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TCA及血管内支架术中冠脉循环血小板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30
1
作者 曹丰 贾国良 +3 位作者 郭文怡 李成祥 李伟杰 吕安林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7-239,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 (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对冠脉循环中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方法  2 9例冠心病患者分成冠脉造影组 (8例 )和 PTCA加支架组 (2 1例 ) ,分别于术前及术后即刻采集冠状静脉窦血 ,采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 (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对冠脉循环中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方法  2 9例冠心病患者分成冠脉造影组 (8例 )和 PTCA加支架组 (2 1例 ) ,分别于术前及术后即刻采集冠状静脉窦血 ,采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MPAR) ,放免法测定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 140 )及血栓素 B2 (TXB2 )的浓度 .并对 PTCA及支架术中不同时间点血小板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观察 .结果 冠脉造影前后血小板功能指标无显著变化 ;PTCA及支架组在球囊预扩张即刻各血小板功能指标均轻度增高 ;支架后即刻显著升高 (P<0 .0 5 ) ,支架后 10 min有下降趋势 .结论 冠脉造影对冠脉循环血小板功能无显著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 血小板 血管内支架术
下载PDF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行血管内支架术的护理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玲娜 戴继民 +1 位作者 徐义 李守倩 《护理与康复》 2005年第1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血管内支架术 急性期 护理 血管疾患 介入方法 手术死亡 引进 危害性 年代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显像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人工血管内支架术中的应用
3
作者 蒋俊豪 符伟国 +3 位作者 郭大乔 陈斌 杨珏 王玉琦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46-548,共3页
目的 评价血管内超声 (IVUS)显像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人工血管内支架术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 2 0 0 1年4月~ 2 0 0 2年 12月在我院血管外科行人工血管内支架术的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7例 ,评价IVUS在支架尺寸选择、操作定位和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血管内超声 (IVUS)显像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人工血管内支架术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 2 0 0 1年4月~ 2 0 0 2年 12月在我院血管外科行人工血管内支架术的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7例 ,评价IVUS在支架尺寸选择、操作定位和疗效观察等方面的作用。结果 在夹层动脉瘤人工血管内支架术中 ,通过IVUS测量近端真腔的最大直径可验证支架尺寸的选择 ,通过测量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距离可确定支架的释放部位 ,结合IVUS的套圈方法可确保支架在真腔内释放。支架释放后 ,可通过IVUS观察支架与真腔壁的贴附状况 ,及时发现Ⅰ型内漏。结论 在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人工血管内支架术中 ,IVUS可验证支架尺寸的选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人工血管内支架术 血管内超声显像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术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4
作者 任伟新 陈鹏 +1 位作者 马骏 木拉提 《新疆医学》 2003年第4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术治疗布查-氏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Budd-Chiari综合征(BCS)经股或经颈静脉进行球囊扩张术和血管内支架治疗,其中3例腔静脉完全梗阻的患者先行开通术,再进行球囊扩张及内支架治疗。2例合并肝静脉闭塞...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术治疗布查-氏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Budd-Chiari综合征(BCS)经股或经颈静脉进行球囊扩张术和血管内支架治疗,其中3例腔静脉完全梗阻的患者先行开通术,再进行球囊扩张及内支架治疗。2例合并肝静脉闭塞患者经颈静脉开通后行内支架置入术。1例腔静脉狭窄致门脉高压合并消化道出血行TIPSS后1个月行腔静脉内支架治疗。术后1~2周复查Doppler超声,了解支架展开情况,有无支架移位及血流是否通畅。定期3~6个月随访。结果:技术成功率100%。术后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改善,下腔静脉平均压力由术前的3.35±0.5kpa降为1.70±0.45kpa(1kpa=10.2H_2O)。1例术后40天血栓形成出现再闭塞。1例1周后支架移位游走。其于24例随访24~54个月无症状发生。结论:血管内支架术是治疗BCS的有效方法,临床疗效肯定,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术 疗Budd—chiari综合征 临床应用
下载PDF
DeR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及腹主动脉瘤血管内支架术的麻醉处理
5
作者 杨勇 朱斌 伍湘伊 《新疆医学》 2007年第1期75-76,共2页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血管内支架术 腹主动脉瘤 麻醉处理 Ⅲ型 外科手术治疗 血管病变 动脉硬化
下载PDF
电话随访对提高脑血管内支架术后患者依从性和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丽娜 李维民 姜丽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219-222,共4页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提高脑血管内支架术后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4例脑血管内支架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按常规进行治疗指导并告知定期来院复查,6个月时电话随访1次;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提高脑血管内支架术后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4例脑血管内支架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按常规进行治疗指导并告知定期来院复查,6个月时电话随访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指导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出院后12个月内电话随访8次(如在随访中发现患者依从性欠佳时则增加随访次数)。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2个月服药依从性(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他汀类调脂药物、抗高血压药物)、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再次狭窄率、再住院率、按时复诊率、合理饮食(包括戒烟)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脑卒中知识评分和用药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观察组按时复诊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再狭窄率和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合理饮食、满意度和来电咨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话随访能提高脑血管支架术后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话随访 血管内支架术 治疗依从性
下载PDF
颅内动脉狭窄行血管内支架术前应用CT灌注成像评估的意义
7
作者 王箐 齐燕 +2 位作者 刘云娥 朱倩 赵震双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年第19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狭窄行血管内支架术前应用CT灌注成像评估的意义,为颅内动脉血管狭窄的介入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在该院行血管内支架术的62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在术前根据CT灌注成像(CTP),狭窄≥70%为判定标准,分为轻度...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狭窄行血管内支架术前应用CT灌注成像评估的意义,为颅内动脉血管狭窄的介入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在该院行血管内支架术的62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在术前根据CT灌注成像(CTP),狭窄≥70%为判定标准,分为轻度灌注组和常规灌注组各31例,跟踪随访1年,对2组患者术后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局部平均通过时间(rMTT)、局部达峰时间(rTTP)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轻度灌注组患者rCBF比治疗前明显增加,rMTT、rTTP比治疗前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CBV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灌注组患者rCBF、rMTT、rTTP、rCBV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轻度灌注组mRS≤2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常规灌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灌注组mRS≤2的人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狭窄行血管内支架术前应用CT灌注成像评估具有较高的治疗引导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术 CT灌注
下载PDF
肿瘤致上腔静脉综合征行血管内支架术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2
8
作者 莫伟 李慧 向华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8年第6期33-34,共2页
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svcs)又称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或纵隔综合征,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完全或不全眭上腔静脉及其主要分支阻塞,导致上腔静脉系统血液回流受阻,侧支循环形成为主要临床征象的一组症候群。SVC... 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svcs)又称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或纵隔综合征,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完全或不全眭上腔静脉及其主要分支阻塞,导致上腔静脉系统血液回流受阻,侧支循环形成为主要临床征象的一组症候群。SVCS主要病因是恶性肿瘤,占原发疾病90%以上为肿瘤临床最常见的急症之。由于胸外科手术风险大,放、化疗见效缓慢,近年来许多学者主张将血管内支架术作为SVCS首选的一线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综合征 血管内支架术 恶性肿瘤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护理 上腔静脉系统 SVCS 纵隔综合征
原文传递
经皮血管内支架术治疗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英文)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瑞岩 沈卫峰 何世华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11期16-19,102,共5页
目的 观察经皮血管内支架术治疗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经血管造影证实颈动脉≥ 70 %狭窄的TIA和恢复良好中风患者择期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术。观察手术成功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 6个月随访患者TIA或中风发生率并血... 目的 观察经皮血管内支架术治疗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经血管造影证实颈动脉≥ 70 %狭窄的TIA和恢复良好中风患者择期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术。观察手术成功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 6个月随访患者TIA或中风发生率并血管造影或磁共振造影观察再狭窄发生率。结果  2 6例患者 2 7处颈动脉狭窄中分叉处病变 17例 ,合并冠心病 18例。手术即刻成功率 96 3% (2 6 / 2 7)。 2 6例成功者颈动脉狭窄由 88 6 %± 8 9% (70 - 10 0 )减至 0 4 %± 2 0 % (0 - 10 )。术中球囊扩张时 6例出现严重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3例一过性意识丧失及肢体麻痹。术后 7小时和 14天 2例患者分别出现肢体抽搐和意识丧失 ,12小时后缓解 ,考虑为过度灌注综合症。住院期间小中风 2例 ,无大中风和死亡。 6个月随访无新发生中风和TIA发作。 16例术后 6 - 16个月血管造影无再狭窄发生 ,其余 10例术后 6 - 16个月磁共振血管造影亦无再狭窄发生。结论 经皮血管内支架术治疗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即刻成功率高、并发症较少且轻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狭窄 经皮血管内支架术
原文传递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联合血管内支架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短期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红普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第6期82-83,共2页
目的:观察经皮腔内血管成形联合血管内支架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短期随访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2月收治的84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目的:观察经皮腔内血管成形联合血管内支架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短期随访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2月收治的84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观察组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联合血管内支架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踝肱指数及间歇性跛行距离。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术前两组踝肱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踝肱指数较对照组高(P<0.05);术前两组间歇性跛行距离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间歇性跛行距离较对照组长(P<0.05)。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联合血管内支架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疗效显著,可提高踝肱指数,增加间歇性跛行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血管内支架术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35
11
作者 骆曦图 杨澄宇 刘正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5年第22期2440-2442,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依照是否行介入治疗,将41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23例给予保守治疗,观察组1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PTA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2组... 目的观察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依照是否行介入治疗,将41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23例给予保守治疗,观察组1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PTA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2组均常规随访新发脑梗死、截肢、全因死亡的发生率,并比较2组治疗前和随访1,3,6个月的踝肱指数(ABI)。结果观察组新发脑梗死、脑出血、冠心病、截肢、全因死亡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随访1,3,6个月的ABI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对照组随访1,3,6个月的AB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呈现出随着时间递减的趋势。结论 PTA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近期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下肢血供,降低终点事件发生率,但需要进一步观察该手术方案的长期通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血管内支架术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护理 被引量:5
12
作者 仇晓霞 马蓉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29-830,共2页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术 护理 神经外科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伴有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一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缪中荣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92-94,共3页
病例报告:患者男 ,56岁 ,左侧肢体无力频繁发作 ,内科给予纤维蛋白溶解、抗血小板治疗 2周后,症状仍然发作,每天平均 2~ 3次.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 10年,入院时血压 170/ 90mm Hg(1mm Hg=0.133kpa),入院后 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MRI显示右... 病例报告:患者男 ,56岁 ,左侧肢体无力频繁发作 ,内科给予纤维蛋白溶解、抗血小板治疗 2周后,症状仍然发作,每天平均 2~ 3次.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 10年,入院时血压 170/ 90mm Hg(1mm Hg=0.133kpa),入院后 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MRI显示右侧底核区小腔隙性梗塞灶 (图 1), SPECT葡糖糖半定量显示右侧半球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代谢减低 (图 2), MRI灌注成像显示局部脑血流量下降 (图 3),平均经过时间延长 (图 4).入院后通过常规检查后行血管造影检查,发现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 70%,伴有溃疡形成 (图 5).右侧大脑中动脉 M1段高度狭窄 (70%,图 6),同侧大脑前动脉 A1段发育不好.经过讨论决定同时行颈内动脉起始段和同侧 M1段狭窄置于支架血管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大脑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术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支架术的护理配合
14
作者 陈德芳 胡萍 《华西医学》 CAS 1998年第1期123-124,共2页
报道成功地开展4例植入性血管内支架术,1例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主动配合密切病情观察,保证了手术顺利进行,从而改变了冠心病非创伤治疗,创立了非手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再通的技术。
关键词 冠状动脉 血管内支架术 护理 冠心病 PTCA术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爱华 刘红梅 《宁夏医学杂志》 CAS 1997年第6期380-380,共1页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的护理配合宁夏自治区医院(750021)宋爱华宁夏银川市妇幼保健院(750001)刘红梅Budd-chiari综合征(BCS)是因各种原因造成肝静脉开口水平以上的下腔静...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的护理配合宁夏自治区医院(750021)宋爱华宁夏银川市妇幼保健院(750001)刘红梅Budd-chiari综合征(BCS)是因各种原因造成肝静脉开口水平以上的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狭窄、闭塞导致下腔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血管内支架术 护理
下载PDF
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抗血栓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任丁 吴云虎 黄龙坚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1期107-109,共3页
关键词 支架内血栓形成 抗血栓药 预防 颈动脉血管 抗血栓治疗 缺血性血管 血管内支架术 支架置入术
下载PDF
颅外颈动脉螺旋CT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谭理连 李扬彬 +2 位作者 李树欣 汪全带 李志铭 《上海医学影像》 2003年第3期186-188,共3页
目的 初步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及三维重建对颈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 10例颅外颈动脉血管SCTA及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成像(SSD)和最大强度投影(MIP)。 结果 7例缺血性脑梗塞,2例左侧颈总动脉... 目的 初步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及三维重建对颈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 10例颅外颈动脉血管SCTA及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成像(SSD)和最大强度投影(MIP)。 结果 7例缺血性脑梗塞,2例左侧颈总动脉近段及1例双侧颈总动脉近段SSD及MIP成像均显示管腔明显狭窄、表面不规则,狭窄段血管周围低密度血栓及钙化影。4例SSD及MIP显示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近中段大小形态正常。1例SSD及MIP成像显示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呈梭形瘤样扩张。1例SSD及MIP成像显示右侧颈总动脉近端迂曲扩张。1例左颈总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术后,MPR,SSD及MIP显示左颈总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整体形态及通畅情况。 结论 SCTA及三维重建显示颅外颈动脉狭窄、扩张等外部形态变化及血管内支架术后通畅情况,作为缺血性脑梗塞颈动脉狭窄筛选检查方法有一定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总动脉 临床应用 双侧 螺旋CT血管造影 SCTA 颈动脉 SSD MIP 缺血性脑梗塞 血管内支架术
下载PDF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后抗凝治疗的临床护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蔚 张春梅 王荃声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1年第A01期98-99,共2页
目的 :观察心脏介入术后抗凝治疗及整体护理 ,与减少血栓、栓塞或出血倾向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2 1例术后全血激活凝固时间 (ACT)为正常 1.5~ 2倍时拔除鞘管 ,30min后皮下注射速避凝 ,5 0 0 0U ,q12h ,5d后改为抵可力得 0 ... 目的 :观察心脏介入术后抗凝治疗及整体护理 ,与减少血栓、栓塞或出血倾向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2 1例术后全血激活凝固时间 (ACT)为正常 1.5~ 2倍时拔除鞘管 ,30min后皮下注射速避凝 ,5 0 0 0U ,q12h ,5d后改为抵可力得 0 .2 5bid口服 ,术后 1~ 2周每天或隔天查凝血酶原时间 (PT)一次 ,2周后改为 5d复查一次 ,依化验结果调整药量。结果 :通过对 2 1例患者的临床护理 ,住院期间无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及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仅一例出现皮下血肿 ,2周后自愈。结论 :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 ,严密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及栓塞 ,定时准确服用有效治疗量抗凝药 ,指导合理饮食 ,过硬熟练的操作技术及热情耐心的出院指导 ,可取得良好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血管内支架术 抗凝治疗 凝血酶原时间 临床护理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的肾动脉狭窄及介入治疗 被引量:23
19
作者 邢惠莉 沈卫峰 +2 位作者 张奇 张瑞岩 张建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66-268,共3页
目的 评价冠心病患者中肾动脉狭窄的相关因素及血管内支架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包括 5 4例肾动脉狭窄患者和同期性别匹配的 5 7例肾动脉正常者 ,记录两组的临床特征、冠心病易患因素和血清肌酐浓度。以标准方法行冠脉和肾动脉造影及支... 目的 评价冠心病患者中肾动脉狭窄的相关因素及血管内支架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包括 5 4例肾动脉狭窄患者和同期性别匹配的 5 7例肾动脉正常者 ,记录两组的临床特征、冠心病易患因素和血清肌酐浓度。以标准方法行冠脉和肾动脉造影及支架术。结果 肾动脉狭窄组平均年龄和血清肌酐显著增高 ,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显著增多 ,但两组的吸烟和糖尿病情况相似。肾动脉狭窄患者更易发生冠脉病变 (尤其是多支血管病变 )。 5 4例肾动脉狭窄 (单侧 5 0例 ,双侧 4例 )患者中 ,4 6例接受经皮肾动脉支架术治疗 ,各例手术成功。术后 2周 ,2 6例肾功能改善 ,2 4例高血压者血压控制良好。结论 冠心病合并肾动脉狭窄与年龄、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相关 ,血管内支架术对保护肾功能和控制高血压具重要临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冠心病 肾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PTA及血管内支架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5
20
作者 黄新天 蒋米尔 +5 位作者 陆民 朱雯霞 李维敏 黄英 陆信武 张培华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47-348,共2页
目的 探讨经皮腔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及血管内支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 1993~ 1998年应用经皮腔球囊扩张血管成形及血管内支架移植治疗 2 1例 ( 2 5条患肢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结果 PTA即时成功率 80 % ( 2 0 / 2 5 ) ... 目的 探讨经皮腔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及血管内支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 1993~ 1998年应用经皮腔球囊扩张血管成形及血管内支架移植治疗 2 1例 ( 2 5条患肢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结果 PTA即时成功率 80 % ( 2 0 / 2 5 ) ,踝 /肱指数由术前 0 43± 0 12恢复至 0 76± 0 16。经随访 3~ 6 6个月 ,3条股浅动脉在PTA后 5年、3年、1年后再次闭塞 ,通畅率为 85 7% ( 18/ 2 1)。结论 经皮腔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有效方法 ,血管内支架置放有助于提高通畅率。多平面、多节段动脉闭塞性病变联合手术重建 ,可简化手术操作 ,缩小手术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 PTA 血管内支架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