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灌注替罗非班疗效分析
1
作者 阿布都沙拉穆·孜亚吾丁 开色尔·色提 吴勤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054-0057,共4页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血管内灌注替罗非班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4月-2024年4月收治的30例AIS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血管内灌注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使用替罗非班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B组治疗后的NIHSS、...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血管内灌注替罗非班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4月-2024年4月收治的30例AIS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血管内灌注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使用替罗非班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B组治疗后的NIHSS、mRS评分和Barthel指数为(9.81±2.67)分、(2.26±0.35)分、(77.64±6.52)分,均优于A组的(14.29±2.33)分、(3.54±0.48)分、(68.29±7.35)分;用药后的PAGT、PADT和PV为(22.51±4.13)%、(28.96±4.62)%、(1.29±0.26)mPa·s,均低于A组的(29.71±4.26)%、(35.84±5.37)%、(2.19±0.28)mPa·s;治疗有效率(93.33%)高于A组(86.67%),P<0.05。结论 采用血管内灌注替罗非班可有效提升AIS治疗效果,有助缓解病情,减少疾病危险因素,提升治疗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灌注 替罗非班
下载PDF
血凝酶血管内灌注治疗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赵玲芬 魏丽屏 李迎春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1年第36期28-30,共3页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经血管内灌注血凝酶的止血效果。方法将28例OGI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血凝酶1~2 KU,另一组给血管加压素0.2 u/min的剂量经导管内推注,20 min内推完,总量6 U。若出血未止,20 min后再次推注6 U后,观察比...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经血管内灌注血凝酶的止血效果。方法将28例OGI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血凝酶1~2 KU,另一组给血管加压素0.2 u/min的剂量经导管内推注,20 min内推完,总量6 U。若出血未止,20 min后再次推注6 U后,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均在80%左右,但血凝酶组不良反应明显较少。结论血凝酶治疗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不良反应小,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血管内灌注 血凝酶 疗效
下载PDF
维拉帕米动脉血管内灌注预防神经介入术中脑血管痉挛的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年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9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维拉帕米动脉血管内灌注预防神经介入术中脑血管痉挛的价值。方法对神经介入治疗过程中出现的13例血管痉挛患者,采用动脉血管内灌注维拉帕米灌注防治。结果导致脑血管痉挛的因素: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导丝等物理刺激3例,脑动静脉... 目的探讨维拉帕米动脉血管内灌注预防神经介入术中脑血管痉挛的价值。方法对神经介入治疗过程中出现的13例血管痉挛患者,采用动脉血管内灌注维拉帕米灌注防治。结果导致脑血管痉挛的因素: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导丝等物理刺激3例,脑动静脉畸形1例,其中经颅内动脉灌注4例,经颈内动脉灌注9例;动脉血管灌注维拉帕米后,脑血管痉挛均得到解除,血流恢复;术中未出现病情加重情况,未造成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动脉血管内灌注维拉帕米可有效解除神经介入治疗过程中脑血管痉挛,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拉帕米 动脉血管内灌注 神经介入术 血管痉挛
下载PDF
评价晚期贲门癌经导管血管内灌注化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4
作者 李金辉 夏化文 +4 位作者 王海申 范雷 许文彬 武志强 赵贵生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A01期0639-0640,共2页
目的:探讨晚期贲门癌经导管血管内灌注化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磁县人民医院100例2014年4月-2016年5月晚期贲门癌患者。随机分组,静脉化疗组采取静脉输注化疗治疗,经导管血管内灌注化疗组则采取晚期贲门癌经导管血管内灌注化疗治... 目的:探讨晚期贲门癌经导管血管内灌注化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磁县人民医院100例2014年4月-2016年5月晚期贲门癌患者。随机分组,静脉化疗组采取静脉输注化疗治疗,经导管血管内灌注化疗组则采取晚期贲门癌经导管血管内灌注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晚期贲门癌控制率;化疗治疗后中位生存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sf-36量表评分以及卡式评分;毒副作用。结果:经导管血管内灌注化疗组晚期贲门癌控制率、化疗治疗后中位生存时间、生存质量sf-36量表评分以及卡式评分相比较静脉化疗组更好,P<0.05。经导管血管内灌注化疗组毒副作用发生率低于静脉化疗组,P<0.05。结论:晚期贲门癌经导管血管内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贲门癌效果好,可更好延长生存时间和减少毒副作用,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贲门癌 导管血管内灌注化疗 临床应用价值
下载PDF
动脉内灌注罂粟碱治疗脑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蒋栋毅 周岱 《苏州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621-624,共4页
目的 研究不同时间段动脉内灌注罂粟碱 (IAP)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脑血管痉挛 (CVS)的效果 ,观察脑水肿及病理变化 ,并测定血清中IL - 6及TNF -α含量的变化。方法 经额颞开颅 ,Willis环前部 2次注血制成兔SAH模型。经DSA脑血... 目的 研究不同时间段动脉内灌注罂粟碱 (IAP)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脑血管痉挛 (CVS)的效果 ,观察脑水肿及病理变化 ,并测定血清中IL - 6及TNF -α含量的变化。方法 经额颞开颅 ,Willis环前部 2次注血制成兔SAH模型。经DSA脑血管造影测量基底动脉 (BA)的直径来评价CVS的严重程度 ,病理检查BA的形态学变化 ;测定脑组织中水含量的变化 ;测定血清中IL - 6及TNF -α的含量。治疗分别于SAH后 3d及 7d由颈内动脉 (ICA)灌注罂粟碱 ,同时进行上述检查。结果 该模型引起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达 10 0 %。脑组织中水含量在SAH后有不同程度升高 ,BA也发生不同程度病理改变。血清中IL - 6含量 3d时有明显升高 ,7d时达高峰 ,至SAH后 14d时仍维持较高水平 ;TNF -α含量在各时间段变化不明显。IAP治疗后 ,痉挛动脉有明显的扩张 ,早期治疗效果明显 ,治疗组血清中IL - 6含量较同期SAH组低 ,而TNF -α含量在各组中无明显差异。结论 IAP对治疗SAH后CVS疗效确切 ,能显著扩张血管 ,减轻缺血性脑水肿及病理变化 ,SAH后早期治疗的效果更为明显。血清中IL - 6水平与CVS程度呈正相关 ,提示免疫炎症反应与CVS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早期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 ,可望进一步提高IAP治疗CVS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痉挛 罂粟碱 血管内灌注 治疗 细胞因子
下载PDF
维拉帕米联合硝酸甘油对神经介入术中血管痉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高有安 申杰 +1 位作者 陈娜 汪志远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21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维拉帕米联合硝酸甘油对动脉血管内灌注治疗神经介入治疗术中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在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接受神经介入治疗(急诊+择期),且术中出现血管痉挛的2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1例)和观察... 目的:探讨维拉帕米联合硝酸甘油对动脉血管内灌注治疗神经介入治疗术中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在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接受神经介入治疗(急诊+择期),且术中出现血管痉挛的2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1例)和观察组(12例)。观察组采用维拉帕米联合硝酸甘油灌注治疗,对照组采用灌注罂粟碱;观察两组患者在血管痉挛缓解的时间和程度上的差别,同时评价维拉帕米联合硝酸甘油用药过程中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管痉挛在5 min内缓解率为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血管内灌注维拉帕米联合硝酸甘油的方法可快速有效解除脑血管痉挛,缩短手术时间,在手术时间节点方面有优势,该方法缓解血管痉挛起效快、疗效持久稳定,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痉挛 神经介入术 维拉帕米 硝酸甘油 动脉血管内灌注
下载PDF
保尔佳肝动脉门静脉灌注佐治肝癌10例
7
作者 赵小春 李汉贤 《医药导报》 CAS 1998年第5期307-307,共1页
<正>保尔佳(Polyerga)是由德国引进的一种新型抗癌生物制剂,在国外已应用多年.我们试用该药配合化疗药物肝动脉门静脉插管灌注治疗肝癌,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将20例经手术探查不能切除的肝癌患者随机分... <正>保尔佳(Polyerga)是由德国引进的一种新型抗癌生物制剂,在国外已应用多年.我们试用该药配合化疗药物肝动脉门静脉插管灌注治疗肝癌,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将20例经手术探查不能切除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例,均于术中直接留置肝动脉和(或)门静脉插管.试验组中双插管6例,肝动脉单插管与门静脉单插管各2例;对照组中双插管6例,肝动脉单插管3例,门静脉单插管1例.两组病情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尔佳 血管内灌注 肝癌 药物疗法
下载PDF
胶质细胞瘤诊断及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盈 周伟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284-286,共3页
MRI与超声技术在胶质细胞瘤的诊断中不断改进,增强了临床诊断价值。超选择血管内灌注化疗/放疗具有创伤小、局部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较轻等优势,治疗上较重视抑制血管生成,以药物化疗为主,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有待加强对药物作用机制、肿... MRI与超声技术在胶质细胞瘤的诊断中不断改进,增强了临床诊断价值。超选择血管内灌注化疗/放疗具有创伤小、局部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较轻等优势,治疗上较重视抑制血管生成,以药物化疗为主,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有待加强对药物作用机制、肿瘤复发机制方面的研究。降低诊断成本,提高新技术的准确性、可靠性,加强超选择血管内灌注与化疗药物配合使用的研究,在今后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血管生成 超选择血管内灌注
下载PDF
介入治疗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临床应用
9
作者 连国兴 王天玉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579-580,共2页
目的探讨通过采用经导管动脉血管内灌注药物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郑州市中心医院2007年1月~2008年5月的11例ANFH患者,采取经股动脉穿刺插入5F-Cobra导管超选择送至旋股内动脉、旋股外动脉等部位,... 目的探讨通过采用经导管动脉血管内灌注药物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郑州市中心医院2007年1月~2008年5月的11例ANFH患者,采取经股动脉穿刺插入5F-Cobra导管超选择送至旋股内动脉、旋股外动脉等部位,成功后缓慢注入罂粟碱、尿激酶等药物。结果经血管造影、CT或MRI复查随访近期疗效显著,中远期效果满意;疼痛缓解率达90.9%,髋关节功能改善率达72.7%。结论介入治疗ANFH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局部药物浓度高,作用部位精确、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头缺血性坏死 介入治疗 血管内灌注药物
下载PDF
发自毛主席纪念堂的报告
10
《党政论坛》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毛主席纪念堂 毛泽东 邓小平 科研经费 “四人帮” 精密测量 血管内灌注 密闭系统 科技预测 药品器材
下载PDF
自制压迫止血固定带在介入治疗后的应用
11
作者 廖文凤 晏正光 +1 位作者 周坤鹏 贾云岭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2年第11期98-98,共1页
在外周血管内灌注、栓塞介入治疗工作中,须采取股动脉穿刺,而穿刺点的压迫止血多采用传统的卷式绷带固定,要多次搬动患者缠绕,操作不便。为尽量减少搬动患者,在工作实践中设计制作了压迫止血固定带,经过1年的使用,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压迫止血 固定带 介入治疗后 应用 自制 栓塞介入治疗 血管内灌注 股动脉穿刺
下载PDF
Effect of 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 on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expression and microvessel density in carcinoma of the cervix 被引量:5
12
作者 Yongxiu Qiu Ghunlin Ghen +1 位作者 Ping Liu Yili Wei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07年第1期68-71,共4页
Objective: To clarify the effect of 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 on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expres- sion and microvessel density (MVD) count in carcinoma of the cervix. Methods: Before intraarterial ch... Objective: To clarify the effect of 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 on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expres- sion and microvessel density (MVD) count in carcinoma of the cervix. Methods: Before 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 and after 2–3 weeks of therapy, the expression of VEGF and MVD count in 36 carcinoma tissues of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were determined by CD34. Results: Before 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 and after 2–3 weeks, the expression of VEGF were 75% (27/36) and 30.6% (11/36) respectively, and MVD were reduced obviously (P<0.001). Conclusion:?The 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 can reduce the expression of VEGF and MVD, and adjust malignancy of cervical cancer, and cut down the postoperative metasta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vical cancer 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microvessel density
下载PDF
Platelet-mediated adhesion facilitates leukocyte sequestration in hypoxia-reoxygenated microvessels 被引量:3
13
作者 Senfeng Zheng Yanting Cao +5 位作者 Wenjian Zhang Honglin Liu Jia You Yiqing Yin Jinning Lou Chenghui Li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99-311,共13页
Leukocyte transendothelial migration and sequestration are two distinct outcomes following leukocyte adhesion to endotheli- um during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which platelets may play a pivotal role. In the pre... Leukocyte transendothelial migration and sequestration are two distinct outcomes following leukocyte adhesion to endotheli- um during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which platelets may play a pivotal role.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established an in vitro hypoxia-reoxygenation model to mim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and found platelet pre-incubation significantly in- creased leukocyte adhesion to endothelial cells after hyoxia-reoxygenation (over 67%). Blockade of endothelial-cell-expressed adhesion molecules inhibited leukocyte direct adhesion to endothelial cells, while platelet-mediated leukocyte adhesion was suppressed by blockade of platelet-expressed adhesion molecules. Further experiments revealed platelets acted as a bridge to mediate leukocyte adhesion, and platelet-mediated adhesion was the predominant pattern in the presence of platelets. However, platelet pre-incubation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leukocyte transendothelial migration after hypoxia-reoxygenation (over 31%), which could be aggravated by blockade of endothelial-cell-expressed adhesion molecules, but alleviated by blockade of plate- let-expressed adhesion molecules. This would indicate that platelet-mediated adhesion disrupted leukocyte transendothelial migration. An in vivo meseuteric ischemia-reperfusion model demonstrated leukocyte transfusion alone caused mild leukocyte adhesion to reperfused vessels and subsequent leukocyte infiltration, while simultaneous leukocyte and platelet transfusion led to massive leukocyte adhesion and sequestration within reperfused microvessels. Our studies revealed platelets enhanced leu- kocyte adhesion to endothelial cells, but suppressed leukocyte transendothelial migration. Overall, this leads to leukocyte se- questration in hypoxia-reoxygenated microvess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HESION endothelial cells HYPOXIA-REOXYGENATION leukocytes PLATELETS transendothelial migr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