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成功治疗儿童头部外伤后急性基底动脉闭塞:1例报道
1
作者 卢韬 寻卫权 +5 位作者 彭日红 吴彦锋 王库良 李思宇 麦用军 阳洪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5期397-400,共4页
儿童卒中相当罕见,年发病率仅为(2~8)/10万,其中近半数为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1]。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cute basilar artery occlusion,ABAO)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卒中亚型,在约36%的儿童卒中患者中观察到基底动脉受... 儿童卒中相当罕见,年发病率仅为(2~8)/10万,其中近半数为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1]。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cute basilar artery occlusion,ABAO)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卒中亚型,在约36%的儿童卒中患者中观察到基底动脉受累[2]。儿童基底动脉卒中最常见的表现是意识受损和半身或四肢瘫痪[3]。儿童卒中的病因不同于成年人,主要原因为椎动脉夹层,常伴随颈部或头部外伤史,其他病因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和凝血功能障碍[4,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头部外伤史 凝血功能障碍 急性缺血性卒中 基底动脉 血栓切除 四肢瘫痪 血管内
原文传递
中青年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2
作者 徐姚 张仁伟 +1 位作者 刘煜敏 刘振兴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 观察中青年(年龄18~50岁)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LVO-AIS)患者行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MT)治疗的效果,探讨术后90 d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1月—2022年8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诊治中青年前循环LVO-AIS患者52例,... 目的 观察中青年(年龄18~50岁)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LVO-AIS)患者行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MT)治疗的效果,探讨术后90 d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1月—2022年8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诊治中青年前循环LVO-AIS患者52例,均于发病24 h内行MT,依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比较2组性别、年龄、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冠心病、高脂血症)、吸烟史、血管闭塞部位、血管闭塞数量、TOAST病因分型及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Alberta脑卒中早期CT诊断评分(ASPECTS)、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比较2组静脉溶栓比率、发病至穿刺时间、发病至再通时间、穿刺至再通时间、取栓次数、球囊和/或支架植入比率、血管再灌注成功率、术后并发症(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青年前循环LVO-AIS患者MT术后90 d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合并高血压、入院时ASPECTS对中青年前循环LVO-AIS患者MT术后90 d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 (1)术后90 d时mRS≤2分29例,mRS>2分23例。预后良好组入院时ASPECTS[8.00(8.00,9.00)分]高于预后不良组[7.00(5.50,8.00)分](U=-2.944,P=0.003),合并高血压比率(20.69%)低于预后不良组(60.87%)(χ^(2)=7.134,P=0.008),2组年龄,TOAST病因分型,入院时NIHSS、NLR、血管闭塞部位及男性、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冠心病、吸烟史、闭塞血管数量≥2支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预后良好组术后血管再灌注成功率(93.10%)高于预后不良组(56.52%)(χ^(2)=7.719,P=0.005),2组发病至手术时间,发病至再通时间,穿刺至再通时间,取栓次数,静脉溶栓、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植入比率,症状性颅内出血、颅内出血、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入院前ASPECTS(OR=0.531,95%CI:0.138~0.887,P=0.016)、高血压(OR=4.589,95%CI:1.046~20.143,P=0.043)是中青年前循环LVO-AIS患者MT术后90 d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4)高血压预测中青年前循环LVO-AIS患者MT术后90 d预后不良的AUC为0.701(95%CI:0.553~0.848,P=0.014),灵敏度为60.9%,特异度为79.3%;入院时ASPECTS以7.5分为最佳截断值,预测中青年前循环LVO-AIS患者MT术后90 d预后不良的AUC为0.735(95%CI:0.600~0.870,P=0.004),灵敏度为65.2%,特异度为75.9%;二者联合预测中青年前循环LVO-AIS患者MT术后90 d预后不良的AUC为0.822(95%CI:0.707~0.936,P<0.001),灵敏度为82.6%,特异度为65.5%。结论合并高血压、入院时ASPECTS降低的中青年前循环LVO-AIS患者MT术后90 d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大,二者联合在中青年前循环LVO-AIS患者MT术后90 d预后评估中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机械取栓切除 高血压 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
原文传递
机械血栓切除术治疗前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效果及预后的影响因素
3
作者 任毅 王程晓 杨立波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9期1088-1092,共5页
目的观察机械血栓切除术(MT)治疗前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AIS-LVO)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9-04—2023-04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4例AIS-LVO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随访90 d改良Ran... 目的观察机械血栓切除术(MT)治疗前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AIS-LVO)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9-04—2023-04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4例AIS-LVO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随访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成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2组患者临床基本情况、NIHSS评分、闭塞血管部位、血压、ASPECT评分、手术及预后指标,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ROC)特征分析影响因素对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124例患者中预后良好45例,预后不良79例,2组患者在入院时NIHSS评分、闭塞血管位置、血压及ASPECT评分、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到再通时间、再通成功、血管再通分级(TICI)、24 h内发生颅内出血、术后90 d mRS评分、90 d死亡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增高(P=0.014,OR=2.065)、入院时血压升高(P=0.044,OR=1.033)、ASPECT评分增高(P=0.001,OR=1.741)、发病至入院时间较长(P=0.002,OR=2.912)、入院到再通时间增加(P=0.001,OR=1.025)以及24 h内颅内出血(P=0.034,OR=4.033)会增加预后不良的概率。ROC曲线分析显示,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预测AIS-LVO患者机械血栓切除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68(95%CI:0.861~0.962,P<0.001),灵敏度为74.68%,特异度为97.78%。结论入院时NIHSS评分、血压、ASPECT评分、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到再通时间以及24 h内颅内出血情况是影响AIS-LVO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以这些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诊断效能,多因素综合分析可作为MT治疗AIS-LVO患者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机械血栓切除 血管闭塞 前循环 后循环 影响因素 预后
下载PDF
神经超声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性血栓切除术后监测的应用进展
4
作者 彭湃 朱虹 +3 位作者 刘永晟 王铭义 刘勇建 王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207,共6页
机械性血栓切除术(MT)是目前针对大血管闭塞所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血管再通最有效的手段。但是MT术后对患者并发症的监测及管理成为目前棘手的问题,也受到广泛的关注。神经超声技术以无创、灵活及快速诊断等优势在脑血流动力学和结... 机械性血栓切除术(MT)是目前针对大血管闭塞所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血管再通最有效的手段。但是MT术后对患者并发症的监测及管理成为目前棘手的问题,也受到广泛的关注。神经超声技术以无创、灵活及快速诊断等优势在脑血流动力学和结构病理学评估监测领域中已建立完善的体系。随着技术和设备的更新,针对AIS患者MT术后开启了无创监测颅内压、脑血流自动调节、颅内出血监测及其他占位性病变的导向模式,逐步成为MT术后管理的重要工具。本文对AIS患者MT术后神经超声监测技术的应用发展进行综述,目的是为临床实施前瞻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使MT术后管理达到最大获益化,减低AIS患者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超声 急性缺血性卒中 机械血栓切除 进展
下载PDF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血管高信号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后转归的相关性 被引量:7
5
作者 陈霓红 赵红东 +3 位作者 蒋伏平 施洪超 侯健康 魏辰承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8期574-580,共7页
目的:探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血管高信号(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vascular hyperintensities, FVHs)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endovascular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EMT)后转归的相关性。方... 目的:探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血管高信号(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vascular hyperintensities, FVHs)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endovascular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EMT)后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南京市第一医院卒中数据库",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6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接受EMT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在EMT治疗前评估远端FVHs分级以及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Intervention and Therapeutic Neuroradiology/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ASITN/SIR)侧支循环分级。在发病后3个月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患者功能转归,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对远端FVHs分级与ASITN/SIR侧支循环分级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转归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果:共纳入117例接受EMT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卒中患者。年龄(70.74±12.50)岁,男性72例(61.5%);基线NIHSS评分(13.73±4.91)分;74例(63.2%)转归良好,43例(36.8%)转归不良。远端FVHs分级为:0级8例(6.84%),1级34例(29.06%),2级75例(64.10%)。与远端FVHs低级别组(0-1级)比较,高级别组(2级)ASITN/SIR侧支循环分级更高( P<0.001),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更低( P=0.026)。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远端FVHs分级与ASITN/SIR侧支循环分级呈显著正相关( r=0.620, P<0.001)。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远端FVHs分级高[优势比(odds ratio, OR)0.33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0.128-0.879;P=0.026]与转归良好独立相关,而基线NIHSS评分较高( OR 1.036,95% CI 0.988-1.229;P=0.048)和有症状脑出血( OR 5.597,95% CI 1.052-29.761;P=0.043)与转归不良独立相关。 结论:远端FVHs可反映侧支循环状态,远端FVHs分级高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EMT治疗后转归良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血栓切除 血管内 磁共振血管造影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前循环串联性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后的有症状颅内出血:预测因素和对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白永杰 张帅 +4 位作者 李顺 尚贤金 资文杰 段佩养 戚纪胜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6期401-407,共7页
目的探讨前循环串联性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血栓切除术后有症状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SICH)的预测因素和对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在5家综合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 目的探讨前循环串联性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血栓切除术后有症状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SICH)的预测因素和对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在5家综合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扬州大学附属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和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内科行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治疗的前循环串联性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依据海德堡出血分类标准评估SICH。在发病后90 d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功能转归,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SICH对90 d时转归的影响以及SIC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24例行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治疗的前循环串联性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19例(15.3%)发生SICH,60例(48.4%)转归良好,28例(22.6%)死亡。SICH组转归不良发生率(94.7%对43.8%;χ2=16.708,P<0.001)和病死率(57.9%对16.2%;P<0.001)显著高于非SICH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ICH是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27.78,95%可信区间2.60~96.70;P=0.006),而梗死核心较大(ASPECT评分低)是SICH的唯一独立预测因素(优势比2.63,95%可信区间1.18~5.88;P=0.018)。结论在接受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治疗的前循环串联性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SICH与3个月时转归不良和病死率较高相关,而术前梗死核心较大是SICH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动脉闭塞性疾病 血栓切除 血管内 颅内出血 治疗结果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联合持续窦内溶栓治疗严重出血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例系列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韩丽娟 鲁启璇 +2 位作者 徐运 李敬伟 刘丽萍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7期512-518,共7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endovascular mechanical thrombectomy,EMT)联合静脉窦内持续溶栓治疗严重出血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在北... 目的探讨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endovascular mechanical thrombectomy,EMT)联合静脉窦内持续溶栓治疗严重出血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在北京天坛医院接受EMT联合窦内持续尿激酶溶栓治疗的连续5例严重出血性CVS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5例患者平均年龄39岁(范围19~65岁);男性2例,女性3例;3例有明确发病危险因素。4例患者有2个以上静脉窦受累,共10支CVST受累血管,受累静脉窦血栓负荷大、病灶体积大,临床表现重。EMT前平均肝素抗凝治疗时间为2.3 d(范围0.5~7 d),窦内溶栓平均持续时间为64 h(范围30~95 h)。治疗后8支血管再通,其中1支完全再通,7支部分再通。实现血管再通的4例患者长期临床转归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个月时0~2分,1年时0~1分)。1例患者未能实现血管再通,并因颅内高压行去骨瓣减压术,1年后遗留偏身瘫痪。5例患者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EMT联合持续静脉窦内溶栓治疗是严重出血性CVST患者的潜在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颅内 颅内出血 血管内 血栓切除 血栓溶解疗法 尿激酶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 抗凝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后出血性转化的预测因素 被引量:5
8
作者 侯延伟 郭再玉 +2 位作者 吐尔洪·吐尔逊 张合亮 赵伟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后发生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天津市泰达医院神经科接受动脉内机械血栓切除治疗...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后发生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天津市泰达医院神经科接受动脉内机械血栓切除治疗的AIS患者。以发生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或脑实质血肿(parenchymal hematoma,PH)的患者为病例组,以未发生HT的患者为对照组。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IS患者机械取栓后发生HI或P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132例AIS患者,60例(45.4%)发生HT,其中37例为HI(28.03%),23例为PH(17.42%)。多变量分析显示,校正性别、饮酒、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后,糖尿病[优势比(odds ratio,OR)3.48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21~6.928;P=0.019]、心房颤动(OR 3.962,95%CI 1.143~7.514;P=0.007)和空腹血糖较高(OR 3.254,95%CI 1.107~6.549;P=0.036)是AIS患者机械取栓后发生HI的独立危险因素;校正性别、高脂血症和糖化血红蛋白后,糖尿病(OR 3.348,95%CI 1.120~6.709;P=0.025)、心房颤动(OR 3.747,95%CI 1.129~7.023;P=0.014)和空腹血糖较高(OR 3.172,95%CI 1.102~6.428;P=0.039)是AIS患者机械取栓后发生P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心房颤动和空腹血糖较高是AIS患者机械取栓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血管内 血栓切除 脑出血 糖尿病 心房颤动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 被引量:3
9
作者 胡恺 丁明祥 +3 位作者 谢兵 黄晓光 李兵 韩志安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2期881-885,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endovascular mechanical thrombectomy,EMT)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M2段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11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科接受治疗的急... 目的探讨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endovascular mechanical thrombectomy,EMT)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M2段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11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科接受治疗的急性MCA M2段闭塞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临床决策分为EMT组和非EMT组,对影像学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血管成功再通定义为改良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mTICI)≥2b级,转归良好定义为发病后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32例患者,男性18例(56.3%);年龄(63.87±8.64)岁,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13.91±3.45)分。EMT组20例(62.5%),非EMT组12例(37.5%);16例(50.0%)转归良好,16例(50.0%)转归不良。EMT组血管成功再通率为85.0%,90 d转归良好率显著高于非取栓组(65.0%对25.0%;χ^2=4.800,P=0.029),而有症状颅内出血发生率(10.0%对0%;P=0.516)和病死率(10.0%对8.3%;P=1.000)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转归良好组与转归不良组基线NIHSS评分以及吸烟和接受EMT治疗的患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基线NIHSS评分与转归不良独立相关[优势比(odds ratio,OR)2.39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90~4.810;P=0.014],而EMT则与转归良好独立相关(OR 0.038,95%CI 0.002~0.913;P=0.044)。结论EMT治疗急性MCA M2段闭塞是安全有效的,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大脑中动脉 血栓切除 支架 血管内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血清白蛋白与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后血管成功再通的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卢浩 王斐 +3 位作者 郝永楠 杨冬旭 陈亚男 郭强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3期168-173,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和低白蛋白血症(hypoalbuminemia,HA)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卒中患者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endovascular mechanical thrombectomy,EMT)后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和低白蛋白血症(hypoalbuminemia,HA)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卒中患者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endovascular mechanical thrombectomy,EMT)后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卒中科接受EMT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卒中患者。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信息、基线临床资料、血管内治疗参数和临床转归。HA定义为入院24 h内血清白蛋白<35 g/L,转归不良定义为发病后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应用多变量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转归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77例患者,男性126例(71.19%),中位年龄66岁。39例(22.03%)存在HA,119例(67.23%)转归不良。HA组肺部感染构成比显著高于非HA组(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较低(优势比4.102,95%置信区间1.316~16.451;P=0.028)、术后神经功能恶化(优势比6.326,95%置信区间1.263~48.318;P=0.042)和肺部感染(优势比5.873,95%置信区间1.028~24.452;P=0.018)与转归不良显著独立相关。结论HA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血清白蛋白较低、术后神经功能恶化和肺部感染是EMT后血管成功再通的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血管内 血栓切除 血清白蛋白 低蛋白血症 治疗结果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前循环卒中患者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后90 d死亡的预测因素 被引量:2
11
作者 任海兵 赵晓晖 +4 位作者 张健颖 颜静 邢婷婷 肖国栋 曹勇军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5期336-342,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卒中机械血栓切除术后90 d死亡风险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0月至2018年3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机械血栓切除术的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卒中患者。主要终点事...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卒中机械血栓切除术后90 d死亡风险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0月至2018年3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机械血栓切除术的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卒中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定义为术后90 d内病死率。应用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术后90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总共纳入116例患者,其中23例(19.8%)在术后90 d内死亡。单变量分析显示,死亡组年龄、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 ASPECTS)以及基线NIHSS评分分类( ≤8分、9~15分、≥16分)、ASPECTS≤7分、尝试通过次数>3次、改良脑梗死溶栓(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 mTICI)血流分级2b/3级、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HT)、有症状HT的患者构成比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变量分析显示,校正年龄、空腹血糖、基线NIHSS评分、尝试通过次数>3次、mTICI 2b/3级后,ASPECTS较低[优势比(odds ratio,OR)0.64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456~0.917;P=0.014]、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较长(OR 1.004,95%CI 1.000~1.007;P=0.046)和有症状HT(OR 13.522,95%CI 2.719~67.258;P=0.001)是90 d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ASPECTS、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和有症状HT是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卒中患者机械血栓切除术后90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血栓切除 血管内 死亡率 治疗结果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后死亡的预测因素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文华 段振晖 +4 位作者 郭章宝 唐坤 万小林 倪厚杰 朱明辉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9期656-661,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卒中(vertebrobasilar occlusive stroke,VBOS)患者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endovascular mechanical thrombectomy,EMT)后死亡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在武汉市第一医院接受EMT治疗的急性VBOS患者,收集... 目的探讨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卒中(vertebrobasilar occlusive stroke,VBOS)患者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endovascular mechanical thrombectomy,EMT)后死亡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在武汉市第一医院接受EMT治疗的急性VBOS患者,收集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根据术后90 d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对两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比较,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EMT术后9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47例患者,中位年龄62岁,男性34例(72.3%),中位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16分,42例(89.4%)血管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2b/3级),12例(25.5%)在术后90 d内死亡。单变量分析显示,死亡组基线NIHSS评分[26(21~28)分对12(5~23)分;Z=-3.165,P=0.002]、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1.61%±11.82%对72.20%±12.09%;t=-2.137,P=0.033)、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10.54±7.17对4.98±3.57;t=-2.393,P=0.017)以及SICH发生率(25.0%对2.9%;χ^2=5.627,P=0.018)显著高于生存组,而淋巴细胞百分比(12.00%±9.04%对20.67%±10.39%;t=-2.429,P=0.015)显著低于生存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基线NIHSS评分[优势比(odds ratio,OR)1.243,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46~1.318;P=0.038]、高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OR 1.278,95%CI 1.002~1.630;P=0.049)以及发生有症状颅内出血(OR 5.088,95%CI 1.065~38.718;P=0.046)为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高基线NIHSS评分、高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以及发生有症状颅内出血是急性VBOS患者EMT术后90 d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血栓切除 血管内 治疗结果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治疗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中大脑中动脉栓塞: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3
作者 杨春丽 李宗树 +1 位作者 刘敏 孙宏侠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9期703-707,共5页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目前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已成为危害我国公共卫生健康的重要问题[1]。AF的发病机制包括心脏结构重塑、心房局灶性快速放电、多小波理论、自主神经刺激和阻断、炎症和氧化应激以及遗传因素等[2,...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目前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已成为危害我国公共卫生健康的重要问题[1]。AF的发病机制包括心脏结构重塑、心房局灶性快速放电、多小波理论、自主神经刺激和阻断、炎症和氧化应激以及遗传因素等[2,3,4]。AF可引发心血管事件、心力衰竭、卒中、全身性栓塞事件等多种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死亡[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类型 射频消融 血栓切除 心房颤动患者 血管内 大脑中动脉栓塞 自主神经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后的无效再通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航 肖露露 +1 位作者 程晓青 朱武生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0期758-763,共6页
卒中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质量的重要疾病。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是治疗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方法。然而,部分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血管成功再通后临床转归依然不佳,学者们将其称为"无效再通"。文章对无效再... 卒中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质量的重要疾病。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是治疗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方法。然而,部分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血管成功再通后临床转归依然不佳,学者们将其称为"无效再通"。文章对无效再通的定义、主要机制和常见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血栓切除 血管内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基底动脉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5
作者 李家霞 曹树刚 +2 位作者 胡伟 朱余友 夏明武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12期944-948,共5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以自身免疫介导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主要特征为血清中出现以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 ANA)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和多系统受累。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以自身免疫介导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主要特征为血清中出现以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 ANA)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和多系统受累。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PS)是一种非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以动、静脉血栓形成和(或)病态妊娠(早期流产和中晚期死胎)和(或)血小板减少等为主要表现,且患者血清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 aPL)阳性[1]。SLE患者的缺血性卒中患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其发病机制与疣状心内膜炎栓子脱落、血管炎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血栓形成有关[2,3]。卒中占SLE患者死亡原因的10%~1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 抗磷脂综合征 基底动脉闭塞 血管 血栓切除 ERYTHEMATOSUS
原文传递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后脑实质高密度灶
16
作者 宁宇 丁鸭锁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5期364-369,共6页
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的一线治疗方法,其术后CT平扫常见脑实质高密度灶,目前多认为由血脑屏障破坏后的通透性增加引起。高密度灶的出现不仅提示出血性转化风险较高,也预示发生梗死的可能。鉴别高密度灶对... 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的一线治疗方法,其术后CT平扫常见脑实质高密度灶,目前多认为由血脑屏障破坏后的通透性增加引起。高密度灶的出现不仅提示出血性转化风险较高,也预示发生梗死的可能。鉴别高密度灶对临床决策和干预非常重要,双能CT或MRI对此可能具有优势。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明确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后高密度灶的特征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血管内 血栓切除 脑出血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诊断和治疗物质外渗
原文传递
机械性血栓切除和开通治疗慢性血管内血栓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茂全 张庆 +3 位作者 夏文龙 周勇 程超 陈慧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60-262,共3页
目的 探索机械性血栓切除和开通治疗慢性血管内血栓的可行性 ,初步分析疗效并讨论适应证、禁忌证。方法 本组 2 3例患者血管内血栓均行MRA、血管超声及血管造影证实。其中 12例患有慢性心力衰竭和 (或 )血管性疾病 ,11例为重度糖尿病 ... 目的 探索机械性血栓切除和开通治疗慢性血管内血栓的可行性 ,初步分析疗效并讨论适应证、禁忌证。方法 本组 2 3例患者血管内血栓均行MRA、血管超声及血管造影证实。其中 12例患有慢性心力衰竭和 (或 )血管性疾病 ,11例为重度糖尿病 ,血栓位于髂动脉 10例 ,股动脉 2例 ,动脉3例 ,髂静脉 7例 ,门静脉 1例。血栓长度为 3~ 8cm ,血栓直径为 5~ 10mm。 7例髂静脉血栓患者行血栓物理性治疗前先行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射频消融 (ATD)治疗 9例 (7例静脉 ) ,经皮电动网篮 (PTD) 2例 (门静脉 ) ,流变溶栓 (OASIS) 3例 (动脉 2例 ,静脉 1例 ) ,内支架直接开通 9例 (均为动脉 )。所有患者在血栓治疗过程中采用 5 0万U的尿激酶通过导管内直接进行溶栓。物理性血栓切除后如造影证实血管狭窄者于狭窄部行血管内支架放置。术后治疗包括内科溶栓、肝素抗凝和改善微循环等药物治疗。随访包括血管超声、CT血管重建随访及临床症状随访。结果  12例 (85 .7% )成功进行了物理性血栓切除。 1例门脉血栓者失败 ,1例股动脉血栓患者同时进行ATD和OASIS治疗。 2 1例 (91.3% )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和消失 ,包括缺血、肿胀、活动受限。血管超声随访血管通畅率 :10 0 % (3个月 ) ,85 .4 % (6个月 ) ,73.2 % (12个月 ) ;同时 3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放射学 血管造影 禁忌证 机械血栓切除 治疗 慢性血管内血栓
下载PDF
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率及其防治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宝定 卜阳 +2 位作者 田明国 辛国军 刘明奇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19-22,29,共5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portal venous system thrombosis,PVST)形成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对132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中均经胃网膜右静脉置入导管测压并留置导管,其中36例患者(设...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portal venous system thrombosis,PVST)形成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对132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中均经胃网膜右静脉置入导管测压并留置导管,其中36例患者(设为试验组,其余设为对照组)术中增加脾静脉近端结扎。术后早期经导管滴注肝素盐水预防血栓,或发生血栓后滴注尿激酶溶栓,出院后口服华法林,使预防和治疗血栓的效果分别达到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于1.5~2.0和2.0~3.0,并直至血小板数量恢复正常。结果术后2周内发生PVST共132例(100%),血栓分布:残余脾静脉血栓132例(100%),门静脉血栓(PVT)39例(29.5%)。在39例PVT中,门静脉主干血栓33例,主干血栓均与残余脾静脉血栓相连,其中15例血栓最大横截面积<50%,14例血栓最大横截面积≥50%,4例为完全性血栓;肠系膜上静脉血栓6例,其中4例合并门静脉主干血栓并与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相连,2例存在门静脉分支血栓且肠系膜上静脉血栓与脾静脉血栓相连。39例PVT中,门静脉左支血栓21例,门静脉右支血栓18例;PVT 2处及以上者25例。在试验组36例脾静脉近端结扎的患者中,发生门静脉主干血栓1例(2.8%);在对照组未采用脾静脉近端结扎的96例中发生PVT 38例(39.6%),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39例PVT采用抗凝及溶栓治疗,其中33例在术后6个月获得随访并进行CT检查,发现血栓消失、机化再通和海绵样变各23例、7例和3例。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早期残余脾静脉内易形成血栓,残余脾静脉血栓向门静脉内蔓延是发生术后PVT的主要原因。脾静脉近端结扎的预防效果显著,经胃网膜右静脉留置导管,术后滴注肝素盐水和溶栓剂兼具预防和治疗双重作用,口服华法林效果确切但需检测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切除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门静脉系统血栓 门静脉血栓 抗凝治疗 脾静脉近端结扎
下载PDF
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关碧 李玉英 +3 位作者 敖永琼 代义春 侯艳玲 冯惠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5期98-101,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本院行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的1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发生DVT的21例患者纳入DVT组,术后未发生DV... 目的分析影响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本院行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的1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发生DVT的21例患者纳入DVT组,术后未发生DVT的165例患者纳入非DVT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25kg/m2患者占比、合并高血压患者占比、合并糖尿病患者占比、病灶位置、手术时间、术中肝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血小板计数、术后白细胞计数、有肝切除史患者占比、肝切除量、术后第3天D-二聚体(D-dimer,D-D)水平、术后第7天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住ICU天数、术后住院天数的差异,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后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BMI ≥ 25 kg/m2患者占比、合并高血压患者占比、合并糖尿病患者占比、手术时间、术中肝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血小板计数、肝切除量、术后第3天D-D水平、住ICU天数、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第7天血清ALT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差异(P均<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肝血流阻断时间> 14.39 min、术中失血量≥ 1000 ml、肝切除量≥ 35%、术后第3天D-D水平≥ 0.5 μg/ml、术后第7天血清ALT水平> 231.42 U/L均为影响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后出现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 0.05)。结论术中肝血流阻断时间> 14.39 min、术中失血量≥ 1000 ml、肝切除量≥ 35%、术后第3天D-D水平≥ 0.5 μg/ml、术后第7天血清ALT水平>231.42 U/L的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后患者出现DVT的风险相对较高,重视上述情况并及时予以低分子肝素等预防措施对降低DVT发生风险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肝血管切除 深静脉血栓形成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早期梗死增大率与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后临床转归的相关性
20
作者 李宏建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1期63-63,共1页
既往研究表明,最后已知正常时间(last-known well,LKW)和基线影像学检查结果会影响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EVT)的临床转归。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分校神经病学系的Sarraj等进行了一项利用影像学选择实施EVT... 既往研究表明,最后已知正常时间(last-known well,LKW)和基线影像学检查结果会影响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EVT)的临床转归。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分校神经病学系的Sarraj等进行了一项利用影像学选择实施EVT治疗的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SELECT(Optimizing Patient's Selection for Endovascular Treatment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对早期梗死增大率(early infarct growthrate,EIGR)与EVT治疗后临床转归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转归 血栓切除 血管内 德克萨斯大学 影像学检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