入性 Raymond分级
下载PDF
超早期血管内治疗Ⅳ~Ⅴ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1例 被引量:6
8
作者 侯明山 武晓瑛 +2 位作者 许彦钢 杨军 蔺鹏桢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836-837,共2页
目的:总结Ⅳ~V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超早期血管内治疗效果。方法:对31例Ⅳ~V级不同部位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在动脉瘤破裂来院6h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电解式可脱性微弹簧圈栓塞治疗,术后行腰大池引流治疗。结果:死亡3例(9.68... 目的:总结Ⅳ~V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超早期血管内治疗效果。方法:对31例Ⅳ~V级不同部位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在动脉瘤破裂来院6h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电解式可脱性微弹簧圈栓塞治疗,术后行腰大池引流治疗。结果:死亡3例(9.68%),植物状态5例(16.13%),严重残疾6例(19.35%),中度残疾10例(32.26%),恢复良好7例(22.58%)。结论:超早期血管内栓塞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Hunt-Hess分级Ⅳ~V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以显著降低Ⅳ~V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死率、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并发症 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 血管内手术 早期医学干预
下载PDF
股腘动脉TASCⅡ C/D型病变腔内重建与旁路手术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
9
作者 庄金满 李选 +3 位作者 李天润 董国祥 赵军 栾景源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57-961,共5页
目的:比较腔内重建与旁路手术两种方法治疗股腘动脉TASCⅡ(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Ⅱ)C/D型病变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介入血管外科收治的103例(119条患肢)股腘... 目的:比较腔内重建与旁路手术两种方法治疗股腘动脉TASCⅡ(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Ⅱ)C/D型病变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介入血管外科收治的103例(119条患肢)股腘动脉TASCⅡC/D型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1条患肢应用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植入重建股浅动脉血运(腔内组),48条患肢行旁路转流术(旁路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住院时间、近远期疗效、再手术率、1~10年通畅率及保肢率。结果:与腔内组相比,旁路组住院时间更长[(13.2±4.7)d vs.(6.5±3.1)d,P〈0.001],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手术率更高(10.4%vs.1.4%,P=0.039;58.3%vs.31.0%,P=0.003),近期显效率更高(25.0%vs.9.9%,P=0.027),远期恶化率更高[37.5%vs.18.3%,P=0.019],1~10年一期及二期累积通畅率更高(P=0.001,P=0.001)。两组近期及远期总有效率相当(89.6%vs.84.5%,P=0.426,45.8%vs.56.3%,P=0.260);保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3%vs.94.4%,P=0.051)。结论:腔内治疗对于股腘动脉TASCⅡC/D型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闭塞性 股动脉 腘动脉 血管内手术
下载PDF
血管腔内支架人造血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长建 乔彤 +2 位作者 刘晨 黄佃 沈沛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8-19,共2页
目的 研制一种可用于血管腔内手术的新型支架人造血管。方法 采用钛镍记忆合金支架覆盖一层硅胶类薄膜制成血管腔内支架人造血管 ,通过介入置放导管将其置于动物腹主动脉瘤模型处 ,研究其引起的组织学变化和评价临床实用价值。结果  ... 目的 研制一种可用于血管腔内手术的新型支架人造血管。方法 采用钛镍记忆合金支架覆盖一层硅胶类薄膜制成血管腔内支架人造血管 ,通过介入置放导管将其置于动物腹主动脉瘤模型处 ,研究其引起的组织学变化和评价临床实用价值。结果  2 0只动物模型狗置入支架人造血管 ,观察 2周~ 16个月 ,其中 16只支架人造血管通畅 ,2只移位血栓形成 ,2只感染闭塞。 4周后支架人造血管内腔被一层完整的内皮样细胞覆盖 ,动脉瘤两端动脉壁无受压坏死现象 ,动脉瘤腔内可见血栓形成。结论 此种支架人造血管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生物相容性 ,并可通过简易介入导管置放 ,且价格便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人造血管 血管内手术 腹主动脉瘤动物模型
下载PDF
血管腔内技术在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精勇 种振岳 +4 位作者 王默 高培显 孔祥谦 吴学君 金星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6年第2期101-103,123+100,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诊疗技术在肠系膜动脉缺血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4年10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应用血管腔内诊疗技术治疗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1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和CTA检查明确病情,有11例患者诊为...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诊疗技术在肠系膜动脉缺血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4年10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应用血管腔内诊疗技术治疗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1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和CTA检查明确病情,有11例患者诊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3例患者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3例患者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急诊行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术2例,单纯肱动脉双腔球囊导管取栓术7例,取栓+支架植入术3例,取栓+支架植入+置管溶栓术2例,支架植入术3例;在血管腔内治疗后行肠切除吻合术4例。术后均给予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结果 15例治愈出院,2例死于感染性休克,1例出院6个月后死于短肠综合征导致营养不良。结论超声和CTA检查是术前确定病情,判断预后的重要手段;血管腔内技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拓宽治疗适应证;血管腔内技术与胃肠外科技术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肠管,提高患者术后存活率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缺血 血管内手术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的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不同起病模式临床特征及其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
12
作者 吴敏 查明明 +3 位作者 代齐良 吕秋石 朱武生 刘新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65-771,789,共8页
目的分析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VBAO)患者起病模式的临床特征,探讨其与血管内治疗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1年12月至2019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VBAO患者108例,根据起病模式,将患者分为即刻达峰组(患者突然起... 目的分析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VBAO)患者起病模式的临床特征,探讨其与血管内治疗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1年12月至2019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VBAO患者108例,根据起病模式,将患者分为即刻达峰组(患者突然起病,迅速出现昏迷、四肢瘫痪或闭锁综合征等VBAO的标志性症状)、前驱症状+突然达峰组(患者头晕、头痛后出现上述标志性症状)和逐渐进展组(患者仅出现头晕、头痛、构音障碍等症状,病情逐渐进展)。所有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出院后90 d及1年期的临床结局,mRS评分0~3分定义为良好结局。采用Oneway ANOVA、Kruskal-wallis H、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3组患者间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起病模式的影响因素,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起病模式与临床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3组患者间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即刻达峰组心房颤动患病率显著高于前驱症状+突然达峰组和逐渐进展组[37.9%(11/29)比7.1%(3/42)、8.1%(3/37),均P<0.0167];逐渐进展组患者入院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显著高于即刻达峰组和前驱症状+突然达峰组患者[中位数评分:13(10,14)分比6(4,6)、6(3,6)分,均P<0.0167]。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即刻达峰组为参照,伴有心房颤动的急性VBAO患者起病时更易表现为即刻达峰(校正OR=0.158,95%CI:0.038~0.659,P=0.011),而基线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越高的患者,起病时多表现为逐渐进展(校正OR=2.366,95%CI:1.631~3.432,P<0.01)。在血管内治疗过程中,相对于即刻达峰,前驱症状+突然达峰(校正OR=5.977,95%CI:1.099~32.514,P=0.039)及逐渐进展患者(校正OR=7.738,95%CI:1.406~42.595,P=0.019)常需要补救治疗;起病模式与出院后90 d(前驱症状+突然达峰组:校正OR=0.541,95%CI:0.117~2.495,P=0.431;逐渐进展组:校正OR=0.804,95%CI:0.103~6.263,P=0.835)及出院后1年期临床结局(前驱症状+突然达峰组:校正OR=1.256,95%CI:0.333~4.746,P=0.736;逐渐进展组:校正OR=1.633,95%CI:0.259~10.299,P=0.602)无显著相关。结论在即刻达峰的患者中,心房颤动患病率较高,起病时伴严重意识障碍;在伴有前驱症状后突然达峰及病情逐渐进展的患者中,接受补救血管成形术比例较即刻达峰患者更高;不同起病模式的患者临床结局未见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血管内手术 起病模式 临床结局
下载PDF
FLAIR血管高信号在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预测价值
13
作者 闫瑶瑶 宋建勋 +2 位作者 林国辉 黄腾达 温馨如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期62-66,共5页
血管内治疗已成为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标准治疗方法。应用神经影像学技术进行适当患者选择和转归预测对于成功的血管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血管高信号在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 血管内治疗已成为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标准治疗方法。应用神经影像学技术进行适当患者选择和转归预测对于成功的血管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血管高信号在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血管内手术 血栓切除术 磁共振成像 侧支循环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急性高危肺栓塞介入取栓、溶栓中应用r-tPA与尿激酶溶栓时间及疗效比较 被引量:24
14
作者 冯琦琛 李选 +2 位作者 董国祥 傅军 王昌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60-46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高危型肺栓塞患者经介入取栓后,应用r-tPA和尿激酶行介入溶栓治疗,对疗效和溶栓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急性高危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应用r-tPA或尿激酶行介入溶栓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溶栓前后心率、血... 目的:探讨急性高危型肺栓塞患者经介入取栓后,应用r-tPA和尿激酶行介入溶栓治疗,对疗效和溶栓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急性高危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应用r-tPA或尿激酶行介入溶栓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溶栓前后心率、血压、肺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和血红蛋白的变化,以及两组的溶栓时间。结果:各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心率、血压、动脉血氧分压均有明显改善(P<0.05);应用r-tPA组患者术后肺动脉压较术前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尿激酶组患者术后肺动脉压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均未出现明显降低(P>0.05);应用r-tPA组患者溶栓时间明显短于应用尿激酶组患者(P<0.05)。结论:应用r-tPA与尿激酶行急性高危型肺栓塞的介入溶栓治疗均有效,但应用r-tPA能够显著缩短溶栓时间,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血栓溶解疗法 血管内手术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下载PDF
Rotarex经皮机械性血栓切除装置在急性下肢缺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庄金满 李天润 +4 位作者 李选 栾景源 王昌明 冯琦琛 韩金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59-1162,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Rotarex旋切导管行经皮机械性血栓切除在治疗急性下肢缺血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应用Rotarex旋切导管行经皮机械性血栓切除治疗的23例急性下肢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4例、女9例,年龄... 目的:探讨应用Rotarex旋切导管行经皮机械性血栓切除在治疗急性下肢缺血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应用Rotarex旋切导管行经皮机械性血栓切除治疗的23例急性下肢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4例、女9例,年龄53.0~84.0岁,平均(69.1±9.1)岁,病史6 h至14 d(中位时间7 d)。其中,动脉栓塞8例,急性血栓形成15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例,支架内再狭窄2例);病变位于腹股沟以上者5例,腹股沟以下者16例,同时累及腹股沟上下者2例。所有患者均应用Rotarex旋切导管行经皮机械性血栓切除,残余狭窄大于50%的患者同期行腔内成形术,必要时植入支架。术后肝素抗凝24 h后对动脉栓塞患者抗凝治疗,对动脉狭窄基础上继发急性血栓形成的患者行抗血小板治疗,定期彩色超声复查随访。结果:23例患者中22例血运重建成功,1例失败,平均手术时间(68.2±15.6)min。18例患者行动脉腔内成形术;7例患者植入支架,其中3例为髂动脉支架,4例为股浅动脉支架。手术相关并发症3例,其中造影剂外溢1例,以球囊贴附后无造影剂外溢;远端栓塞1例,以8F导引导管抽吸的方法取出栓子;髂动脉支架急性闭塞1例,急诊行股动脉切开取栓术,术后恢复良好。该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6±1.7)d,出院时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较术前明显改善(0.85±0.16 vs.0.25±0.10,t=12.901,P<0.001)。随访4~2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随访期间1例患者因自行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术后2个月时下肢缺血症状复发,再次行经皮机械性血栓切除及动脉腔内成形重建血运。1例术后3个月行膝上截肢(失败病例),1例术后8个月死于心衰。2例患者随访期间超声提示靶病变再狭窄大于50%,因症状不明显,未再次手术治疗。结论:对于急性下肢缺血,采用Rotarex旋切导管行经皮机械性血栓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一方面能够快速重建患肢血运,另一方面具有微创和可重复性好的特点,适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缺血 血栓切除术 急性病 血管内手术
下载PDF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复杂性胸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0
16
作者 朱水波 朱健 +4 位作者 郗二平 张瑜 周孜孜 许贵华 李雪梅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89-792,共4页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复杂性胸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报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2至2015-10因复杂性胸主动脉夹层在我院接受TEVAR治疗的5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原因。结果:56例复...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复杂性胸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报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2至2015-10因复杂性胸主动脉夹层在我院接受TEVAR治疗的5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原因。结果:56例复杂性胸主动脉夹层患者中21例主动脉弓解剖条件复杂,行TEVAR7例,行TEVAR、封闭左锁骨下动脉14例;主动脉夹层形态复杂16例,行TEVAR5例,行TEVAR、封闭左锁骨下动脉11例;夹层破口累及主动脉弓19例,行主动脉弓分支血管旁路术+TEVAR17例,预开窗血管支架的TEVAR 2例。所有手术均获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TEVAR是治疗复杂性胸主动脉夹层的一种快速、有效的手术方式,可以通过封闭左锁骨下动脉、分支血管旁路术、血管支架改良等方式扩大其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血管内手术 Hybrid手术
下载PDF
源自第四鳃弓的主动脉弓部动脉瘤的腔内治疗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学民 孙占国 +4 位作者 郑宝石 黄凯 张小明 蒋京军 何长顺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8-550,共3页
主动脉弓部动脉瘤约占胸主动脉动脉瘤的15%[1],由于近端锚定区解剖复杂,腔内治疗多需重建弓部分支动脉,较其他类型的胸主动脉瘤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主动脉弓部动脉瘤的平均发病年龄为65岁,既往的研究证实,高血压、吸烟、动脉粥样... 主动脉弓部动脉瘤约占胸主动脉动脉瘤的15%[1],由于近端锚定区解剖复杂,腔内治疗多需重建弓部分支动脉,较其他类型的胸主动脉瘤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主动脉弓部动脉瘤的平均发病年龄为65岁,既往的研究证实,高血压、吸烟、动脉粥样硬化是其常见病因[1]。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段主动脉弓按Ishimaru分区为Z2区[2],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来自于左侧第四鳃弓,此区的主动脉弓部动脉瘤的病因、病情进展及治疗均有其特殊性,本研究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发现了3例此类弓部动脉瘤,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先天畸形 血管内手术
下载PDF
床突旁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8
作者 段鸿洲 李良 +2 位作者 张扬 张家湧 鲍圣德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79-684,共6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的治疗策略,评价显微外科手术及血管内介入治疗床突旁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床突旁动脉瘤病例,共检出床突旁动脉瘤30个,其中Barami分型Ⅰa型4个,Ⅰb型5个,Ⅱ型13个,Ⅲa型4个,Ⅲb型1个...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的治疗策略,评价显微外科手术及血管内介入治疗床突旁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床突旁动脉瘤病例,共检出床突旁动脉瘤30个,其中Barami分型Ⅰa型4个,Ⅰb型5个,Ⅱ型13个,Ⅲa型4个,Ⅲb型1个,Ⅳ型3个。15例患者行显微手术治疗,共处理床突旁动脉瘤17个,其中有3例采用血管搭桥+动脉瘤旷置术。13例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1例复发后改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3例患者采用球囊辅助栓塞,3例患者采用支架辅助栓塞。结果:28例患者共处理床突旁动脉瘤30个。15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出现视力下降1例,术后10 d突发意识不清死亡1例;13例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脑梗死、对侧肢体轻瘫1例,2例患者出现交通性脑积水,行分流术后好转。术后复查造影19例,10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组患者中夹闭完全9例,9例血管内介入治疗组患者中弹簧圈完全栓塞7例,1例支架辅助栓塞后12个月动脉瘤复发增大,改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双侧大脑前动脉吻合,动脉瘤旷置术。28例患者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5分18例,4分8例,3分1例,0分1例。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显微外科手术及血管内介入治疗床突旁动脉瘤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颈内动脉 显微外科手术 血管内手术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与手术夹闭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比较:单中心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大军 李粉根 江夕庆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9期677-683,共7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与手术夹闭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对血管内治疗组与手术夹闭组人口统计学、基线临床资料、转归和...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与手术夹闭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对血管内治疗组与手术夹闭组人口统计学、基线临床资料、转归和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共纳入220例患者,年龄(55.1±11.8)岁.血管内治疗组117例,手术夹闭组103例,2组围手术期并发症(26.2% 对19.6%;χ2=1.340,P=0.247)、院内病死率(6.0% 对4.9%;χ2=0.135,P=0.713)和出院时转归良好率(85.5% 对81.6%;χ2=0.614,P=0.4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优势比(odds ratio,OR)1.072,95% 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25~1.124;P〈0.001]、吸烟(OR 6.325,95%CI 2.367~16.901;P〈0.001)和高世界神经外科医师联盟(World federation of Neurosurgical Societies,WFNS)分级(OR 5.218,95%CI 1.881~14.449;P〈0.001)与出院时临床转归不良存在显著独立相关性.155个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组81个,手术夹闭组74个)得到了影像学随访资料,随访时间为(14.3±6.9)个月(范围6~36个月);20个动脉瘤(12.9%)复发,血管内治疗组复发率与手术夹闭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3% 对8.1%;χ2=2.900,P=0.089).188例(血管内治疗组95例,手术夹闭组93例)得到了临床随访资料,随访时间为(15.5±6.8)个月(范围6~36个月),血管内治疗组转归良好率与手术夹闭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8% 对90.3%;χ2=2.182,P=0.140).多变量logistic分析显示,吸烟(OR 4.872,95%CI 1.719~13.872;P〈0.001)和高WFNS分级(OR 3.512,95%CI 1.446~8.583;P〈0.001)是远期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夹闭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和安全性与血管内治疗相当.年龄、吸烟和WFNS分级是影响患者转归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破裂 栓塞 治疗性 血管内手术 神经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颈内动脉合并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的支架取栓治疗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兵 丁明祥 +3 位作者 张亚芳 赵东海 胡恺 韩志安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175-176,共2页
目的总结颈内动脉合并同侧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支架取栓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颈内动脉合并同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支架取栓病例资料。结果术后TICl分级2b^3级28例(75.7%),0~2a级9例(24.3%),症状性脑出血4例(10.8%),死亡5例(13.5... 目的总结颈内动脉合并同侧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支架取栓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颈内动脉合并同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支架取栓病例资料。结果术后TICl分级2b^3级28例(75.7%),0~2a级9例(24.3%),症状性脑出血4例(10.8%),死亡5例(13.5%),术后7 d NIHSS 7~19分,平均(8.6±3.3)分,预后良好(m RS≤2分) 18例(48.6%)。结论支架取栓治疗颈内动脉合并同侧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意外 颈内动脉 大脑中动脉 血管内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