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miRNA-3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1
作者 张青松 杨迎旭 谌童童 《癌症进展》 2023年第14期1539-1542,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miRNA-3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取35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349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的正常甲状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D的表达情况,逆...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miRNA-3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取35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349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的正常甲状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D的表达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miRNA-34的表达情况。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VEGFD、miRNA-34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3年,35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预后良好319例,预后不良33例,分别作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VEGFD表达情况、miRNA-34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VEGFD阳性表达、miRNA-34阳性表达均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VEGFD、miRNA-34均呈高表达,且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淋巴结转移、VEGFD阳性表达、miRNA-34阳性表达均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miRNA-34 预后
下载PDF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在多发囊泡性肺疾病(PLD)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牟艳 黄嘉楠 +2 位作者 叶伶 王坚 金美玲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D,VEGF-D)在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ymphangioleiomyomatosis,LAM)中的表达及其在多发囊泡性肺疾病(polycystic lung disease,PLD)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D,VEGF-D)在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ymphangioleiomyomatosis,LAM)中的表达及其在多发囊泡性肺疾病(polycystic lung disease,PLD)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50例LAM患者、34例其他多发囊泡性肺疾病(other polycystic lung disease,OPLD)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VEGF-D水平。结果 50例LAM均为确诊患者,其中33例通过病理确诊,23例为肺活检,5例为腹膜后肿物活检,5例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myolipoma,AML)活检。50例LAM患者中21例伴有乳糜胸,2例伴有乳糜腹,17例伴有AML,3例伴有结节性硬化症。50例LAM患者首发症状的年龄为19~60岁,34例OPLD患者首发症状的年龄为30~69岁,20例健康对照者的年龄为24~49岁。LAM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清VEGF-D水平分别为(3 986.1±361.2)pg/mL和(413.4±33.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的AUC为0.995,最佳临界值为692.5 pg/mL,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和100%。OPLD组的血清VEGF-D水平为(505.7±25.6)pg/mL,与LA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的AUC为0.991,最佳临界值为901.0pg/mL,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和100%。结论 LAM患者血清VEGF-D水平显著升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LAM和OPLD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AM)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 多发囊泡性肺疾病(PLd)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D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转移关系 被引量:12
3
作者 蒙玉刚 梁春燕 +1 位作者 曾雅畅 安明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2076-2079,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VEGF-C、VEGF-D)在人宫颈癌血清与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宫颈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分别检测10例正常宫颈组,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组,43例宫颈癌...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VEGF-C、VEGF-D)在人宫颈癌血清与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宫颈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分别检测10例正常宫颈组,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组,43例宫颈癌组血清和组织中VEGF-C、VEGF-D表达水平,并分析表达结果与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VEGF-C、VEGF-D在正常宫颈组、CINⅢ组及宫颈癌组血清和组织中的表达量依次增高(P<0.05);(2)伴淋巴结转移组VEGF-C、VEGF-D在血清及组织中的表达较无淋巴结转移组均明显升高(P<0.05);(3)宫颈癌组织中VEGF-C、VEGF-D蛋白高表达率分别为65.1%、60.5%,并均与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r=0.615、P=0.021;r=0.709、P=0.014)。结论 VEGF-C、VEGF-D通过促进宫颈癌内淋巴管形成,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淋巴转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在上皮性卵巢癌的表达及与腹股沟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8
4
作者 王玉珍 梁志清 +1 位作者 龙玲 王丹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77-980,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 ,VEGF 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D ,VEGF D)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腹股沟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 ,VEGF 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D ,VEGF D)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腹股沟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 ,光镜观察结果并确定VEGF C和VEGF D在良性、交界性及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良性、交界性及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皆有VEGF C和VEGF D的表达 ,但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及交界性肿瘤 ,其表达强度与腹膜转移、腹股沟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与远处转移、病理类型、病理分级、年龄等无关。结论 VEGF C和VEGF D在卵巢癌的表达上调有利于淋巴结转移的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免疫组化 卵巢癌 淋巴管生成 淋巴道转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在人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宝全 张雅芳 +3 位作者 马晶 宿菲 李益民 赵玲辉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检测结肠癌组织中的微淋巴管密度(LMVD),探讨VEGF-D和VEGFR-3在淋巴管生成以及结肠癌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5例不同时期,不同分化...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检测结肠癌组织中的微淋巴管密度(LMVD),探讨VEGF-D和VEGFR-3在淋巴管生成以及结肠癌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5例不同时期,不同分化程度的人结肠癌组织样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VEGF-D和VEGFR-3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应用Podoplanin标记淋巴管,检测结肠癌组织中的淋巴管密度。结果在55例结肠癌组织中,VEGF-D的阳性表达率为54.5%,明显高于在癌周正常组织内的表达(P<0.05);结肠癌组织中VEGFR-3表达的阳性率为69.1%,明显高于在癌周正常组织内的表达(P<0.01);并且VEGFR-3的表达与VEGF-D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在结肠癌组织中,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浸润深度超过肌层组,DukeC、D期的VEGF-D的表达水平和LMVD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浸润深度未超过肌层组,Duke A、B期(P<0.01),经计数淋巴管数量,癌组织中的LMVD明显高于癌周正常组织(P<0.01),并且LMVD与VEGF-D的表达显著相关(P<0.01)。结论结肠癌组织中VEGF-D的表达水平随着癌的浸润和转移程度的增强而增高,并且通过上调其受体VEGFR-3的表达而促进癌组织中淋巴管的生成,从而促进癌的浸润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淋巴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马俊 鲁建军 +2 位作者 缪蓉 巫国勇 罗红鹤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7期90-92,共3页
目的观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VEGF-D的表达变化,并探讨二者与ESCC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收集60例ESCC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VEGF-C、VEGF-D阳性表达率及表达水... 目的观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VEGF-D的表达变化,并探讨二者与ESCC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收集60例ESCC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VEGF-C、VEGF-D阳性表达率及表达水平,计算ESCC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微淋巴管密度(MLVD);分析VEGF-C、VEGF-D表达水平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VEGF-C、VEGF-D表达水平与MVD、MLVD的关系;患者均行CE根治术,术后随访1年,观察复发或转移患者肿瘤组织中VEGF-C、VEGFD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对ESCC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ESCC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VEGF-C、VEGF-D的阳性表达率、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VEGF-C、VEGF-D表达水平与ESCC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VEGF-C表达水平还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均<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ESCC组织中VEGF-C表达水平与MLVD、MVD呈正相关(r分别为0.521、0.561,P均<0.05);VEGF-D表达水平与MLVD呈正相关(r=0.660,P<0.05)。术后复发转移患者ESCC组织VEGF-C、VEGF-D相对表达量高于术后无复发转移患者(P均<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VEGF-C、VEGF-D及肿瘤浸润程度是ESC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8.321、7.683、0.104,P<0.05)。结论 ESCC组织中VEGF-C和VEGF-D呈高表达,二者与ESCC转移、复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血管密度 微淋巴管密度
下载PDF
绵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张立春 马惠海 +4 位作者 曹阳 孙福亮 翟博 张明新 金海国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11,共7页
为了克隆小尾寒羊与新吉细毛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基因,检测其多态性及组织表达分布规律,探讨两个品种绵羊毛用性状差异是否与该基因存在必然联系,试验提取小尾寒羊与新吉细毛羊皮肤及不同组织总RNA,采用RT-PCR方法克隆VEGF-D基... 为了克隆小尾寒羊与新吉细毛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基因,检测其多态性及组织表达分布规律,探讨两个品种绵羊毛用性状差异是否与该基因存在必然联系,试验提取小尾寒羊与新吉细毛羊皮肤及不同组织总RNA,采用RT-PCR方法克隆VEGF-D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定量PCR方法分析两个品种间该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成功克隆出小尾寒羊与新吉细毛羊VEGF-D基因,该基因全长1 487 bp,含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 065 bp,编码354个氨基酸。绵羊VEGF-D基因无论在核苷酸还是氨基酸水平上与亲缘关系更近的牛具有较高同源性。小尾寒羊及新吉细毛羊品种间VEGF-D基因存在较多的多态位点,且相应突变位点均引起氨基酸的改变,提示该基因在品种间存在较大的选择压力,上述突变位点主要位于PDGF结构域两侧,提示其可能通过影响VEGF-D蛋白的水解过程来调控其功能。绵羊VEGF-D基因为各组织广泛表达基因,但其主要在肺脏与脾脏中高表达。不同季节绵羊皮肤组织VEGF-D基因表达模式不同,主要表现为寒冷季节高表达,而气温升高表达量逐渐降低。说明小尾寒羊与新吉细毛羊两个品种中VEGF-D基因存在较高的多态性,不同组织器官与不同季节皮肤组织表达分布相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 新吉细毛羊 小尾寒羊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下载PDF
消痰散结方对裸鼠MKN-45人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庞斌 魏品康 +1 位作者 毛竹君 李勇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8期42-44,共3页
目的观察消痰散结方对裸鼠MKN-45人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表达的影响,探讨消痰散结方防治胃癌淋巴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裸鼠建立MKN-45人胃癌原位移植模型,并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5-氟尿嘧啶(5-Fu)组及消痰散结方组... 目的观察消痰散结方对裸鼠MKN-45人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表达的影响,探讨消痰散结方防治胃癌淋巴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裸鼠建立MKN-45人胃癌原位移植模型,并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5-氟尿嘧啶(5-Fu)组及消痰散结方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5-Fu和消痰散结方干预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检测瘤组织VEGF-D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消痰散结方可不同程度下调肿瘤组织中VEGF-D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调控淋巴管生长因子VEGF-D蛋白和mRNA的表达是消痰散结方防治胃癌淋巴转移的可能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痰散结方 胃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裸鼠
下载PDF
1,25-(OH)_2D_3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邹敏书 余健 +2 位作者 赵林双 聂国明 刘雪梅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18-20,31,共4页
目的探讨1,25-(OH)2D3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VEGFmRNA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糖尿病肾病(DN)组,1,25-(OH)2D3组。链脲菌素腹腔注射诱导DM大鼠模型,尿蛋白定量≥30mg/24h为DN大鼠,诱导成功后1,25-(OH)2D3组... 目的探讨1,25-(OH)2D3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VEGFmRNA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糖尿病肾病(DN)组,1,25-(OH)2D3组。链脲菌素腹腔注射诱导DM大鼠模型,尿蛋白定量≥30mg/24h为DN大鼠,诱导成功后1,25-(OH)2D3组给予3ng/(100g.d)皮下注射。实验12周末检测大鼠体重、血糖、血肌酐、24h尿白蛋白。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VEGF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结果DN组大鼠体重、血糖、尿白蛋白,肾脏VEGF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肾小球细胞数,细胞外基质(ECM)均高于对照组(P<0.01)。与DN组相比,1,25-(OH)2D3组大鼠体重、血糖、尿白蛋白,肾脏VEGF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肾小球细胞数,ECM聚积显著降低(P<0.01或P<0.05)。尿VEGF与尿白蛋白呈正相关(rs=0.41,P=0.037),与体重、血糖、血肌酐无相关性(rs分别为0.18,0.13,0.21,P>0.05)。结论1,25-(OH)2D3可减轻DN大鼠尿白蛋白的排泄,抑制肾小球系膜增殖,降低VEGF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1 25-(OH)2d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轴突诱导因子4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0
作者 贾如江 侯丽艳 +2 位作者 尹清臣 任利兵 杨庚武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950-953,共4页
目的探讨轴突诱导因子4D(Sema 4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3例胰腺癌组织和10例癌旁组织中Sema 4D和VEGF的表达,分析Sema 4D和VEGF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以及胰... 目的探讨轴突诱导因子4D(Sema 4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3例胰腺癌组织和10例癌旁组织中Sema 4D和VEGF的表达,分析Sema 4D和VEGF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以及胰腺癌组织中Sema 4D和VEGF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Sema 4D和VEGF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2%(22/43)和46.5%(20/43),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10)和20.0%(2/10),Sema 4D和VEGF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胰腺癌组织中Sema 4D和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445,P<0.05)。Sema 4D和VEGF的阳性表达均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内瘤栓有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无关(P>0.05)。VEGF表达阳性者中位生存时间低于VEGF表达阴性者(P<0.05)。Sema 4D表达阳性者中位生存时间与Sema 4D表达阴性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ma 4D和VEGF在胰腺癌组织中异常表达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且二者可能对诱导血管新生具有协同效应;VEGF的表达与胰腺癌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轴突诱导因子4d 免疫组织化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舌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的表达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及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凯 欧阳可雄 +1 位作者 龚攀 李劲松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44-1648,共5页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在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舌鳞癌癌内和癌周淋巴管密度,并探讨VEGF-D与舌鳞癌淋巴管密度(LVD)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60例舌鳞癌组织(观察组)和12例正常舌黏膜组织(对照组...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在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舌鳞癌癌内和癌周淋巴管密度,并探讨VEGF-D与舌鳞癌淋巴管密度(LVD)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60例舌鳞癌组织(观察组)和12例正常舌黏膜组织(对照组)中VEGF-D和LVD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VEGFD与癌内、癌周LVD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的VEGF-D高表达率为60.00%,对照组为2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对照组的LVD高表达率为20%,观察组的癌周LVD高表达率为58.33%、癌内LVD高表达率为48.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43)。VEGF-D和癌周LVD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生存状态及预后之间有关(P<0.05)。癌内LVD的高表达仅与肿瘤T分类有关(P=0.039)。VEGF-D与癌周LVD在舌鳞癌中呈正相关(r=0.966,P<0.001)。结论 VEGF-D和淋巴管生成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指导舌鳞癌诊治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淋巴管密度 淋巴结转移 预后
下载PDF
E-钙黏蛋白和组织蛋白酶D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喉鳞癌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韩瑞珠 李鹏 +2 位作者 李晓丹 徐秀玉 周梁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E-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和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D,Cath-D)在喉鳞癌淋巴结转移中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对60例喉鳞癌标本中E-cad、VEGF、Cath-D进行了... 目的探讨E-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和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D,Cath-D)在喉鳞癌淋巴结转移中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对60例喉鳞癌标本中E-cad、VEGF、Cath-D进行了检测。结果喉鳞癌中E-cad、VEGF、Cath-D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83%、66%。VEGF表达与Cath-D、E-cad表达相关(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喉鳞癌中E-cad、VEGF、Cath-D阳性率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0.05)。而E-cad与Cath-D在喉鳞癌中的表达无直接相关性;在E-cad、Cath-D表达阳性中VEGF表达较高,并多见于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结论E-cad、VEGF、Cath-D可能是喉鳞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指标,VEGF、Cath-D和E-Cad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H-d E-cad 喉鳞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 E-钙黏蛋白 组织蛋白酶d 淋巴结转移 癌转移 阳性表达率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和6对肝癌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的调节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超 唐瑞峰 +3 位作者 白建国 田贵金 苑建磊 齐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5383-5385,共3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2和IL-6对肝癌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D的调节。方法采用由IL-2或IL-6分别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和BEL-7402进行刺激,采取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T-PCR)观察其VEGF-D基因表达。结果 IL-2使细胞株S...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2和IL-6对肝癌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D的调节。方法采用由IL-2或IL-6分别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和BEL-7402进行刺激,采取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T-PCR)观察其VEGF-D基因表达。结果 IL-2使细胞株SMMC-7721和BEL-7402产生VEGF-D mRNA减少;IL-6对肝癌细胞株BEL-7402 VEGF-D mRNA表达存在促进效果,但是无法从作用时间上来显著判断。IL-6对肝癌细胞株SMML-7721 VEGF-D mRNA表达存在促进效果,当浓度条件满足情况下,促进作用和作用时间存在正相关。结论抑制肝癌细胞VEGF-D mRNA的表达方面,IL-2作用比较明显,对肝癌淋巴转移能够形成一定作用;肝癌细胞BEL-7402和SMML-7721 VEGF-D mRNA的表达方面,IL-6带来的促进效果明显,但是对肝癌作用需更多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冠心病患者血清促代谢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清脑钠肽前体和可溶性信号素4D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方宇 杨克平 金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8年第35期3964-3967,共4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冠心病患者血清促代谢因子(Betatroph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和可溶性信号素4D(s Sema4D)的影响。方法选取6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冠心病患者血清促代谢因子(Betatroph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和可溶性信号素4D(s Sema4D)的影响。方法选取6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针对基础疾病给予ACEI/ARB、β受体阻滞剂、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脂、稳定斑块、扩血管、改善循环、抗心衰等口服及静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治疗14 d后评估治疗效果,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VEGF、NTpro BNP、Betatrophin、s Sema4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ET-1、NT-pro BNP、Betatrophin、s Sema4D、TC、TG和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 05),NO、VEGF、LVEF、HDL-C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 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善程度更明显(P均<0. 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有助于提高冠心病治疗效果,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纠正糖脂代谢紊乱,减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磺酸钠 冠心病 促代谢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清脑钠肽前体 可溶性信号素4d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诱导鸡胚尿囊膜血管增生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浩 丁秀云 +3 位作者 高媛 柳晓兰 高建恩 孙启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364-368,共5页
为了表达和纯化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D,探讨VEGF-D对血管增生作用,从人胎肺组织中提取总RNA,设计特异性引物并应用RT-PCR法扩增VEGF-D成熟肽片段;经测序证明目的片段序列正确... 为了表达和纯化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D,探讨VEGF-D对血管增生作用,从人胎肺组织中提取总RNA,设计特异性引物并应用RT-PCR法扩增VEGF-D成熟肽片段;经测序证明目的片段序列正确后,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5X-1/VEGF-D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GST-VEGF-D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融合蛋白的分子量约为38kD,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15%以上,抗GST和抗VEGF-D的抗体均能识别融合蛋白;纯化的GST-VEGF-D融合蛋白与VEGFR-3/Fc具有结合活性,并能刺激红白血病细胞系HEL细胞生长;在鸡胚尿囊膜实验中GST-VEGF-D具有促进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的作用。结论:成功表达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人VEGF-D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VEGF-D的作用机理提供了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鸡胚尿囊膜 血管生成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道转移的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吉祥 王崇高 +1 位作者 吴建农 张明仪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95-697,共3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在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88例胃癌手术病例,分淋巴结转移阳性组50例和淋巴结转移阴性组38例;另设正常胃黏膜对照组1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两步法检测正常胃黏膜...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在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88例胃癌手术病例,分淋巴结转移阳性组50例和淋巴结转移阴性组38例;另设正常胃黏膜对照组1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两步法检测正常胃黏膜和两组胃癌标本VEGF-D表达。结果在胃癌组织中,VEGF-D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62.5%,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在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VEGF-D阳性表达率与无淋巴结转移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有VEGF-D阳性高表达,VEGF-D的表达可能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胃癌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在肌肉瘤小鼠模型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姚立杰 金海峰 +1 位作者 马勇 谢立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建立横纹肌肉瘤模型,研究肌肉瘤淋巴道转移机制,为临床肌肉瘤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清洁级昆明系小鼠30只,将S180小鼠癌性腹水在小鼠臀部肌层种植,建立肌纤维肉瘤的原位瘤种植模型。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1周后处死小鼠,切取瘤体,... 目的建立横纹肌肉瘤模型,研究肌肉瘤淋巴道转移机制,为临床肌肉瘤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清洁级昆明系小鼠30只,将S180小鼠癌性腹水在小鼠臀部肌层种植,建立肌纤维肉瘤的原位瘤种植模型。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1周后处死小鼠,切取瘤体,检测肿瘤体积、质量,开胸、腹观察肿瘤转移情况,分析不同时期肿瘤血管、淋巴管生长与肿瘤生长转移的关系。取肿瘤组织包埋制备切片,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的蛋白表达。应用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标记淋巴管,检测肌肉瘤组织中的淋巴管密度。结果横纹肌肉瘤组织中心区和边缘区均存在淋巴管,其数量随肿瘤的生长明显增加,预示横纹肌肉瘤组织中存在淋巴管的增生和新生,肌肉瘤组织中淋巴管的增生和新生可能与VEGF-D的诱导密切相关。结论 VEGF-D是重要的促淋巴管形成因子,通过增加淋巴管的渗透性,使癌细胞更易进入淋巴管,促进了横纹肌肉瘤的淋巴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肌肉瘤 小鼠模型
下载PDF
人参皂苷免疫纳米对裸鼠人胃癌NUGC-4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戴小军 王维民 +2 位作者 罗玉妍 郁梅 吴永健 《江苏中医药》 CAS 2014年第8期76-78,共3页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免疫纳米(VRIN)对裸鼠人胃癌NUGC-4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表达的影响,探讨VRIN防治胃癌淋巴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裸鼠建立NUGC-4人胃癌原位移植模型,并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5-氟尿嘧啶(5-Fu)组及VRIN组...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免疫纳米(VRIN)对裸鼠人胃癌NUGC-4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表达的影响,探讨VRIN防治胃癌淋巴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裸鼠建立NUGC-4人胃癌原位移植模型,并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5-氟尿嘧啶(5-Fu)组及VRIN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5-Fu和VRIN干预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eal time-PCR方法检测瘤组织VEGF-D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VRIN对胃癌NUGC-4细胞裸鼠淋巴结转移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肿瘤组织中VEGF-D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有明显下调作用。结论:VRIN可抑制人胃癌细胞祼鼠移植瘤淋巴结转移,调控淋巴管生长因子VEGF-D蛋白和mRNA的表达是VRIN防治胃癌淋巴转移的可能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3 免疫纳米乳 胃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胰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表达与血管淋巴管新生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智峰 李高强 +3 位作者 田云霄 袁艳龙 司华鹏 陶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7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人胰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的表达与血管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选用63例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胰腺癌组织及13例正常胰腺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VEGF-C及VEGF-D在胰腺癌中... 目的探讨人胰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的表达与血管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选用63例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胰腺癌组织及13例正常胰腺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VEGF-C及VEGF-D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31显示计数癌周微血管密度(MVD)和微淋巴管密度(MLVD),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胰腺癌中VEGF-C、VEGF-D表达和癌周MVD/MLVD的关系。结果 VEGF-C及VEGF-D阳性表达产物主要见于癌细胞胞浆,胰腺癌周围组织中MVD/MLVD明显升高;胰腺癌中VEGF-C、VEGF-D表达与癌周MVD/MLVD升高呈正相关(P<0.05)。结论胰腺癌中VEGF-C与VEGF-D的表达增高,均具有促进胰腺癌的血管淋巴管增生、促进癌细胞转移的能力。选择性阻断VEGF-C或VEGF-D的促血管生成作用,对控制胰腺癌的淋巴道转移可能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管密度 微淋巴管密度
下载PDF
喉癌颈淋巴结转移与微淋巴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占龙 赵瑞力 +3 位作者 胡俊兰 赵宝建 李中信 曹雷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10-410,共1页
为探索喉癌颈淋巴结转移与微淋巴管形成的关系,我们采用5'-核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5'-Nase-ALPase)双重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喉癌中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LMVD),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end... 为探索喉癌颈淋巴结转移与微淋巴管形成的关系,我们采用5'-核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5'-Nase-ALPase)双重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喉癌中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LMVD),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endothelial vascular growth factor-D,VEGF-D)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Laryngeal Neoplasm) 肿瘤转移(Neoplasm Metastasis) 淋巴管(Lymphatic Vessels)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Endothelial Vascula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