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NAi干扰MHCⅡ基因表达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样细胞分化的研究
1
作者 康平 杨潇 +3 位作者 李靖 张联军 付晓云 陆东风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3期349-352,359,共5页
目的 慢病毒沉默BMSCs中的MHCⅡ基因表达,再向血管内皮样细胞诱导分化;检测慢病毒感染后的BMSCs的增殖活性、分化效应及分化后的免疫原性变化。方法 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BMSCs,用慢病毒(LV)沉默MHCⅡ基因的表达,观察其增殖情况。使... 目的 慢病毒沉默BMSCs中的MHCⅡ基因表达,再向血管内皮样细胞诱导分化;检测慢病毒感染后的BMSCs的增殖活性、分化效应及分化后的免疫原性变化。方法 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BMSCs,用慢病毒(LV)沉默MHCⅡ基因的表达,观察其增殖情况。使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感染后的BMSCs向血管内皮样细胞(VEC)分化,观察分化后细胞的形态、蛋白及mRNA是否有变化,电镜下观察细胞质是否出现Weibel-Palade小体。结果 慢病毒感染后的BMSCs生长曲线与未感染的BMSCs无明显差别,增殖活性不受影响。LV-CIITA-BMSCs、LV-NC-BMSCs及BMSCs经过诱导后细胞形态发生变化,细胞质中出现Weibel-Palade小体,诱导后BMSCs的表面标志物CD34、Ⅷ因子及Flt-1 mRNA明显高于未诱导组,各个诱导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LV-CIITA-BMSCs的MHCⅡ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低于LV-NC-BMSCs及诱导后的BMSCs。结论 BMSCs经过慢病毒感染后,不影响其增殖活性及向VEC分化。BMSCs经过分化后,其MHCⅡ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但是LV-CIITA-BMSCs诱导后MHCⅡ蛋白及mRNA的上升幅度较LV-NC-BMSCs及BMSCs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Ⅱ基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血管内皮样细胞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样细胞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德伍 李晓亮 张志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7期9216-9220,共5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植入机体不同类型组织后可以分化为相应组织的靶细胞,提示机体内局部微环境可诱导和决定干细胞的发育取向,但其诱导分化条件和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植入机体不同类型组织后可以分化为相应组织的靶细胞,提示机体内局部微环境可诱导和决定干细胞的发育取向,但其诱导分化条件和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样细胞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6-03/2007-01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研究所完成。材料:健康骨髓来源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同期收治的临床骨髓穿刺检查正常的5例住院患者,无血液系统疾病和家族遗传病史。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为Cytolab公司产品。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健康人骨髓,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贴壁法分离纯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传至第3代细胞,诱导组加入含10μg/L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5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对照组仅加入含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置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饱和湿度恒温培养箱培养14d。主要观察指标: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和形态学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CD34、Ⅷ因子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诱导组细胞由长梭形变为短梭形和扁平形,呈内皮样细胞形态特征,CD34、Ⅷ因子均呈阳性表达,细胞胞浆内可见W-P小体。对照组细胞CD34、Ⅷ因子呈阴性。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成功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血管内皮样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为血管内皮样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杜振宗 任华 +3 位作者 张超纪 宋剑非 郑民 林峰 《北京医学》 CAS 2008年第12期714-717,共4页
目的探讨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向血管内皮样细胞分化的机制。方法骨髓穿刺获取犬骨髓,提取单个核细胞,取第2~4代细胞用含VEGF的培养液诱导,对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相关抗原的免疫荧光鉴定。结果BMMSCs在含VEGF的培养液中诱导,2... 目的探讨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向血管内皮样细胞分化的机制。方法骨髓穿刺获取犬骨髓,提取单个核细胞,取第2~4代细胞用含VEGF的培养液诱导,对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相关抗原的免疫荧光鉴定。结果BMMSCs在含VEGF的培养液中诱导,2周后外观呈现鹅卵石样,免疫表型显示vWF阳性表达,透射电镜可见细胞具有血管内皮细胞的特点。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分化为具有血管内皮细胞特性的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血管内皮样细胞 诱导 分化 免疫荧光
下载PDF
犬骨髓基质干细胞源性血管内皮样细胞的诱导分化及细胞特征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吕玉明 程立明 +5 位作者 裴国献 俞庆声 蔡哲 郭丽丽 舒峻 张可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46-749,共4页
目的采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定向诱导犬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BMSCs),探讨BMSCs向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分化的潜能和内皮细胞的特征性鉴定方法。方法采集... 目的采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定向诱导犬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BMSCs),探讨BMSCs向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分化的潜能和内皮细胞的特征性鉴定方法。方法采集犬髂骨骨髓15~20 mL,全骨髓10%FBS DMEM培养液进行原代培养。将第2代纯化的BMSCs细胞悬液接种于含VEGF、bFGF的DMEM/F12培养液(细胞接种密度为1×106.mL-1)体外诱导培养。对细胞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对诱导分化的细胞行CD31、vWF、VEGFR-2荧光免疫蛋白检测。结果原代培养的BMSCs形态呈长梭形或不规则形,呈均匀分布生长。诱导分化后的细胞光镜下单层融合生长,呈铺路石样形态;电镜下细胞呈多边形,可见特征性的Weibel-Palade小体;经成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培养7~14 d后,BMSCs诱导分化细胞CD31、vWF和VEGFR-2的表达呈阳性。结论犬BMSCs易于体外分离培养及扩增,经VEGF、bFGF体外定向诱导后的细胞具有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征且细胞纯度高、数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血管内皮样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人抗凝血酶Ⅲ基因转染血管内皮样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晓峥 韩志军 任华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38-443,共6页
目的观察人抗凝血酶Ⅲ(human antithrombin-Ⅲ,hAT-Ⅲ)基因转染血管内皮样细胞(VELCs)后的表达情况。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和扩增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定向诱导分化产生血管内皮样细胞,然后将血管内皮样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 目的观察人抗凝血酶Ⅲ(human antithrombin-Ⅲ,hAT-Ⅲ)基因转染血管内皮样细胞(VELCs)后的表达情况。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和扩增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定向诱导分化产生血管内皮样细胞,然后将血管内皮样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将携带hAT-Ⅲ基因的质粒DNA转染血管内皮样细胞,分别于转染后72h、96h,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织化学法、蛋白免疫迹法(Western-Blotting)和发色底物法检测细胞hAT-Ⅲ的表达;对照组细胞采用空白TE缓冲液代替质粒DNA,其余方法完全同实验组。结果 RT-PCR显示实验组细胞扩增出hAT-Ⅲ特异片段,对照组阴性;免疫组化显示实验组细胞阳性表达hAT-Ⅲ,对照组阴性;Western-Blotting显示实验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有hAT-Ⅲ特异条带,对照组阴性;发色底物法检测显示实验组细胞hAT-Ⅲ活性为9.50%±1.52%,对照组为1.83%±1.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10,P<0.01)。结论 hAT-Ⅲ基因可以成功转染血管内皮样细胞并进行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血管内皮样细胞 基因修饰 组织工程化血管 再狭窄
下载PDF
HSV-2对血管内皮样细胞ECV304的致病特性
6
作者 赵海全 马文丽 +3 位作者 危敏 柯昌文 郑焕英 郑文岭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7-272,共6页
为了探讨HSV-2对血管内皮样细胞ECV304的致病特性,通过体外培养血管内皮样细胞ECV304并感染HSV-2后,采用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SV-2病毒的潜伏相关转录体基因的表达,并利用相差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ECV304感染HSV-2后的细胞形... 为了探讨HSV-2对血管内皮样细胞ECV304的致病特性,通过体外培养血管内皮样细胞ECV304并感染HSV-2后,采用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SV-2病毒的潜伏相关转录体基因的表达,并利用相差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ECV304感染HSV-2后的细胞形态变化。结果表明,血管内皮样细胞ECV304感染HSV-2后12~24h即可检测到潜伏相关转录体基因表达;感染后1~2d即可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提示HSV-2可感染ECV304细胞,并在其中活化复制,诱导ECV304细胞出现细胞融合和破裂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2型 血管内皮样细胞ECV304 细胞病变 细胞融合
下载PDF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为血管内皮样细胞
7
作者 王志华 何志旭 王玉水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2-4,共3页
①目的探讨体外分离和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血管内皮样细胞及其为组织工程血管的构建提供种子细胞的可能性。②方法收集大鼠股骨骨髓血。进行体外扩增培养成纯化的间充质干细胞,取第4—6代生长状态良好的间充质... ①目的探讨体外分离和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血管内皮样细胞及其为组织工程血管的构建提供种子细胞的可能性。②方法收集大鼠股骨骨髓血。进行体外扩增培养成纯化的间充质干细胞,取第4—6代生长状态良好的间充质干细胞,用含40ng/mL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prowth factor,VEGF)培养液诱导细胞,利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vWF的表这。③结果通过离体培养可使体内环境下低农度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现数目扩增;诱导14天后实验组细胞vWF强阳性表达,接近汇合的细胞外观呈现特征性的鹅卵石样形态。对照组细胞vWF呈阴性表达。④结论体外可以获得足够量的较为单一、具有较强增殖能力的间充质干细胞,而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体外定向分化为具有内皮血管细胞特性的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血管内皮样细胞 骨髓
下载PDF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超声表现及文献复习
8
作者 张芳芳 王宇翔 +2 位作者 薛改琴 郭荣荣 苗燕 《肿瘤影像学》 2023年第2期178-181,共4页
目的:分析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hepatic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HEHE)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提高术前超声对HEHE的诊断准确度。方法:对9例病理学检查确诊为HEHE的患者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 目的:分析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hepatic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HEHE)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提高术前超声对HEHE的诊断准确度。方法:对9例病理学检查确诊为HEHE的患者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HEHE声像图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9例HEHE患者肿物均为多发占位性病变,位于肝被膜下(部分外凸)或紧邻肝内血管(呈“棒棒糖样”),所有肿物形态尚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1例为高回声伴声晕,其余为低回声;2例边界不清,7例边界清。CEUS动脉期环状高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为低增强伴中心局部持续不增强,增强模式表现为“快进快出”特点。结论:HEHE的术前超声诊断比较困难,临床工作中遇到肝肿瘤分布在肝包膜下或紧邻肝内血管(呈“棒棒糖样”),CEUS后出现病灶环周增强,中央不增强的“快进快出”的乏血供特点,应考虑到HE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上皮血管内皮细胞 超声 超声造影
下载PDF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的影像学及病理特征(附16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唐兴 白国艳 +1 位作者 付欣 刘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08-1112,共5页
目的:探讨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hepatic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 HEHE)的影像学和病理特征,以提高对HEHE诊断及鉴别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HEHE患者的影像学和病理特征。结果:5例单发病灶,11例多发病灶。C... 目的:探讨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hepatic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 HEHE)的影像学和病理特征,以提高对HEHE诊断及鉴别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HEHE患者的影像学和病理特征。结果:5例单发病灶,11例多发病灶。CT平扫病灶呈圆形及类圆形低密度,多发病灶常分布于肝右叶被膜下等特点。MR平扫病灶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影,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CT、MR增强后均呈环形强化和渐进性向心强化特点。免疫组化表现为CD31阳性16例,CD34阳性15例,ERG阳性12例。结论:影像学对HEHE有一定的检查价值,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助于术前诊断,但术前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需要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上皮血管内皮细胞 CT MR 免疫组化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血管内皮样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蓉 徐金勇 刘玮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89-393,共5页
体外诱导人骨髓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成为血管内皮样细胞(ELCs),探讨骨髓来源的MSCs作为组织工程血管种子细胞的可行性。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分离人骨髓的单个核细胞,DMEM贴壁培养MSCs,多次传代贴壁培养纯化MSCs,包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体外诱导人骨髓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成为血管内皮样细胞(ELCs),探讨骨髓来源的MSCs作为组织工程血管种子细胞的可行性。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分离人骨髓的单个核细胞,DMEM贴壁培养MSCs,多次传代贴壁培养纯化MSCs,包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的EBM-2培养基诱导MSCs向ELCs分化,倒置显微镜观察ELCs的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ELCs的血管内皮钙粘素(VE-cadherin)、CD133和CD31表达,免疫荧光检测ELCs的CD31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表达。结果显示,贴壁培养的MSCs呈长梭形,旋涡状生长,经过诱导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细胞形态变圆,与血管内皮细胞(ECs)相似;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ELCs表达ECs的特异性标志物CD31和VE-cadherin,不表达CD133;免疫荧光结果也显示ELCs表达CD31和vWF。结果表明:MSCs具有定向诱导分化为ECs的潜能,MSCs来源的ELCs具有与ECs相似的细胞生物学特征,提示骨髓来源的MSCs可作为血管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血管内皮样细胞 培养 分化
原文传递
10例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及特征总结
11
作者 何丹 董兵卫 +3 位作者 马晓燕 石艳宏 冯思思 方航荣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3期260-263,269,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HEH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分子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HEHE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与免疫组化特征以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10例HEHE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5例,其中...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HEH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分子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HEHE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与免疫组化特征以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10例HEHE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5例,其中大部分临床表现为腹部隐痛不适、腹胀、恶心伴疲倦乏力,少数病例为体检时发现肝脏占位。7例为肝内多发结节,3例为单发结节,其中2例伴肺部转移。镜下肿瘤细胞呈梭形或上皮样,排列呈条索状、巢片状,高倍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具有嗜酸性胞质,胞质内可见特征性空泡形成,肿瘤间质常伴黏液样变性,细胞核具有轻至中度异型性,偶见核分裂象和坏死。免疫组化结果:肿瘤细胞表达CD31、CD34、ERG、FⅧ等血管源性标志物,Ki-67增殖活性较低。其中1例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结果检测到TFE 3基因断裂阳性。结论HEHE为少见的血管源性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通常无特异性,需结合组织学、免疫组化及基因检测等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血管内皮细胞 病理学特征 免疫组化 分子病理学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样细胞的诱导分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翁雁鸣 王之发 +2 位作者 居兆慧 刘斌 刘彦普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12期2225-2229,共5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促进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样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为血管化组织工程骨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集2周龄兔后肢长骨骨髓,用全骨骨髓贴壁法进行原代培养,将获...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促进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样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为血管化组织工程骨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集2周龄兔后肢长骨骨髓,用全骨骨髓贴壁法进行原代培养,将获得的第2代骨髓基质干细胞以1×105/mL密度接种于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含10μg/L VEGF,10μg/L bFGF,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进行体外诱导培养,对诱导2周的细胞进行细胞形态观察和表型、功能鉴定。结果:经血管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诱导2周后的细胞呈扁平形,多边形,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CD31、VWF因子,细胞具有吞噬DiI-Ac-LDL和摄取FITC-UEA-1的功能,诱导的细胞可在BD基质胶内形成管腔样结构。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成功诱导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为血管内皮样细胞,有希望作为组织工程骨的血管化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血管内皮样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Kaposi样血管内皮细胞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宝岳 田萌萌 +2 位作者 宫丽华 丁宜 孟淑琴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23期77-80,共4页
目的提高Kaposi样血管内皮细胞瘤(KHE)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例KHE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结果 KHE发病以婴幼儿为主(本组3例),病变均位于上肢皮肤及浅表软组织。肉眼观可为单个或多个结节状肿物,亦可见不到明... 目的提高Kaposi样血管内皮细胞瘤(KHE)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例KHE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结果 KHE发病以婴幼儿为主(本组3例),病变均位于上肢皮肤及浅表软组织。肉眼观可为单个或多个结节状肿物,亦可见不到明确的瘤体,显微镜下肿瘤组织呈小叶状结构,见密集分布的梭形肿瘤细胞和筛状或裂隙样血管。4例有组织学或影像学证据显示骨破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5例CD31、CD34、Fli-1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SMA)表达阳性,3例表达第Ⅷ因子,1例局灶性表达细胞角蛋白(CK)。1例随访1.5 a后复发。结论 KHE发病以婴幼儿为主,以皮肤及相应浅表软组织最多见。"肾小球"样区是KHE特征性表现,肿瘤细胞来源于内皮细胞,应注意与不同分化程度的血管相关的肿瘤相鉴别,特别是组织形态与临床特征与KHE有交叉的肿瘤或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posi血管内皮细胞 病理
下载PDF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报告 被引量:4
14
作者 卢旺 张睿 +2 位作者 姜红丽 胡玉琳 辛桂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1330-1331,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0岁,因"间断上腹部不适8年,加重伴肝区疼痛1周"于2013年12月24日入本院。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于本院二部行胃镜检查,诊断为"浅表性胃炎",间断口服多种中药治疗,上述症状有所好转,但病情间断反复,...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0岁,因"间断上腹部不适8年,加重伴肝区疼痛1周"于2013年12月24日入本院。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于本院二部行胃镜检查,诊断为"浅表性胃炎",间断口服多种中药治疗,上述症状有所好转,但病情间断反复,1周前患者上腹部不适症状加重,并伴肝区疼痛,且近期体质量明显下降,就诊于本院二部,肝脏彩超及CT三期增强均提示肝内多发占位性病变,为求进一步明确诊断入本科。既往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上皮血管内皮细胞 病例报告
下载PDF
颅内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报告 被引量:4
15
作者 丁勇 钱忠心 +2 位作者 叶树铭 姚敏 刘卫东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78-79,共2页
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epithelioid haemangioendo-thelioma,EHE)主要见于成人,既可位于浅表和深部软组织,也可位于实质性脏器,如肺、肝、骨等部位,罕见于头部,在所有颅内血管性肿瘤中其发病率低于1%[1]。本文报道1例起源于颅骨板障... 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epithelioid haemangioendo-thelioma,EHE)主要见于成人,既可位于浅表和深部软组织,也可位于实质性脏器,如肺、肝、骨等部位,罕见于头部,在所有颅内血管性肿瘤中其发病率低于1%[1]。本文报道1例起源于颅骨板障的原发EHE。患者女性,63岁。2009年12月2日因间歇头痛20年,左侧肢体乏力1年入院。既往身体健康。查体:神清,左颞顶枕部头皮隆起,约10 cm×8.5 cm,局部皮肤外观正常,高于周围正常头皮约0.5 cm,压之质地偏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血管内皮细胞 诊断 治疗 病理
下载PDF
脾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秀茹 卢一艳 +2 位作者 郝彦勇 于国 陈桂秋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脾血管内皮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报道3例罕见的脾血管内皮细胞瘤,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免疫组化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27~51岁,平均年龄35岁。患者因影像学... 目的探讨脾血管内皮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报道3例罕见的脾血管内皮细胞瘤,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免疫组化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27~51岁,平均年龄35岁。患者因影像学检查示脾占位就诊。大体观察均为局限单个边界清楚肿物。镜下均可见大量血管内皮泡沫样细胞、血管增生及扩张。免疫组化:CD31和CD34(+),CD68局部(+),SMA(■),CK(-)。结论脾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具有细胞内血管腔的上皮样瘤细胞并呈血管内皮标记物阳性是该病病理诊断的两个重要特征。需同脾其他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血管内皮细胞 梭形血管内皮细胞 病理诊断
下载PDF
髋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术后皮下转移1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3
17
作者 尹晓然 王西京 +2 位作者 刘小旭 康华峰 代志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8年第5期839-840,共2页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少见的中度恶性血管肿瘤,起源于血管内皮,其特性介于血管瘤和血管肉瘤之间,具有全身转移倾向。本例为73岁老年男性,以右侧臀部活动后疼痛为首发症状,影像学显示右髋骨溶骨性病变。经两次手术后因发现皮下多发转...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少见的中度恶性血管肿瘤,起源于血管内皮,其特性介于血管瘤和血管肉瘤之间,具有全身转移倾向。本例为73岁老年男性,以右侧臀部活动后疼痛为首发症状,影像学显示右髋骨溶骨性病变。经两次手术后因发现皮下多发转移以及局部复发于我院接受CAP方案化疗,IL-2免疫治疗以及右臀部局部放疗。经2个月的综合治疗,右臀部疼痛有所缓解,皮下转移灶略缩小。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评价为病情稳定。通过本例诊治我们体会到原发骨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可发生转移,早期手术根治性切除为治愈关键;放疗对于改善症状,控制局部病变进展有一定作用;化疗以及免疫治疗效果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血管内皮细胞 转移 髋骨
下载PDF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康锶鹏 谢飞来 郑智勇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19期3166-3170,共5页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epithelioid haemangioendothelioma,EHE)是一种罕见的生物学行为恶性的血管源性肿瘤,易漏诊或者误诊,主要依靠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确诊.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我们报道1例肝EHE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
关键词 肝脏肿瘤 肝上皮血管内皮细胞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易华 简燚 +2 位作者 蒋锐 张波 范严严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讨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3例骨EHE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染色进行观察,并进行随访。结果3例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26~63岁,平均年龄40.3岁。临床症状主要是局部疼痛;X线表现无特异性... 目的探讨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3例骨EHE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染色进行观察,并进行随访。结果3例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26~63岁,平均年龄40.3岁。临床症状主要是局部疼痛;X线表现无特异性,多为溶骨性缺损病变。组织学特点为肿瘤细胞排列成短条索状或巢状,瘤细胞呈上皮样,具有内皮细胞分化特征,分布于浅蓝色或深红色间质中。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34、CD31和Fli-1(+)。2例术后随访未见复发,1例发生肝转移。结论原发于骨的EHE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血管源性肿瘤,部分病例组织形态与其他血管肿瘤有延续性,正确诊断需结合临床影像学资料、详细的组织学观察以及免疫组化染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上皮血管内皮细胞 免疫组化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后纵隔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颜立群 李永浩 +1 位作者 侯亚平 宋振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25-1625,共1页
患者女,35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后背疼痛,间断性酸胀痛。查体发现左侧颈椎C4~6椎旁压痛,T6、7棘间压痛,无叩击痛。尿白细胞计数113/μl,上皮细胞计数244/μl,细菌计数14010.5/μl,潜血(+++)。胸部CT增强扫描:于主动脉弓水平、... 患者女,35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后背疼痛,间断性酸胀痛。查体发现左侧颈椎C4~6椎旁压痛,T6、7棘间压痛,无叩击痛。尿白细胞计数113/μl,上皮细胞计数244/μl,细菌计数14010.5/μl,潜血(+++)。胸部CT增强扫描:于主动脉弓水平、左后纵隔、食管左后方与T4椎体间见一团状软组织密度病变,与周围分界清晰,呈不均匀强化,部分强化区域CT值达200 HU(图1A)。MRI:T4椎体左侧类圆形混杂信号肿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波西血管内皮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