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晨 全首祯 +1 位作者 马越云 董磊 《医学综述》 CAS 2022年第12期2357-2362,共6页
血管内皮损伤是诸多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理特点之一,会引起甚至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然而血管内皮损伤的机制较为复杂,且不易被发现。一些特异性较高的血管内皮损伤相关标志物可反映血管内皮损伤情况,对以血管内皮损伤及血管病变为发病... 血管内皮损伤是诸多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理特点之一,会引起甚至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然而血管内皮损伤的机制较为复杂,且不易被发现。一些特异性较高的血管内皮损伤相关标志物可反映血管内皮损伤情况,对以血管内皮损伤及血管病变为发病机制的疾病有重要的监测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应用于临床,如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栓调节蛋白等,随着研究的深入,会有越来越多的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被发现,并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 心脑血管疾病 内皮细胞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辅助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肌力运动平衡功能及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吴起成 钟君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S01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究补阳还五汤辅助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肌力运动平衡功能及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7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脑卒中患者在恢复期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方式,观察组脑卒中患者恢... 目的探究补阳还五汤辅助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肌力运动平衡功能及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7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脑卒中患者在恢复期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方式,观察组脑卒中患者恢复期采取常规治疗与补阳还五汤辅助治疗,在治疗周期结束后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量表评分高于对(P<0.05);观察组Hcy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与N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辅助治疗可以明显提升患者肌力水平,改善患者运动平衡功能,减轻脑卒中造成的血管内皮损伤,具有明确的临床治疗效果,建议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辅助治疗 脑卒中恢复期 肌力运动平衡 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葛宁 曾智 +2 位作者 林子琪 杨中华 夏庆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0-234,共5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以及对主动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8%L-精氨酸溶液腹腔注射制作大鼠SAP模型,分为SAP组和丹参酮治疗组。丹参酮治疗组于SAP造模成功后立即腹腔注射丹参酮Ⅱ...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以及对主动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8%L-精氨酸溶液腹腔注射制作大鼠SAP模型,分为SAP组和丹参酮治疗组。丹参酮治疗组于SAP造模成功后立即腹腔注射丹参酮ⅡA磺酮钠20mg/kg。各组动物分别于术后12h和24h各取12只腹主动脉穿刺取血后处死,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变化;取腹主动脉行TUNEL和RT-PCR检测。检测:①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定量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一氧化氮(NO)的浓度。②TUNEL法检测主动脉内皮原位凋亡。③采用RT-PCR检测主动脉内皮Bcl-2和Bax基因mRNA表达。结果 SAP组病理改变较丹参酮组严重。与SAP组相比,丹参酮治疗组降低各时点TNF-α和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vWF、sEPCR的表达、增加NO的表达,并降低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凋亡以及增加Bcl-2基因mRNA表达、降低Bax基因mRNA表达,同时也增加SAP大鼠主动脉内皮Bcl-2/Bax基因表达的比值(P均<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以减轻SAP大鼠主动脉内皮损伤及内皮细胞的凋亡,其机制与抑制TNF-α表达的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大鼠 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 BCL-2 BAX TNF-α 丹参酮ⅡA磺酸钠
原文传递
穴位埋线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及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周蕾 蔡红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9-352,共4页
目的:观察对比穴位埋线辅助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脱落2例)、对照组(63例,脱落3例)。对照组单纯予洛汀新(10 mg,每天1次)... 目的:观察对比穴位埋线辅助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脱落2例)、对照组(63例,脱落3例)。对照组单纯予洛汀新(10 mg,每天1次)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取风池、肝俞、肾俞、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穴,每两周1次,6次为一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及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另外收集60例健康者检测ET-1、NO、hsCRP。结果:两组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与健康组比较,ET-1、hsCRP升高,而NO降低(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ET-1、hsCRP水平降低,NO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NO、hsCRP水平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70.0%(42/60)vs 33.3%(20/60),P<0.01;96.7(58/60)vs 85.0%(51/60),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在西药洛汀新治疗基础上,穴位埋线辅助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管内皮功能有显著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穴位埋线 洛汀新 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 内皮素-1 一氧化氮 超敏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